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修
- 格式:doc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关于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B.沿电场线方向,任意相同距离上电势降落必定相等C.电势降低的方向必是电场强度方向D.距离相同的两点上,电势差大的点其电场强度也大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公式E=Ud中“d”是沿电场强度方向上两点的距离,由此很容易判断出A错,D错,B项正确,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而不是指电势降低的方向,故C项错误.2.如图所示是匀强电场中的一组等势面,若A、B、C、D相邻两点间距离为2 cm,A和P点间距离为1.5 cm,则该电场的场强E和P点的电势φP分别为( B )A.500 V/m,-2.5 V B.1 00033V/m,-2.5 V C.500 V/m,2.5 V D.1 00033V/m,2.5 V 解析:匀强电场中电势均匀降落,根据U=Ed可求得φP=14φA=-2.5 V E=U BCL sin60°=102×10-2×32V/m=1 00033V/m.3.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电势分别为1.0 V、2.0 V、3.0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 V/mB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033 V/mC .电荷量为1.6×10-19C 的正点电荷从E 点移到F 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6×10-19JD .电荷量为1.6×10-19C 的负点电荷从F 点移到D 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4.8×10-19J解析:对A 、B 选项,要找出等势面,求出两个等势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将A 、C 两点连接,则A 、C 中点电势为2.0 V ,而且恰好在EB 连线上,所以E 点电势为2.0 V ,F 、D 两点的电势分别为1.0 V 、3.0 V .DF 连线距离为10 3 cm ,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E =U d =20.13 V/m =2033V/m ,所以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对C 、D 选项,直接利用计算电场力做功的公式和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的关系解决.U EF=1 V ,W EF =qU EF =1.6×10-19×1 J=1.6×10-19J ,所以C 选项错误.U FD =-2 V ,W FD =qU FD=-1.6×10-19×(-2) J =3.2×10-19J ,负点电荷从F 点移到D 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小3.2×10-19J ,因而D 选项也错误.4.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 、B 、C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 的长度为1 m ,D 为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 所在平面,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 、6 V 和2 V .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 ,一电荷量为1×10-6C 的正电荷从D 点移到C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 ,则( A )A .W =8×10-6J E >8 V/m B .W =6×10-6J E >6 V/m C .W =8×10-6 J E ≤8 V/mD .W =6×10-6J E ≤6 V/m解析:因电场是匀强电场,D 是AB 的中点,故D 的电势φD =φA +φB2=10 V .所以W=q (φD -φC )=8×10-6J .设E 的方向与AB 的夹角为α,则α≠0,否则等势面与AB 垂直,C 点电势就会高于B 点电势.由E =Ud可知:φA -φBAB cos α=8cos α,因α>0,则cos α<1,E >8 V/m ,故A 正确.5.如图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上有D 、E 、F 三点,且DE =EF .K 、M 、L 分别为过D 、E 、F 三点的等势面.一不计重力的带负电粒子,从a 点射入电场,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以|W ab |表示该粒子从a 点到b 点电场力做功的数值,以|W bc |表示该粒子从b 点到c点电场力做功的数值,则( C )A.|W ab|=|W bc|B.|W ab|<|W bc|C.粒子由a点到b点,动能减少D.a点的电势较b点的电势低解析:由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特点可知靠近电荷处电场强度大,类比公式U=Ed 知|U ab|>|U bc|,而W=qU,所以|W ab|>|W bc|,则A、B均错误;从带负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该粒子从a点到c点受到大体向左的作用力,故左侧为正电荷,从左向右电势降低,则D 错误;粒子由a点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则C正确.6.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R=0.1 m的圆,P为圆周上的一点,O、P两点连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空间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100 V/m,则O、P两点的电势差可表示为( A )A.U OP=-10sinθ V B.U OP=10sinθ VC.U OP=-10cosθ V D.U OP=10cosθ V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意在考查U=Ed中d的物理意义.由图知U OP=-E·PO·sinθ=-10sinθ V.7.如图所示,沿x轴正向的匀强电场E中,有一动点A以O为圆心,r=OA为半径逆时针转动一周,O与圆周上的A点的连线OA与x轴正向(E方向)成θ角,则此圆周上各点与A点间最大的电势差为( C )A.U=Er B.U=Er(sinθ+1)C.U=Er(cosθ+1) D.U=2Er解析:由U=Ed知,与A点间电势差最大的点应是沿场强方向与A点相距最远的点,d max =r+r cosθ,所以U max=Er(cosθ+1),C对.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24分)8.如图所示的同心圆是电场中的一组等势线,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着直线由A 向C运动时的速度越来越小,B为线段AC的中点,则有( BC )A.电子沿AC运动时受到的电场力越来越小B.电子沿AC运动时它具有的电势能越来越大C.电势φA>φB>φCD.电势差U AB=U BC解析:由A到C,电子的速度越来越小,可知其动能越来越小,电势能越来越大,电场力对其做负功,则电子应顺着电场线运动,即电场线方向由A到C,由此可知这是-Q形成的电场,因此越靠近-Q,电场线越密,场强也就越大,电子所受电场力也就越大,所以A 不对,B对.又因为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C对.又因为此电场不是匀强电场,沿电场线方向电势不是均匀降落,故U AB≠U BC,所以D错,故B、C正确.9.如图所示,图中五点均在匀强电场中,它们刚好是一个圆的四个等分点和圆心.已知电场线与圆所在平面平行.下列有关圆心O和等分点a的电势、电场强度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D )A .a 点的电势为6 VB .a 点的电势为-2 VC .O 点的场强方向指向a 点D .O 点的场强方向指向电势为2 V 的点解析:由匀强电场特征可知:在匀强电场中,沿某一直线若存在电势变化,则沿与该直线平行的其他直线也会存在相同的电势变化规律,所以有10 V -6 V =φa -2 V ,解得φa =6 V ,选项A 正确、B 错误;O 点与a 点处于同一等势面上,所以O 点场强方向垂直O 与a 连线指向电势为2 V 的点,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10.如图所示,长为l 、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由斜面底端的M 点沿斜面上滑,到达斜面顶端N 点的速度仍为v 0,则( AC )A .小球在N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M 点的电势能B .M 、N 两点的电势差为mglqC .电场强度等于mg tan θq D .电场强度等于mg sin θq解析:带电小球从M 到N 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静电力做功,由动能定理W MN -mgl sin θ=0,得W MN =mgl sin θ>0,所以电势能减少,A 正确;M 点与N 点的电势差U MN =W MN q =mgl sin θq,故B 错误;电场强度E =U MN d =mgl sin θql ·cos θ=mg tan θq,C 正确,D 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34分)11.(16分)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有A 、B 、C 三点构成三角形,边长均为4 cm ,将一带电荷量q =1.0×10-10C 的正电荷(不计重力),从A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为-3×10-9J ,若把同一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也为-3×10-9J .那么该电场的电场强度是多大?答案:5×102V/m 解析:如图所示,把正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分别移到C 点或B 点,电场力做的功相同,根据W =qU 可知,B 、C 两点电势相同,在同一等势面上.由于电场中的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可见A 点与BC 等势面在电场强度方向的距离d =AB sin60°=4×10-2×32m =23×10-2m ; A 、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W q =-3×10-91.0×10-10V =-10 3 V.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U d =10323×10-2V/m =5×102 V/m. 12.(18分)平行的带电金属板A 、B 间是匀强电场,如图所示,两板间距离是5 cm ,两板间的电压是60 V .试问:(1)两板间的电场强度是多大?(2)电场中有P 1和P 2两点,P 1点离A 板0.5 cm ,P 2点离B 板也是0.5 cm ,P 1和P 2两点间的电势差为多大?(3)若B 板接地,P 1和P 2两点的电势各是多少伏? 答案:(1)1 200 V/m (2)48 V (3)54 V 6 V 解析:(1)根据公式E =U d代入数据得E =605×10-2 V/m =1 200 V/m. (2)P 1P 2沿电场方向的距离为:d 12=5 cm -(0.5+0.5) cm =4 cm根据公式U 12=Ed 12=1 200×4×10-2V =48 V.(3)由公式φ1-φB =Ed 1B =1 200×(4.5×10-2) V =54 V 得:φ1=54 V.同理φ2-φB =Ed 2B =1 200×0.5×10-2V =6 V 得φ2=6 V.。
