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2

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2

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2_全文在线阅读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

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2



-
刑事诉讼法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惩罚严重犯罪与基本人权保障
【提示要点】
一、严重犯罪的含义。包括定义以及包含的重要罪名。
二、基本人权的含义。包括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
三、在刑事诉讼中惩罚严重犯罪与保障基本人权之间的关系。这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刑事诉讼的两个基本目的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在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在针对严重犯罪的诉讼中,二者经常发生冲突,因此如何定位二者的关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四、正确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2. 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 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4.【美】弗洛伊德·菲尼 岳礼玲选编 :《美国刑事诉讼法经典文选与判例》2006年版
5. 宋英辉 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论文】
1. 吴亚东 吴志刚 《论刑事诉讼价值冲突之成因》,《宜宾学院学报》第8期
2. 杨帆 《刑事诉讼的功能:白由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理论月刊》2006年第5期
3. 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学的系统论趋向》,《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
4.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基本理念——兼及若干基本原则之修改》,《政法论坛》2004年5月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价值的含义。包括定义、价值主体、价值内容、价值特征等方面。
二、论述不同价值的相互关系,着重论述主要价值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协调。
三、正确认识刑事诉讼价值以及关系的现实意义。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 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樊崇义等著: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李文健著:《刑事诉讼效率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论文】
1. 胡之芳《刑事诉讼价值之再思考》,《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4月
2. 李富成 《论刑事诉讼价值的多元性》,《政法论坛》2005年3月
3. 陈光中 《追求刑事诉讼的平衡——英俄近年刑事司法改

革评述》,《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1月
4. 宋世杰 《刑事诉讼价值的理性分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5月
5. 塔娜 《论自由与安全——刑事诉讼价值权衡与程序设置》,《前沿》2004年7月
6. 曾友祥 《刑事诉讼价值的历史嬗变》,《政法论坛》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的目的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目的的含义。包括定义、内容。
二、刑事诉讼目有不同层次、不同目标。探析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此部分为论文的重点。
三、正确认识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书目】
1. 1.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 宋英辉 著: 《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 3.陈瑞华著: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宋英辉主编: 《刑事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 樊崇义等著: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论文】
1. 李长城 《刑事诉讼目的新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l期
2. 郝银钟 《刑事诉讼双重目的论之批判与重构》,《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
3. 刘广三 《犯罪控制视野下的刑事诉讼论纲》,《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4. 陈建军 《刑事诉讼的目的、价值及其关系》,《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提示要点】
一、程序公正的含义。包括定义、基本内容、价值。
二、实体公正的含义。包括定义、价值。
三、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这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重大的问题,也是论文的重点。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厘清二者的关系。
四、正确认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书目】
1. 季卫东著:《法律程序的意义》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 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 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论文】
1. 孙洪坤 《程序正义的中国语境》,《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2. 黄文昌 《从实体公正到程序公正》,《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7期
3. 唐仲清 《程序正义与实体公正的关联及其相对独立价值》,《学术探索》2003年第5期
4. 张焕霞 《论刑事诉讼中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关系》,《政法学刊》2002年第3期
5. 陈瑞华 《程序正义论一一从刑事审

