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安胃定痛汤治疗胃痛65例
- 格式:pdf
- 大小:164.18 KB
- 文档页数:2
自拟康胃宁痛汤治疗胃脘痛152例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4-03-20T10:22:13.310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作者:姜利国1吕春兰2[导读]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姜利国1吕春兰21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头山中心卫生院河北围场068452;2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河北围场068452【关键词】胃脘痛;辨证论治;中药,康胃宁痛汤【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007-01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濡养所致。
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等引起的胃脘疼痛为主症者,属中医“胃痛”范畴。
2012年10月~2013年4月,笔者采用自拟康胃宁痛汤辨证加减治疗胃脘痛1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全部152例均为中医科门诊患者,男62例,女,90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42 3岁;病程最短0 5h,最长3年,平均3 5月。
1 2诊断标准:①临床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
②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③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④上消化道X线胃肠钡餐检查、纤维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等,有助诊断。
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肺炎、阑尾炎、心肌梗死、肾盂肾炎等疾病出现胃痛时,应结合西医学检查,予以排除[1]。
1 3治疗方法:予自拟康胃宁痛汤。
药物组成:枳壳15g,柴胡10g,炒白芍20g,桂枝10g,砂仁10g,元胡10g,陈皮10g,甘草10g。
寒邪客胃加吴茱萸、干姜,若兼见寒热身痛等表寒证者加紫苏、生姜;若郁久化热,寒热错杂,加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饮食停滞加焦三仙、槟榔;肝胃郁热加牡丹皮、栀子;瘀血停滞加三七、莪术、五灵脂;湿热中阻加半夏、茯苓、黄连、栀子;胃阴亏虚加沙参、石斛、玉竹;脾胃虚寒加黄芪、甘松、生姜、大枣。
自拟宜胃止痛汤加减治疗胃脘痛43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自拟宜胃止痛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4例慢性胃脘痛患者随机均分2组,各47例,对照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内服本科自拟宜胃止痛汤治疗,各治疗2个疗程,对2组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随访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49%,对照组为76. 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近期疗效为治愈、好转的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6. 98%,明显低于对照组25. 00%(P<0.05)。
结论自拟宜胃止痛汤加减治疗胃脘痛近期疗效显著,同时能够降低患者远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标签:宜胃止痛汤;慢性胃炎;胃脘痛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1-0034-02胃脘痛通常是指胃脘部的胀痛、刺痛、隐痛、刺痛等不同性质及程度的疼痛症状,患者同时或伴有嗳气、呃逆、大便干结等脾胃症状,多由慢性胃炎或消化道溃疡引起。
本研究对本科47例慢性胃脘痛患者给予内服自拟宜胃止痛汤治疗,并与同期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47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重点观察2组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4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参照《实用消化内科学》[1],胃脘痛的临床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胃脘痛诊疗指南》[2],且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排除合并消化道肿瘤、出血以及其他消化道疾病患者。
9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47例包括男27例,女20例,年龄13~69岁,平均(41.5±11.0)岁,病程9个月~5 a,平均(2.3±0.5)a。
对照组47例包括男26例,女21例;年龄15~70岁,平均(43.0±11.5)岁;病程11个月—5 a、平均(2.6±0.4)a。
自拟安胃调中汤治疗慢性胃炎52例(一)摘要]目的: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和病机十分复杂,因人而异症状也各不相同,患病人群广,治疗疗程长,效果不理想,常常迁延难愈,病情易反复。
笔者自拟安胃调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立方,探索一种较好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52例患者服用自拟安胃调中汤,每日1剂,分4次温服,服药期间禁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6~12剂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52例病例中,经1~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
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与寒邪、食积、肝郁湿热、脾胃虚弱等密切相关。
笔者立方时针对其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复杂的病理机制,配以驱寒与清热、补虚与祛湿、活血与行气、导滞与消积、温中与升阳并用,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辨证与辨病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安胃调中汤;慢性胃炎;胃脘痛;辨证与辨病慢性胃炎是内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发病原因和病机十分复杂,因人而异,症状也各不相同,属中医内科“胃脘痛”范畴,其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理想。
