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4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土壤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系列基本的物理性质指标。
这些性质指标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孔隙度、比表面积、容重、水分特性曲线、渗透性和热传导等。
这些性质指标对土壤的肥力、水分管理、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以下将详细介绍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1.颗粒组成土壤由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主要有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种。
其中,砂粒是直径大于0.02 mm的颗粒,粉粒是直径在0.002-0.02 mm之间的颗粒,黏粒是直径小于0.002 mm的颗粒。
颗粒组成对土壤的质地和通气性有重要影响。
2.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容积与总体积之比,它决定了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孔隙度的大小与土壤的颗粒组成、压实度等因素有关。
3.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土壤的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表示土壤颗粒的细小程度越高,对水分和养分的吸附能力也越强。
4.容重容重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
容重的大小与土壤的颗粒组成、孔隙度等因素有关。
容重较大则表示土壤的压实度高,根系伸展和水分渗透受到限制。
5.水分特性曲线水分特性曲线描述了土壤中水分随土壤水势的变化关系。
这个曲线反映了土壤的持水能力、排水性能和水分利用能力。
6.渗透性渗透性是指土壤中水分通过土壤的能力,它受到土壤的孔隙度、颗粒组成和压实度等因素的影响。
渗透性的好坏对土壤的排水、保水和根系生长都有重要影响。
7.热传导热传导是指土壤中热量传导的能力,它影响了土壤的热环境和植物生长。
土壤的热传导能力取决于土壤的颗粒组成、含水量和密实度等因素。
在土壤的物理性质中,各项指标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例如,孔隙度和颗粒组成决定了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而渗透性和容重指标影响了土壤的水分利用能力。
这些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化都会对土壤的可利用性、水分管理和植物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了解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土的物理力学基本指标知识点主要分为:质量密度;孔隙比;孔隙率;含水量;饱和度;界限含水量;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渗透系数;内摩擦角与黏(内)聚力等。
土的物理力学基本指标土的三相(固体颗粒、水和气)组成特性,构成了其许多物理力学特性。
相同成分和结构的土中,土的三相之间具备相同的比例。
土的三相共同组成的重量和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相同,则土的重量性质(重、轻情况)、不含水性(含水程度)和孔隙性(规整程度)等基本物理性质各不相同,并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比如对同一成分和结构的土,地下水位的增高或减少,都将发生改变土中水的含量;经过压实,其孔隙体积将增大。
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适当指标的具体内容数字充分反映出。
土的物理力学基本指标主要有: ①质量密度;②孔隙比;③孔隙率;④含水量;⑤饱和度;⑥界限含水量:黏性土由一种物理状态向另一种物理状态转变的界限状态所对应的含水量;⑦液限: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土的塑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限;⑧塑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⑨塑性指数: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⑩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值;⑾渗透系数:土被水透过称为土的渗透性,水在土孔隙中流动则为渗流。
在一定水力梯度下,渗流速度反映土的渗透性强弱,渗透系数是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成正比的比例系数;⑿内摩擦角与黏(内)聚力:土的抗剪强度由滑动面上土的黏聚力(阻挡剪切)和土的内摩阻力两部分组成,摩阻力又与法向应力成正比,其中内摩擦角反映了土的摩阻性质。
因而内摩擦角与黏聚力是土抗剪强度的两个力学指标。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指标1. 体积重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3)或兆帕(MPa)表示。
体积重是土壤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体积重的大小与土壤颗粒密度、含水量和孔隙度有关。
2.孔隙比是指土壤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即孔隙度。
孔隙比能够反映土壤孔隙结构和孔隙连通性,对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通气性等性质有重要影响。
孔隙比的大小与土壤颗粒颗粒的形态、大小和堆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3.毛细吸力是指土壤孔隙中水分上升或下降所受到的作用力。
毛细吸力与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土壤颗粒大小和水表面张力等因素有关。