判角度的分析》,《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审判组织中的审判委员会
【提示要点】
一、刑事审判委员会的含义。包括其组成、特点、性质、功能。
二、评述审判委员会,学界主要的观点及支持的理由。包括废除说、在保留基础上改进说。
三、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论证其合理性。
【参考书目】
1. 苏力著: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康均心著:《法院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陈瑞华著: 《看的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 陈光中著: 《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论文】
1. 徐静村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当代法学》2006年第5期
2. 姚莉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审判组织重构》,《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3. 徐静村 潘金贵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
4. 程新生 《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1期
5. 鲁志勇 《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思考》,载《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第1卷第2辑。
【论文题目】
论人民陪审员制
【提示要点】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含义。包括定义、功能、性质、特点。
二、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的合理性、不合理性。
三、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参考书目】
1.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康均心著:《法院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怀效峰、孙本鹏著:《人民陪审员制度初探》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4. 叶青著:《中国陪审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1. 王敏远 《中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2. 谢佑平、万毅 《司法公正与群众参与——陪审制度的理论分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4月
3. 龙宗智《论我国陪审制度模式的选择》,《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4. 左卫民、尹摇山《中国陪审制度:比较、反思与前瞻》,《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2期
【论文题目】
刑事侦查中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关系
【提示要点】
一、对现行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中的关系作基本分析梳理并分析和其合理性以及弊端。
二、分析检警合一的可能性(检警关系问题是近年以来的热门话题,学术界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研究),如果可行,进一步分析其优势和缺点。
三、结合

现实情况,提出自己关于检警关系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参考书目】
1. 樊崇义等著: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陈瑞华著: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论文】
1. 陈卫东、郝银钟 《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2. 宋英辉、张建港 《刑事程序中警、检关系模式之探讨》,《政法论坛》1998年第2期
3. 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4. 卞建林:《论我国侦查程序中检警关系的优化——以制度的功能分析为中心》,《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 王德光 《检警关系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6期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提示要点】
一、 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的概述(包括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但主要是侦查阶段)。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概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二、 具体论述我国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并分析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找到我国刑事诉讼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保护的不足。
三、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刑事侦查、审查起诉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完善建议。
【参考书目】
1. 孙长永著: 《侦查程序与人权》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2. 陈瑞华著: 《刑事审判原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谢佑平、万毅著:《刑事侦查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 龙宗智 《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
2. 陈卫东、李奋飞 《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自《诉讼法学》2001年第4期
3. 丁志鹏 《论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完善》,《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4. 冯涛 《论我国侦查阶段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5. 顾永忠《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之检讨与改造》,《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2期
【论文题目】
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提示要点】
一、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权利保障的概述。包括被告人的概念以及对权利进行保障的必要性。
二、 根据现行法律,分析我国审判阶段对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以国际标准为参考,找出不足之处。
三、 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进行论证。

【参考书目】
1. 谭世贵主编:《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 樊崇义、刘根菊、卫跃宁著:《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
3. 陈瑞华著: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陈光中、严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版
【参考论文】
1. 岳礼玲、陈瑞华《刑事程序公正的国际标准与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政法论坛》1997年第3期
2. 左卫民、谢佑平 《同步与差距——从国际标准的角度看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政法学刊》,1997年第3期
3. 刘根菊 《在我国确定沉默权原则几个问题之研讨》,《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4. 宋英辉《不必自我归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5期
5. 易延友《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2期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
【提示要点】
一、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概论。包括被害人的概念、被害人诉讼地位。
二、根据现行法律,具体描述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现状并分析其弊端。
三、针对发现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
【参考书目】
1. 谢佑平著:《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 汤啸天等著:《犯罪被害人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 杨正万著:《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从诉讼角度的观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2002年版
4. 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目】
1. 樊学勇 《关于对刑事被害人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构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2. 陈楠 《论刑事被害人诉讼参与权之完善》,《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 姚健 《从刑事诉讼角度谈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 彭伶 《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保护比较研究》,《法律适用月刊》2005年第9期
5. 张小玲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自诉救济制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6. 曹友祥 《论刑事被害人权利》,

