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蔓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幼儿园大班藤蔓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方式。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藤蔓植物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藤蔓植物的生长方式、形态特征和生态环境。
2. 常见藤蔓植物:介绍几种常见的藤蔓植物,如爬山虎、常春藤、葡萄等。
3. 藤蔓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藤蔓植物从种子发芽、生长、攀爬、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4. 观察和实践:组织幼儿观察校园内的藤蔓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状态和变化。
5. 创作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藤蔓植物的认识和感受,可以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藤蔓植物的图片、视频和文字介绍。
2. 实物样本:准备几种常见的藤蔓植物样本,供幼儿观察。
3. 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观察藤蔓植物的生长状态。
4. 创作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藤蔓植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使用PPT和实物样本,讲解藤蔓植物的特点、生长方式和常见种类。
3. 观察:组织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藤蔓植物,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
4. 记录: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藤蔓植物的生长状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创作:回到教室,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创作活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表:评价幼儿在观察藤蔓植物时的认真程度和记录的详细程度。
2. 创作作品:评价幼儿创作作品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互动表现。
六、教学拓展:1. 植物分类:引导幼儿了解藤蔓植物与其他植物的区别,进一步拓展幼儿对植物分类的认识。
2. 生态平衡:讲解藤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幼儿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3. 科学实验: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藤蔓植物的攀爬特性,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七、安全注意事项:1. 户外观察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靠近陡峭或危险的地方。
幼儿园画藤蔓树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藤蔓树,了解其外观特点和生长习性。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潜能。
3. 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认识藤蔓树的外观特点。
2. 引导幼儿观察藤蔓树的生长习性。
3. 培养幼儿对藤蔓树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幼儿观察藤蔓树的外观特点。
2. 如何培养幼儿对藤蔓树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藤蔓树的图片或实物。
2. 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教学课件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藤蔓树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树?它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藤蔓树的外观特点。
2. 学习。
教师向幼儿介绍藤蔓树的生长习性,比如藤蔓树的藤条可以攀爬生长,形成美丽的景观。
然后,教师播放藤蔓树的视频或展示藤蔓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藤蔓树的生长状态和姿态。
3. 实践。
教师向幼儿展示绘画工具,然后指导幼儿利用彩色纸、颜料和画笔等材料,自由绘制藤蔓树的画作。
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建议,比如“你们可以用绿色的纸做藤蔓树的叶子”、“你们可以用棉签蘸颜料做藤蔓树的藤条”等。
4. 总结。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他们的画作,并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谈谈他们对藤蔓树的理解和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画作。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认识藤蔓树的外观特点,了解藤蔓树的生长习性,培养了幼儿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情感。
同时,通过观察和绘画,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艺术创作,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潜能,丰富幼儿的想象世界。
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藤蔓植物》教案主题:藤蔓植物教案时间:3节课(每节课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2.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才能。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藤蔓植物》图片或PPT。
2. 彩色画纸、彩色笔、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了解藤蔓植物(15分钟)1. 引入:和学生谈论一些他们熟悉的藤蔓植物,如葡萄、丝瓜等,并了解他们对这些植物的认识和特点。
2. 展示图片或PPT,介绍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如:它们可以攀爬或匍匐生长,茎长而柔软,叶子多为复叶等。
第二课:观察与绘画(25分钟)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简单说一说藤蔓植物的特点。
2. 教师示范:用白色纸板作为背景,用颜色鲜艳的画纸剪出藤蔓植物的形状,然后将其粘贴到纸板上,再用彩色笔勾勒植物的轮廓,并涂上适当的颜色。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示范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辅助和指导。
鼓励学生观察植物的形状和颜色,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第三课:艺术创作(40分钟)1. 导入:回顾上节课绘画的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2. 学生实践: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以小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藤蔓植物作为创作主题,然后用彩色画纸、彩色水彩笔等工具进行材料收集并绘画创作。
