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重点难点习题66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15
必修 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2. 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C .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A .搅拌B .引流C .加速反应3. 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 的体积为A. 11.2LB. 22.4L4. 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D .加快热量散失C. 33.6LD. 44.8L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 X 1023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 6.02X 1023mol-15. 16g某元素含有6.02 X 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1B. 126 .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体积为44.8LC .分子数为6.02 X0237.在1mol H 2SO4 中,正确的是A .含有1mol HC .含有6.02 X023个分子8.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1L 溶液中含有4g NaOH C. 0.5L溶液中含有0.2mol H2SO49. 1mol/L H2SO4 的含义是()A、1L 水中含有1mol H2SO4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10. 下列溶液中,C「的物质的量浓度与C. 16D.23B .质量为32gD .含有4mol原子B .含有6.02 1023个氢原子D .含有3.01 >1023个氧原子0.1mol/L 的是B. 1L 水中溶解4gNaOHD . 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B、1L 溶液中含有1mol H+D 、该溶液c(H+)=2mol/L50mL 3mol/LNaCI溶液中Cl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A. 150mL 3mol/LKCl 溶液B. 150m L 1mol/LAlCl3 溶液C. 50mL3mol/LMgCl2 溶液D. 75mL 1.5mol/LMgCl2 溶液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 100mL 0.5mol/L MgCl 2 溶液B. 200mL 0.25mol/L CaCl2 溶液C. 50ml 1mol/L NaCl 溶液D. 25ml 0.5mol/L HCl 溶液1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A .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B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A .溶于500mL 水中B .溶于1L 水中 蒸发时:未选不得分)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摩尔是七个基本单位之一,符号为 molB .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 X 023个分子C .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D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相对原子质量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其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也相等B .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C .相同条件下,若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则它们所含的体积也相同D .相同条件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也相等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A .萃取操作实验试经常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B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烘干就使用D .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 . 1mol H 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2N AB .标准状态下,1mol 水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1N AC .常温常压下,28g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 2N AD . 2g 氢气所含的氢原子数为 N A16. 下列溶液中,C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 50mL 1moI/LAICI 3溶液中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A . 150mL 3moI/LKCI 溶液B . 75mL 1.5moI/LMgCI 2 溶液C . 50mL1moI/LNaCI 溶液D . 50m L 2moI/LAICI 3 溶液三、填空题(共 40分)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 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14、0.5L1mol/LFeCI 3 溶液与 0.2L1moI/L KCID .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 溶液中n (CI —)之比为(1LC 、 15 : 215、在 1L 溶有 0.1molNaCI 和 0.1mol MgCl 2的溶液中,c(CI —)为(A 、 0.05moI/LB 、0.1moI/LC 、0.2mol/L 0.3moI/L二、多项选择题(共 6小题,每小题5分, 共30分。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的离子积变大,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呈中性2.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OH-,在25 ℃时,水的离子积K W=1.0×10-14;在35 ℃时,水的离子积K W=2.1×10-1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35 ℃时,c(H+)>c(OH-)C.35 ℃时的水比25 ℃时的水电离程度小D.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时K W增大。
25 ℃时,纯水中c(H+)=c(OH-)=1×10-7 mol·L-1;35 ℃时,纯水中c(H+)=c(OH-)≈1.45×10-7 mol·L-1。
温度升高,纯水中c(H+)和c(OH-)都增大,且始终相等,水的电离程度也增大,因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
3.一定温度下,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B.加酚酞后显无色的溶液C.pH=6.5的某溶液D.c(H+)>c(OH-)的任意水溶液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A项错误;加入酚酞后显无色的溶液可能呈中性或弱碱性或酸性,B项错误;pH=6.5的溶液也可能呈中性或碱性,C项错误。
4.关于pH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试纸在使用之前应用蒸馏水润湿B.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2.3C.利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测溶液的pHD.pH计是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试纸在使用之前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如果用蒸馏水润湿了,则会对所测溶液进行稀释,可能会造成误差,故A项说法错误;广泛pH试纸可以识别的pH差约为1,用广泛pH试纸测得的pH是整数,故B项错误;酸碱指示剂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无法测其pH,故C项错误;pH计可以精确测定溶液的pH,故D项正确。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属于电化学腐蚀B.电化学腐蚀一般可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C.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D.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因为其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项,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因为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使内部金属不被腐蚀。
2.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
