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7.1 郑人有且买履者 练习 (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韩非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韩非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韩非子的深刻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持“人性恶”的观点,他总是以理智严肃的目光剖析现实,大胆暴露各色人等的心理阴暗面和人性的劣根性。
据统计,《韩非子》一书共有寓言故事三百多则,居先秦各家著作之首。
这些寓言故事有的取材于历史故事,有的是根据现实生活加工而成。
韩非子常常借寓言故事鞭挞世态人情,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态加以简笔式的漫画,虽三言两语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多讽刺嘲笑,如主观主义的“智子疑邻”;不懂得防微杜渐、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没有真才实学,最后只能逃之夭夭的南郭处士;重形式轻实质的“买椟还珠”;“郢书燕说”里那位穿凿附会的燕相国;只信教条、墨守成规的“郑人买履”;恶人当道、法术之士的主张难以推行的“狗猛酒酸”;泥古不化的守株待兔人;尴尬可笑的卖矛又卖盾者等等,韩非子都写得非常简洁冷静,这些人物经韩非子画龙点睛式的刻画,成了某一类型的典型形象,并作为通俗易懂的成语典故在人们的生活中流传使用。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国君治国,首先应该把本国治理好。
这个道理,韩非子在《用人》篇中说过:假如燕王对内憎恨自己的民众,而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国人就不会受他的奴役而鲁国人也不会依附他。
燕国人憎恨,就不会尽心尽力为国效劳;而鲁国人虽被喜爱,却不会不顾丧生的危险去亲近别国的君主。
领导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也是首先要求把本企业、本单位的事情做好,并格外注意搞好与近邻的关系。
一个学生,也应该搞好与同组、同班同学的关系。
如果与同组、同班同学关系疏远,甚至紧张,即使你与外班外校同学关系再好,对你来讲也无多大实际帮助。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子妻写.弊裤也写:仿效B.为妇人而出.出:遗弃、休掉C.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私:自私D.倍.其所以嫁倍:比……多了一倍项,“私”的意思是“积攒私房钱”。
2.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子所以反者B.而置之坐上C.而自知其益富D.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项,反,通“返”;B项,坐,同“座”;C项,知,通“智”,以……为聪明。
3.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民少而.禽兽众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至之.市④而忘操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表并列;②连词,表顺承;③动词,去,往;④代词,代尺码。
4.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王.天下A.天雨.,墙坏B.其御.曰C.其家甚智.其子D.以娱.其意项和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B项是动词用作名词。
C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治则治矣,非书意也B.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C.举烛,非书意也D.胡,兄弟之国也、C、D三项为判断句,B项是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更也,……卜子妻写弊裤也,……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
……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
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
”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第1课《郑人有且买履者》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加线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果蓏(luǒ) 蚌蛤(ɡé) 钻燧(suí)B . 鲧禹(ɡǔn) 决渎(dú) 释耒(lěi)C . 郢(yǐnɡ)人啜(chuò)之曩(nǎnɡ)D . 得麑(ní) 娱(yù) 腥臊(sāo)2.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渎:大川B .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希望C .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论:研究D . 卜子妻写弊裤也写:书写3.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B . 卜子妻写弊裤也。
C . 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D .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E . 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F . 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4. 下列句子中的“说”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②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③燕相受书而说之。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⑤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A . ①④②③⑤⑥B . ①④②③⑥⑤C . ①③④②⑥⑤D . ①②③④⑤⑥5. 下列句子中的“后”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B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 .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 绘事后素。
E .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6. 下列句子中的“见”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B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 . 庄暴见孟子D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7.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因释其耒而守株论世之事,因为之备B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厚者为戮,薄者见疑C . 以郑为亲己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D . 郑人有且买履者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8. 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风乎舞雩B . 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第1课 郑人有且买履者》课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腥臊恶臭..(è chòu) 天雨.,墙坏(yǔ) B .而后世多燕说.(shuō) 燕相受书而说.之(shuō) C .使其妻.为裤(qī) 以其女妻.胡君(qī) D .未可必知.也(zhī) 而自知.其益富(zhī) 答案 B解析 A 项,“臭”应读“xiù”,当“气味”讲;“雨”是名词用作动词,当“下雨”讲,应读“yù”。
C 项,后一个“妻”应作动词,当“嫁给”讲,应读“qì”。
