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 格式:doc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27
湘教版化学必修一课本电子版1、对物质的量的几点认识(1)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质量、体积、浓度)的物质联系起来。
含义:物质的量与粒子数、质量、气体体积、溶液体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联系出来。
(2)对“1摩尔”的国际规定:1摩尔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6.02千克12C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 ,即含有6.02×个离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成为1摩。
注意:6.02× mol-1叫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一个普通的物理量,符号为NA 。
(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NA 。
2、对摩尔质量的重新认识(1)“摩尔质量”是一个导出的物理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
(2)“摩尔质量”就某一种具体内容物质而言,当元素的相对质量标准维持不变时,它就是来衡量,具体内容说道:1摩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钙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3)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质量(m):m=n×M (4)1个氢原子的质量3、对气体摩尔体积的重新认识(1)在科学研究或实际生产中,涉及到气态物质时,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
(2)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这三个因素。
(3)1摩尔任何物质中的粒子数目时都就是相同的,对于气体来说,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
而在相同的温度和应力下,任何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就是成正比的,因此粒子数(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具备相同的体积。
(4)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备相同的分子数。
说明1:理想气体的气态方程:PV=mRT/M (P---压强,V---气体的体积,m---气体的质量,R---气态常数,T---气体所处的开氏温度,M---气体的摩尔质量)。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SO42-+ Ba2+ == BaSO4↓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CO32-+ Ca2+== CaCO3↓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盐酸足量)CO32-+ 2H+== CO2↑+ H2ONa2CO3 + HCl = NaCl +NaHCO3(盐酸不足)CO32-+ H+==HCO3-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 + C 2Cu + CO2↑5、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4Na + O2=2Na2O 2Na + O2 Na2O2Cl2 +2Na 2NaCl6、钠与水反应:2Na + 2H2O=2NaOH + H2↑2Na + 2H2O == 2Na+ + 2OH-+ H2↑7、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2Na2O + O2 2Na2O2Na2O + H2O=2NaOH Na2O + SO3=Na2SO4Na2O + CO2=Na2CO3 Na2O + 2HCl=2NaCl + H2O8、过氧化钠的主要反应:2Na2O2 + 2H2O=4NaOH + O2↑;2Na2O2 + 2CO2=2Na2CO3 + O2 ↑Na2O2 + H2SO4(冷、稀)=Na2SO4 + H2O29、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Cl2 +H2 2HCl (或光照)3Cl2 +2P 2PCl3 Cl2 +PCl3 PCl5 3Cl2 +2Fe 2FeCl3 Cl2 +2Na 2NaCl Cl2 + Cu CuCl2Cl2 +2FeCl2 2FeCl3 Cl2 + 2Fe2+ == 2Fe3+ + 2Cl-2Cl2 + 2NaBr=2NaCl + Br2Cl2 + 2KI =2KCl +I2 Cl2 + 2I-== 2Cl-+ I2Cl2 + H2O=HCl +HClOCl2 + H2O == Cl-+ H+ + HClO2HClO = 2HCl + O2(光照)Cl2 + SO2 +2H2O=H2SO4 +2HClCl2 + SO2 + 2H2O == 2Cl-+ SO42-+ 4H+Cl2 + 2NaOH=NaCl + NaClO + H2OCl2 + 2OH-== Cl-+ ClO-+ H2O2Cl2 + 2Ca(OH)2=CaCl2 + Ca(ClO)2 + 2H2OCl2 + Ca(OH)2 == Cl-+ ClO-+ H2O+ Ca2+ 10、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2Fe + 3Cl2 2FeCl33Fe + 2O2 Fe3O4 Fe + S FeS3Fe + 4H2O(g) Fe3O4 + 4H2Fe + 2HCl=FeCl2 + H2↑Fe + 2H+ = Fe2+ + H2↑Fe + CuSO4 = FeSO4 + CuFe + Cu2+ = Fe2+ + Cu4Fe(OH)2 + O2 + 2H2O == 4 Fe(OH)32Fe(OH)3 Fe2O3 + 3H2O2FeCl2 + Cl2=2FeCl3 2FeCl3 + Fe=3FeCl2 2FeCl3 + Cu=2FeCl2 + CuCl2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Fe3+ + 3SCN-== Fe(SCN)3 (血红色溶液) Fe + 2Fe3+ == 3Fe2+2Fe3 + + Cu == 2Fe2+ + Cu2+Fe3+ + 3OH-== Fe(OH)3↓11、碳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2C + O2(少量) 2CO (或加热)C + O2(足量) CO2 (或加热)C + CO2 2CO C + H2O CO + H2 (生成水煤气) C + 2H2SO4(浓) CO2↑+ 2SO2↑+ 2H2OC +4HNO3(浓) CO2↑+ 4NO2↑+ 2H2O2CO + O2 2CO2CO + CuO Cu + CO23CO + Fe2O3 2Fe + 3CO2CO2 + H2O=H2CO3CO2 + Ca(OH)2(过量)=CaCO3↓+ H2OCa2+ + 2OH-+ CO2 == CaCO3↓+ H2OCO2 + 2OH-== CO32-+ H2O2CO2(过量) + Ca(OH)2=Ca(HCO3)2CO2 + OH-== HCO3-CO2 + NH3 + NaCl + H2O=NaHCO3↓+ NH4Cl (侯氏制碱法)12、氮气、氨气及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N2 + 3H2 2NH3 N2 + O2 2NO N2 + 3Mg Mg3N22NO + O2=2NO2 3NO2 + H2O=2HNO3 + NO4NH3 + 5O2 4NO + 6H2O 2NO2 ==N2O4NH3 + HCl=NH4Cl(白烟)NH3 + H2O ==NH3•H2O ==NH4+ + OH-NH4HCO3 NH3↑+ H2O + CO2↑NH4Cl NH3 + HCl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2H2ONH4+ + OH-NH3↑+ H2O 4HNO3 4NO2↑+ O2↑+ 2H2O (或光照)4HNO3(浓) + C CO2↑+ 4NO2↑+ 2H2O(加热)4HNO3 + Cu=Cu(NO3)2 + 2NO2↑+ 2H2O2NO3-+ Cu + 4H+ == Cu2+ + 2NO2↑+ 2H2O8HNO3 + 3Cu=3Cu(NO3)2 + 2NO↑+ 4H2O2NO3-+ 3Cu + 8H+ == 3Cu2+ + 2NO↑+ 4H2O13、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S + H2 H2S S + Fe FeSS + 2Cu Cu2S S + O2 SO2(或点燃)3S + 6NaOH 2Na2S + Na2SO3 + 3H2O3S + 6OH-2S2-+ SO32-+ 3H2OSO2 + 2H2S=3S + 2H2O SO2 + H2O=H2SO3 2NaOH + SO2(少量)=Na2SO3 + H2OSO2 + 2OH-== SO32-+ H2ONaOH + SO2(足量)=NaHSO3SO2 + OH-== HSO3-2SO2 + O2 2SO32H2SO4(浓) + C CO2 ↑+2SO2↑+ 2H2O2H2SO4(浓) + Cu CuSO4 + SO2↑+ 2H2ONa2SO3 + H2SO4 = Na2SO4 + SO2↑+ H2O SO32-+ 2H+ == SO2↑+ H2O14、铝及其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4Al + 3O2== 2Al2O3(纯氧中加热)2Al + Fe2O3 Al2O3 + 2Fe2Al + 3H2SO4=Al2(SO4)3 + 3H2↑2Al + 6H+ = 2Al3+ + 3H2↑2Al + 2NaOH + 2H2O=2NaAlO2 + 3H2↑Al2O3 + 3H2SO4=Al2(SO4)3 + 3H2OAl2O3 + 2NaOH=2NaAlO2 +H2O2Al2O3(熔融)3O2↑+ 4AlAl2O3 + 6H+ = 2Al3+ + 3H2OAl2O3 + 2OH- = 2AlO2-+ H2OAl(OH)3 + 3H+ = Al3+ + 3H2OAl(OH)3 + OH- = AlO2-+ 2H2O2Al(OH)3 =Al2O3 + 3H2OAl(OH)3 + 3HCl = AlCl3 + 3H2OAl(OH)3 + NaOH=NaAlO2 + 2H2OAlCl3 + 3NaOH=Al(OH)3↓+ 3NaClAl3+ + 3OH-== Al(OH)3↓Al3+ + 4OH-==AlO2-+ 2H2O(NaOH过量)AlCl3 + 3NH3•H2O=Al(OH)3↓+ 3NH4ClAl3+ + 3NH3•H2O == Al(OH)3↓+ 3NH4+15、硅及其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Si(粗) + 2Cl2 SiCl4 SiCl4 + 2H2 Si(纯) + 4HClSi(粉) + O2 SiO2Si + 2NaOH + H2O=Na2SiO3 + 2H2Si + 2OH-+ H2O == SiO32-+ 2H2↑2C + SiO2 Si + 2CO(高温制得粗硅)4HF + SiO2=SiF4↑+ 2H2OSiO2 + CaO CaSiO3SiO2 + 2NaOH=Na2SiO3 + H2O (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SiO2 + 2OH-== SiO32-+ H2O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SiO2 + CaCO3 CaSiO3 + CO2↑Na2SiO3 + CO2 + H2O == H2SiO3↓+ Na2CO3SiO32-+ CO2 + H2O == H2SiO3↓+ CO32-16、镁、铜等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2Mg + O2 = 2MgO Mg + 2H2O 2Mg(OH)2 + H2↑Mg + Cl2 MgCl2 2Mg +CO2 2MgO + CMg + H2SO4 =MgSO4 + H2↑Mg + 2H+ == Mg2+ + H2↑MgO + 2HCl = MgCl2 +H2O MgO + 2H+ == Mg2+ + 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Mg(OH)2 + 2H+ = Mg2+ + 2H2OMgCl2 + 2NaOH=Mg(OH)2↓+ 2NaClMg2+ + 2OH-= Mg(OH)2↓2Cu +O2 2CuO 2Cu +S Cu2SCu + Cl2 CuCl2CuO + H2SO4=CuSO4 + H2O CuO + 2H+ == Cu2+ + H2O Cu(OH)2 + H2SO4=CuSO4 + 2H2OCu(OH)2 + 2H+ == Cu2+ + 2H2OCu(OH)2 CuO + H2OCuCl2 + 2NaOH=Cu(OH)2↓+ 2NaClCu2+ + 2OH-== Cu(OH)2↓(蓝色絮状沉淀)CuSO4 + H2S=CuS↓+ H2SO4 (黑色沉淀)Cu2+ +H2S=CuS↓+ 2H+。
学生实验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一.制取氧化铜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
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
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问题和讨论1.过滤和蒸发都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在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通过探索CuO也能作为KClO3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催化剂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启迪?实验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在化学发展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的过程中,由定性到定量是一个质的飞跃。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一、化学的起源与发展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结构、性质与变化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本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转化等方面。
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古人炼金术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到了近代,化学由于许多新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得以从一门追求黄金的「黑魔法」转化为一门严密的科学。