观察到:开始时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液面。
以下有关解释合理的是()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仅发生析氢腐蚀C.墨水回升时,碳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具支试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解析发生原电池反应时,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A错误;雨水酸性较强,开始时铁片发生析氢腐蚀,产生氢气,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铁片发生吸氧腐蚀,吸收氧气,导管内液面上升,B错误;导管内液面上升时,铁片发生吸氧腐蚀,碳为正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正确;铁片无论是发生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具支试管内溶液pH均增大,D错误。
3.为探究钢铁的吸氧腐蚀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将石墨电极改成Mg电极,难以观察到铁锈生成C.若向自来水中加入少量NaCl(s),可较快地看到铁锈D.分别向铁、石墨电极附近吹入O2,前者铁锈出现得快,失电子被氧化成Fe2+;在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H-,故向石墨电极附近吹入O2的腐蚀速率比向铁电极附近吹入O2的腐蚀速率大;向自来水中加入NaCl(s),可使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加,增大腐蚀速率;若将石墨电极换成Mg电极,则负极为Mg,Fe被保护,难以看到铁生锈。
4.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pH<4的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B.在pH>6的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C.在pH>14的溶液中,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2+4H++4e- 2H2O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小解析C项,在pH>14的溶液中,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 4OH-。
高一化学必修一习题及答案【篇一: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txt>命题人:程琳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s:32 cu:64n:14 cl:35.5 fe:56 137第i卷(选择题,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3ii卷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1—15题,每题2分。
16—21题,每题3分,共48分) 1()a、水c、沙子d、泡沫灭火剂2 )b、硅c、镁d、铝()2 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a.co32-、h+、na+、no3- b.h+、ag+、cl-、so42-c. k+、na+、oh-、no3-d.ba2+、ca2+、so42-、oh-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h2o====2h++co32-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co32—+2h+====h2o+co2↑+ba2+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oh—+cu2+====cu(oh)2↓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 b 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 d.液氨、石灰水、水银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b.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d.常温下,2.7ga8、配制100 ml 1.0 mol/lna2co3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c.转移na2co3d9、clo2应制得clo2:34+h2so4 =2clo2↑+k2so4+2co2↑+2h2o。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重点聚焦1.混合物的别离原理和别离方法。
2.混合物别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别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二、知识网络本章包括化学实验根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1.实验平安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展操作,是防止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1〕创伤急救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假设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假设为酸灼伤,那么用3%的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
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
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3溶液冲洗。
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考前须知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响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
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3、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那么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原电池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装置不可以组成原电池的是()中的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
2.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为正极,Cu片上发生还原反应B.Cu为正极,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C.Cu为负极,Cu片上发生还原反应D.Cu为负极,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一般作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3.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CaCO3+2HCl CaCl2+CO2↑+H2OB.2CH3OH+3O22CO2+4H2OC.Zn+2HCl ZnCl2+H2↑D.4Al+3O2+6H2O4Al(OH)3A项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B.原电池中,电流的方向是负极—导线—正极C.双液原电池中的盐桥也可以用金属导线代替D.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项,原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项,电流的方向应是正极—导线—负极;C项,盐桥不能用导线代替。
5.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稀硝酸作电解质溶液B.用锌作原电池正极C.用铁作负极,铁的质量不变D.用铜作原电池正极解析根据原电池反应可以确定原电池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可以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等,但不能为稀硝酸,若为稀硝酸,则原电池反应为3Fe+8H++2N O3-2NO↑+3Fe2++4H2O。