第6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一、选择题1.在一个匀强电场中有a 、b 两点相距为d ,电场强度为E ,把一个电量为q 的负电荷由a 移到b 点时,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W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a 点电势比b 点电势低 ②a 、b 两点电势差大小为U =Ed ③a 、b 两点电势差大小为U =W q④该电荷在b 点电势能较a 点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解析:选C 由题意负电荷所受电场力做正功W ,逆着电场线移动,a 点电势比b 点电势低,①正确;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负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较a 点小,④错误;a 、b 两点连线不一定是沿电场线方向,即d 不一定是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②错误;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③正确.2.(多选)(2018·阳朔县期中)如图所示,在电场中任意取一条电场线,电场线上的a 、b 两点相距为d ,则( )A .a 点的场强一定大于b 点的场强B .a 点的电势一定大于b 点的电势C .a 、b 两点电势差一定等于Ed (E 为a 点场强)D .a 、b 两点电势差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 点沿任意路径移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解析:选BD 一条电场线无法判断电场线的疏密,无法确定场强的强弱,a 点的场强不一定大于b 点的场强,A 选项错误;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a 点的电势一定大于b 点的电势,B 选项正确;在匀强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Ed ,非匀强电场,U 不一定等于Ed ,C 选项错误;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可知,U =W q,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 点沿任意路径移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D 选项正确.3.(多选)在场强为E =1.0×102 V/m 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 =2.0×10-2m 的a 、b 两点,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可能为( )A .1.0 VB .2.0 VC .3.0 VD .4.0 V 解析:选AB 由U =Ed 可知当a 、b 两点位于同一电场线上时,d 最大时,U 最大,代入数值可知U 最大值为2.0 V ,当a 、b 位于同一等势面上时U ab =0知最小值为零,A 、B 可能,C 、D 不可能.4.(多选)将一根绝缘细线在匀强电场中连接成一个菱形,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是菱形的四个顶点,且∠abc =120°.已知a 、b 、c 三点电势分别为3 V 、4 V 、5 V ,一个带电量为+1.0×10-6 C 的小蚂蚁在细线区域内爬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点电势为4 VB .O 点电势为0 VC .小蚂蚁在b 点电势能等于在d 点电势能D .小蚂蚁在b 点电势能小于在d 点电势能解析:选AC 由题意可知,O 是ac 的中点,所以φO =φa +φc 2=3+52 V =4 V ,φb =φO ,bd 是匀强电场的一条等势线.所以d 点电势为4 V ,A 正确,B 错误;b 、d 在一条等势线上,电势相等,电势能也相等,C 正确,D 错误.5.a 、b 、c 、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 点的电势为20 V ,b 点的电势为24 V ,d 点的电势为4 V ,如图,由此可知c 点的电势为( )A .4 VB .8 VC .12 VD .24 V解析:选B 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可知,平行等间距的两点间电势差相等,故c 点的电势为8 V ,B 选项正确.6.如图所示,A 、B 、C 三点都在匀强电场中,已知AC ⊥BC ,∠ABC =60°,BC =20 cm ,把一个电荷量q =10-5 C 的正电荷从A 移到B ,电场力做功为零;从B 移到C ,电场力做功为-1.73×10-3 J ,则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是( )A .865 V/m ,垂直AC 向左B .865 V/m ,垂直AC 向右C .1 000 V/m ,垂直AB 斜向上D .1 000 V/m ,垂直AB 斜向下解析:选D 把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不做功,说明AB 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因该电场为匀强电场,等势面应为平面,故图中AB 即为等势线,场强方向垂直于等势面,A 、B 错误;U BC =W BC q =-173 V ,B 点的电势比C 点低173 V ,场强方向为垂直AB 斜向下.场强大小E =U d =U BC ·sin 60°=1730.2×32 V/m =1 000 V/m ,C 错误,D 正确.7.如图所示,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形成匀强电场,以A点为坐标原点,AB 方向为位移x 的正方向,能正确反映电势φ随位移x 变化的图象是( )解析:选C 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A 、B 错误;在匀强电场中电势与场强的关系为U =Ed ,成线性关系,C 正确,D 错误.8.空间中存在沿x 轴正方向的电场,x 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 随x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 1、x 2两处电势相同B .电子在x 1处电势能小于在x 2处的电势能C .x =0处与x 1处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U =E 0x 12D .电子沿x 轴从x 1处运动到x 2处,电场力一直做负功解析:选A E x 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两点间的电势差,故x 1、x 2两处电势不等,A 选项错误;电场方向沿x 轴正方向,故φ1>φ2,电子在x 1处电势能小于在x 2处的电势能,电场力做负功,B 、D 选项正确;x =0处与x 1处两点之间围成的面积为E 0x 12,电势差为U =E 0x 12,C 选项正确.9.某静电场的电场线与x 轴平行,电势φ随x 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电场中P 、Q 两点的x 坐标分别为1 m 、4 m .将一带负电的粒子(重力不计)从坐标原点O 由静止释放,则( )A .粒子在P 点的动能等于在Q 点的动能B .粒子在P 点的动能大于在Q 点的动能C .粒子在P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Q 点的电势能D .粒子在P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Q 点的电势能解析:选A 分析图象可知,P 、Q 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势差为零,粒子从P 运动到Q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零,根据动能定理知,两点的动能相等,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粒子在P 点的动能等于在Q 点的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知,粒子在P 点的电势能等于在Q点的电势能,C 、D 选项错误. 10.(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1、带有正电荷q 的金属小球和质量为m 2、不带电的小木球之间用绝缘细线相连,置于竖直向上、场强为E 、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两球恰能以速度v 匀速竖直上升.当小木球运动到A 点时细线突然断开,小木球运动到B 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小木球的速度为零时,金属小球的速度大小为m 2v m 1B .小木球从点A 到点B 的过程中,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在增加C .A 、B 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Ev 22gD .小木球从点A 到点B 的过程中,小木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两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而电场力对金属小球所做的功等于金属小球的机械能增加量解析:选BC 木球减速为零的时间t =vg ,断开后金属小球的合力为m 2g ,加速度a =m 2g m 1,故木球减速为零时,金属小球的速度v ′=v +at =(m 1+m 2)v m 1,故A 错误;系统的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增加,故B 正确;断开细线后,木球的机械能守恒,则有mgh =12mv 2,得h =v 22g ,即A 、B 的高度为h =v 22g ,所以A 、B 两点的电势差为U =Eh =Ev 22g,故C 正确;细线未断时,两球做匀速运动,以两球和细线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电场力等于两球重力之和,所以细线断开后,金属球做加速运动,电场力做的正功等于金属球机械能增加量;小木球从点A 到点B 的过程中,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小木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故D 错误.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为一组未知方向的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将带电荷量为q =-1.0×10-6 C 的点电荷由A 点沿水平线移至B 点,静电力做了-2×10-6J 的功,已知A 、B 间的距离为2 cm.(1)试求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2)若A 点的电势为φA =1 V ,试求B 点的电势φB ;(3)试求电场强度的大小E 并判断其方向.解析:(1)由题意可知,静电力做负功,有 W AB =-2×10-6J ,根据U AB =W AB q,得U AB =2 V. (2)由U AB =φA -φB ,可得φB =φA -U AB =1 V -2 V =-1 V.(3)沿着电场方向的位移为d =2×10-2×cos 60° m=1×10-2mE =U AB d =21×10-2V/m =200 V/m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电场的方向沿电场线斜向下.答案:(1)2 V (2)-1 V (3)200 V/m 沿电场线斜向下12.如图所示,ABCD 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是φA =15 V ,φB =3 V ,φC =-3 V ,由此可以推断D点电势φD 是多少伏?解析:解法一:由匀强电场的特点知,在匀强电场中,相互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两端点的电势差相等.故有U AB =U DC =φA -φB =φD -φC ,所以φD =9 V.解法二:在匀强电场中,任何一条直线上两点间(等势面除外)的电势差一定与这两点间的距离成正比.如图所示,连接AC 、BD 交于O 点,则有U AO =U OC ,U BO =U OD ,即φA -φ0=φA -φC 2=15-(-3)2V =9 V ,φ0=φA -9 V =15 V -9 V =6 V ,φB -φ0=φ0-φD ,所以φD =2φ0-φB =2×6 V-3 V =9 V.答案:9 V13.人体的细胞膜内外存在电势差(膜电位差)约U =35 mV ,细胞膜厚度约为d =7.0×10-9 m .细胞膜有选择地让钾或钠离子通过,以保持细胞内、外的电势差和渗透压.当一个一价的钠离子(电荷量q =1.6×10-19 C)从图中的A 到B 通过细胞膜时:(细胞膜内的电场看做匀强电场,且电势关系为φA >φB )(1)它受到的静电力多大?(2)静电力做功是多少?(3)电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改变了多少? 解析:(1)E =U d =35×10-3V 7.0×10-9m=5.0×106 V/m , 则F =qE =1.6×10-19×5.0×106 N =8.0×10-13N. (2)W =qU =1.6×10-19×35×10-3J =5.6×10-21 J. (3)因为静电力做5.6×10-21 J 的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少,减少了5.6×10-21 J. 答案:(1)8.0×10-13 N (2)5.6×10-21 J (3)减少 减少了5.6×10-21 J。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答案:(1)Ed (2)降低最快 (3)Ed (4)U d (5)匀强电场 (6)电场强度 (7)电势1.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描述的是电场力的性质,电势差描述的是电场能的性质。
E 和U 描述电场的角度虽不同,但作为反映同一电场的两个物理量,必然存在必然的关系。
(1)公式U =Ed 的推导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正电荷q 在静电力作用下从A 点沿电场方向移动到B 点,A 、B 间距离为d ,电势差为U AB ,场强为E 。
把正电荷q 从A 点移到B 点时,电场力qE 所做的功为W =qEd 。
利用电势差和做功的关系,那个功又可表示为W =qU AB ,比较这两个式子,可得W =qEd =qU AB ,即U AB =Ed 。
结论: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即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为U AB =Ed 。