D 项,后一个“知”通“智”,应读“zh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郑为亲己以.化腥臊 B.⎩⎨⎧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C.⎩⎨⎧厚者为.戮而身为.宋国笑 D.⎩⎨⎧而.民悦之而.自知其益富 答案 C解析 A 项,动词,认为/连词,来;B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当世之事”;C 项,均为介词“被”;D 项,因果连词,于是就、因而/转折连词,却、反而。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B.⎩⎨⎧而自知其益.富秦西巴以有罪益.信C.⎩⎨⎧曩将罪.之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 D.⎩⎨⎧举烛,非书.意也故先王有郢书. 答案 D解析 A 项,前一个“度”带了宾语“其足”,是动词,当“用工具丈量”讲;后一个“度”作“持”的宾语,是名词,当“尺码”讲。
B 项,前一个“益”带了宾语“富”,是动词,当“增加”讲;后一个“益”修饰“信”作状语,是副词,当“更加”讲。
C项,两个“罪”都带了宾语,前一个的宾语是“之”,而后一个的宾语是“自”(否定陈述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均是动词,但依据句意,前一个“罪”当“惩罚”讲,后一个“罪”当“怪罪”讲。
D项,两个“书”均为名词,当“书信”讲。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韩非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韩非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美字体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赏美文国之安需法家拂士“守望者”往往被诠释为负责为一国或一人指出过错,以使国家永昌之人,让我联想到古文中的一个同义词——“法家拂士”。
诚然,谋求国家安定与发展,必然需要“法家拂士”这一群正义者。
国之安需法家拂士。
因为若无,也许意味着一个朝代的完结,或一个国家的覆灭。
历朝统治者多以夏桀、商纣为戒。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此二者独断专制、残暴有加,不虚心受谏,反而虐杀“法家拂士”。
于是他们的统治是短暂的,历史的车轮无情地轧过他们的那页。
试想,当“法家拂士”被屠尽,又有谁能为一国之兴尽己智谋、献其忠心呢?朝代更迭、国家覆灭是没有“法家拂士”的苦果。
国之安需法家拂士。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不难发现那一群法家拂士们高大的身影,是他们,将名利生死置之度外,作出种种努力只为国家的再繁荣或民族的昌兴。
那些闪耀的身影中有卫鞅,有王安石,有张居正,为国家的强盛作出了艰难的改革后却反遭噩运,这是他们个人的不幸,但对于国家的安定昌盛却是一大幸事。
而放眼近代,我们更不会忽视那些豪情,那些凛然正气,那些义不容辞与前赴后继。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
戊戌六君子为唤醒国人而甘愿伏在刀口寒光下,鲁迅先生日日笔耕不辍书写思想,孙文先生奔走呼号“自由、平等”……在国家的大厦将倾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凶兆却没有逃之夭夭,而是毕其精力以一肩相扛,从不考虑自身而只愿国家早日安定,山河早日风光霁月。
历史证明,如若没有这一群正义的“守望者”,国将何安?家又安在?——国之安多么需要这样一群法家拂士,痛斥现状之黑恶,开出一剂复兴的强心针。
郑人有且买履者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果蓏.(luǒ) 蚌蛤.(ɡé) 钻燧.(suí) B .鲧.禹(ɡǔn) 决渎.(dòu) 释耒.(lěi) C .郢.人(yǐnɡ) 啜.之(chuò) 曩.(nǎnɡ) D .得麑.(ní) 娱.乐(yù) 腥臊.(sāo) 解析:A 项,燧:suì;B 项,渎:dú;D 项,娱:yú。
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郑为亲己以化腥臊B.⎩⎪⎨⎪⎧ 而民悦之而自知其益富C.⎩⎪⎨⎪⎧ 厚者为戮而身为宋国笑D.⎩⎪⎨⎪⎧ 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解析:A 项,认为;来。
B 项,表顺承,于是;表转折,却。
C 项,均为“被”。
D 项,丈量;尺码。
答案:C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B .天雨.,墙坏 C .其家甚智.其子 D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解析:A 、B 、D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 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B .乐羊以有功见疑C .王之蔽甚矣D .宁信度,无自信也解析:A 、B 、C 均为被动句,D 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韩非子·说难》)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下雨) B .暮而果大亡.其财 (丢失) C .则非.知之难也 (错误) D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恰当,对) 解析:C 项中“非”应为“不是”。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郑人有且买履者一、基础知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错误!A、{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C、错误!D、错误!解析:选D A项,前一个“度”是动词,用工具丈量;后一个“度”是名词,尺码。
B 项,前一个“益"是动词,增加;后一个“益”是副词,更加。
C项,前一个“罪”,惩罚,治罪;后一个“罪”,怪罪。
D项,两个“书”均为名词,书信。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B。
天雨.,墙坏C。
其家甚智.其子D。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意动用法.3.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B。
乐羊以有功见疑C.王之蔽甚矣D。
宁信度,无自信也解析:选D A、B、C三项均为被动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5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雨:下雨B。
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C。
则非.知之难也非:错误D。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当:恰当,对解析:选C C项中“非”应为“不是”。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选D 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指“胡国"。
B项,介词,把;动词,认为。
C项,动词,是;介词,被。
应用体验之旅一、郑人有且买履者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果蓏.(luǒ) 蚌蛤.(ɡé) 钻燧.(suí) B .鲧.禹(ɡǔn)决渎.(dòu)释耒.(lěi) C .郢.人(yǐnɡ)啜.之(chuò)曩.(nǎnɡ) D .得麑.(ní)娱.乐(yù)腥臊.(sāo) 解析:A 项,燧:suì;B 项,渎:dú;D 项,娱:yú。
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郑为亲己以.化腥臊B.⎩⎨⎧ 而.民悦之而.自知其益富 C.⎩⎨⎧ 厚者为.戮而身为.宋国笑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解析:A 项,认为;来。
B 项,表顺承,于是;表转折,却。
C 项,均为“被”。
D 项,丈量;尺码。
答案:C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B .天雨.,墙坏 C .其家甚智.其子 D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解析:A 、B 、D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 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B.乐羊以有功见疑C.王之蔽甚矣D.宁信度,无自信也解析:A、B、C均为被动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韩非子·说难》)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下雨)B.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C.则非.知之难也(错误)D.此二人说者皆当.矣(恰当,对)解析:C项中“非”应为“不是”。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课时跟踪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买履.(lǚ)钻燧.(suì)取火腥臊.(sāo)恶臭B.决渎(dòu) 自度.(duó)其足天雨.(yǔ)墙坏C.蚌蛤.(gé) 遗之羮.(gēng) 鲧.(gǔn)禹决渎D.拙.(zhuō)诚曩.(nǎng)将罪之以女妻.(qī)之解析:B项,“渎”应读“dú”,“雨”应读为“yù”。