6.关于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是正极,铜是负极B.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C.负极的反应式为2H++2e-H2↑D.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升高7.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B.电极Ⅱ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C.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 Cu2++2Fe2+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饱和溶液的琼胶,其作用是传递电子解析A项,该原电池中,电极Ⅱ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u-2e-Cu2+,A、B两项均错误;C项,正极反应为2Fe3++2e-2Fe2+,电池总反应为2Fe3++Cu Cu2++2Fe2+,C项正确;D项,盐桥的作用是形成闭合回路,通过阴、阳离子的移动平衡两溶液中的电荷,故传递的是阴、阳离子,而不是电子,D项错误。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点难点练习题一、单选题1.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物质是( ) A.湿布B.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CO 2)C.煤油D.沙子2.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盛冷水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有( )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 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 ③反应后溶液变红 ④钠熔成闪亮的小球 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③④⑥3.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 +、+4NH 、3+Fe、2Ba +、3+Al 、23CO -、-Cl 、-OH 、3NO -。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2H ,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 )A.3种B.4种C.5种D.6种4.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钠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 5.2.3g 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的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 固体,由此判断其产物( ) A.只有Na 2OB.只有Na 2O 2C.有Na 2O 和Na 2O 2D.无法确定6.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 )与时间(t )关系如图。
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B.质量之比为3: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D.单位时间内生成2H 的体积之比为2:37.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 和NaOH 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8.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C.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作还原剂9.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2H 放出,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2+-2-4K Mg Cl SO 、、、B.++2--443Na NH SO HCO 、、、C.++2--4Na K SO Cl 、、、D.++-2-33K Na NO CO 、、、 10.小明家收藏了一尊铝制佛像,至今保存完好。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v(正)≠v(逆)。
2.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H2(g)+Br2(g)2HBr(g)B.N2(g)+3H2(g)2NH3(g)C.2SO2(g)+O2(g)2SO3(g)D.C(s)+CO2(g)2CO(g),改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3.温度不变时,在恒压容器a与恒容容器b中,分别充入体积比为1∶3的N2和H2。
若开始时两容器的体积相等,则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N2的转化率应当是()A.a中大B.b中大C.a、b一样大D.无法判断,气体的压强越大,氮气的转化率越大,随着反应的进行,a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减小,a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大于b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所以a容器中氮气的转化率大。
4.一定条件下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平均反应速率v(C)=2v(B)。
若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增大体系压强时平衡不移动,则m、n、p、q的数值可以是()A.2、6、3、5B.1、3、2、2C.3、1、2、2D.3、1、2、1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D.a>b,体积扩大一倍,压强减小,若平衡不移动,则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而实际为60%,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则A的转化率增大、B的质量分数增大、正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a<b。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
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④太阳能⑤生物质能⑥风能⑦氢能A.①②③④B.③⑤⑥⑦C.④⑤⑥⑦D.③④⑤⑥⑦,不属于新能源,且它们的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故它们不符合未来新能源的标准。
2.下列能够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O2(g)H2O(g)ΔH1=-241.8 kJ·mol-1A.H2(g)+12O2(g)CO(g)ΔH2=-110 kJ·mol-1B.C(s)+12C.S(s)+O2(g)SO2(g)ΔH3=-296.8 kJ·mol-1O2(g)S(s)+H2O(l)ΔH4=-136 kJ·mol-1D.H2S(g)+12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选项A、B、C、D均满足“1 mol”的要求,但选项A中生成的H2O是气态,选项B中生成的CO可继续燃烧生成CO2,选项D中生成的S也可继续燃烧生成SO2。
3.下列对燃烧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放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就是该反应物的燃烧热C.物质的燃烧热不能用仪器通过实验测得D.物质燃烧必然伴随发光发热现象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①必须是在101 kPa条件下;②可燃物物质的量必须为1 mol;③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
A项,未强调“101 kPa”和“生成指定产物”;B项,放热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反应,且燃烧反应的ΔH不一定就是该反应物的燃烧热;C项,物质的燃烧热可利用仪器通过实验测得;D项,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4.已知25 ℃、101 kPa 条件下,12 g 石墨、金刚石完全燃烧分别释放出393.5 kJ 、395.0 kJ 的热量。
高一化学必修1重点难点习题66题(含答案)(选择题)1、用密度为1.32g/mL的硫酸逐滴滴入到BaCl2溶液中,直到恰好沉淀完全为止。
己知所生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原BaCl2溶液的质量,则H2SO4溶液的浓度为(BD)A.21.9%B.42.1%C.13.5mol/LD.5.67mol/L2、将4.34g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A. 1:1:1B. 1:1:2C.1:2:1D.4:3:23、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mol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大小为(B)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4、现有100mL3mol/L的NaOH溶液和100mL1mol/L的AlCl3溶液。
①将NaOH溶液分多次加到AlCl3溶液中;②将AlCl3溶液分多次加到NaOH溶液中。
比较两次操作的现象和沉淀质量是(C )A.现象相同,沉淀质量不等B.现象相同,沉淀质量也相等C.现象不同,沉淀质量相等D.现象不同,沉淀质量不等5、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浓度为1.00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有气体放出,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血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C)A.11.2gB.5.6gC.2.8gD.1.4g6、向50gFeCl3溶液中投入一定量的钠,待反应完毕后,过滤,得到仍有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钠的质量为(C )A.4.6gB.4.1gC.6.9gD.9.2g7、FeCl3、CuCl2混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C )A.加入KSCN的溶液一定不变红色B.溶液中一定含有Fe3+C.溶液中一定含Cu2+D.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铜8、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2.1g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Na2O2的固体中,固体增加的质量是(A )A.2.1gB.3.6gC.7.2gD.无法确定9、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300mL1mol/L盐酸和氢氧化钠,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质量为(A)A.5.4gB.3.6gC.2.7gD.1.8g10、有铝、氧化铜、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放入500mL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混合物完全溶解,当再加入250mL2.00mol/L的NaOH溶液时,得到沉淀最多。