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创作指导和建议。
3.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在课堂结束前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教学延展:1. 继续观察:鼓励学生到校园或家庭附近观察和寻找藤蔓植物,并用手机或相机拍下图片进行记录。
2. 绘画展览:在班级或学校开展藤蔓植物主题的绘画展览,鼓励学生参与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教学评估:1. 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藤蔓植物特点的理解和绘画创作的能力。
2.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分享的形式,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引入、展示、观察与绘画以及艺术创作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藤蔓悄悄爬教案中班教案标题:藤蔓悄悄爬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藤蔓的生长特点和生活环境。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藤蔓的生长过程和不同种类的藤蔓。
2. 藤蔓的实物或模型。
3. 色彩丰富的纸张、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
4. 教学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
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对藤蔓的了解,例如藤蔓是什么样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藤蔓的生长过程和不同种类的藤蔓。
2. 探究(15分钟)- 准备藤蔓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藤蔓为什么能够攀爬,它们是如何生长的。
- 分组让学生合作,用教学板或白板绘制藤蔓的生长过程,包括根部、茎、叶子和攀爬的方式。
3. 创作(20分钟)- 提供色彩丰富的纸张、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
-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藤蔓的生长过程,鼓励他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讨论。
4. 总结(10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让他们解释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方式。
- 引导学生总结藤蔓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并与之前的观察和探究结果进行对比。
- 鼓励学生互相赞赏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学习体验。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和探索校园或附近地区的藤蔓植物。
2. 引导学生了解藤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例如它们可以保护土壤、提供栖息地等。
3. 鼓励学生用其他材料制作藤蔓的手工制品,如纸板、毛线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和创作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并评估他们对藤蔓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对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行评估,看他们是否能够准确描述藤蔓的特点和生长方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探究和创作,全面了解藤蔓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第一篇:【教学设计】美丽的藤蔓树_艺术_幼儿园大班大班艺术活动设计《美丽的藤蔓树》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具有藤曼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感受螺旋线条的延伸、变化。
2.尝试借助毛根卷曲、运用刮画纸创作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
3.体验藤蔓的装饰美,能大胆、愉快的创作、表现。
活动准备:1. 图片:藤蔓装饰风格的数的树6幅、藤蔓的写实图片3张。
2. 背景音乐:轻缓类型的音乐。
3. 示范用的半成品2幅。
4.刮画纸、刮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1.通过欣赏具有藤曼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感受并尝试用刮画纸进行创作。
2.尝试借助毛根卷曲体验螺旋线条的延伸、变化,理解并大胆创作。
活动过程:一、出示藤蔓的真实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让幼儿畅所欲言。
二、欣赏藤蔓树,感受螺旋线条。
1.你觉得这两棵树漂亮么,哪里漂亮?2.这两棵树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用身体表现不同树的特点。
通过欣赏具有藤曼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感受螺旋线条的延伸、变化。
三、体验螺旋线条1.请幼儿借助毛根卷曲,体验藤蔓的螺旋美。
2.请幼儿示范作画,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
3.幼儿自己进行创作。
四、欣赏幼儿作品。
幼幼评、师幼评。
第二篇:《美丽的树》大班艺术大班写生《美丽的树》王磊一、设计意图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
绘画时,孩子们实际上是用笔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绘画对孩子的启蒙作用是相当大的。
然而写生画的自由、多样、写实的特征却被大多数幼儿教师所忽视。
每个孩子都有绘画潜力,如果放任自流、不加引导,就会停滞不前;如忽视其发展规律,盲目向其灌输绘画技巧,反而有碍孩子发展。
写生是人类最原始的描绘实物方式,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简便易行、又爱不释手的绘画手段。
它形象直接地让幼儿抒发所感知的东西。
写生画也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
它不仅可以塑造形象、传递感情,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
所以我为我们大班孩子选择了一节写生活动。
幼儿园大班藤蔓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方式。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藤蔓植物的特点。
2. 学会观察和描述藤蔓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藤蔓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特点。
2. 观察和描述藤蔓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物等。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发幼儿对藤蔓植物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方式。
3. 观察与描述:让幼儿观察藤蔓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4. 创作活动:让幼儿用彩笔、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创作出自己喜欢的藤蔓植物作品。