答案:B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宦:做宦官B.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称:相称,配得上C.而越人跣.行跣:赤脚D.三虱食彘,相与讼.讼:争论解析:宦:做官。
答案:A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胜:堪,能承受B.吾忘持度.度:尺码C.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遗:送D.秦西巴以有罪益.信益:好处解析:D.益:更加。
答案:D4.下列句子中的“亡”字,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我已亡之矣A.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B.醉足以亡裘乎C.亡之,命也夫D.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解析:例句和B项都当“丢失”讲,A.逃亡,C.死亡,D.同“无”,没有。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钻燧取火,以.化腥臊A.今欲以.先王之政B.构木为巢,以.避群害C.王大说,国以.治D.秦西巴以.有罪益信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连词,相当于“用来”。
A.以:介词,相当于“用”。
C.连词,相当于“因而”。
D.介词,相当于“因为”。
答案:B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郑人有且.买履者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C.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D.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孟孙适.至而求麑解析:A.均为副词,将要;B.希望/满一年;C.从而/于是;D.适合/恰好。
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1)何不试之以足?
(2)而剑不行。
【小题2】.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分)
①先自度其足()②反归取之()
③楚人有涉江者()④遽契其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章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宁信度,无自信也。
【小题4】.假如你当时也在郑人那个集市上或是在楚人的`那条船上,面对他们的这种做法,你会如何劝说他们呢?(任选一个作为你劝说的对象)(3分)
答案:
【小题1】(1)何不∕试之以足?(2)而∕剑不行。
【小题1】量长短同“返”,返回渡过,渡雕刻,刻
【小题1】(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小题1】示例:楚人,快下水找吧。
你刻记号恐怕是没用的,剑不会随着船往前的。
(注意用语委婉,有针对性)。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一、夯基训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子妻写.弊裤也写:仿效
B.为妇人而出.出:遗弃、休掉
C.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私:自私
D.倍.其所以嫁倍:比……多了一倍
项,“私”的意思是“积攒私房钱”。
2.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子所以反者
B.而置之坐上
C.而自知其益富
D.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项,反,通“返”;B项,坐,同“座”;C项,知,通“智”,以……为聪明。
3.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民少而.禽兽众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至之.市
④而忘操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顺承;③动词,去,往;④代词,代尺码。
4.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王.天下
A.天雨.,墙坏
B.其御.曰
C.其家甚智.其子
D.以娱.其意
项和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B项是动词用作名词。
C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B.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C.举烛,非书意也
D.胡,兄弟之国也
、C、D三项为判断句,B项是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更也,……卜
子妻写弊裤也,……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
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
……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
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
”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郑人有且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意:意料、猜测
B.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适:适合
C.王大说,国以治.治:治理
D.先自度.其足度:测量
项,“治”的意思是“治理好了”“治理得好”。
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②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
③何不试之.以足
④燕相受书而说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均是副词,于是,就;③④均为代词。
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B.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
C.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D.卜子妻写弊裤也
项,请,通“情”,真实、实在。
C项,说,通“悦”。
D项,弊,通“敝”,破旧、破损。
9.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A.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B.何不试之以足
C.郑人有且买履者
D.宁信度,无自信也
A项,是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C项,是定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10.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下呢?”他(郑人)回答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宁愿;无,不要;自信,相信自己。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导学号50730041)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
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厉王使玉人相.之相:鉴定
B.王又以和为诳.诳:欺骗
C.而刖.其右足刖:砍
D.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题:写、题词
项,“题”的意思是“说、称作”。
1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A.武王使玉人相之.
B.蚓无爪牙之.利
C.其邻人之.父亦云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项都是助词,的。
A项,代词,代玉璞;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2)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2)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
刖者,被砍去脚的人;奚,为什么。
(2)贞士,真诚的人;所以,……原因。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而”前一般有停顿,名词前面一般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