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度积常数
- 格式:xls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一、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常数(K sp)——溶度积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S<0.01g)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2. 表示方法:以M m A n(s) mM n+(aq) + nA m-(aq)为例(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K sp=[c(M n+)]m·[c(A m-)] n,如AgCl(s)Ag+(aq) + Cl-(aq),K sp=c(Ag+)·c(Cl-)。
3. 影响溶度积(K sp)的因素:K sp只与难容电解质的性质、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意义:①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②可以用K sp来计算饱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二、判断沉淀生成与否的原则——溶度积规则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的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1.Q c>K sp,溶液过饱和,既有沉淀析出,直到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2.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3.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三、对溶度积的理解1.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只与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 用溶度积直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时,物质的类型应相同。
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通过直接比较K sp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分析溶解时所需最小浓度决定)。
3. 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当表达式中的浓度是表示平衡时的浓度时,要用[]符号表示,且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溶度积定义对于物质 AnBm(s)=n Am+(aq)+ mBn-(aq), 溶度积(Ksp)=(C(Am+) )^n ( C(mBn-))^m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
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
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Pb2+和Cl-的浓度系数次方之积较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2Cl- --→PbCl2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系数次方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
因此,为使溶解度小的物质完全沉淀,需要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沉淀的溶解平衡涉及溶度积的计算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溶解度和溶度积的互相换算:两者都可以用来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
溶度积是微溶解的固相与溶液中相应离子达到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
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的改变,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只有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通过溶度积比较其溶解度(mol/l)的相对大小。
大多数实际溶解度S比由c计算得到的要大。
溶度积规则与离子积的关系离子积IP(ion product):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仅是IP的一个特例。
数值分析1. IP=Ksp 表示溶液是饱和的。
这时溶液中的沉淀与溶解达到动态平衡,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
2. IP<Ksp 表示溶液是不饱和的。
溶液无沉淀析出,若加入难溶电解质,则会继续溶解。
3. IP>Ksp 表示溶液为过饱和。
溶液会有沉淀析出常用溶度积常数。
氟化铝溶度积常数
氟化铝在水中溶解时,产生氢氟酸和铝离子。
溶度积常数(Ksp)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时,所形成的物质不溶性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铝和氟离子可以在溶液中以一定的速率溶解,形成氢氟酸和氧化铝,并随着离子分布的变化来影响溶解平衡。
铝的溶解度在溶液的酸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因此需要用Ksp值表示该盐的溶解度。
氟化铝的Ksp值通常用以下方程式进行计算:
AlF3(s) ⇌ Al3+(aq) + 3F-(aq)
Ksp = [Al3+][F-]^3
其中,[Al3+]表示铝离子的浓度,[F-]表示氟离子的浓度。
Ksp值越大,说明溶解度越大,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则越高。
在常温常压下,氟化铝的Ksp值约为1.6 x 10^-33,这个值非常小,说明氟化铝极难溶于水。
这是由于氟离子非常强的亲电性,与铝离子结合后形成了非常强的化学键,很难被水分子所打破。
此外,在水中,氟离子会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氟化物离子,与铝离子形成的氟铝酸盐则十分稳定,能够抵御水的溶解作用。
另外,Ksp值的大小受到物质溶解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剂的活性增加,盐的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大。
而随着压力的增加,溶解度会减小,因为压力会限制水分子的空间,妨碍溶解过程的进行。
总之,氟化铝的Ksp值是一个很小的数值,反映了氟化铝极难溶于水的特性。
它对于化学反应的分析和痕量元素的分离提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常数是温度、压强和组分浓度三个因素之间紧密相关的一个物理量,是化学无定形状混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解中、两种或更多组分之间的能量耦合。
它也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描述了组分在混合物中相互作用的程度。
它是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与分离的重要的物理参数。
溶度积常数是一个负值,表示两种物质在混合中可以减小其潜热的能量。
如果溶度积常数的值越大,混合物的可溶解性也越大,也就是说,该混合物中的组分会更稳定,反之,如果溶度积常数的值越小,混合物中的组分也就越不稳定。
溶度积常数的值可以由多种方法来测定,包括物质本身的物理性质、温度、压强和组分浓度等。
一般而言,当物质的混合温度、压强和组分浓度发生变化时,其溶度积常数也会发生变化。
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测量溶度积常数,包括凝胶相分析技术、热量量测技术等,具体的技术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实验材料和需要测量的组分。
凝胶相分析技术最常用于测量冷溶液系统中溶度积常数。
热量量测技术通常用于测量热和混合物中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对于分析混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物质的聚合状态和混合与分离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参数。
此外,溶度积常数的研究还有助于深入理解混合物的相变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机理,从而为优化混合物的制备工艺和应用过程提供参考。
溶度积常数的研究也可以揭示物质和它们之间的有机连接,可以为设计制备新型高性能混合物提供宝贵的参考。
溶度积常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好地把握混合物的性能,最终为混合物的应用过程提供参考。
总之,溶度积常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能够反映混合物中组分的溶解能力和相互作用的强弱,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能和变化的重要指标。
它也是分析混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参数,也是混合物的制备工艺和应用过程的参考数据。
为了更好地发掘混合物的深层机理,研究化学问题的本质,需要系统地进行溶度积常数的研究,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宝贵的信息。
离子积常数和溶度积常数的区别
离子积常数和溶度积常数是化学中常见的两个概念,虽然它们都涉及到离子溶解的过程,但它们的定义和意义不同。
离子积常数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某种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离解时,离子间相互作用力使得离子浓度的乘积与离子浓度比的积的比值,即离子的积(K+ × Cl-)与离子的比(K+/Cl-)的积,其数值等于恒定不变的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离子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是指某种不溶物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物质溶解产生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即溶度积(Ksp)。
对于一种不溶物的化学式AB,其溶度积常数Ksp等于[A+]和[B-]离子浓度的积。
溶度积常数通常用来表示一种不溶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溶度积越大,不溶物的溶解度就越大。
因此,离子积常数与溶度积常数的区别在于,离子积常数是用来描述电解质完全离解时离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而溶度积常数则是用来描述不溶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的。
两者均是恒定不变的常数,但所描述的物质和过程不同。
- 1 -。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溶度积是一个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而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值的改变及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溶度积溶度积是指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但还是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不再减少。
这样的平衡状态叫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即沉淀平衡常数),简称溶度积。
溶度积常数:在AgCl(s)Ag+(aq)+Cl-(aq)中,当溶解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Ksp(AgCl)=[ Ag+][ Cl-]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难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用Ksp表示(1)溶度积的通式:,(2)溶度积规律:①离子积:,Qc为离子积,表达式中离子浓度是任意的,为此瞬间溶液的实际浓度,其值不确定,但对一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Ksp为一定值。
②溶度积规则:A. 当Qc>Ksp时,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来,体系不断析出沉淀,直至达到平衡(此时Qc=Ksp)B. 当Qc=Ksp时,沉淀于饱和溶液平衡C. 当Qc<Ksp时,溶液不饱和,若体系中有沉淀,则沉淀会溶解直至平衡(此时Qc=Ksp)。
溶度积规则: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若小于其溶度积时,则没有沉淀生成;若大于其溶度积时,会有AnBm化合物的沉淀析出。
溶度积是指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但还是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不再减少。
这样的平衡状态叫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即沉淀平衡常数),简称溶度积。
溶度积用字母表示为Ksp。
溶度积的大小通常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它会受温度的变化以及其他电解质的溶解影响而改变,所以通常给出的数值为某一单一电解质在特定温度下测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