毛细吸力对土壤水分运移和供水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也是评价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水性的重要指标。
4.剪切强度是指土壤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抗剪能力。
剪切强度是土体抗剪破坏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土壤的剪切强度与土壤颗粒间的内聚力、黏聚力和有效应力等有关。
此外,还有一些与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相关的指标,如孔隙水压力、压缩系数、孔隙率等。
5.孔隙水压力是指土壤孔隙中水分所受到的压力。
它与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毛细吸力等因素有关。
孔隙水压力对土壤水分状态和土壤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6.压缩系数是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体积变化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压缩系数反映土壤的压缩性质,与土壤的固结和液化等问题密切相关。
7.孔隙率是指土壤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即孔隙系数。
孔隙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结构和蓄水性能,也是评价土壤质地和透水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些物理力学性质和指标是描述土体力学性质和水分运移特性的重要参数,对土壤科学研究、土壤工程设计和农田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是描述土体固体物理性质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土体的稳定性、抗冲刷性、渗透性等,常用指标包括体积重、单位重、孔隙比、含水率、饱和度、压缩性和剪切性能等。
1.体积重:体积重是指单位体积土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体积重与土壤颗粒的密度有关,一般通过测定单位体积土样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
体积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单位重:单位重是指单位体积土体的质量。
它是体积重的倒数,单位是kN/m3、单位重通常用来计算土体的水力学性质、液化性、动力响应等。
3.孔隙比:孔隙比是指土体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是衡量土质疏松程度和渗透性的重要指标。
孔隙比越大,土体的渗透性越好。
4.含水率:含水率是指土体中含有的自由水的质量与干土质量之比。
含水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土体的拟静力稳定性、渗透性、压缩性等。
5.饱和度:饱和度是指研究对象中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饱和度直接影响土体的渗透性、固结性、剪切强度等。
6.压缩性:压缩性是指土体在所受应力作用下体积发生变化的能力。
土壤的压缩性与孔隙分布和组成、饱和度、孔隙比等因素密切相关。
7.剪切性能:剪切性能是指土壤在受到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剪切性能是评价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的重要指标。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常用于描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例如:-泊松比:泊松比是指材料在受到拉伸或压缩时沿着应变方向的变化与垂直方向的变化之比。
泊松比是评价土体的压缩性和弹性度量的重要指标。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模量是衡量土壤抗剪切性能和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
-液塑限度:液塑限度是指土壤从固态过渡到半固态和可塑态的水分含量范围。
液塑限度对土壤的可塑性和压缩性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土壤试验,以了解土体的性质,为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地质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
土的经验参数(物理指标、压缩、变形模量、剪切强度)有关土的经验参数一、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见表3-3-28。
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 7<I p≤17二、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3-29。
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3-29。
注:①平均比重采取:砂——2.66;粘砂土——2.70;砂粘土——2.71;粘土——2.74;②粗砂和中砂的E 0值适用于不均匀系数C u = = 3者,当C u >5时应按表中所列值减少 。
C u为中间值时E 0 值按内插法确定;③对于地基稳定计算,采用人摩擦角φ的计算值低于标准值2°。
1060d d 32三、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土的压缩模量一般范围值,见表3-3-3-。
注:砂粘土7<I p≤7;粘土I p>17四、粘性土剪强度参考值粘性土抗剪强度参考值,见表3-3-31。
注:粘砂土3<I p≤7;砂粘土7<I p≤7;粘土I p>17五、土的侧压力系数(ξ)和泊松比(u)参考值注:粘土I p>17;粉质粘土10<I p≤17;I p≤10五、变形模量于压缩模量的关系变形模量E0是指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应力与应变之比,其中的应变包含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
