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60例
- 格式:pdf
- 大小:194.78 KB
- 文档页数:2
血府逐瘀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60例
胡红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
【年(卷),期】2012(19)2
【摘要】产后恶露不绝是指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的病证,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因其出血时间较长,可产生宫腔感染、宫腔粘连、贫血、缺乳等并发症,对妇女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产后恶露不绝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185-186)
【作者】胡红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医院,萧山311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耳穴压豆加中药汤剂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观察
2.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效果探析
3.升陷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临床观察
4.自拟益气养血化瘀汤加减联合头孢地尼、安列克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观察
5.妇康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府逐瘀汤治疗妇科病概况罗春蕾;张天嵩【摘要】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具在活血祛瘀,疏肝行气之功,广泛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适应症有疼痛、肿块、出血、停经等.本文概说该方近年应用于月经后期、闭经、痛经、崩漏、经行头痛、绝经前后诸症等常见妇科病的应用及相关生理病理研究进展,为该方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4页(P72-75)【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治疗应用;妇科病;综述【作者】罗春蕾;张天嵩【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40;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王清任,字勋臣(公元1768-1831年),清代著名医家,被誉为“活血化瘀之鼻祖”。
王公耗时42年著《医林改错》,虽非巨著鸿篇,却敢于疑古创新、问阙经典,于后世意义重大。
血府逐瘀汤为其中代表方剂,经历代沿用发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
笔者综述近年来血府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枳壳、生地黄、当归、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
方中桃仁性平味苦、活血祛瘀;红花、川芎性温味辛,当归性温味甘平,赤芍微寒味苦,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四者合而助桃仁祛瘀;生地黄入心、肝、肾经,主五劳七伤,补肾水真阴不足,善凉血清热养阴以除瘀热,兼入血分,合当归养血润燥,祛瘀而不伤阴。
柴胡、枳壳行气活血、疏肝解郁;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合枳壳一升一降,可宽胸行气,使气行血畅,牛膝祛瘀滞兼通血脉,引瘀血下行。
诸药配伍,不寒不热,解气分之郁结,行血分瘀滞,活血且不伤阴,祛瘀又能生新,共奏活血祛瘀,疏肝清热之功。
原书用治“晚发一阵热”、“心跳心忙”等证,后世广泛用于冠心病、三叉神经痛及月经紊乱等各种妇科疾病。
从血瘀论治妇科疾病,盖因妇人经孕产乳皆以气血为用,其病机变化皆与血瘀息息相关;如张仲景言:“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
产后缺乳,血府逐瘀汤也可治疗中医书友会第1839期I导读:正如文前所言:“一般乳汁不足,多从气血不足和肝郁气滞论治”。
本文宗于辨证,从瘀血入手,也收到很好的疗效。
各位书友如此情况,可以一试。
血府逐瘀汤治疗产后缺乳作者/阎荣卫、李光海一般乳汁不足多从气血不足和肝郁气滞论治。
然产后多瘀,瘀血内停不仅妨碍气血的运行,也影响新血的化生,同时阻碍乳络的通畅,可致乳汁分泌减少。
正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缺乳门曰:“产后缺乳因瘀血停留,气脉壅滞,其乳必胀。
”治宜行瘀通乳。
我们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味主之,多有效验。
o临床案例一则杨某,女,25岁,工人,1989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五天前足月顺产一女婴,分娩时出血不多。
近三天来两乳胀痛难忍,连及腋下,翻身及活动两上肢时疼痛更甚。
乳汁甚少,且恶露少,色紫暗,无臭秽气味,无血块,饮食、二便正常。
视其两乳对称,均胀大波及腋下,肤色正常,无局部发红,腋下淋巴结不大,宫缩良好,体温38℃,舌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
诊为瘀血阻于乳络,乳汁不行。
拟活血化瘀,投血府逐瘀汤加味。
处方:桃仁、柴胡、赤芍各12克,红花、桔梗、枳壳、当归、川芎、牛膝,青皮、大贝母、炮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各10克,生牡蛎15克。