(2)对U =Ed 的几点说明①公式U AB =Ed 只适用于匀强电场的定量计算;因为在非匀强电场中,电荷从A 移至B 的进程中,受的电场力为变力,W 电场不能用Fs 计算。
②公式中的“d ”指电场中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若是电场中两点不沿场强方向,d 的取值应为两点连线在场强方向的投影,或为两点所在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③在应历时,咱们更多地把公式U AB =Ed 简化为U =Ed ,即咱们只是把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场壮大小通过公式联系起来,至于电势差的正负、电场强度的方向咱们按照题意另作判断,如此处置能够避免引发没必要要的混淆。
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式也可写作E =U AB /d ,它的意义是: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
⑤在非匀强电场中,E 和U 也有必然的关系,但不像在匀强电场中的关系式那么简单,虽然公式U AB =Ed 只适用于匀强电场的定量计算,但对一些非匀强电场的问题,也能够运用公式进行定性的判断。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一、选择题1.下列公式中,F 、q 、E 、U 、r 和d 分别表示静电力、电荷量、场强、 电势差及距离,①F =k q 1q 2r 2,②E =k Q r 2,③E =F q,④U AB =Ed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的电场成立B .①②③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电场成立,④对任何电场都成立C .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③对任何电场都成立,④只对匀强电场成立D .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③④对任何电场都成立[导学号99690073] 答案:C2.(多选)(2014·高考全国卷Ⅱ)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B .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C .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D .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导学号99690074] 解析:选AD.电场线(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与等电势面垂直,选项A 正确.电场强度和电势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电场强度等于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等于零,选项B 错误.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不断降落,电势的高低与电场强度的大小无必然关系,选项C 错误.电场线(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从高的等电势面指向低的等电势面,而且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选项D 正确.3.(2016·南昌高二月考)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场强E =1 000 V/m ,A 、B 点相距10 cm ,A 、B 连线与电场线的夹角为60°,则U BA 之值为( )A .-10 VB .10 VC .-50 VD .50 V[导学号99690075] 解析:选C.根据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U =Ed 得:U AB =E ·L AB cos 60°=1 000×0.1×cos 60° V =50 V ,且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即φA >φB ,所以U BA =-50 V ,故选C.4.(多选)在场强为E =1.0×102 V/m 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 =2.0×10-2 m 的a 、b 两点,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可能为( )A .1.0 VB .2.0 VC .3.0 VD .4.0 V[导学号99690076] 解析:选AB.由U =Ed 可知当d 最大时,U 最大,代入数值可得U 最大值为2.0 V ;当a 、b 位于同一等势面上时,U ab =0,则最小值为零,故A 、B 可能,C 、D 不可能.5.如图所示是匀强电场中的一组等势面,每两个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都是25 cm ,由此可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及大小为( )A .竖直向下,E =0.4 N/CB .水平向右,E =0.4 N/CC .水平向左,E =40 N/CD .水平向右,E =40 V/m[导学号99690077] 解析:选D.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故场强方向水平向右,场强大小E =U d =100.25V/m =40 V/m ,故D 项正确. 6.(多选)(2016·广州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某电场线上的两点A 、B 相距0.2 m .正点电荷q =10-6 C 从A 移到B ,电场力做功为2×10-6 J ,则( )A .该电场的场强为10 V/mB .该电场的方向由A 向BC .A 、B 间的电势差为10 VD .B 点的电势比A 点的高[导学号99690078] 解析:选AB.根据电势差公式有:U AB =W AB q=2 V ,由此看出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电场方向由A 向B .根据E =U d,得场强为10 V/m.7.(多选)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 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 、M 、N 是y 轴上的三个点,且OM =MN .P 点在y 轴的右侧,MP ⊥ON .则( )A .M 点的电势比P 点的电势高B .将负电荷由O 点移动到P 点,电场力做正功C .M 、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 、M 两点间的电势差D .在O 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 轴做直线运动[导学号99690079] 解析:选AD.由题图和几何关系可知M 和P 两点不处在同一等势线上而且有φM >φP ,A 正确;将负电荷由O 点移到P 点要克服电场力做功,即电场力做负功,B 错;根据U =Ed ,O 到M 的平均电场强度大于M 到N 的平均电场强度,所以有U OM >U MN ,C 错;从O 点释放带正电粒子后,电场力做正功,该粒子将沿y 轴做直线运动,D 正确.8.(多选)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 、b 、c 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则该粒子( )A .带负电B .在c 点受力最大C .在b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 点的电势能D .由a 点到b 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b 点到c 点的动能变化[导学号99690080] 解析:选C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指向轨迹的凹侧,可知粒子与正电荷排斥,粒子带正电,A 错;越靠近正电荷,电场线越密,电场强度越大,粒子所受电场力越大,所以粒子在c 点受力最小,B 错;粒子从b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C 对;点a 、b 、c 所在的圆为等间距的同心圆,靠近正电荷电场强度较大,由公式U =Ed 可知,U ab >U bc ,所以由a 点到b 点比由b 点到c 点电场力对粒子做的功多,根据动能定理可知D 对.9.(2016·玉溪高二检测)如图所示,a 、b 、c 、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 点电势为20 V ,b 点电势为24 V ,d 点电势为4 V ,由此可知c 点电势为( )A .4 VB .8 VC .12 VD .24 V[导学号99690081] 解析:选B.对于匀强电场,φa -φd =φb -φc ,所以c 点的电势φc =φb +φd -φa =24 V +4 V -20 V =8 V ,B 正确.二、非选择题10.如图所示,A 、B 、C 是匀强电场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已知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φA =15 V ,φB =3 V ,φC =-3 V ,试确定场强的方向,并画出电场线.[导学号99690082] 解析:根据A 、B 、C 三点电势的特点,在AC 连线上取M 、N 两点,使AM =MN =NC ,如图所示,尽管AC 不一定是场强方向,但可以肯定AM 、MN 、NC 在场强方向上的投影长度相等,由U AB =Ed 可知,U AM=U MN =U NC =φA -φC 3=15-(-3)3 V =6 V .由此可知,φN =3 V ,φM =9V ,B 、N 两点等电势,BN 的连线即为等势线,那么电场线与BN 垂直,且电场强度的方向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答案:见解析11.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 、B 两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 cm ,两点的连线与场强方向成60°角.将一个电荷量为-2×10-5 C 的电荷由A 移到B ,其电势能增加了0.1 J .问:(1)在此过程中,静电力对该电荷做了多少功?(2)A 、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为多大?(3)匀强电场的场强为多大?[导学号99690083] 解析:(1)电势能增加多少,静电力就做多少负功,故静电力对电荷做了-0.1 J 的功.(2)由W AB =qU AB ,得U AB =W AB q =-0.1-2×10-5V =5 000 V. (3)由U AB =Ed ,得E =U AB d =U AB AB cos 60°=5×105 V/m. 答案:(1)-0.1 J (2)5 000 V (3)5×105 V/m12.如图所示,P 、Q 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为50 V ,板间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板间的距离d =10 cm ,其中Q 板接地,两板间的A 点距P 板4 cm.求:(1)P 板及A 点的电势;(2)保持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而将Q 板向左平移5 cm ,则A 点的电势将变为多少?[导学号99690084] 解析:板间场强方向水平向左,可见Q 板是电势最高处.Q 板接地,则电势φQ =0,板间各点电势均为负值.利用公式E =U d可求出板间匀强电场的场强,再由U =Ed 可求出各点与Q 板间的电势差,即各点的电势. (1)场强E =U d =5010×10-2 V/m =5×102 V/m Q 、A 间电势差U QA =Ed ′=5×102×(10-4)×10-2 V =30 V所以A 点电势φA =-30 V ,P 板电势φP =U PQ =-50 V.(2)当Q 板向左平移5 cm 时,两板间距离d ″=(10-5) cm =5 cmQ 板与A 点间距离变为d =(10-4) cm -5 cm =1 cm电场强度E ′=U d ″=505×10-2 V/m =1.0×103 V/m Q 、A 间电势差U QA ′=E ′d =1.0×103×1.0×10-2 V =10 V所以A 点电势φ′A =-10 V.答案:(1)-50 V -30 V (2)-10 V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一章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1.(2016·福建漳州市长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下列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场的是(C)A.W=qEd B.U=EdC.E=D.E=k解析:公式W=qEd,用来计算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所以只适用于匀强电场,故A错误。
公式U=Ed是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故B错误。
公式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运用比值法定义,适用于任何电场,故C正确。
公式E=k是点电荷场强公式,只适用点电荷的电场,故D错误,故选C。