5. 展示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藤蔓植物,并和家长一起记录其生长过程。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找寻校园中的藤蔓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2.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家庭藤蔓植物观察日记。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创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倾听幼儿在分享环节的发言,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和思考。
2. 对于操作活动,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确保他们的安全。
九、教学反思: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藤蔓植物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幼儿创作灵感启发。
2. 视频素材:拍摄藤蔓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藤蔓植物的特点。
3. 实物材料:准备真实的藤蔓植物样本,让幼儿触摸和观察,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4. 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关于藤蔓植物的家庭教育建议,让家长在家中也能辅助幼儿学习。
幼儿园大班藤蔓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方式,认识常见的藤蔓植物。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生长的好奇心。
3. 通过观察、触摸、闻味等感官体验,提高幼儿的感官敏锐度。
4.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藤蔓植物的特点:藤蔓植物的生长方式、结构特点、攀爬方式等。
2. 常见藤蔓植物:葡萄、黄瓜、爬山虎、丝瓜等。
3. 感官体验:观察藤蔓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等,触摸藤蔓的质感,闻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方式,认识常见的藤蔓植物。
2.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闻味等感官体验,提高感官敏锐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藤蔓植物图片、实物、视频等。
2. 材料:藤蔓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等。
3. 环境:户外种植园地或室内植物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藤蔓植物的生长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引出本课主题。
2. 探究: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户外种植园地或室内植物角的藤蔓植物,让幼儿触摸、闻味,感知藤蔓植物的特点。
3. 学习:教师讲解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方式,介绍常见藤蔓植物。
4.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藤蔓植物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藤蔓的生长过程。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总结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方式。
6. 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藤蔓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藤蔓植物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幼儿在作业中的观察记录,了解他们在家中对藤蔓植物的关注程度。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我的藤蔓植物”主题摄影活动,让幼儿用相机记录藤蔓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组织幼儿进行藤蔓植物手工艺品制作,如藤蔓植物挂饰、藤蔓植物画卷等。
3.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藤蔓植物观察和实践活动。
和藤蔓有关的幼儿园教案介绍本教案是针对幼儿园儿童设计的,主题是藤蔓。
通过藤蔓这一生物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本教案以观察、实验、游戏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藤蔓的特点和应用。
目标•培养幼儿对藤蔓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了解藤蔓的生长特点和应用价值教学内容1.藤蔓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观察–到校园或小区内观察藤蔓的生长环境,了解藤蔓生长所需的条件–观察不同类型的藤蔓,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特点2.藤蔓的实验探究–利用悬挂法观察藤蔓的攀援和生长过程–设计实验,观察藤蔓对于光线、水分和支撑物的反应情况3.藤蔓游戏–进行“藤蔓大冒险”游戏,让幼儿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模拟藤蔓攀爬的过程–利用绳子和布置的障碍物,让幼儿模拟藤蔓攀爬的动作,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4.藤蔓手工制作–利用纸张和颜料,让幼儿制作藤蔓的画作,展示他们对藤蔓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利用纸板和彩色纸,让幼儿制作藤蔓的立体卡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藤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带领幼儿前往室外,观察藤蔓的生长环境,让他们观察藤蔓的特点和形态。
3.实验:在教室中进行藤蔓的实验探究,让幼儿通过操作和观察,了解藤蔓对于光线、水分和支撑物的需求。
4.游戏:开展藤蔓大冒险游戏,让幼儿在团队合作中体验藤蔓攀爬的过程。
5.手工制作:引导幼儿进行藤蔓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通过绘画和手工,让他们表达对藤蔓的理解和想象。
6.总结:回到教室,与幼儿一起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评估他们对藤蔓特点的理解。
2.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认真程度,评估他们对藤蔓的实验探究能力。
3.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欣赏幼儿的手工制作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藤蔓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方式。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藤蔓植物的特点。
2. 观察藤蔓植物的生长方式。
三、教学难点:1. 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方式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of 藤蔓植物。