三剂。
并嘱其按时让婴儿吸吮,热敷两乳,轻轻的按揉乳房。
一剂药后乳胀痛即明显减轻,婴儿可吮吸出少量的乳汁,尽剂后,乳胀痛已消,乳汁量可够婴儿吃半饱,恶露见多,色泽见红,余无异常。
思瘀血见消,而乳汁尚少,是产后多瘀之体兼有正虚,予原方加黄芪20克,麦冬10克,益气养血行瘀。
再服三剂后,乳汁基本满足婴儿需要。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气血平衡,一汤保治百病!入夏后,气温转变过快,很多朋友的身体不太能够适应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根据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临证60余年,认为气血以流畅为贵,若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在治疗上尤为推崇血府逐瘀汤,为了众位好友的身体健康问题,今天在下就来给大家介绍中医十大名方系列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的介绍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药方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水煎服,其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妇人血瘀、经闭、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从古到今,不论何种人群,气郁血瘀一直是各类疾病中最普遍的病因之一,特别是重大的病症中,血瘀这个致病因素广泛存在,严重的血瘀定会首先影响精气神中的“神”。
但血瘀又不是单独存在的,比如,气郁会导致血行不畅,气虚会导致运血无力;寒病会使血脉凝滞,热病会煎熬血液使其黏滞;湿邪也会堵塞脉络血管……造成人体“精气神”不同程度的缺损。
所以,在这张千古名方中,除了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五味药活血化瘀外,还用生地、当归清热养血,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解郁,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
祛瘀和养血同施,活血和行气同伍,寒热同治,升降兼顾,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常见病症的名方。
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案例血府逐瘀汤究竟治什么病?在《医林改错》书中,列举了如下病证:头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蝥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和养调摄法治愈产后恶露不净病案:陈某,女,33岁。
初诊:1990年6月24日。
主诉及病史:钳产后将5旬,恶露淋漓未止,量时多时少,色时鲜时暗;腰酸肢软,疲惫头晕,纳呆乳少,寐差自汗,用西药止血治疗未效。
诊查:恶露色淡,无秽气。
脉细软,苔薄质略淡。
辨证:气虚不足,冲任失固。
治法:和养固摄。
处方:炒潞党参12g 生黄芪9g 炒当归9g 赤白芍各9g 益母草9g 仙鹤草30g 黑芥穗9g 生蒲黄12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生地炭30g 炮姜炭3g 5剂二诊:6月2日。
药后恶露即止,略有白带,腰酸见减,精神亦振,大便日解。
脉细,苔薄润。
药既应手,再宗原法,以资巩固。
处方:炒潞党参12g 生黄芪9g 炒当归9g 焦白芍9g 仙鹤草30g 益母草9g 黑芥穗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大生地黄9g 7剂1按语产妇难产以后,由于分娩时胎带出血,及临产努气力乏,元气受损,体力亏耗,百脉空虚,气虚不摄,冲任失固,则恶露不止,淋漓日久,缠绵不愈,气血更虚,交互影响,西药屡治未效,故诊治以止血为主,补气为先,取芎、芪益气固摄,归、地、芍、炮姜、仙鹤草、益母草、蒲黄养血止血,略寓化瘀生新。
产后肾气必亏,故腰酸肢软,方中入川断、狗脊益肾健腰,于补中有化、化中有止,方虽平淡,收效却显。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610,蔡小荪医案。
蔡小荪,字一仁,号兰苑,1923年生,上海市人。
中医妇科主任医师,江湾蔡氏妇科七世传人,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
1943年独立应诊,1952年创办新成区第二联合诊所,兼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妇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妇产科顾问;1978年起历任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及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中医顾间,上海市高级科学技术专业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中医科专业评审组成员,全国中医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学院暨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等职。
民间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偏方秘方大全大家常说的恶露不绝是指胎儿娩出后,胞宫内遗留的余血浊液,叫做“恶露”,正常恶露,一般在产后3周左右干净,如超过这段时间,仍淋漓不断,称恶露不绝。
益母草红糖茶【配方】绿茶2克,益母草200克(鲜品可用400克)红糖25克,甘草3克。
【用法】上物加水600毫升,煮沸5分钟,分3次温饮,每日1剂。