《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论现代社会抗辩式审判的必要性
【提示要点】
一、 抗辩式审判的概述。包括抗辩式审判的定义,内容,主体,
二、 现代社会抗辩式审判方式和传统社会中审判方式的异同。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研究
三、 现代社会抗辩式审判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论证。
四、 我国刑事诉讼审判中建立抗辩式审判的可行性论证。
【参考书目】
1、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陈光中主编:《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4、 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参考论文】
1、 季卫东著:《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1版。
2、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刑事诉讼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88页。
3、 龙宗智:《刑事诉讼的两重结构辨析》,《现代法学》1991年第3期。
4、 龙宗智:《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
5、 谷国文:《现代刑事审判模式评析》,《法商研究》1998年第1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审判的目的
【提示要点】
一、刑事审判目的的概述。包括刑事审判目的的定义和内容,研究刑事审判目的的意义
二、刑事审判目有不同层次、不同目标。探析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此部分为论文的重点。
三、正确认识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书目】
1. 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2. 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
3. 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4. 陈卫东:《刑事诉讼中的司法资源配置》,载《中国法学》,2000 年第
5. 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导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 左卫民:《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论文】
1. 陈卫东:《21 世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前瞻》,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 年第 1 期。
2. 李长城 《刑事诉讼目的新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l期
3. 陈建军 《刑事诉讼

的目的、价值及其关系》,《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公开审判原则
【提示要点】
一、公开审判原则的概述。包括公开审判原则含义,公开审判的产生,公开的内容和对象。
二、公开审判原则的法律根据和基本功能。包括国际法、和我国现行法律上的根据,以及公开审判原则的价值和意义,如保障司法民主独立,摆脱各种干预,遏制司法腐败,保障正义实现,提高裁判质量等等。
三、我国公开审判原则的问题和对策。如立法不详细,法官不独立,向社会公开的方式不明确,变相不公开审判等等
四、
公开审判原则的保障措施。如未经开庭审理,法官不得对案件形成先验性的结论;法庭审理之外,法官不得单方而接触当事人;审判独立,判决应当公开;完善设定公开审判原则的例外。
【参考书目】
1.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张建伟主编:《刑事司法体制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3. 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导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 左卫民:《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6.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论文】
1. 顾培东:《效益:当代法律的基木价值目标》,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3期。
2. 卞建林:《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3. 左卫民、周洪波:《论公开审判》,载《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
4. 邵俊武:《论审判过程中的传媒活动》,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5期。
【论文题目】
直接言辞原则
【提示要点】
一、直接言辞原则的概述。
包括直接言词原则的内涵,法理和历史演进过程
二、直接言辞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比较研究。从理论基础,运作方式,规范对象,对证据的影响效力等方面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三、我国直接言辞原则贯彻的现状分析。如证人的出庭困难问题,过分依赖书证;庭审法官并非真正做出裁决的法官,庭审走过场的问题等等
四、我国确立直接言辞原则必要性分析和具体构想。如完善证人出庭制度,加强对证人的保护制度,庭审法官独立裁判制度,在立法上对直接言辞原则给与规定,完善直接言词原则的保障措施等等。
【参考书目】
1. 孙长永.《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2. 孙长永.《刑事诉讼证据与程序》【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3. 宋世杰等.《比较刑事诉讼法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4. 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 陈瑞华.《刑事诉讼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7. 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8.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论文】
1. 卞建林《.直接言词原则与庭审方式改革》【J】.中国法学,1995,(6).
2. 陈永生《.论直接言词原则与公诉案卷的移送及庭前审查》【J】.法律科学,2001,(3).
3. 腾彪.《论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2).
4. 陈学权.《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初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3).
【论文题目】
论审判独立
【提示要点】
一、审判独立的含义和内容。包括西方司法独立的含义,中国的审判独立的含义,审判独立的内容,审判独立与法官独立的关系。
二、审判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审判独立的公正价值,法治价值,经济价值,效益价值。
三、我国目前影响审判独立的因素。外部因素如审判独立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党委,媒体之间的关系;内部因素如审判独立与审判委员会,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等等
四、审判独立的保障和实现
如提高法官的地位,理顺法院和地方行政、党委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法院独立,界定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等等
【参考书目】
1.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2. 汉密尔顿著:《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 王利明著:《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 杨一平著:《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 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1997年版。
6. 贺卫方著:《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 宋冰主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版社1998年版。
8. 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 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论文题目】
浅议律师在刑事法律援助中的作用
【提示要点】
一. 刑事法律援助的概念和意义
二. 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司法公正
三. 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