2.某匀强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已知相邻等势面的间距均为1cm,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A.电场强度的方向竖直向下B.电场强度的方向竖直向上C.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V/mD.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00V/m解析:根据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而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可知,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左。
两个相邻等势面相距d=1cm,电势差U=1V,则电场强度E==100V/m,故选项D正确。
3.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R=0.1m的圆,P 为圆周上的一点,O、P两点连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
若空间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100V/m,则O、P两点的电势差可表示为(A)A.U OP=-10sinθ(V)B.U OP=10sinθ(V)C.U OP=-10cosθ(V)D.U OP=10cosθ(V)解析:由于电场强度方向向下,据题可知U OP<0,则U OP=-ER sinθ=-100×0.1sinθ(V)=-10sinθ(V),故正确答案为A。
4.(2016·河北保定市徐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如图中A、B、C三点都在匀强电场中,已知AC⊥BC,∠ABC=60°,BC=20cm。
把一个电量q=10-5C的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功为零;从B移到C,克服电场力做功1.73×10-3J,则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是(D)A.865V/m,垂直AC向左B.865V/m,垂直AC向右C.1000V/m,垂直AB斜向上D.1000V/m,垂直AB斜向下解析:由题,q=10-5C的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功为零,则A与B 电势相等,AB连线是一条等势线。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知识点一对公式 U=Ed的理解1.对于匀强电场中的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场强度越大, 则随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也越大B.随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C.沿着电场线方向, 任何同样距离上的电势降低必然相等D.场强与电势到处同样2.对公式E=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此公式合用于计算任何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B.A点和B点间距离越大, 则这两点的电势差越大C.公式中d是指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D.公式中的d 是匀强电场中A、B 两点所在等势面间的距离知识点二利用 E= 计算场强3.图 L1- 6- 1 是一个匀强电场的等势面表示图, 每两个相邻的等势面相距2cm,由此能够确立电场强度的方向和大小是()A.竖直向下 , E=100V/mB.水平向左 , E=100V/mC.水平向左 , E=200V/mD.水平向右 , E=200V/m图L1-6 1-4.如图 L1- 6- 2 所示 , 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1×103N/C, ab、dc与电场方向平行 , bc、ad与电场方向垂直 ,= =4cm,= =3cm,则下述计算结果正确的选项是()A.a、b之间的电势差为4000VB、c之间的电势差为50V.aC.将q=- 5×10- 3C 的点电荷沿矩形路径abcda 挪动一周,静电力做的功为零D 将 5 10- 3abc 或adc从a挪动到c, 静电力做的功都是-.25JC 的点电荷沿.q=- ×图 L1-6-2知识点三电场与几何图形的联合5.[ 2017·蚌埠二中期中 ] 如图 L1- 6- 3 所示 , A、B、C、D是匀强电场中一个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半径为 1cm 的圆与两坐标轴的交点 , 已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φA=12V、φB=2V、φC=-2V.由此可得D点的电势为()A. 4VB. 8VC. 6VD. 9V图L1-6-36. ( 多项选择 ) A、B、C是在匀强电场中平行于电场线的某一平面上的三个点, 各点的电势分别为φA=5V,φ B=2V,φ C=3V,H、F三平分AB,G为AC的中点,在图L1-6-4中,能正确表示该电场的方向的是 ()图 L1-6-46.如图L1-6-5所示,匀强电场中的A、B、C三个点组成一边长为 a 的等边三角形 .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纸面平行, 电子以某一初速度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从 B 挪动到 A,动能减少 E0,质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从A挪动到 C,动能增添 E0,已知电子和质子电荷量绝对值均为e,则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A.B.C.D.图L1-6-58. ( 多项选择 ) 如图 L1- 6- 6 所示 , 在匀强电场中 , a、b、c、d为矩形的四个极点, e、f分别为边ab和 cd 的中点, ab 长为 ad 长的2倍 . 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矩形所在平面, a、b、c三点电势分别为4V、 8V、 6V,则 ()A.d点的电势为2VB.电场线方向垂直于ac 向下C.电场线方向垂直于ec 向下D.一个电子从 a 点运动到 c 点,电势能增大图L1-6-69.如图 L1- 6- 7 所示 , A、B、C为匀强电场中的三个点 , 已知φA=12V, φB=6V, φC=- 6V.试画出该电场的电场线 , 并保存作图时所用的协助线 ( 用虚线表示 ) .图 L1-6-710. ( 多项选择 ) 如图 L1- 6- 8 所示为孤立的正点电荷所激发电场的三条电场线, 某条直线与一条电场线垂直订交, 交点为b,该直线上还有a、 c、d 三点,且ab=bc=cd. 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c两点场强相等B.a、c两点电势相等C.b、a两点的电势差大于D.b、d两点的电势差等于c、d 两点的电势差b、a 两点电势差的 2 倍图 L1-6-811如图 L1-6-9 所示 , 两块不带电的竖直平行金属板的间距为, 一个重力为的带电小球受.d G重力在两板间竖直着落, 当小球着落至B点时,两板间加上电压U,此时小球受力的方向沿BC 方向 , 则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应是()A.B.C.D.图 L1-6-912. ( 多项选择 ) 某静电场沿x轴方向的电势散布如图L16-10所示,则()-A.在 0~x1之间不存在沿x 轴方向的电场B 在 0 1 之间存在着沿x 轴方向的匀强电场.~xC.在x~x 之间存在着沿x 轴方向的匀强电场12D 在1 2 之间存在着沿x 轴方向的非匀强电场图 L1 6 10.x~x- -13.如图 L1- 6- 11 所示 , 在匀强电场中 , 同一条电场线上有A、B 两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6cm,现测得 U AB=150V.(1)求电场强度 E 的大小和方向;(2)电场中 A、 C两点相距14cm,A、 C两点的连线与电场线成60°角 , 则C、A两点的电势差U CA为多大?图 L1- 6- 1114. [ 2017·开滦二中期中 ] 为使带负电的点电荷在匀强电场中沿直线匀速地由A运动到 B,必须对该电荷施加一个恒力F,如图L1- 6- 12所示 . 已知 AB=0. 5m,恒力 F=1. 5×10- 4N, F 与 AB的夹角α 37° , 点电荷的电荷量3 10- 7A 点电势φ A 60V,求出电场强度的大小和B点的电C,=q= ×=势. (不计重力,sin37° =0. 6,cos37° =0. 8)图 L1- 6- 1215如图L16 -13 所示 , 在匀强电场中的 、 、 三点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 ∠ 30 °, 斜边长. -A B CA=32cm 把电荷量2 ×10- 10C 的负点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 , 电场力做功 4 8 10- 8J, 再 AC=.q=-. × 由 B 点移到 C 点 , 战胜电场力做功4. 8×10 - 8点的电势为零 , 求:J .取 B(1) A 、 C 两点的电势 ; (2) 匀强电场的场强 .图 L1- 6- 131.C[ 分析 ]U=Ed 中的 d 指两点所在等势面的距离 , 选项 A、 B、 D 错误 ,C 正确 .2.D[ 分析] 公式 E=只合用于匀强电场 ,A 错误 ; 公式中的 d 是 A、B 两点所在等势面间的距离 ,A 点和 B 点之间的距离大 , 等势面之间的距离不必定大, 故 B、C错误 ,D 正确 .3.B[ 分析 ] 电场强度E= =100V/m, 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等势面指向电势下降的方向, 即水平向左 ,选项 B正确.4.C[ 分析 ]Uab=E ·=1× 103× 0.04V=40V, 选项 A 错误 ;Uac=Uab=40V, 选项 B 错误 ; 将负点电荷挪动一周 , 静电力做功为零 , 应选项 C 正确 ;Wac=qUac=-5× 10-3 × 40J=-0.2J,选项D错误.5.B[ 分析 ] 在匀强电场中 , 电势沿某方向平均变化 , 即 UDC=UAB,则φ D=8V,选项 B 正确 .6.BC[ 分析 ] 把 AB三平分 , 因 UAB=3V,则φ H=4V,φ F=3V, 将 FC 连结成线 , 为一等势线 , 电场线垂直于 FC, 从电势高处指向电势低处 , 选项 C 正确 ; 把 AC 两平分 , 因 UAC=2V,则φ G=4V,GH 为一等势线 , 电场线垂直于 GH,从电势高处指向电势低处 , 选项 B 正确 .7.A[ 分析 ] 电子从 B 到 A, 由动能定理 , 有 -eUBA=-E0, 同理质子从 A 到 C, 有 eUAC=E0,解得UBA=UAC= , 则 A 与 BC中点的连线为等势线 , 电场线平行于BC由 B 指向 C, 而 UBA=E· , 得E=, 选项 A正确 .8.AC[ 分析 ] 同一方向 , 任何同样距离上的电势降低必然相等, 由 Uad=Ubc可得φ d=2V,选项A 正确 ; 由 Uab=2Uae可得φe=6V, 则 ce 为等势线 , 电场线方向垂直于 ec 向下 , 选项B 错误 ,C 正确 ; 一电子从 a 点运动到 c 点, 静电力做正功 , 电势能减小 , 选项D 错误 .9.如下图 [ 分析 ] 连结 A、 C,将线 AC三平分 , 平分点为 D、 E, 则φ D=6V,连结 BD即为电场中的一条等势线, 过 A、E、 C 三点分别作BD的平行线获得此外三条等势线, 过 A、 B、C 三点分别作与等势线垂直的线, 即为三条电场线, 方向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 如下图 .10.BC [ 分析 ] 由数学知识可知 a 点与 c 点出席源电荷距离相等 , 所以 a、 c 两点场强盛小相等, 但方向不一样 , 选项 A 错误 ;a 点与 c 点出席源电荷距离相等 , 所以在同一等势线上 , 所以 a、 c 两点电势相等 , 选项 B 正确 ;a 、 c 两点电势相等 ,d 点出席源电荷距离比 b 点大 , 所以 b 到 c处的电场强度比 c 到 d 处的电场强度大 , 依据 U=Ed可知 ,Uba>Ucd, 选项 C正确 ; 因为该电场不是匀强电场 , 应选项 D 错误 .11.C [ 分析 ] 设小球所受静电力为 F 电 , 由图可知tan45 ° = , 又 F 电 = q, 解得 q=,C 正确.12.AC [ 分析 ] 由 E=, 电场强度是电势对空间地点的变化率,0~x1 之间 , 电势不随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 即 E=0,A 正确 ;x1~x2之间 , 电势随地点平均变化, 故 E 为定值 , 存在着沿 x 轴方向的匀强电场 ,C 正确 .13.(1)2.5 × 103V/m, 方向向右(2)-1.75 × 102V[ 分析 ](1)E==V/m=2.5 ×103V/mUAB=150V>0,则φ A>φ B,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 故场强方向向右 .(2)UAC=E·ACcos60° =2.5 ×103× 0.14 ×V=1.75 ×102V所以 UCA=-UAC=-1.75× 102V.14.500N/C-140V[ 分析 ] 点电荷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所受静电力与恒力F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如下图 , 有F=Eq解得 E= =N/C=500N/C过 A、 B 点的等势线如图中虚线所示, 则UAB=E· ABcos37° =500× 0.5 × 0.8V=200V因 UAB=φ A-φ B, φ A=60V,则φB=-140V.15.