科学的研究方式也随之进步,从传统的实验室操作和经验总结,发展为一门依赖于定量分析、现代仪器和计算机的高度技术化学科。
二、化学的对象——物质(一)物质的概念和分类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元素,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等。
固体物质有密度大、形态稳定、容易储存等优点;液体物质有流动性、易于适应形状变化的特性;气体物质有体积大、分子间距离大、动能大等特点;等离子体物质中电子、离子、原子等以高能态形式存在,是高温等条件下最常见的第四态物质。
物质可以按其化学特性、聚合状态、来源、用途、危险程度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化学性质是指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作用后发生化学变化的能力,如与氧气反应生产二氧化碳;聚合状态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等;来源和用途方面的分类主要是按照人们使用物质的目的和需求进行分类,如自然物质、人工合成物质等;危险程度的分类是按照物质对人体、环境及其他生物的危害程度进行的。
(二)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基本特性包括: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化学性质、物态特征、物理性质等。
其中,质量是物质固有的一个基本量,它的单位是千克;体积是空间中的容积大小,通常用立方米、升等单位来表示;密度是单位质量下物质的体积,表示了物质的紧密度,是一个常用的物质质量测量指标。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物态特征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呈现的不同状态,如氮气在常压下为气态,-196℃下则为液态;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热学、电学、光学、力学等。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本文是高一必修一课本1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以下是对每一段的小幅度改写:第一段: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即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提升自我,而不受到任何限制和阻碍。
第二段:强调了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提升自我的关键。
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和挑战。
第三段:介绍了提升自我的具体方法,包括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人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第四段:强调了自信心的重要性,只有拥有足够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也提到了如何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包括多接受挑战、多尝试、多反思等。
第五段:介绍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提升自我。
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在团队中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和团队的目标。
第六段:谈到了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自己的效率和产出。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时间和任务,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第七段:强调了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第八段:介绍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只有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和团队的目标。
第九段:谈到了如何处理失败和挫折,只有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折,才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同时也提到了如何从失败和挫折中汲取教训,不断地提高自己。
第十段: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强调了提升自我的重要性和方法。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百度文库是一个在线文档分享平台,它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科技、文学、历史等各种各样的文档资源,让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提升自我。
在百度文库上,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文档资源,无论你是学生、教师、研究人员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化学基本概念一、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并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来探讨物质的本质和变化。
物质是大自然的基本组成部分,化学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如能源、材料、药品、光学等领域,化学给人类创造了无限可能。
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质量、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理状态、化学计量、摩尔质量等。
其中,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化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比例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反应是通过一定的反应条件使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符号组合,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的符号式。