【功效】主治产后出血、恶露不绝。
赤小豆茶【配方】赤小豆50~100克,红糖适量。
【用法】上药煮汤,入红糖令溶。
代茶饮。
【功效】本方养阴、清热、止血,治疗恶露不绝有良效。
红糖茶饮【配方】红糖100克,茶叶3克,黄酒适量。
【用法】前2味煎汤,去渣后用黄酒冲服每日1~2次,连服3~5日。
【功效】主治产后恶露不绝益母草木耳煎【配方】益母草50克,黑木耳10克,白糖50克。
【用法】上3味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产后血热引起的恶露不绝。
参术黄芪粥【配方】党参9克,白术18克,黄芪15克,大米100克。
【用法】先把前3味布包煎汤,再入大米煮粥吃。
每日1剂,连服6~7日。
【功效】本方补气摄血,主治产后恶露不绝。
人参姜汁粥【配方】人参末6克,姜汁10毫升,大米适量。
【用法】大米煮粥,熟时加入人参、姜汁搅拌均匀。
早、晚服用。
【功效】主治气虚型恶露不绝。
鸭蛋苏木藕汤【配方】鸭蛋1个,苏木6克,藕节30克。
【用法】后2味煎汤去渣,入去壳熟鸡蛋再煮片刻。
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3~5剂。
【功效】本方具有补气摄血之功效,主治产后气虚引起的恶露不绝。
【来源】民间验方。
煨猪肾【配方】牵牛30克,猪肾1具,黄酒适量。
【用法】牵牛碾细去皮,取末入猪肾中,以线扎青竹叶包,文火煨热。
空腹温酒嚼服。
【功效】主治产后气虚所致恶露不止。
黄酒蒸蟹【配方】活蟹200克,黄酒100毫升。
【用法】共放锅内蒸熟,喝汁食蟹,1次吃完每日1剂。
【功效】主治产后恶露不下,血气刺痛。
山楂粥【配方】鲜山楂60克,大米60克,白糖10克。
血府逐瘀汤,能够化掉身体一切淤血的好方子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
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现在人营养已不缺了,有病了大都是因为气滞血淤,或者因病导致气滞血淤。
痛经是女性朋友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而气滞血瘀是导致女性朋友痛经,甚至是停经的最主要原因。
很多女性朋友出现气滞血瘀,都会出现情绪上面的烦躁、郁闷,面色和精神一天都是萎靡的,月经量减少,颜色发黑、还会痛经,而且月经有血块排出,严重的就会闭经。
另外一些情况,包括跌打损伤啊,风寒伤啊,熬夜伤啊,久坐伤,都是属于气滞血淤。
而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上,就是专门针对这些病症的。
方药是由桃红四物汤打底,然后加进柴胡枳壳,一升一降。
桔梗牛膝,一开一往下收。
都是调气的。
再用甘草加以调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这首方剂歌谣的意思是,通过药材把瘀血化掉,并且排出体外,虚弱劳累都会消散。
“胸痛气滞”说是有一女子,三十二岁富家女,总是感觉胸部疼痛,换气不顺,特别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总是会让丫鬟坐在她的胸上,她才能睡着。
如果自己睡必须趴着睡,才睡得着觉。
后来大夫诊断推断肯定是胸部出问题了,果不其然是瘀血作怪,于是开了血府逐瘀汤,三剂后症状消失了,并且很轻易就能入睡。
“自汗盗汗”天亮出汗,他一睡下去的时候,等下你醒来,整个衣服全湿了,盗汗。
天不是很热,那汗都固不住,像流水一样,自汗。
不管是自汗盗汗了,他都是气血出了问题。
胸中有淤血令人莫名其妙出汗。
汗为心之液,你心里头假如有个瘀血,身体就要通过出汗把淤血出出来,但你出不了。
两付血府逐瘀汤,汗出立止。
一两付就够了,血气活了,他就不出汗了。
“郁闷”胸中有块石头放不下。
就是小事你开展不了。
两个眉头紧得像拧毛巾一样皱巴巴的,小事不能开展,碰到一点小事,你眉头就皱,胸中不够开阔,胸部开阔,眉头皱。
血府逐瘀汤从瘀血论治:赵氏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性失眠40例,基本方:当归15s。
生地12g、赤芍12g、川芎10g、桃仁6-10g、枳壳6g、柴胡6g、桔梗6G、川牛膝15g、西红花2g(另煎),日1剂,水煎服。
症状改善后,气虚加西洋参或太子参,阴虚加阿胶、龟板、知母、鹿角胶,脾虚加白术、茯苓、山药,适当选用重镇安神药如磁石、朱砂、琥珀、生龙牡等。
治愈20例,显效16例,无效4例1、肝郁脾虚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
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
2、气滞血淤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
以情绪抑郁,思维联想缓慢,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为辨证要点。
肝血淤滞,肝失条达,则情绪抑郁,时有自杀企图,心情烦躁,痰血停着,心神不宁,故思维联想及运动迟缓。
肝郁气滞。
则胁肋胀痛,妇女闭经。
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弦,均为血淤之象。
3、心脾两虚辨证分析:本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头昏易惊,善悲易哭。
脾气虚则倦怠乏力,脾虚健运失职,则腹胀便溏。
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以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怔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辨证分析:本证因禀赋素虚,久病失养,或劳房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温养所致。
阳虚阴盛,故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
脾肾阳虚,痰饮内停,上凌于心,心神失守,故心烦惊恐,心悸失眠。