(1)-240V-240V (2)1000V/m, 方向垂直于AC指向左上方[ 分析 ](1) 由电势差公式可得A、B 间的电势差UAB==V=-240VB、 C 间的电势差UBC==V=240V又 UAB=φ A-φ B,UBC=φ B- φ C,φ B=0故φ A=-240V, φ C=-240V.(2)因为 A、C 两点的电势相等 , 所以 A、 C 在同一等势面上 ,AC 即为等势线 , 场强方向垂直于AC指向左上方 ,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BC=ACsin30° =32×cm=16cmB 到 A、 C连线的距离d=BCcos30° =16×cm=24cmV/m=1000V/m.依据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可得E==ENDEND。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记一记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知识体系1个关系——U =Ed3个电场强度表达式——E =F q 、E =kQ r 2、E =U d1个确定场强方向的方法——等量线段法辨一辨1.公式U AB =Ed 中的d 为电场中两点间的距离.(×)2.场强公式E =U AB d 和E =Fq适用范围不同.(√) 3.电场强度E 与电势差U AB 成正比,与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d 成反比.(×)4.电场强度的两个单位N/C 与V/m 是相同的.(√)5.由U =Ed 可知,匀强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与这两点的距离成正比.(×) 6.匀强电场的场强等于沿电场线方向每单位长度上的电势差值.(√) 7.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落得最快.(√)想一想1.关于场强的三个表达式:E =F q 、E =k Q r 2和E =U d 在用法上有何不同?E =F q中的q 和E =k Qr2中的Q 意义有何不同? 提示:E =F q 为场强的定义式,普通各种电场;E =k Qr2为点电荷周围场强的决定式,当然只适用于点电荷周围场强的计算;E =Ud 是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式,只适于匀强电场,且d 为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E =F q 中q 为试探电荷,E 与q 无关,E =k Qr2中Q 为场源电荷,E 就是由Q 产生的.2.场强和电势有何不同和联系?提示:场强描述电场力的性质,是矢量,电势描述电场线的性质,是■量.两者无任何直接的关系.两者都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且由E =U d =Δφd可知,场强等于电势对空间的变化率.思考感悟:练一练1.[2019·贵州省思南中学期中考试]如图所示,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平行四边形所在的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是2 V,b点的电势是5 V,c点的电势是9 V.由此可知,d点的电势为( ) A.6 V B.7 VC.9 V D.5 V答案:A2.[2019·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电场强度大小为8.0×104V/m的匀强电场中,沿电场方向相距0.1 m的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为( )A.8.0×102 V B.8.0×103 VC.8.0×104 V D.8.0×105 V答案:B3.(多选)[2019·浙江舟山中学期中考试]如图所示,A、B两板间电压为600 V,A板带正电并接地,A、B两板间距离为12 cm,C点离A板4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2 000 V/m,φC=200 VB.E=5 000 V/m,φC=-200 VC.电子在C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00 eVD.电子在C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00 eV答案:BD4.[2019·广东湛江市联考]如图所示,在O点处放正点电荷,以水平线上的某点O′为圆心,画一个圆一与电场线相交于a、b、c、d、e,且直线bd与ce关于水平线OO′对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e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b、c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e、d两点间的电势差C.a点的电势高于c点的电势D.电子在d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答案:B要点一 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的理解 1.如图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一个以O 为圆心、半径R =0.1 m 的圆,P 为圆周上的一点,O 、P 两点连线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空间存在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 =100 V/m ,则O 、P 两点的电势差可表示为( )A .U OP =-10sin θ(V)B .U OP =10sin θ(V)C .U OP =-10cos θ(V)D .U OP =10cos θ(V)解析:在匀强电场中,U OP =-E ·R sin θ=-10sin θ(V),故A 项正确. 答案:A2.(多选)关于匀强电场中的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B .沿电场线方向,相同距离上电势降落必相等 C .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必是场强方向D .在相同距离的两点上,电势差大的,其场强也大解析:U AB =Ed 中的d 为A 、B 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A 、D 两项错误;由U AB =Ed 可知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最快,且相同距离上电势降落必相等,B 、C 两项正确.答案:BC 3.如图所示,P 、Q 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为50 V ,板间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板间的距离d =10 cm ,其中Q 板接地,两板间的A 点距P 板4 cm.求:(1)P 板及A 点的电势;(2)保持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而将Q 板向左平移5 cm ,则A 点的电势将变为多少?解析:(1)场强E =U d =5010×10-2 V/m =5×102V/m ,Q 、A 间电势差Q QA =Ed QA =5×102×(10-4)×10-2V =30 V ,所以A 点电势φA =-30 V ,同理可求得P 板电势φP =U PQ =-50 V.(2)当Q 板向左平移5 cm 时,两板间距离d ′=(10-5) cm =5 cm ,Q 板与A 点间距离变为d QA ′=(10-4) cm -5 cm =1 cm.电场强度E ′=U d ′=505×10-2 V/m =1.0×103V/m ,Q 、A 间电势差U QA ′=E ′d QA ′=1.0×103×1.0×10-2 V =10 V ,所以A 点电势φA =-10 V.答案:(1)-50 V -30 V (2)-10 V要点二 非匀强电场中的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4.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φa =50 V ,φc =20 V ,则a 、c 连线中点b 的电势φb 为( )A .等于35 VB .大于35 VC .小于35 VD .等于15 V解析:由于a 、b 间场强的平均大小大于b 、c 间场强的平均大小,故U ab >U bc ,而U ac =φa-φc =30 V ,∴U ab >12U ac =15 V ,所以φb <φa -15 V =35 V .即C 项正确.答案:C 5.(多选)[2019·荆门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且AB =BC ,电场中A 、B 、C 三点的场强分别为E A 、E B 、E C ,电势分别为φA 、φB 、φC ,AB 、BC 间的电势差分别为U AB 、U BC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A .φA >φB >φC B .E A >E B >E C C .U AB <U BCD .U AB =U BC解析: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所以A 点电势最高,C 点电势最低,A 项正确;电场线越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强,由图可知,C 点电场强度最强,A 点电场强度最弱,B 项错误;由于BC 间的电场强度大于AB 间的电场强度,由U =Ed 可知,U AB <U BC ,C 项正确,D 项错误.答案:AC要点三 等分法确定电场方向及电势 6.a 、b 、c 、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 点的电势为20 V ,b 点的电势为24 V ,d 点的电势为4 V ,如图所示.由此可知c 点的电势为( )A .4 VB .8 VC .12 VD .24 V 解析:方法一:连接bd ,因U bd =20 V ,可将bd 等分为5份,找到4个等分点e 、f 、g 、h ,由图可知φe =20 V ,则a 、e 等电势,由对称关系可知h 点与c 点电势相等,即φc =8 V.方法二:因为bc 与ad 平行且相等,由匀强电场特点可得:φb -φc =φa -φd ,解得φc =8 V .故B 项正确.答案:B7.(多选)如图所示,A、B、C是匀强电场中平行于电场线的某一平面上的三个点,各点的电势分别为φA=5 V,φB=2 V,φC=3 V,H、F三等分AB,G为AC的中点,在下列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电场强度方向的是( )解析:匀强电场中将任一线段等分,则电势差等分,把AB等分为三段,AB间电压为3 V,则每等分电压为1 V,H点电势为4 V,F点电势为3 V,将FC相连,则FC为等势线,电场线垂直于FC,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C项正确;把AC相连,分为两份,AC电压为2 V,则G点电势为4 V,GH为等势线,电场线垂直于GH,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B项正确.答案:BC8.[2019·辽宁实验中学段考]如图甲所示,AB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有一电子以某一初速度且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AB由点A运动到点B,所经位置的电势随距A点的距离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在A、B两点的速度v A<v BB.A、B两点的电势φA<φBC.电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E p A>E p BD.A、B两点的电场强度E A>E B解析:结合φ-x图象可判断出电场线的方向从A到B,电子所受的电场力从B到A,则电子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子的动能减小,速度减小,而电子的电势能增大,即有v A>v B,E p A<E p B,故A、C两项错误;由题图乙看出,电势逐渐降低,φA>φB,故B项错误;φ-x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电场强度,由几何知识得知,图象切线斜率不断减小,即从A点到B点场强减小,则有E A>E B,故D项正确.答案:D基础达标 1.如图所示,在一匀强电场区域中,有A 、B 、C 、D 四点恰好位于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A 、B 、C 三点电势分别φA =1 V ,φB =4 V ,φC =0,则D 点电势φD 的大小为( )A .-3 VB .0C .2 VD .1 V解析:在匀强电场中,由于AD 与BC 平行且相等,故U AD =U BC ,即φA -φD =φB -φC ,代入数据解得φD =-3 V.答案:A 2.如图所示是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已知ab =bc ,则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E a =E b =E c B .E a >E b >E c C .φa >φb >φc D .U ab =U bc解析:只根据一条电场线无法确定该电场是否是匀强电场,故A 、B 、D 三项错误. 答案:C 3.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场强E =100 V/m ,A 、B 两点相距10 cm ,A 、B 连线与电场线夹角为60°,则U BA 为( )A .-10 VB .10 VC .-5 VD .