二、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结构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存在于原子的能层中,质子带有正电荷,存在于原子核中,中子是不带电的,存在于原子核中。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简短符号,有一字母和两字母两种表示方式,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周期表是由元素符号和一定规律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把元素按照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周期表中,元素的横向排列称为周期,纵向排列称为族。
周期表包括惰性气体、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四类元素。
三、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在原子中,电子是化学键的重要构成部分。
化学键的形成需要两个非金属元素和一个金属元素。
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
离子键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是不可避免的,物质转化的本质也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键的性质不仅影响着物质的化学性质,还影响着物质的物理性质。
化学键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电子版在高中阶段,化学作为一门必修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是化学课程中的第一部分,包含了基本的化学理论和实验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的电子版,方便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使用。
1. 课本概述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而成,由专业化学教师和专家组成的编写团队进行编写。
该课本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等内容。
2. 课本结构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的结构清晰,每个单元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课本的每个单元包含了理论知识、实验实践、习题练习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此外,每个单元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和实例,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课本内容单元一:物质结构的多样性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方法,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物质分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等知识。
单元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习到元素和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关系、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等内容。
单元三: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和物质的量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到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并学习到了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单元四:溶液和溶液的浓度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溶解和溶液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习到溶解度和饱和溶解度的概念、浓度的计算方法、溶液的稀释和溶液的配制等内容。
单元五: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习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化学计量的应用等内容。
单元六: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能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能量的相关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电子版文章标题: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电子版:探索化学基础知识一、引言高中化学是学生们深入了解化学领域的第一步。
必修一课本则是这一阶段的核心教材,它为读者提供了建立化学基础知识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电子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化学。
二、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电子版概述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电子版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的纸质书籍转化为电子形态。
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电子设备,如电脑、平板和手机等,方便地访问和浏览这本电子版课本。
此外,电子版课本还具有富媒体功能,可以嵌入视频、音频和互动式元素,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学习体验。
三、电子版课本的特点和优势高中化学必修一电子版课本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便捷的访问方式:学生们无需携带厚重的纸质课本,只需通过电子设备就能随时随地学习化学知识。
2、丰富的媒体形式:电子版课本可以通过嵌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使化学知识更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
3、可进行互动式学习:学生们可以在电子版课本中进行标注、注释,甚至参与在线测试,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4、及时更新:电子版课本可以随时更新,保证学生们学习到的是最新的化学知识。