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增强受援人的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 徐家力主编:《律师实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修订版。
3. 陈光中,严瑞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4. 黄京平主编:《律师常见错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 版。
5. 《法律科学》,《人民司法》,《法学》等法学杂志。
6. 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实务》,1981年6月增订版。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律师辩护与代理的比较
【提示要点】
一. 刑事辩护与代理概念辨析
二. 刑事辩护制度历史
三. 刑事辩护与代理的主要内容
四. 辩护与代理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家力主编:《律师实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修订版。
2.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2年11版。
4. 郑禄,姜小川主编:《刑事程序法学》,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5. 《人民司法》,《法律科学》,《法律适用》,《中国司法》,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6.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 版
【论文题目】
论律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
【提示要点】
一、 素质和律师素质的概念
二、 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 专业素质
四、 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编:《律师诚信执业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4 月第1 版。
2. 陈卫东主编:《律师答疑要览•诉讼分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3. 【美】艾伦.德肖微茨著,唐交车译,《最好的辩护》,法律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4.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5. 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实务》,1981年6月增订旧版。
6.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 《中国司法》,《人民司法》,《法律适用》,《法律科学》等法学杂志。
【论文题目】
律师辩论与人权保障研究
【提示要点】
一、律师辩护与人权保护概念
二、律师辩护与人权保护关系
三、人权保护国际视野
四、人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 版。
2. 陈

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 5 月第1 版。
3. 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 版。
4.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 版。
5. 王敏远著《刑事司法观论与实践检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6.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
月版。《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法学》,《人民检察》,《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等法学杂志。
【论文题目】
浅论刑事代理与民事代理
【提示要点】
一、刑事代理和民事代理的概念及意义
二、刑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共性
三、刑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原则
四、二者间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 月版。
2. 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3. 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4. 黄京平主编:《律师常见错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1 月版。
5. 陈卫东主编:《律师答疑要览•诉讼分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 徐家力主编:《律师实务》法律出版社2005年4 月修订版。
【论文题目】
刑事证据的关联性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证据的关联性概念及意义
2.关联性的种类
3.确定证据关联性的基本原则
4.各种证据关联性的确定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7.陈朴生等著:《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
8.张瑞明著:《刑事证据法论》,张瑞明1992年2月修订版。
9.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

《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内涵、产生、发展;
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3.自由心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状况;
4.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建立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任何建立?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 陈光中、严端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3. 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4. 陈光中、丹尼尔·普瑞方廷(加)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 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
7. 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8. 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 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2.国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3.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建议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杨宇冠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何家弘编著:《毒树之果—美国刑事司法随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陈朴生等著:《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
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

版公司,1992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证人出庭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证人的概念、证人证言的概念、作用
2.证人出庭的意义
3.国外法律中关于证人出庭的规定
4.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的状况
5.如何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难”的问题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
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陈瑞华著:《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何家弘主编:《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明力与补强规则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任意性与刑讯逼供的遏制
4.共犯口供的证明力研究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3.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
4.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6.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7.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刑事鉴定制度的完善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鉴定制度的概念及作用基本内容
2.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存在问题
3.完

善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3.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4.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5.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
6.陈朴生等著:《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
7.崔敏主编:《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电子证据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电子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2.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的关系
3.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种类加以规定的必要性
4.关于增加规定电子证据的立法构想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
3.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4.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5.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版。
6.崔敏主编:《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问题研究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概念、意义
2.两大法系关于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理论与实践
3.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4.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3.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
4.宋英辉著:《刑事