-5 3 V 解析:公式U =Ed 中,d 是沿场强方向的距离,A 、B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d =l cos60°=0.1×12m =0.05 m .B 点电势低于A 点电势,则U BC =-Ed =-100×0.05 V=-5 V ,故C项正确.答案:C 4.如图所示,在电场强度E =2×103V/m 的匀强电场中有三点A 、M 和B ,AM =4 cm ,MB=3 cm ,AB =5 cm ,且AM 边平行于电场线,把一电荷量q =2×10-9C 的正电荷从B 移动到M 点,再从M 点移 到A 点,电场力做功为( )A .0.16×10-6 JB .0.12×10-6JC .-0.16×10-6JD .-0.12×10-6J解析:B 、M 在同一等势面上,电荷由B 到M 电场力不做功.由M 到A 电场力做负功. W =qU =q ·Ed =2×10-9×2×103×4×10-2 J =0.16×10-6 J.即电场力做功为-0.16×10-6J. 答案:C5.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A .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电场强度有关B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 .将正点电荷从电场强度为零的一点移动到电场强度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 .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电场强度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解析: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有关,也与两点在电场方向上的距离有关,A 项错误;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不一定高,二者没有必然联系,B 项错误;将正电荷从电场强度为零的一点移至电场强度为零的另一点,如将正电荷由等量同种正点电荷连线中点移至无穷远处,电场力做功不为零,C 项错误;电场强度方向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且指向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D 项正确.答案:D 6.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取一O ,过O 点作射线OA =OB =OC =OD =10 cm ,已知O 、A 、B 、C 和D 各点电势分为0.7 V 、8 V 、7 V 、5 V ,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最接近于( )A .70 V/m ,沿AO 方向B .70 V/m ,沿CO 方向C .80 V/m ,沿BO 方向D .80 V/m ,沿CO 方向解析:由O 、A 、B 、C 、D 各点电势值可知,O 点电势最低,为零,A 、C 在同一等势面上,所以电场线与AC 连线垂直,最接近BO 方向.大小接近E =U BO OB =80.1V/m =80 V/m ,故C 项正确.答案:C7.细胞膜的厚度等于700 nm(1 nm =10-9m),当膜的内外层之间的电压达0.4 V 时,即可让一价钠离子渗透.设细胞膜内外层之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则钠离子在渗透时( )A .膜内外层之间电场强度为5.71×105V/mB .膜内外层之间电场强度为1.04×106V/mC .每个钠离子沿电场方向透过膜时电场力做的功等于6.4×10-20JD .每个钠离子沿电场方向透过膜时电场力做的功等于1.28×10-19J解析:由公式E =U d =0.47×10-7 V/m≈5.71×105V/m ,A 项正确,B 项错误;由公式W =qU =1.6×10-19×0.4 J=6.4×10-20J ,C 项正确,D 项错误.答案:AC 8.如图所示,平面内有一菱形abcd ,O 点为其两对角线的交点.空间存在一未知的静电场,方向与菱形所在平面平行,有一电子,若从a 点运动至d 点,电势能就会增加ΔE ,若从d 点运动至c 点,电势能就会减少ΔE ,那么此空间存在的静电场可能是( )A .方向垂直于ac 、并由b 指向d 的匀强电场B .方向垂直于bd ,并由c 指向a 的匀强电场C .位于O 点的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D .位于b 点的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解析:从a 点运动至d 点,电势能就会增加ΔE ,从d 点运动至c 点,电势能就会减少ΔE ,可断定a 点和c 点电势相等,若是匀强电场,则ac 连线即为等势线,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又因为移动的是电子,带负电,沿电场线方向,负电荷电势能增加,故电场线的方向是由b 指向d ,如果该电场是位于O 点的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画出电场线和等势面就会发现,a 、c 在同一等势面上,而且离正点电荷越远,电子的电势能越大,故选A 、C 两项.答案:AC9.如图所示是匀强电场中的一组等势面,若A 、B 、C 、D 相邻两点间距离为2 cm ,A 和P 点间距离为1.5 cm ,则该电场的场强E 和P 点的电势φP 分别为( )A .500 V/m ,-2.5 VB .1 00033V/m ,-2.5 VC .500 V/m,2.5 VD .1 00033V/m,2.5 V解析:匀强电场中电势均匀降落,根据U =Ed 可求得φP =14φA =-2.5 VE =U BCL sin60°=102×10-2×32V/m =1 00033 V/m.答案:B 10.如图所示,A 、B 、C 、D 、E 、F 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0 cm 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 、B 、C 三点电势分别为1.0 V 、2.0 V 、3.0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 V/mB.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033V/mC .电荷量为1.6×10-19C 的正点电荷从E 点移到F 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6×10-19JD .电荷量为1.6×10-19 C 的负点电荷从F 点移到D 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4.8×10-19J 解析:对A 、B 两项,要找出等势面,求出两个等势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将A 、C 两点连接,则A 、C 中点电势为2.0 V ,而且恰好在EB 连线上,所以E 点电势为2.0 V ,F 、D 两点的电势分别为1.0 V 、3.0 V .DF 连线距离为10 3 cm ,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E =U d =20.13 V/m =2033 V/m ,所以A 项错误;B 项正确.对C 、D 两项,直接利用计算电场力做功的公式和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的关系解决.U EF=1 V ,W EF =qU EF =1.6×10-19×1 J=1.6×10-19J ,所以C 项错误.U FD =-2 V ,W FD =qU FD =-1.6×10-19×(-2) J =3.2×10-19J ,负点电荷从F 点移到D 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小3.2×10-19J ,因而D 项也错误.答案:B 11.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 、B 、C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 的长度为1 m ,D 为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 所在平面,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 、6 V 和2 V .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 ,一电荷量为1×10-6C 的正电荷从D 点移到C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 ,则( )A .W =8×10-6J E >8 V/mB .W =6×10-6J E >6 V/mC .W =8×10-6J E ≤8 V/mD .W =6×10-6J E ≤6 V/m解析:因电场是匀强电场,D 是AB 的中点,故D 的电势φD =φA +φB2=10 V .所以W=q (φD -φC )=8×10-6J .设E 的方向与AB 的夹角为α,则α≠0,否则等势面与AB 垂直,C 点电势就会高于B 点电势,由E =U d 可知:φA -φB AB cos α=8cos α,因α>0,则cos α<1,E >8 V/m ,故A 项正确.答案:A 12.如图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上有D 、E 、F 三点,且DE =EF .K 、M 、L 分别为过D 、E 、F 三点的等势面,一不计重力的带负电粒子,从a 点射入电场,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以|W ab |表示该粒子从a 点到b 点电场力做功的数值,以|W bc |表示该粒子从b 点到c 点电场力做功的数值,则( )A .|W ab |=|W bc |B .|W ab |<|W bc |C .粒子由a 点到b 点,动能减少D .a 点的电势较b 点的电势低解析:由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特点可知靠近电荷处电场强度大,类比公式U =Ed 知|U ab |>|U bc |,而W =qU ,所以|W ab |>|W bc |,则A 、B 两项错误;从带负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该粒子从a 点到c 点受到大体向左的作用力,故左侧为正电荷,从左向右电势降低,则D 项错误;粒子出a 点到b 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则C 项正确.答案:C 能力达标13.(多选)在光滑水平面内有一沿x 轴的静电场,其电势φ随坐标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带负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O 点以初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移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带电小球在0~x 1段做匀加速运动,在x 2~x 3段做反方向匀加速运动 B .带电小球从x 1到x 3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增大C .若该带电小球能运动到x 4处,则初速度应满足v 0≥2qφ0mD .若v 0=3qφ0m,逽 电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1qφ0m解析:φ-x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由题图φ-x 图线可知,在0~x 1过程中电势升高,电场强度沿x 轴负方向,带负电的小球在0~x 1段做匀加速运动,在x 1~x 3段电场强度方向沿x 轴正方向,带电小球到达x 2处时,小球速度仍沿x 轴正方向,大小为v 0,小球将向右做匀减速运动,A 项错误;从x 1到x 3的过程中电势逐渐降低,带负电小球电势能一直在增大,B 项正确;若该小球能运动到x 4处,则必能运动到x 3处,则需满足qφ0≤12mv 20,即v 0≥2qφ0m ,C 项正确;带电小球在运动到x 1处时速度最大,由动能定理知W =qφ0=12mv 2m -12mv 20,解得当v 0=3qφ0m时,带电小球在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m =11qφ0m,D 项正确.答案:BCD 14.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有a 、b 、c 三点,l ab =5 cm ,l bc =12 cm ,其中ab 沿电场方向,bc 和电场方向成60°角,一电子(其电荷量为e =1.6×10-19C)从a 移到b 电场力做功为W ab=3.2×10-18J.(1)求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及方向;(2)求电子从b 移到c ,电场力对它做的功; (3)设φa =0,求电子在c 点的电势能; (4)求a 、c 两点的电势差.解析:(1)电子从a 移到b 电场力做正功,可知电场力方向向右,则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左,由W ab =eU ba ,U ba =El ab ,得E =W abel ab=400 V/m (2)电子从b 点移到c ,电场力做功 W bc =eEl bc cos60°=3.84×10-18 J (3)电子从a 移到c ,电场力做功 W ac =W ab +W bc =7.04×10-18 J电子电势能减少7.04×10-18J设φa =0,则电子在c 点的电势能为-7.04×10-18J (4)a 、c 两点的电势差U ac =W ac-e=-44 V 答案:(1)400 V/m 水平向左 (2)3.84×10-18J(3)-7.04×10-18J (4)-44 V。