面色苍白,阳痿遗精,带下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5、阴虚火旺辨证分析:本证多由于长期思虚太过或是房劳伤肾,导致阴虚火旺,扰乱心神而致。
阴虚火旺,心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90例产后42天恶露不绝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产后42天恶露不绝的方法,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
方法:对90例产后42天恶露不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并督促按时服药。
7天后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气虚型33例中,有效率96.7%,其中显效23例,有效9例,无效1例;血瘀型28例中,有效率96.4%,其中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1例;血热型29例中,有效率93.1%,其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2例。
中医辨证治疗有效率均在90%以上且无任何副作用。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产后42天恶露不绝,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产后恶露不绝;中医辨证中医认为,所谓恶露,即产后由子宫之中内排出的余血浊液以及杂浊浆水。
初始时为暗红色,继之为淡红,顺产一般三周内排净,剖腹产一个月左右排净。
产后恶露不绝是指以胎盘娩出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淋漓不净,量明显增多,可伴有恶露浑浊或腥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产科病证,又称恶露不净。
西医的子宫复旧不良属于本病范畴。
在治疗上,我院从2012年1月开始,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即对患者采取辩证施治的治疗方法,变成药为汤剂,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2年9月,收治产后42天恶露不绝患者90例,临床表现均为恶露不净,时多时少,淋漓不断,部分恶露可见坏死的胎盘组织,部分伴有全身其他症状,如腰痛、下腹痛,身冷等。
其中自然分娩43例,剖宫产术57例。
经临床辨证分型属气虚型33例,血瘀型28例,血热型29例。
用药一周后,进行疗效统计。
1.2 诊断标准:①产后3周以上阴道仍有出血;②出血量或多或少;③出血颜色呈淡红或深红或暗紫色,可伴有血块或腥臭。
1.3 辩证治疗:①气虚型:补中益气汤合加减胶艾汤。
②血瘀型:生化汤加减。
③血热型:保阴煎加减。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评量标准:①显效:用药后,恶露干净,血止,伴随症状消失;②有效:用药后,恶露减少明显,伴随症状明显减轻;③无效:用药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血府逐瘀汤,能够化掉一切淤血,可治肌瘤、囊肿、乳腺、甲状腺血瘀百病生,女性常见的肌瘤、囊肿、乳腺、甲状腺等问题,都和瘀血密切相关。
瘀血有什么特点?嘴唇偏乌暗的,舌下静脉怒张的,曲张的,脸印堂发黑的,黑暗的。
脉象一摸下去呢,涩涩的,好像刀刮竹一样,流得很无力的,有瘀堵。
局部呢,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
有个方子,专门化解瘀血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上,能治疗十九种病症,其实还不止。
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加进柴胡、枳壳、桔梗、牛膝,双升双降,甘草可以调和。
柴胡枳壳,一升一降。
桔梗牛膝,一开一往下收。
它都是调气的。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它治疗一切瘀血,瘀血只要一化掉了,往下走,包块也就消散了。
给大家分享一个医案吧。
周女士,43岁,2年前在当地的医院做了子宫肌瘤切除术。
去年又开始感觉小腹疼痛,月经期间会腰酸腹痛,经量少,颜色暗,且血块比较多。
复查显示:子宫肌壁可见多处结节,最大可见3.5*4.7低回声,边界清晰。
超声提示:子宫肌瘤。
跟周女士聊天期间,发现她脾气急躁,面色不暗淡无光,看她的舌苔,舌质红但是黯,苔薄白。
周女士自诉月经不调,周期紊乱。
我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进行加减:柴胡、枳壳、赤芍、延胡索、刺蒺藜、凌宵花、泽兰、当归、丹参、红花、桃仁、水蛭、王不留行、炒甲珠、甘草,12剂。
每日煎一剂,分两次服用。
10天后,周女士自诉精神状态好转,小腹胀痛明显减轻,经期还没到。
给周女士适当调整了一下方子,让周女士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之后,周女士自诉所有不适都没有了,月经周期正常,没有血块了,去医院复查,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其实,性常见的肌瘤、囊肿、乳腺、甲状腺等问题,多因情志抑郁,饮食内伤等,致使肝脾受伤,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日久渐积而成。
活血祛瘀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41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活血祛瘀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于2014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并临床诊断为产后恶露不绝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