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6.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7.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提示要点】
该题目建议从一些几方面入手:
1.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概念与意义
2.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主体
3.人民法院是否负有证明责任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负有证明责任的例外
【参考书目】
1.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疑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10月第3版。
3.宋世杰著:《举证责任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4.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5.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6.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版。
7.崔敏主编:《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参考论文】
《法学研究》、《人民司法》、《人民检察》、《中外法学》、《中国司法》、《比较法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论文题目】
论逮捕
【提示要点】
一、 逮捕的含义。应包括逮捕的概念、意义和权限等内容。其中权限部分应注意逮捕批准或决定权与执行权的区别。
二、 逮捕的原则。可从合法性、公正性以及谦抑性等角度展开。
三、逮捕的条件与程序。可从证据、罪责和社会危险性方面分别阐述;证据条件论述中应结合我国与西方国家逮捕的区别展开。程序部分可分为逮捕的批准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两部分。
四、 逮捕与人权保障。本部分应从人权的概念,逮捕与人权的关系,以及被逮捕者的权利保障等方面展开论述。
五、 我国逮捕制度的完善。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2.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3. 孙谦:《逮捕论》,法律出版社 2001年4月
4. 何家弘:《外

国犯罪侦查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年
【参考论文】
1. 刘根菊,杨立新:《逮捕的实质性要件新探》,《法学》2003年第9期
2. 陈瑞华:《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比较法角度的分析》,《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3. 何家弘:《司法公正论》,《中国法学》1999第2期
【论文题目】
论取保候审
【提示要点】
一、 取保候审的概念。其中应包含我国取保候审与国外保释制度的区别。
二、 取保候审制度的法理分析。可以从对取保候审制度的强制性展开分析。
三、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注意结合刑诉法、公安部《规定》及人民法院《解释》相关规定展开论述。
四、取保候审的种类。应分别论述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以及被取保人违反规定的处理。
五、取保候审的程序。其中应包括取保候审的申请、决定、执行、期间以及撤消等内容。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
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论文】
1. 徐静村,潘金贵:《论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借鉴意义》,《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
2. 周伟:《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保护》,《法学》2003年第7期
3. 李剑非:《美国保释制度简介》,《中外法学》1993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刑事拘留
【提示要点】
一、刑事拘留的含义。其中应包含刑事拘留的概念、特点等内容。
二、我国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应从法律性质、适用对象、适用目的和羁押期限等角度展开,阐述彼此之间的区别。
三、
我国刑事拘留的现状。可以从刑事拘留的条件、执行、期限以及被拘留人的权利保障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应注意当前我国刑拘率偏高的分析以及对被拘人权利保障的缺位等方面的关注。
四、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改革。应从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构想展开论述。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陈瑞华:《未决羁押制度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左卫民:《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左卫民、马静华:《派出所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法学》2004年第4期
白建军:《论法律

实证分析》,《中国法学》2000年第4版
【论文题目】
论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提示要点】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二、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的意义。此部分着重分析适用原则对强制措施的重要作用。
三、强制措施合法性原则。此部分应从强制措施合法性的前提条件、外部条件、内部条件等方面论述。
四、 强制措施比例性原则。应从比例原则的基本含义和意义以及在刑事强制措施中的适用展开论述。
五、 强制措施变更性原则。应从强制措施产生变动性的原因,以及实践中应纠正的做法展开论述。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论文】
1. 周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探悉》,《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9月
2. 孙谦:《关于完善我国逮捕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3. 范剑虹:《欧盟与德国的比例性原则》,《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论文题目】
论强制措施的体系
【提示要点】
一、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概念和历史沿革。应包括强制措施体系的内容和意义。
二、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理论。此部分应包括刑事强制措施的原则、功能以及种类等等。
三、我国强制措施体系与外国强制措施体系的区别。本部分应结合国外强制措施的种类以与我国强制措施的区别,论述当前我国强制措施体系在我国的适用及发展。
四、我国强制措施体系与相关问题分析。应主要就与强制措施类似的扭送制度、收容审查制度的区别展开分析。
【参考书目】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2年6月
张建良:《刑事强制措施要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忠诚:《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程荣斌:《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周伟:《公民人身权利的宪法保护》,《法学》2003年第7期
龙宗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范剑虹:《欧盟与德国的比例性原则》,《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程序存废之我见
【提示要点】
一、我国立案程序现状
二、