2. 白板或大张纸。
3. 彩色笔。
4. 种植藤蔓植物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展示藤蔓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询问幼儿是否见过这样的植物,它们叫什么名字?2. 讲解藤蔓植物的特点:告诉幼儿藤蔓植物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们没有树干,而是依靠其他植物或支撑物向上攀爬生长。
它们有细长的叶子和藤蔓,可以长得很高。
3. 观察藤蔓植物的生长方式:带幼儿观察藤蔓植物的生长情况,讲解它们是如何攀爬和生长的。
可以让幼儿亲手触摸藤蔓,感受它们的质地。
4. 动手制作:给每个幼儿准备一些藤蔓植物的材料,让他们亲手种植藤蔓植物。
在种植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藤蔓的特点,教他们如何正确种植。
5. 创作展示: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藤蔓植物的理解,可以画出藤蔓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者用其他方式展示。
6.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方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通过动手能力和创作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种植藤蔓植物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评估幼儿对藤蔓植物特点和生长方式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幼儿在创作展示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寻找校园或其他场所的藤蔓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2. 邀请植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藤蔓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种植方法。
3.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究过程,共同了解藤蔓植物的生长变化。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藤蔓植物的特点时,语言要简练易懂,便于幼儿理解。
藤蔓的作用小班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藤蔓的作用(小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藤蔓是一种生长方式,以及它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材料: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藤蔓植物。
2. 纸、铅笔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藤蔓形状,并请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个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哪些植物是藤蔓植物?藤蔓植物有什么特点?探索(15分钟):1. 使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藤蔓植物,如葡萄藤、爬山虎等,并解释藤蔓植物的生长方式。
2. 小组讨论:藤蔓植物可以在哪些地方生长?有哪些作用?实践(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纸和铅笔。
2. 让学生观察教室或学校周围的环境,寻找藤蔓植物的迹象,并在纸上绘制它们的形状。
3. 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藤蔓植物在这个环境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对环境有何影响?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绘制的藤蔓植物形状,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2. 导入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保护和利用藤蔓植物?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保护自然和环境的想法和建议。
延伸活动:1. 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校园中的藤蔓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其他生物与之的互动。
2. 增加学生实地考察的机会,参观附近的公园、植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进一步探索藤蔓植物的作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所绘制的藤蔓植物形状,并评价他们对藤蔓作用的理解程度。
3. 留意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在课堂总结环节中进行评估。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入学生对藤蔓植物的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案中涉及合作学习和实地考察,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与体验,并通过绘画和讨论等形式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最后,通过评估方式来检查学生对藤蔓植物作用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
中班美术活动——藤蔓装饰画:美妙的树
【设计意图】:”藤蔓的装饰画在当今的家庭装潢装饰中被广泛的运用,成为了时尚元素,带领幼儿感受这种装饰美,感受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尝试创作藤蔓风格的装饰画,用儿童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法来装饰儿童眼中的时尚元素所创造的环境美。
我选取了幼儿能够表现和理解的关于树的藤蔓造型让幼儿通过欣赏、比较、游戏,感受螺旋线的旋转和装饰特征,从而较好的展现树的藤蔓之美!【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感受螺旋形线条的优美。
2、尝试用螺旋形创作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想象、粘贴树上的装饰图案。
3、体验藤蔓的装饰美,能大胆、愉快的创作、表现。
【活动准备】
PPT、背景音乐、白色背景纸、油画棒、固体胶、各色彩色树干及装饰贴纸【活动过程】
一、观察藤蔓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什么样的?用你的小手绕一绕。
·小结:这是树的藤蔓,它们卷起来的样子很特别,像一种螺旋形!
二、欣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初步感受螺旋形的特征。
·师:这棵大树是什么样的?它的树枝是怎样的?
三、欣赏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装饰画作品,师幼共同学习螺旋形延伸、变化的特点。
·师:有一位叫古斯塔夫的奥地利画家,他特别喜欢用藤蔓来画装饰画,我们看看他怎么画的?
·小结:画家用了许多的螺旋形线条来画树枝,又在树枝上添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图形、图案,让这幅画看起来很丰富、很美。
四、幼儿制作自己的藤蔓装饰画,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背景音乐)
·师:请你们制作一幅藤蔓装饰画“树”,把藤蔓画的满一些、丰富一些会更好看!
五、展示作品、欣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