四、如何充分利用电子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为了充分利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电子版课本,学生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前预习:在课堂开始前,学生们可以通过电子版课本预习新的知识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课后复习:课堂结束后,学生们可以通过电子版课本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3、参与在线讨论:学生们可以通过电子版课本中的在线讨论功能,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4、利用富媒体资源:学生们可以认真观看和听取电子版课本中的视频、音频和演示,增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五、结论高中化学必修一电子版课本为学生们提供了便捷、丰富和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学习化学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电子资源,学生们应该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参与在线讨论,并充分利用富媒体资源。
学生实验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一.制取氧化铜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
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
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问题和讨论1.过滤和蒸发都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在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通过探索CuO也能作为KClO3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催化剂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启迪?实验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在化学发展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的过程中,由定性到定量是一个质的飞跃。
滴定管和容量瓶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计量仪器。
练习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对定量研究化学有很大的好处。
实验目的练习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滴定管、容量瓶、烧杯、锥形瓶、胶头滴管、玻璃棒、铁架台、滴定管夹。
实验步骤一.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管是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用于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或由橡皮管、玻璃球组成的阀)。
滴定管主要用于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的溶液。
常用滴定管的规格有 25 mL和 50 mL的,可估读到 0.01 mL。
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图4a)和碱式滴定管(图4b)两种。
本实验主要练习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酸性溶液,不能盛装碱性溶液。
滴定管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只有不漏水的滴定管才能使用。
操作练习:1.取一支洁净的滴定管,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观察滴定管的结构。
用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图5),并轻轻地反复转动活塞。
2.从滴定管夹上取下滴定管,从滴定管上口倒入少量所要盛装的溶液(这里可用水代替),并使滴定管缓慢倾斜转动,使水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
用左手控制活塞,将水从滴定管下部放出。
再用水润洗滴定管一次。
3.向滴定管中注入水至“0”刻度以上 2 cm~3 cm处,将滴定管垂直夹持在滴定管夹上。
如果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
调整液面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为什么?)。
4.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数,并记录在实验册中。
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数的方法与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的方法相似(图6)。
使眼睛与液面保持平行,读取与液面凹面相切处的数据。
5.用滴定管向烧瓶中滴液,测出25滴水的体积,并将读数记录在实验册中。
6.用滴定管准确量取 10.00 mL水。
注意当放出的水的体积接近 10.00 mL 时,应逐滴滴入,以防量取的水过量。
二.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图7),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
常用的容量瓶有 100 mL、250 mL、1000 mL等多种。
容量瓶瓶塞须用结实的细绳系在瓶颈上,以防止损坏或丢失。
容量瓶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是否完好,瓶口处是否漏水。
检查方法如下: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
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图8)。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如果是固体试剂,应将称好的试剂先放在烧杯里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如果是液体试剂,应将所需体积的液体先移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后,再转移到容量瓶里。
应特别注意在溶解或稀释时有明显的热量变化,就必须待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才能向容量瓶中转移。
容量瓶使用完毕,应洗净、晾干(玻璃磨砂瓶塞应在瓶塞与瓶口处垫张纸条,以免瓶塞与瓶口粘连)。
操作练习:1.向烧杯中注入10 mL溶液(这里可用水代替),然后将烧杯中的水转移到容量瓶中(图9)。
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次~3次,把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然后向容量瓶中缓慢地注入水到刻度线以下 1cm~2 cm处,改用滴管滴加水到刻度(小心操作,切勿超过刻度)。
2.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使溶液混合均匀(图10)。