当前废除立案程序的观点及其理由
三、立案程序需要弱化的观点和理由
四、立案程序需要强化的观点和理由
五、提出自己的见解及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3. 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4.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论文】
吕萍:《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145页
刘瑞榕、刘方权:《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研究—对我国现行立案制度的质疑》,《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1期,第84页。
【论文题目】
刑事诉讼启动模式再思考
【提示要点】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概念、功能、价值分析
国内外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立法模式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的一些缺陷和矛盾
重构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设想
可以在对国内外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各种立法模式进行比较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建议取消具有独立阶段性意义的程序型立案程序,而将其替代为随机型刑事诉讼启动模式,并对检、警关系进行调整,引入司法审查制度来保证立案程序良性运转,使之更符合现代法治和刑事诉讼规律的要求等。只要言之有理,有相关理论支持即可。
【参考文献】
聂世基 白俊华 《刑事诉讼理论纵横论》 群众出版社 2002年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论文】
1. 杨昌军 李必强 《刑事立案困境的博弈论诠释》 载《法学评论》 2006年第四期
2. 李德恩 《立案功能的冲突与立法调整》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3. 吕萍:《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145页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标准再探讨
【提示要点】
刑事立案标准现行立法规定
《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六机关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关于刑事立案标准的相关规定。
刑事立案标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立案标准理解不一,基于不同目的、不同罪行标准不同;治安、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交叉,界限不明确;立案标准理论匮乏,研究不深等内容。
刑事立案标准的完善
针对实践中立案标准所出现的问题,根据相关立法与法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罗庆东编著《刑事立案标准》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论文】
张大群 《

试拟刑事立案程序的一种方案》 载《政法论坛》 1996年第二期
高宏雷《刑事立案程序批判及其改革》 河套大学学报 2005年3月第二卷 第一期
宋英辉 吴宏耀《刑事审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P112 - 114.
吴宏耀《我国刑事诉讼立案之考量》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 1月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提示要点】
一、理论界关于立案程序存废之争
二、我国立法对刑事立案程序的价值定位
三、国外的相关规定
四、当前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立案难与立案随意并存立案的法律规定与刑事政策中对破案要求存在不和谐 立案前的侦查行为于法无据 立案前的受案是一项多余的程序 立案监督的弱化
五、刑事立案程序改革与完善措施
建立案件登记制度有限制的允许开展任意性侦查等等
【参考文献】
左卫民 《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论文】
张大群 《试拟刑事立案程序的一种方案》 载《政法论坛》 1996年第二期
高宏雷《刑事立案程序批判及其改革》 河套大学学报 2005年3月第二卷 第一期
成序 《法制视野中的刑事案件立案程序——以公安机关为视角的考证》 载于《政法学刊》 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监督再思考
【提示要点】
立案监督立法上的问题和思考
立案监督的对象过于狭窄、包含的监督内容片面、手段不够完善、范围无明确规定。
司法实践中的难点
立案监督措施不力、立案监督案件线索渠道不畅、对立案监督的范围认识不一、对立案监督程序认识不一。
刑事立案监督的改革与完善
如:赋予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完善立案监督范围、树立正确执法观念、明确规定不接受立案监督的法律责任和检察机关对立案监督案件一定的处置权、建立与各部门的联系制度建立、建全立案监督案件的报备案制度、建立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奖惩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2. 王建明、张相军 <<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年第一期法律应用研究。
【参考论文】
顾军民 《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思考》 载于《中国检察官》 2006年6月
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89-1999),P135-145,中国检察出版社
成序 《法制视野中的刑事案件立案程序——以公安机关为视角的考证》 载于《政法学刊》 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试析诱惑侦查
【提示要点】
何谓诱惑侦查。诱惑侦查与侦查陷