第1章静电场第06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下列关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 .在相同距离上的两点,电势差大的其场强必定大B .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C .沿着电场线方向,经过任何相同的距离电势降落必定相等D .电势降低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2.如图1—6—7所示,匀强电场场强E =100 V /m 、A ,B 点相距10cm 、A 、B 连线与电场线夹角为600,则U BA 之值为 ( )A .-10 VB .10 VC .-5 VD .-53 V3.电场中有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有M 、N 两点,若将一试探电荷Q 从直线外的P 点分别移到M 、N 两点,电场力对Q 做功相等,则 ( )A .该电场若是匀强电场,则M 、N 连线一定与电场线平行B .该电场若是匀强电场,则M 、N 连线—定与电场线垂直C .该电场若是由一个点电荷产生的,则M 、N 两点的电势和场强都相同D .该电场若是由一个点电荷产生的,则M 、N 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不同4.如图1—6—8中,a 、b 、c 、d 、e 五点在一直线上,b ,c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d 、e 两点间的距离.在a 点固定放置一个点电荷,带电荷量为+Q ,已知在+Q 的电场中b 、c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将另一个点电荷+q 从d 点移动到e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力做功qUB .克服电场力做功qUC .电场力做功大于qUD .电场力做功小于qU5.已知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为2×106 V /m ,测得某一次闪电,设闪电的火花路径为直线,其火花长为1000m ,则发生这次闪电时,放电路径两端的电势差U = V ,若这次闪电通过的电荷量为30C ,则释放的能量W = J .6.图1—6—9中的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a 、b 两点的电势A ϕ=-50 V , B ϕ=-20 V ,则a 、b 连线中点c 的电势C ϕ应为 ()图1—6—7图1—6—8 图1—6—9A .C ϕ=-35 VB .C ϕ>-35 VC .C ϕ<-35 V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C ϕ的高低7.如图1—6—10所示,在电场强度E =2000 V /m 的匀强电场中,有三点A 、M和B ,AM =4 cm ,MB =3 cm ,AB =5 cm ,且AM 边平行于电场线,把一电荷量q =2×10-9C 的正电荷从B 移到M 点,再从M 点移到A 点,电场力做功为 ( )A .0.6×10-6JB .0.12×10-6JC .-0.16×10-6JD .-0.12×10-6J8.在水深超过200 m 的深海,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具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生物电来获取食物并威胁敌害、保护自己.该电鳗的头尾相当于两个电极,它在海水中产生的电场强度达到104N /C 时可击昏敌害,身长为50 cm 的电鳗,在放电时产生的瞬时电压大约可达 V .9.为使带负电的点电荷q 在一匀强电场中沿直线匀速地由A 运动到B ,必须对该电荷施加一个恒力F ,如图1—6—11所示.若AB =0.4 m ,α=370,q =-3×10-7C ,F =1.5×10-4N ,A 点电势A ϕ=100 V(不计重力,sin 370=0.6,cos370=0.8)(1) 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电场线,用虚线画出通过A 、B 两点的等势线,并标明它们的电势值.(2) 求q 在由A 到B 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变化量是多少?10.如图1—6—12所示,平行金属带电极板A 、B 间可看成匀强电场,场强E =1.2×102V/m ,极板间距离d =5 cm ,电场中C 和D 分别到A 、B 两板距离均为0.5 cm ,B 板接地,求:(1)C 和D 两点的电势、两点间电势差各为多少?(2)将点电荷q=2×10-2C 从C 匀速移到D 时外力做功多少?图1—6—10图1—6—12 图1—6—11[综合评价]1.关于静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B .导体周围的电场线一定与导体表面垂直C .在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电势必定不等D .在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所在位置的场强必定不相等2.对公式U =Ed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相同的距离上的两点,电势差大的其场强也必定大B .此公式适用于所有的电场中的问题C .公式中的d 是通过两点的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D .匀强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任何相等距离上的电势降落必定相等3.如图1—6—13所示,a 、b 、c 是匀强电场中的三个点,a 、b 、c 三点在同一平面上,三点电势分别是10V 、2V 和6V ,下列各图中电场强度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4.如图1—6—15所示,为一空腔球形导体(不带电),现将一个带正电的小金属球A 放入空腔中,当静电平衡时,图中a 、b 、c 三点的场强E 和电势φ的关系是 ( )A .E a > E b > E c , φa > φb > φcB .E a = E b > E c , φa = φb > φcC .E a = E b = E c , φa = φb = φcD .E a > E c > E b , φa > φb > φc5.如图1—6—16所示,两块相对的平行金属板M 、N 与电池相连,N 板接地,在距两板等远的一点P 固定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如果将M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则( ).A .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减小B .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增大C .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小D .点电荷的电势能保持不变6.如图l —6—14所示的匀强电场中,M 、N 两点距离为2 cm,两点间的电势差图1—6—13图1—6—15图1—6—16 图1—6—14为5 V ,MN 连线与场强方向成600角,则此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7.如图1—6—17所示,匀强电场中有一组等势面,若A 、B 、C 、D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2cm ,则该电场的场强是 V /m ,到A 点距离为1.5cm 的P 点电势为 V .8.如图1—6—18所示,在范围很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个电荷量为-q 的油滴,从A 点以速度v 竖直向上射入电场.已知油滴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当油滴到达运动轨迹的最高点时,测得它的速度大小恰为v /2.问:(1) 电场强度E 为多大?(2) A 点至最高点的电势差为多少?9.一个匀强电场的场强为1.0×104V /m ,在平行于电场的平面上画半径为10cm 的圆,圆周上取三点A 、B 、C (如图1—6—19).试问:(1) A 、B 间的电势差为多大?(2) B 点电势取作零时,C 点的电势为多大?(3) 将一个电子从B 点沿圆弧移到C 点处时电场力做多少功? 这个功是正功还是负功?10.要使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被沿水平直线加速,需要外加一匀强电场,如图1—6—20已知平行板间距为d ,与水平夹角为θ,要使此小球从A 板左端沿直线从静止沿水平方向被加速,恰从B 板的右端射出,求两金属板所加电压U 是多少?小球被加速后的速度是多大?图1—6—17 图1—6—18图1—6—19 图1—6—2011.如图l —6—2l 所示,P 、Q 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为50 V ,板间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板间的距离d =10 cm ,其中Q 板接地,两板间的A 点距P 板4cm ,求:(1)P 板以及A 点的电势.(2)保持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而将Q 板向左平移5 cm ,则A 点的电势将变为多少?(设大地电势为零)第六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答案:1.C 2.C 3.BD 4.D 5.2×109 6×1010 6.B 7.C 8.5000 9.(1) 图略 E= 5×102V/m U AB = -60V (2)4.8×105-J 10.(1) -5.4V -0.6V -4.8V (2)9.6×102-J综合评价答案:1.BC 2.CD 3.D 4.D 5.AC 6. 500V 7.100/3 -2.58.(1)E=mg/2q (2)U=mv 2/8qA 点电势低于最高点B 9.(1)1.0×103V (2) -6×102V (3) -6×102ev 10.mgd/qcos θ θc o s 2gd 11.(1) -50V -30V (2) -10V图1—6—21。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下列关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距离上,电势差大的其场强也必定大 B .任意两点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C .沿着电场线方向,相同距离上的电势降落必定相等 D .电势降低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解析】 由匀强电场的特点知A 、B 错误,C 正确;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才是电场强度方向,D 错误.【答案】 C2.如图1-6-9所示是一个匀强电场的等势面,每两个相邻等势面相距2 cm ,由此可以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和数值是( )图1-6-9A .竖直向下,E =100 V/mB .水平向左,E =100 V/mC .水平向左,E =200 V/mD .水平向右,E =200 V/m【解析】 根据电场强度的方向应与等势面垂直,且由较高的等势面指向较低的等势面,可知该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左.由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得:E =Ud=100 V/m.【答案】 B3.如图1-6-10所示,匀强电场场强E =100 V/m ,A 、B 两点相距10 cm ,A 、B 连线与电场线夹角为60°,则U BA 的值为( )图1-6-10A .-10 VB .10 VC .-5 VD .-5 3 V【解析】 A 、B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d =l ·cos 60°=0.1×12m =0.05 m B 点的电势低于A 点电势: U BA =-Ed =-100×0.05 V=-5 V.【答案】 C4.(多选)如图1-6-11所示的同心圆是电场中的一组等势线,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着直线由A 向C 运动时的速度越来越小,B 为线段AC 的中点,则有( )图1-6-11A .电子沿AC 运动时受到的电场力越来越小B .电子沿AC 运动时它具有的电势能越来越大 C .电势φA >φB >φCD .电势差U AB =U BC【解析】 由A 到C ,电子的速度越来越小,可知其动能越来越小,电势能越来越大,电场力对其做负功,则电子应顺着电场线运动,即电场线方向由A 到C ,由此可知这是-Q 形成的电场,因此越靠近-Q ,电场线越密,场强也就越大,电子所受电场力也就越大,所以A 不对,B 对.又因为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C 对.又因为此电场不是匀强电场,沿电场线方向电势不是均匀降落,故U AB ≠U BC ,所以D 错,故B 、C 正确.【答案】 BC5. 如图1-6-12所示,匀强电场场强为1×103N/C ,ab =dc =4 cm ,bc =ad =3 cm ,则下述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图1-6-12A .ab 之间的电势差为4 000 VB .ac 之间的电势差为50 VC .将q =-5×10-3C 的点电荷沿矩形路径abcda 移动一周,电场力做功为零D .