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五课
- 格式:pps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3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众多发明和创新,如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已有初步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广,技术更为先进,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进步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和创新为例,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4.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的内容相对复杂,涉及到的发明和技术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工业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第一次工业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的发生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的历史背景。
4.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发明和技术的图片、地图等资料。
5.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二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19世纪中期,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提供了物质基础。
2.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1.电力的广泛应用:电灯、电话、电报等电气产品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代替了蒸汽机,成为新的动力来源,推动了交通运
输工具的发展。
3.化学工业诞生: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新材料的出现,为人类生活带来了
便利。
4.传统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钢铁、纺织、采矿等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1.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电气产品,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2.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3.贝尔:发明电话,使人类的通讯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世界殖民扩张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技术领域更广,发明创新更多,对学生来说,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发明创新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问题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班级:姓名:主备人:执行人:时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及内外政策,了解德国纳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
能力目标:通过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法西斯势力的恐布统治严重地威胁世界和平,现在和平局面的来之不易,争当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
【学习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学习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纳粹政权的建立1.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矛盾。
以为首的法西斯组织,利用社会各个阶层的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1933年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_________,着手建立法西斯统治,标志世界大战洲策源地的形成。
3.法西斯恐怖专政:⑴利用“”,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士。
⑵解散一切工会,取缔了除党以外的所有政党,独裁专制。
(3)希特勒还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_____和_______。
(4)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5)掀起反犹狂潮:希特勒早在《》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德国的“”。
4、希特勒对犹太人迫害的表现:剥夺了身份,不得,不许_______,不能从事________,限制从事________;不得_____;严禁与人通婚;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对犹太人发动袭击,捣毁他们的住宅和商店,强迫他们清扫街道。
(二)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的暴行1、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和日本也先后出现了野蛮的政权。
2、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年标志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3、墨索里尼对内政策______________ 对外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军部的强硬派控制了政府,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洲策源地的形成。
第2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纳粹政权的建立
历史背景: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也严重打击了德国。
德国的经济危
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的经济危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的经济危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②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政治危机
对内:需要压制国内日益发
展的革命力量。
对外:打破《凡尔赛和约》,
重获殖民地。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反动理论
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及妄图建立日耳曼大帝国的扩张野心。
测定人
种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鉴别犹太人图
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纳粹势力的发展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希特勒和纳粹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希特勒演
说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希特勒的宣
传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希特勒的宣传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①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获得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银行家支持希特
勒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②加深勾结军队,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等,纳粹成为国会中的大党。
军队支持希特
勒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标志: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希特勒上
台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①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政、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
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国会纵火案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③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④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焚
书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焚
书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
②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及其厌恶犹太人。
二、反犹狂潮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希特勒的书《我的奋斗
》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③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驱逐犹太
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残杀犹太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犹太人离开德国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表现:①犹太人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
②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得从事教育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
③不得参军。
④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三、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和日本也
先后出现了野蛮的法西斯政权。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不可一世的墨索里
尼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时间:1936年
支持者和集中地:军部
结果: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日本法西斯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德意日同盟
“柏林—罗马—
东京轴心”的形成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轴心国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从背景、目的、方式、阶级矛盾、对内对外政策等方面比较德、意、日法
西斯政权建立过程的异同。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推荐书目:《世界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