因此,变形模量较弹性模量E小,通常在土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中用变形模量E。
变形模量一般是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一些地方通过静力触探、标贯试验与变形模量建立了经验公式。
压缩模量Es是在侧限条件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是通过室内试验获取的参数。
两者的关系:对于软土E0近似等于Es;较硬土层,E0=βEs,β=2~8,土愈坚硬,倍数愈大。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第一节 土的组成与结构
一、 土的组成
天然状态下的土的组成(一般分为三相) ⑴ 固相:土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决定 土的性质—大小 、形状、 成分、组成、排列 ⑵ 液相:水和溶解于水中物质
⑶ 气相:空气及其他气体
(1)干土=固体+气体(二相)
(2)湿土=固体+液体+气体(三相)
(3)饱和土=固体+液体(二相)
二、土的固相
(一)、土的矿物成分和土中的有机质。
土粒的矿物成分不同、粗细不同、形状不同、土的性质也不同
矿物成分取决于(1)成土母岩的成分
(2)所经受的风化作用①物理风化——原生矿物(化学成分无变化) ②化学风化——次生胯矿物(化学成分变化)
次生矿物(1)三大黏土矿物①高岭石(土)
②伊利石(土)
③蒙脱石(土)
(2)水溶盐①难溶:CaCO 3
②中溶:石膏 CaSO4.2H2O
③易溶:NaCl kcl CaCl2 K Na 的 SoO42- CO 3
2- 2.各粒组中所含的主要矿物成分
土颗粒据粒组范围划分不同的粒组名称
石英、长石——砾石、砂的主要矿物成分——性质稳定、强度高
云母——薄片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变形
粘土矿物——亲水性、粘聚性、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
(1) 蒙脱石——透水性小多个晶体层——结构不稳定、颗粒最小、亲水性
(2) 伊利石——介于两者之间,较接近蒙脱石
(3) 高岭石——颗粒相对较大——亲水性较弱晶体结构较稳定
ρd 粘土中的水溶盐
3.土中的有机质——亲水性强,压缩性大,强度低
(二)土的粒组划分
(三)土的颗粒级配
1.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颗分试验
方法(1)筛分法:适用60—0.075mm 的粗粒土
(2)密度计法:适用小于0.075mm 的细粒土
2. 颗粒级配曲线——半对数坐标系
3. 级配良好与否的判别
(一) 定性判别(1)坡度渐变——大小连续——连续级配
(级配曲线)(2)水平段(台阶)——缺乏某些粒径——不连续级配
(4) 曲线形状平缓——粒径变化范围大——不均匀——良好
(5) 曲线形状较陡——变化范围小——均匀——不良
(二) 定量判别 (1)不均匀系数 10
60d d C u
(2)曲率系数10
60230d d d C c = +图 103060d d d 分别表示级配曲线上纵坐标为60% 30% 10%时对应粒径
第二节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土的性质:(1)土三相组成中各项性质
(2)三相之间量的比例关系
工程中常用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评价土体工程性质优劣的基本指标
一、 土的三相草图
土的颗粒,水,气体混杂在一起,为分析问题方便常理想地将三相分别集中。
二、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1)实测指标(基本指标):P W Gs 试验得出 (2)换算指标:据实测指标经换算得出ρd γsat γ′ e n Sr
(一)实测指标
1.天然土密度ρ
①物理意义:单位体积天然的质量
②表达式:
2.土粒比重Gs
(1) 物理意义:土粒在105℃~110℃温度下烘至恒重时的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
(2) 表达式: w
s s s V m G ρ= (3) 测定方法:用比重瓶测定
(4) 说明:①Gs 无量纲
②值大小取决于土粒矿物成分和有机质含量。
③有机质含量多时,比重明显减小。
3土的含水量W
(1) 物理意义: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
(2) 表达式:
(3) 测定方法:烘干法。
(现场核子密度仪)
(二)换算指标:
1. 几种不同状态下的土的密度和重度。
(1) 干密度ρd 和干重密度γd
① 物理意义:单位体积土中土粒的质量。
②表达式: V m
s
d =ρ
③工程应用:在填方工程中常被作为填土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指标。
(2)密度:ρsat 饱和重度 γsat
①物理意义:土在饱和状态时,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②表达式:V V m V m m V
w s
w s sat ρρ+=+=/
(3)浮重度(有效重度)γ/
①物理意义:土在水下,土体受水的浮力作用时,单位体积的有效重量。
②表达式: V V W w
s s sat γγ-=
2.孔隙率 与孔隙比
(1) 土的孔隙率:物理意义:土体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表达式: %100⨯=V V n V
(2) 孔隙比:物理意义:土体中的孔隙体积与土颗粒体积之比。
表达式:s
V
V V e =
说明:①n:恒〈100%
e:可〉1 一般 I.砂土:e=0.4---0.8 II.粘土:0.6---1.5 III.有机质
②e 和n 是反映土的密实程度的指标。
3.饱和度:Sr
物理意义:指土中的体积与空隙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 %100⨯=v
w
r V V
S
工程应用:
按饱和度Sr 大小砂土分为:
①Sr 50%稍湿
②50%<Sr 80%很湿
③Sr>80%饱和
三.土的物理性质指标间的换算.
e G
S r ω=
ωγγ+=
1w 1)1(1)
1(-+=-+=γωγρ
ωρw s w s G G e 1+=
e e n w d sat n γγγ+=
w sat γγγ-=/
例题
思考:
1、颗粒级配曲线反映的是什么?级配良好有什么意义?如何判别级配是否良好?
2、工程中是否可以以其他指标作为实测指标?
3、各物理性质指标在工程中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