阱之关系。
诱惑侦查主体要求。可主要介绍或阐述相关国家关于诱惑侦查主体规定及要求。
诱惑侦查条件要求。同2
诱惑侦查程序要求。
我国是否有诱惑侦查之规定。你认为应如何构建我国的诱惑侦查制度?(或者你认为在我国有理由不建立诱惑侦查制度)。这部分为文章重点,体现作者对诱惑侦查制度的认识程序及独立思考。
【参考书目】
1. 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李 哲:《诱惑侦查的条件及其正当性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8卷
万 毅:《诱捕侦查措施的经济分析》 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吴宏耀: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构建 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二期
杨宇冠:《美国法上的警察圈套理论述评》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正义网(可实名搜索)
法制网(可实名搜索)
【论文题目】
论暂缓起诉与我国刑事诉讼
【提示要点】
论述暂缓起诉的目的。我国刑诉法没有关于暂缓起诉的规定,不意味着无须对暂缓起诉展开研究,因为研究结果可能对完善我国起诉制度大有裨益。
暂缓起诉的含义及产生背景及发展。
也可称暂缓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应当起诉的犯罪案件,在一定期限内不作处理,期满后在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制度。
暂缓起诉制度产生于日本明治初期,产生的动因是解决犯罪率逐年上升心脏监狱羁押犯人不断增多问题。
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及与不起诉之区别。
暂缓起诉制度移植我国的法理基础
该制度在我国应如何构建。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宋英辉执行主编《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年版
2. 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 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4. 张建伟:《刑事司法:多元价值与制度配置》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年版
5. 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3年版
【参考论文】
孔庆余:《羁束与裁量:论暂缓起诉》 载于《检察论丛》第9卷

【论文题目】
论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
【提示要点】
1.现行刑诉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及存在问题
不起诉,是指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选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决定。
法定不起诉争议不大,有人犯罪嫌疑人行为不构成犯罪或犯罪

事实非嫌疑人所为等情形应作为法定不起诉理由。
酌定不起诉效力和适用条件有争议
存疑不起诉应理解为“可以”还是“应当”,是否必须退回补充侦查再“可以”或“应当”做出存疑不起诉决定?
2.不起诉制度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3.不起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针对提出问题,依据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改革设想。这一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本人对不起诉制度的认识深度。
【参与书目】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陈卫东主编:《程序正义之路》第二卷 法律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宋英辉 吴宏耀著:《刑事审前程序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参考论文】
万 毅:《刑事不起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
张朝霞:《德国不起诉制度》 载《政法论坛》2004第四卷
【论文题目】
试析辩诉交易
【提示要点】
辩诉交易定义。对此,国外学者有不尽相同的概括方式,国内学者也见仁见智。可自行分析评价。
辩诉交易发展产生及及存废之争
辩诉交易发端于美国且在美国广泛应用,但并非众口一词,亦存在争议。
辩诉交易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意义
观点不同。部分学者推崇辩诉交易制度,极力主张移植;同样有不少学者认为不易轻谈移植。至少某些已移植该制度的国家也没有完全克隆该项制度而是考虑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只设计量刑方面的交易,而不允许检察官与被告人就定罪问题进行交易。
作者本人对辩诉交易及是否移植的看法。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辩诉交易在中国》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年版 
2. 万毅:《程序如何正义》 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3. 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3年版
4. 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5.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论文】
阮丹生:《辩诉交易与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张建伟:《辩诉交易及其历史》 载《诉讼法论丛》第九卷
【论文题目】
沉默权制度初探
【提示要点】
沉默权制度及其产生背景和发展。
不同国家对沉默权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国家对沉默权的认识也不可能始终不变。关于沉默权本身,有代表性的观点:广义沉默权及狭义沉默权。
沉默权产生于英国。17世纪李尔本案对该制度的确立有里程碑意义。
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刑事诉讼立法直接规定沉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