笔者近年来根据其发病原因复杂、病理变化多端、临床症状多样等特点,结合近年来各学者对其发病机理和病因的研究以及笔者多年临床用药经验,自拟安胃调中汤治疗慢性胃炎52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为2000年1月~2007年8月门诊就诊者,52例患者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26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26~46岁31例,47~58岁16例,58岁以上5例;病程短者3月,最长者26年;伴有萎缩性胃炎者6例。
临床表现:胃脘部胀痛,按之有压痛,或疼痛剧烈难忍,或刺痛,或心下痞满,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吐酸、嘈杂,胃纳欠佳,大便时溏或正常,舌质淡或正常,舌苔薄白或薄黄或黄白相兼,或微腻,脉弦或正常。
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炎症。
自拟胃痛1号方治疗胃痛验案三则自拟胃痛1号方治疗胃痛验案三则skd1000首先说明,本文是我今天偶然看到的,感觉不错,特转过来与大家分享。
给分不给分无所谓,只愿大家能学到点东西。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包括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
笔者常用自拟胃痛Ⅰ号方,在活血化瘀基础上辨证治疗寒热虚实不同类型的胃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组成:丹参、郁金各12克,玄胡、川芎各6克,红花3克。
郁金活血止血,玄胡、川芎祛瘀止痛,红花活血祛瘀。
全方活血化瘀功效集中而有力。
在辨证基础上随证加味:寒凝气滞加用良附丸温胃散寒,行气和胃;饮食积滞加用保和丸消导行滞;肝郁气滞加用柴胡疏肝饮疏肝理气;脾胃虚寒加用黄芪建中汤温阳益气建中;脾胃阴虚加用益胃汤益阴养胃。
现举验案如下。
病例一:朱××,女,45岁,教师。
1993年7月14日初诊。
胃脘疼痛二月余,夜间常痛醒,伴嗳气泛酸,胸胁满闷,纳呆口干,舌偏红,苔薄白根黄腻,脉细滑。
患者三月前丧偶,悲切缠绵。
因丈夫死于胃癌,自己中脘疼痛,惧怕有复。
7月11日纤维胃镜检查,揭示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证属瘀血阻滞,肝郁气滞,湿蕴化热。
药用胃痛Ⅰ号方加味:丹参、郁金各12克,玄胡、川芎各6克,红花3克,柴胡、制香附、佩兰各12克,黄芩、浙贝各15克,法夏6克。
服药五剂后胃脘疼痛显减,夜间痛醒现象已消失,其他症状也减。
原方随证出入,服药25剂后,胃痛症状消失,诸恙皆平。
后改服成药丹参片、逍遥丸一个月,并在心理上予以开导劝慰。
8月21日作纤维胃镜复查:十二指肠溃疡病灶消失。
随访一年,胃痛病证未见复发。
按:此患者起病较急,病史较短,因悲切情绪因素而致应激性十二指肠溃疡。
按照常规辨证,证属肝郁气滞一般仅使用疏肝理气药,但在动用胃痛Ⅰ号方活血祛瘀配合疏肝理气,化湿清热等药后胃部血瘀气滞病理变化得到消除,因而溃疡及时得到修复,胃痛病证较快痊愈。
自拟健脾和胃止痛汤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和胃止痛汤治疗胃脘痛的疗效。
方法以自拟健脾和胃止痛汤治疗胃脘痛,12d为1个疗程。
结果128例中治愈101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53%。
结论自拟健脾和胃止痛汤治疗胃脘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自拟健脾和胃止痛汤胃的病症,临床常见,胃病难治,易虚易实,不易痊愈,亦为医家所公认。
有资料统计显示,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8.5%;在我国估计每年有近20万新发胃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7.2%,居首位[1]。
临床中常常遇到胃脘痛,经多方求医服药,很难奏效,笔者收集民间单方验方,结合现代医学观点,自拟健脾和胃止痛汤治疗胃脘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8例均取自于笔者2009年9月一2012年9月的门诊病例,男性85例,女性43例;年龄15~55岁,其中16~28岁112例;病程12~25d;128例均伴有情志不畅,其中12例由外邪犯胃所致,45例由饮食伤胃所致,71例由忧思恼怒所致。
临床表现:患者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伴食欲不振,暖气吞酸,舌淡苔白腻,脉弦滑等病症。
1.2 诊断标准采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1版诊断标准[2]: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发病常号隋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起病或急或缓,常反复发作的病史。
4)上消化道x线钡餐照影,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有助诊断。
1.3 治疗方法本组所有病例均以自拟和胃止痛汤加减汤剂为主药,将上药置于砂锅内加冷水浸没药材,水面超出5分,浸泡3min后置于火上煎熬,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续煎8min即可,不宜久煎,滤取药汁每次服用约240mL,1剂/3d,3次/d,12d为1个疗程。
自拟健脾和胃止痛汤方药:醋柴胡9g,杭白芍9g,醋香附9g,延胡索9g,郁金12g,金铃炭10g,九香虫15g,刺猬皮20g,炒白术12g,白豆蔻12g(打碎,后下),川芎6g,炒二芽(各)30g,党参20g,炙甘草10g。
安胃汤治疗胃脘痛165例【摘要】目的观察安胃汤治疗胃脘痛的疗效。
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运用自拟安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165例,每日1剂,15 d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痊愈125例,好转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5%。
结论安胃汤具有活血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胃脘痛;安胃汤;活血止痛;理气和胃【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Stomach-Calming Decoction to treat gastric abscess.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treatment theory, use self-made Stomach-Calming Decoction to treat 165 cases of gastric abscess, 1 time daily, 15d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to observe effects after 3 courses. Results125 cases were fully recovered, 31 cases were improved, 9 cases were invali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5%.Conclusion Stomach-Calming Decoction had the efficacy of Huoxue pain and Liqi Hewei,had the significant treatment effect to gastric abscess, wer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gastric abscess; Stomach-Calming Decoction; Huoxue pain; Liqi Hewei自2003年5月至2007年2月,笔者采用活血止痛、理气和胃法,自拟安胃汤治疗胃脘痛1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