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上《狮子和鹿》word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9.77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三年级语文《狮子和鹿》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狮子和鹿》。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3. 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 分析课文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2.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3.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4.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与取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狮子和鹿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尝试理解故事大意。
3. 课堂讲解:(1)学习生字词,解释字义,指导书写;(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讲解故事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例题讲解:挑选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作业:(1)熟读课文,并能流利地朗读;(2)抄写生字词,掌握字义;(3)结合课文内容,运用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1. 《狮子和鹿》2. 主要内容:课文大意、生字词、修辞手法、道理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选择一个生字词,造一个句子;(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 答案:(1)略;(2)示例:他勇敢地面对困难,毫不退缩;(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相关寓言故事,提高阅读兴趣;(2)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表达能力。
狮子和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你们猜猜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
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这样一只美丽的鹿。
你们最喜欢它的什么?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改变自己原有的看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狮子和鹿)齐读课题。
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
出示:《狮子和鹿》的动画片。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请同学们,看清楚自读要求:(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一读: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一划:用波浪线划出鹿说的话。
3、想一想:你从鹿说的话里明白了什么?2、老师,来考考大家读得怎么样?(课件出示词语)A、指名读。
B、齐读。
C、多音字正音。
(匀、称)3、你发现鹿先后说了那些话?你找到了吗?指名说出四句话。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的情感变化。
1、师:你从鹿说的话里明白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你们看,鹿来到了池塘边,想一想:鹿喝水时先发现了什么?(板书:鹿角)2、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板书:美丽)(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B、鹿,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是怎么想的?(兴奋、惊讶)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2)教师引读:(小鹿高兴地说,兴奋,惊讶、得意、陶醉、骄傲)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小学三年级语文《狮子和鹿》原文及教案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狮子和鹿》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狮子和鹿》。
本文讲述了一只狮子和一只鹿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别人的优点。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狮子、鹿角、缺点”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 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吗?能举个例子吗?b.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狮子和鹿的故事,故事中,狮子和鹿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学习课文:a.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b.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狮子和鹿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故事中的道理。
3. 巩固练习:a. 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b. 拓展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关于狮子和鹿的故事,要求故事中有狮子和鹿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他们如何互相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优点缺点狮子威武骄傲鹿美丽胆小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狮子和鹿的图画。
3. 回家后,和家长分享课文中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能正确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在朗读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狮子和鹿》教案(一、教学内容《狮子和鹿》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狮子和鹿之间因为角和腿而产生的误会,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外表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看似丑陋的东西却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生词、短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外表与实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词、短语。
难点:培养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外表与实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狮子和鹿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狮子和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其实,那四条腿才是最实用的。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句子,体会外表与实用的关系。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狮子和鹿之间的误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狮子和鹿》2. 内容:生字词课文主要内容狮子和鹿的误会外表与实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造句,用“其实……才是……”的句型。
(3)思考:故事中狮子和鹿的误会给你什么启示?2. 答案:(1)见课本生字词部分。
(2)示例:其实,努力学习才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狮子和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认读“鹿、角、眉、清、秀”等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1.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讲述课文大意。
1.3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学会欣赏和表达自然美。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2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3.2通过鹿与狮子的故事,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1.2课文的朗读与讲述。
1.3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2.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2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狮子和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认识这两只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学习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2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
2.3教师选取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分析鹿和狮子的特点,讨论课文中的寓意。
3.课堂活动3.1分角色朗读: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鹿,一组扮演狮子,进行角色朗读。
3.2讲述课文: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故事。
3.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鹿和狮子的故事中,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5.作业布置5.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5.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课后反思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在课堂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语文上册《狮子和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会珍惜友谊,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狮子和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狮子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组内交流学习。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组内讨论:狮子和鹿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制一幅狮子和鹿的友谊画作。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
