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出版社高职教材书目
- 格式:xls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0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项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项目实训适用专业: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时:48学时(上机实验48学时)指定教材:《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项目实训》作者:张国清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2月第二版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以TCP/IP互连网络模型为基础,全面介绍互连网络应用模型中各层的协议,连接技术和工作机制,使学生了解网络设备配置的基本概念。
同时,通过学习一般网络故障排除,子网和超网规划及网络的管理,使学生掌握网络设备配置所涉及的基本技术。
(二)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网络互连技术是当今网络发展热门的话题,也是也是21世纪E时代各项网络应用发展的基础。
它是“网络技术应用与服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同时又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由于网络设备配置课程涉及许多的计算机网络和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它的先修课是网络基础和NT 网络系统管理。
所以,设定在第三学期开设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项目实训课程。
(三)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此课程与网络基础、NT网络系统管理课程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分别给学生提供网络互连技术,互连模型,互连协议,子网与超网的规划,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系统管理等知识的学习。
此课程安排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系统管理知识后开设,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在网络基础、NT网络系统管理所学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成为社会所需专用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1.了解网络互连概念;2.了解RFC;3.了解网络接入技术及其接入模型4.理解网络分层的意义,及网络接入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作用;5.深入理解网络互连协议-IP协议,及其作用;6.深入理解子网和超网的意义和作用;7.了解地址解析协议ARP和RARP,理解其工作机制;8.理解ICMP协议的功用;9.理解广播的概念和作用;10.理解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的功用;11.深入理解DNS的作用和解析原理;12. 深入理解网络地址,广播地址,网络掩码的概念;13. 深入理解IP层网络互连,及IP路由的原理与工作机制;14. 理解桥,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机理。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2025学时数:72 学分:4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等。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
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培养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运用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等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机与电气控制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总体组成,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课程学习打下高度的相关基础,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提供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运用管理方面的必要知识。
《电机与电气控制》是五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平台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机电维修工、电梯运营与维修工等,主要从事使用和维护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的能力,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调试、维护维修的能力等工作。
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遵循系统化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电机与变压器、电气控制技术两大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电机、低压电器设备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基本的电气控制技术,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检修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情况,分析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轨道车辆、机电设备电气线路组装、车辆电气系统调试、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等主要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如变压器的认知、常用电动机的使用与维护、三相异步电动机宜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降压起动制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等项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