将q =-5×10-3 C 的点电荷沿abc 或adc 从a 移动到c ,电场做功都是-0.25 J 【解析】 U ab =E ·ab =1×103×0.04 V=40 V ,A 错;U ac =U ab =40 V ,B 错;将电荷移动一周,电势差为零,电场力做功为零,故C 对;W ac =qU ac =(-5×10-3)×40 J=-0.2 J ,D 错.【答案】 C6. 如图1-6-13所示,在电场强度E =2×103V/m 的匀强电场中有三点A 、M 和B ,AM =4 cm ,MB =3 cm ,AB =5 cm ,且AM 边平行于电场线,把一电荷量q =2×10-9C 的正电荷从B 移动到M 点,再从M 点移动到A 点,电场力做功为( )图1-6-13A .0.16×10-6J B .0.12×10-6J C .-0.16×10-6 JD .-0.12×10-6J【解析】 B 、M 在同一等势面上,电荷由B 到M 电场力不做功.由M 到A 电场力做负功,W =qU =q ·Ed =2×10-9×2×103×4×10-2J =0.16×10-6J .即电场力做功为-0.16×10-6J.【答案】 C7.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约为1041 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水的密度为103kg/m 3.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 )A .2×10-9C B .4×10-9C C .6×10-9 CD .8×10-9C【解析】 本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平衡条件,电场力的计算等知识点.雨滴受力平衡,则电场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有mg =Eq ,而m =ρV =4πr 33ρ,联立两式,代入数据解得B 选项对.【答案】 B8.如图1-6-14所示,实线为方向未知的三条电场线,虚线分别为等势线1、2、3,已知MN =NQ ,a 、b 两带电粒子从等势线2上的O 点以相同的初速度飞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则( )图1-6-14A.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B.a加速度减小,b加速度增大C.MN电势差|U MN|等于NQ两点电势差|U NQ|D.a粒子到达等势线3的动能变化量比b粒子到达等势线1的动能变化量小【解析】本题考查电场线、等势线、电场力的功.由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结合曲线运动的特点可知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但因为电场线的方向不确定,故不能判断带电粒子带电的性质,A错;由电场线的疏密可知,a加速度将减小,b加速度将增大,B正确;因为是非匀强电场,故MN电势差并不等于NQ两点电势差,C错;但因为等势线1与2之间的电场强度比2与3之间的电场强度要大,故1、2之间的电势差要大于2、3之间的电势差,但两粒子的带电荷量大小不确定,故无法比较动能变化量的大小,D错误.【答案】 B9.(多选)图1-6-15甲所示的U-x图象表示三对平行金属板间电场的电势差与场强方向上的距离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三对金属板的负极板接地,图中x均表示到正极板的距离,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图1-6-15A.三对金属板两板电势差的关系为U1=U2=U3B.三对金属板正极电势的关系φ1>φ2>φ3C.三对金属板板间距离关系为d1<d2<d3D.三对金属板板间场强大小是E1>E2>E3【解析】由甲、乙两图可知电势从正极板开始随距离均匀减小,最后到负极板,电势为零,开始时正极板电势相同,两板间电势差相同,A对,B错;由甲图还可知道板间距离d1<d2<d3,C对,由E=U/d可知E1>E2>E3,D对.【答案】ACD10.如图1-6-16所示为一组未知方向的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将1×10-6 C的负电荷由A点沿水平线移至B点,电场力做了2×10-6 J的功,A、B间的距离为2 cm.问:图1-6-16(1)匀强电场场强多大?方向如何?(2)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多大?若B 点电势为1 V ,A 点电势为多少?【解析】 (1)移动负电荷从A 到B 静电力做正功,负电荷受到的静电力的方向沿电场的反方向,所以电场方向斜向上.由公式W =qEl cos 60°得E =Wql cos 60°=2×10-61×10-6×2×10-2×0.5V/m =200 V/m (2)A 、B 间的电势差为U =El cos 60°=200×2×10-2×0.5 V=2 V ,因A 点电势低,U AB =-2 V由U AB =φA -φB 得φA =φB +U AB =1 V +(-2 V)=-1 V 【答案】 (1)200 V/m 斜向上方 (2)-2 V -1 V11.如图1-6-17所示,在水平放置的两个平行金属板之间的匀强电场中,A 、B 两点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把带电荷量为q =-1.5×10-8C 的点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了4.2×10-5 J 的功.图1-6-17(1)试确定两板所带电荷Q 1、Q 2的电性;(2)若已知A 点电势φA =800 V ,|AB |=1 cm.试求B 点电势φB 和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解析】 (1)把带电量为q =-1.5×10-8C 的点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了4.2×10-5J 的功.说明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电场的方向由上向下,因此,上板Q 1带正电,下板Q 2带负电.(2)A 、B 两点的电势差为U AB =W AB q =-4.2×10-5-1.5×10-8V =2 800 V ,设B 点的电势为φB ,根据U AB =φA -φB 得φB =φA -U AB =800 V -2 800 V =-2 000 V 电场强度为E =U AB d =U AB |AB |cos60°= 2 8001×10-2×0.5V/m =5.6×103V/m ,方向为竖直向下. 【答案】 (1)Q 1带正电,Q 2带负电 (2)-2 000 V,5.6×105V/m 竖直向下12.如图1-6-18,A 、B 为两块水平放置的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一个质量m =10-4 kg ,电荷量q =5×10-5 C 的带正电粒子静止于两板的正中央,已知两板间距离为20 cm ,g =10 m/s 2,求:图1-6-18(1)两板间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2)两板间的电势差;(3)若用某种方法将带电粒子的带电荷量减少一半,使带电粒子从两板正中央由静止开始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粒子撞到板上.【解析】 (1)带电粒子静止,qE =mg ,E =20 V/m. (2)电势差U =Ed =20×0.2 V=4 V.(3)若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减少一半,则电场力减半,重力不变, 则有mg -12qE =ma ,12mg =ma ,a =12g ,x =12at 2,即0.1=12×5×t 2,解得t =0.2 s.【答案】 (1)20 V/m (2)4 V (3)0.2 s。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课后训练
1.关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B.沿电场线方向,任何相同距离上电势降落必定相等
C.电势降低的方向必是场强方向
D.在相同距离的两点上,电势差大的其场强也大
2.如图所示,A、B、C为电场中同一电场线上的三点,且C点为AB的中点。
设电荷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若在C点无初速地释放正电荷,则正电荷向B运动,电势能减少了ΔE p;若在C点无初速地释放等量的负电荷,则负电荷向A运动,电势能减少了ΔE p′。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E p=ΔE p′ B.ΔE p>ΔE p′ C.ΔE p<ΔE p′ D.无法判断
3.下图中平行金属板A、B之间有匀强电场,A、B间电压为600 V,A板带正电,接地,A、B两板间距12 cm,C点离A板4 cm。
则关于C点的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φC=400 V
B.φC=-400 V
C.φC=-200 V
D.φC=200 V
4.一质量为2×10-16 kg的带正电的油滴静止在两块相距3.2 cm的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之间,则两板之间的电势差最大值可能是(g取10 m/s2) ()。
A.800 V B.400 V C.600 V D.200 V
5.如图所示,两带电小球,电荷量分别为+q和-q,固定在一长为L的绝缘细杆的两端,置于电场强度为E的电场中,杆与场强方向平行,其位置如图所示。
若此杆绕O点垂直于杆的轴转180°角,则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
A.0 B.qEL C.2qEL D.4qEL
6.正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沿某一电场线从A到B,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是()。
A.电场力的大小不断变化,电势能也变化
B.电场力的大小保持不变,电势能变化
C.电场力的大小保持不变,电势能不变化
D.电场力的大小不断变化,电势能不变化
7.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的长度为1 m,D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
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6 V和2 V。
设场强大小为E,一电荷量为1×10-6 C的正电荷从D点移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则()。
A.W=8×10-6 J,E>8 V/m
B.W=6×10-6 J,E>6 V/m
C .W =8×10-6
J ,E ≤8 V/m
D .W =6×10-6
J ,E ≤6 V/m
8.如图所示为匀强电场中的一簇等势面,若A 、B 、C 、D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都是2 cm ,则该电场的场强为__________;到A 点距离为1.5 cm 的P 点的电势为________;该电场的场强方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电荷量为-5×10-3
C 的点电荷在匀强电场中沿半径为10 cm 的半圆弧
由A 点运动到B 点,已知电场强度E =1.0×103
V/m ,则此过程中电荷的电势能将如何变化?变化多大?
答案与解析
1.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公式U
E d
=
中,d 是沿场强方向上两点的距离,由此很容易判断出A 、D 错,B 项正确。
场强的方向是电降降低“最快的”方向而不是指电势降低的方向,故C 项错误。
2. 答案:B
解析:由于是非匀强电场,因此U AC ≠U CB ,根据电场线的分布和U =Ed 知,U AC <U CB ,所以有qU AC <qU CB ,即在CB 段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多,电势能减少的就多,B 项正确。
3. 答案:C
4. 答案:B
解析:该油滴在电场中受力平衡,U q
mg d =,所以mgd U q
=,q 越小,两板间的电势差就越大,q 的最小值是带一个元电荷,故162
max
19
21010 3.210V 400V 1.610U ---⨯⨯⨯⨯==⨯。
5. 答案:C
6. 答案:AB
7. 答案:A
解析: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分布均匀的特点可知:D 点的电势为
146
V 10V 2
2
A B
D ϕϕϕ++=
=
= DC 间的电势差为:
U DC =φD -φC =10 V -2 V =8 V
电荷量为1×10-6
C 的正电荷从
D 点移到C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 W =qU DC =1×10-6×8 J=8×10-6 J
在直线AC 上等分为六份,可以找到电势为6 V 的点,即B 点的等势点,把该点与B 点连接可得到电势为6 V 的等势面,从A 点到该等势面的垂线距离为d ,电场强度为
8
AB U E d d
=
=,从几何关系可知,d 小于AB 间的距离1 m ,所以E >8 V/m 。
8. -2.5 V 垂直等势面斜向左上方
解析: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电场线的方向是电势降低的方向,电场的方向为垂直等势面斜向左上方
210210sin 60U E d -=
==⨯ 2 1.5 2.5V 2P A ϕϕ-==-。
9. 答案:见解析
解析: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数量
3321
cos60510 1.0101010J 0.25J 2
AB W qE AB --==-⨯⨯⨯⨯⨯⨯=-,所以电势能的
增加量为ΔE p =0.25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