问题和讨论1.在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数时,俯视、仰视和平视得到的数据有什么差异?这种差异与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的差异有什么差别?2.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为什么必须要等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3.为什么滴定管要先用试剂润洗2遍,而容量瓶却不能先用试剂润洗?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碱金属及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氯化钠对人体是必不可少的,等等。
可以利用焰色反应来测定碱金属和碱金属离子等的存在。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如钠能与水起剧烈的反应等等。
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目的1.通过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加深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离子和钠离子。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粗玻璃管(10 mm × 100 mm)、橡胶塞、玻璃导管、药匙、铂丝①、蓝色钴玻璃片、玻璃片、镊子、滤纸。
钠、Na2CO3、NaHCO3、KCl、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火柴、小刀。
实验步骤一.钠的性质1.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
将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图11)。
注意钠的硬度,观察新切开的钠的光泽以及在空气中的变化。
2.在 250 mL的烧杯中加入水(水面离杯口约 1cm)。
把一支装满水的小试管倒放入水中(图12),注意试管底部不能有气泡(可反复练习几次)。
将小试管慢慢提起至试管口位于液面下0.5 cm~1cm处(注意不要使试管口露出水面)。
用镊子夹住一小块绿豆大的钠,迅速使钠进入到倒放在水里的试管中。
观察现象。
等试管中气体已收集满时,把试管倒着移近酒精灯点燃,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反应中生成了什么气体。
向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为什么?3.将黄豆大小的一块钠放入玻璃管中部用试管夹夹住,加热(图13)。
当钠熔成小球并开始燃烧时,停止加热,将玻璃管稍稍倾斜。
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状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实验也可在蒸发皿中进行。
)将玻璃管里的物质转移到小试管中,滴入2滴水,并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NaHCO3受热分解在一干燥的试管里放入约占试管容积1/6的NaHCO3粉末。
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导管的另一端浸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里(图14)。
给试管中的NaHCO3加热。
观察发生的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从导管口逸出的气体减少时,先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三.Na2CO3和NaHCO3与酸的反应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Na2CO3和NaHCO3粉末。
再向每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稀盐酸,将反应放出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并观察现象。
四.焰色反应1.把铂丝用盐酸洗涤后灼烧(图15),反复多次,直至火焰变为无色。
然后用铂丝蘸一些KCl粉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图16)。
2.用干净的铂丝分别蘸Na2CO3粉末以及Na2CO3与KCl混合物粉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观察现象。
在观察混合物的焰色反应时,先直接观察,再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为什么?)。
问题和讨论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把试管往上提起时,如果试管口露出水面会有什么情况发生?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完成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口从试管中所盛的液体里移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①可以用镍、铬丝、光洁无锈的铁丝以及曲别针或大头针等代替铂丝。
实验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物质的量是化学上的重要物理量,是把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桥梁。
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要想定量地研究这些反应,就需要知道溶液中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
也就是说,需要准确地知道溶液中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因此,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对于学习化学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烧杯、酸式滴定管、容量瓶(100 mL)、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
NaCl、蒸馏水。
实验步骤一.配制 100 mL 2.0 mol/L NaCl溶液1.计算溶质的质量计算配制 100 mL 2.0 mol/L NaCl溶液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
2.称量在托盘天平①上称量出所需质量的NaCl固体。
3.配制溶液把称好的 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全溶解。
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次~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cm~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盖好容量瓶瓶塞(图17),反复颠倒、摇匀。
4.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二.用 2.0 mol/L NaCl溶液配制 100 mL 0.5 mol/L NaCl溶液1.计算所需 2.0 mol/L NaCl溶液的体积计算配制 100 mL 0.5 mol/L NaCl溶液所需 2.0 mol/L NaCl溶液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