观察组患者采取活血祛瘀汤治疗,对照组采取产后逐瘀胶囊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恶露评分、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恶露停止时间。
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的恶露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恶露评分较治疗7d后有明显下降(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显著,其愈显率(87.8%)和总有效率(97.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愈显率(63.41%)和总有效率(78.05%),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恶露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2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活血祛瘀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效果显著,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散寒温宫的作用,可有效调和冲任,使子宫收缩以排出瘀血,最终达到治疗患者产后恶露不绝的目的。
标签:活血祛瘀汤;恶露不绝;活血化瘀;临床疗效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除,称为恶露[1-2]。
产后血性恶露持续2周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为“恶露不绝”。
患者产后恶露不绝是一种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正常的恶露虽有血腥味,但其无任何臭味,患者在分娩后,一般在3~4d的时间内排出血性恶露,3~4d后排出的恶露则呈浆液性,最后排出白色恶露,从血性恶露排出到白色恶露的排出持续约2周,正常情况下患者产后2周左右时间完全干净。
若患者分娩后2周还出现淋漓不断者,临床可诊断为恶露不绝。
因此,患者产后2周以上仍淋漓不尽是临床上诊断产后恶露不绝的一个重要依据。
中医认为,该病与患者生产时劳经伤脉后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有关,气虚失摄,热忧冲任,冲任不固,迫血妄行,冲任失调,以致恶露不绝[3-4]。
『产后恶露不绝』生化逐瘀止血汤
[处方名称]生化逐瘀止血汤
[功能主治]功能祛瘀生补气摄血。
主治产后气血不足恶露不绝。
[处方组成]党参10克、黄芪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炮姜5克、生甘草3克、主炒蒲黄各10克、五灵脂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瘀血停滞明显加益母草,气血不足明显加白术、阿胶:熟地、艾叶炭,瘀热内阻者去炮姜,加丹皮、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鱼腥草,阴虚内热明显者去炮姜,加丹皮、玄参。
[疗程疗效]治疗23例,其中21例服中药而痊愈占91.0%; 1例服中药加四环素而痊愈,占4.3%。
22例患者中服药1至3剂痊愈者16例,占72.7%;4至6剂痊愈者4例,占18.2%;服药7剂与13剂痊愈者各1例,占9.9%。
[处方来源]江西中医学院朱金凤。
[处方备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曾真)。
产后恶露不绝治疗偏方十一个*导读:产后恶露不绝治疗偏方(一)恶露,是指新产后有余血浊液从子宫通过阴道排出。
如产后恶露持续3周仍淋漓不断,称为恶露不绝。
方1【组成】姜汁10毫升……* 产后恶露不绝治疗偏方(一)恶露,是指新产后有余血浊液从子宫通过阴道排出。
如产后恶露持续3周仍淋漓不断,称为恶露不绝。
*方1【组成】姜汁10 毫升、人参未6 克、大米适量。
【用法】大米煮粥,熟时加入人参、姜汁搅拌均匀。
供早晚服用。
【主治】气虚型恶露不绝,证见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薄,无臭气。
小腹空坠,神疲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
*方2【组成】艾叶、炮姜各15 克。
【用法】浓煎服。
【主治】血瘀型恶露不绝,证见产后恶露淋漓不爽,量少,色紫晴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质暗,边有瘀点,脉弦涩。
*方3【组成】葱白、当归各适量。
【用法】水酒共煎,温服。
【主治】血瘀型恶露不绝。
?????????????? *产后恶露不绝治疗偏方(二)**方4【组成】老生姜15 克、炙艾叶15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恶露不绝。
*方5【组成】升麻112 克、清酒5000 毫升。
【用法】上2 味共煮沸,文火煮至约2000 克,去滓,分温再服,当吐下恶物,勿怪。
【主治】产后恶血不尽,或经月,或半年,或1 年。
*方6【组成】绿茶2 克、益母草200 克(鲜品可用400 克)、红糖25 克、甘草3 克。
【用法】加水600 毫升,煮沸5 分钟,分3 次温饮,每日1 剂。
【主治】产后出血,恶露不净。
*方7【组成】红糖适量、茶。
【用法】红糖和茶饮,日饮3 次,不超过10 天。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
?????????????? *产后恶露不绝治疗偏方(三)*方8【组成】乌鸡蛋3 个、醋1 杯、酒1 杯、大枣20 克。
【用法】乌鸡蛋去壳,与醋、酒搅匀,再加入大枣及水煎服,每天1 剂,连服数天。
【主治】恶露不绝。
【说明】用普通鸡蛋可代替,疗效稍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