上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B )A.0.500mol/LB.1.00mol/LC.2.00mol/LD.3.00mol/L11、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B.溶液中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D.溶液中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12、己知Ba(AlO2)2能溶于水。
右图表示的是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D)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l(OH)3比BaSO4多。
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
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l(OH)3。
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13、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正确的是(B)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14、同温同压下,xg甲气体和yg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则x:y的值可以表示(AC )A.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C.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D.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B.将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将SO2气体通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16、己知NH3易溶于水与水反应,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的气体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B)A. V1>V2>V3B.V1>V3 >V2C.V2>V3 >V1D. V3>V1>V217、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C)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18、己知18.4mol/L的浓硫酸(ρ=1.84g/m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将此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D)A.若水的体积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3:1,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6mol/LB.若水的体积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3:1,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C.若水的质量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3:1,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6mol/LD若水的质量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3:1,稀释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4.5%19、体积为VmL,密度为dg/mL的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BD)A.c=(w×1000×d)/MB.m=V×d×(w/100)C.w%=(c×M)/(1000×d)%D.c=(1000×m)/(V×M)2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A.1摩尔任何物质都约含6.02×1023个原子B.0.012kg12C约含6.02×1023个碳原子C.0.5molH2O含有1mol氢和1mol氧D.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用符号mol表示21、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A.28B.60C.32D.4422、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的是(CD)A.蒸发B.萃取 D.过滤D蒸馏23、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A.肥皂水遇硬水有白色沉淀生成B.水田使用NH4NO3肥效较差C.氢氧化铁溶胶滴入少量H2SO4有红褐色沉淀生成D.白色胶体氢氧化铝可用于吸咐色素24、己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2NH4Ac=Pb(Ac)2+(NH4)2SO4,当醋酸铅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PbS和弱电解质HAc生成。
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A.Pb(Ac)2+H2S=PbS↓+2HAcB.Pb2++H2S=PbS↓+2H+C.Pb2++2Ac-+H2S=PbS↓+2HAcD.Pb2++2Ac-+2H++S2-=PbS↓+2HAc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B.溶于水后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是电解质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26、己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B )A.10molB.11molC.12molD.13mol27、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是(A )A.5:3B.5:4C.1:1D.3:528、己知:NH4++OH-=NH3↑+H2O,将Na2O2逐渐加入含Al3+、NH4+、Mg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O2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沉淀、气体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含Al3+、NH4+、Mg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 )A.3mol、8mol、3molB. 3mol、8mol、2molC.2mol、4mol、3molD. 3mol、4mol、2mol29、38.4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完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C )A.1.0molB.1.6molC.2.2molD.2.4mol30、己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
下列装置不适宜做NH3尾气吸收的是(C )31、从某些反应看,NH3和H2O、NH4+和H3O+、NH2-和OH-、N3-和O2-两两类似。
据此判断下列反应正确的是(D )①CaO+2NH4Cl=CaCl2+2NH3↑+H2O②2Na+2NH3=2NaNH2+H2↑③3Mg(NH2)2=Mg3N2+4NH3↑④NH4Cl+NaNH2=NaCl+2NH3↑A.只有③B.只有①C.①和②D.都正确(图象题)32、将一定质量的Mg-Al合金投入到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mol/L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1)原合金中Mg、Al质量各多少克?(2)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4.8g 2.7g 8mol/L)33、向含0.02molAl3+的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Ba(OH)2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y(g)与Ba(OH)2溶液的体积x(m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图中:V1= ;V2= ;m1= ;m2= 。
(300mL 400mL 8.55g 9.32g)34、向100mL1mol/L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Ba(OH)2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