(2)以“我和朋友”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狮子和鹿》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狮子和鹿》。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狮子和鹿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学会珍惜自己的优点,同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故事寓意,学会珍惜自己的优点,尊重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森林动物的谜语,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a.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b.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珍惜自己的优点,尊重他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狮子和鹿》2. 板书内容:a. 故事情节:狮子和鹿的对话,鹿的优点和缺点。
b. 生字词:狮子、鹿、优点、缺点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的优点,同时尊重他人的长处,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2.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狮子和鹿》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狮子和鹿》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预习学案预习有关狮子和鹿的有关知识。
三、导学案一、由词进入,谈话导入。
1.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写两个词语,谁来试试?(美丽难看)2.“美丽和难看”,你喜欢哪一个词语呢?为什么?过渡:有一只小鹿,它又是怎样看待“美丽”和“难看”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狮子和鹿》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正确、流利的读下来。
2.可以了吗?故事中新的词语朋友可真不少,让我们轻轻的开启词语王国的每扇大门,去认识每一位新的朋友。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过渡:同学们在词语王国中尽情畅游的时候,小鹿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出示:一只小鹿),它迫不及待的想见见大家,给大家讲讲它的故事。
三、从句入手,自主探究。
1.从句入手,朗读感悟。
故事得从“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说起……(板书:角腿)小鹿对于自己“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句了读给大家听听!谁来?(学生读句子,老师随机课件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①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身材很匀称。
②小鹿的身材是多么匀称呀!它还有一对像珊瑚的角。
看见过珊瑚吗?老师把它们也带来了。
(播放珊瑚图)③海底的珊瑚给你怎样的感觉?④海底的珊瑚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
你能带着喜爱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学生互评)◆“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①说这句话时小鹿的表情怎样?(小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你觉得这时鹿的心情会怎样?咱们就撅起嘴,皱起眉读的这句话。
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这句话。
三年级语文上册《狮子和鹿》教案(精选6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狮子和鹿》教案(精选6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狮子和鹿》教案篇1一、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教学准备:教案、图片、课件等。
三、教材分析:这个故事非常精彩,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
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
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两束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
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明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动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二是通过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是课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2、通过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向到更广阔的课外阅读。
3、粗知故事大意,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流程:(一)谈话设疑。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大森林里去看两只动物,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生齐答)今天的主人公啊是鹿姐姐,她长得真漂亮呀!你们说她哪里漂亮呢?2、是呀,鹿姐姐也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头上的角很美,相对来说四条腿有点难看。
可是自从她经历了和狮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后,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改变了看法。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寓言故事《狮子和鹿》来了解这件事,明白这个道理,好吗?4、刚才好几个同学都推荐大家再去读读小鹿前后说的话!那我们就把小鹿的两次对话连起来读读吧!想想该怎么读?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1)自己读对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狮子和鹿》教学设计三篇【篇一】【设计思路】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初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共同确定探究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合作研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打开思路,放开谈,说出自己的见解,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3、语言训练的设计既启发学生运用语言,又引导从另一角度看问题。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揭示课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合作探究1、读这篇课文,你们想研究些什么呢?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想研究的问题。
3、梳理学生的问题,确定探究的主要目标。
4、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个人自学之后,集体交流,一名学生负责填写表格。
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看法“匀称”“别致”“犹豫”等词的意思。
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找出重点词句读读议议。
你们从故事中领悟到什么道理?《陶罐和铁罐》与本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5、讨论整理记录:或删或补充,组员之间达成共识。
6、全班交流。
7、指导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
8、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读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还懂得了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知道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很有启发。
三、语言实践学习语文,除了读,还可以想,请你把狮子的内心独白写出来。
1、一只鹿对着池水欣赏着自己的美丽,又抱怨起自己的腿来,一只狮子悄悄地走来,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鹿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狮子不得不佩服鹿,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狮子和鹿》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学习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三、学习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
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
(课件)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明确学习要求:
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2、学生说学习要求。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件)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一人一句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汇报交流。
(贴图)(四)、品读课文,体会探究
1、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边读边想。
用这个方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鹿遇到狮子之前,对自己的脚和腿的态度是怎样的?
鹿遇到狮子之后,对自己的脚和腿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2、学生汇报鹿遇到狮子之前,对自己的脚和腿的态度是怎样的。
相机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课件)指导朗读,读出对角的赞美、喜爱,对腿的抱怨。
(板书:精美别致太细难看)
3、学生汇报鹿遇到狮子之后,对自己的脚和腿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课件出示: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
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学生齐读鹿说的话。
(板书:差点送命狮口逃生)
4、比较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引入
5、6自然段的学习。
(课件出示内容)
学生自由地读5、6自然段。
a、读后你知道了什么?(鹿靠有力的腿从狮口逃生,而美丽的鹿角却挂在树枝上险些丧命。
)
b、同学们,你们看过凶猛的野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那对于弱者来说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走进森林深处去体验。
(老师范读五、六自然段)
c、听了老师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惊险)
d、你们想试一试吗?想一想老师刚才的朗读,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琢磨一下。
e、放音乐配读。
f、你们读得真好!如果你们就是那只刚刚脱险的鹿,你想说什么?(五)、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吗?(课件)
2、学生交流汇报。
(六)、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1、(课件出示)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3、小结:我们学了课文之后,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全新的看待自己,全面地看待事物,能从不同的环境去了解事物。
(七)、品读、赏析、积累。
1、学生选择课文中感兴趣的部分再读一读。
2、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