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
- 格式:docx
- 大小:23.33 KB
- 文档页数:21
1适用范围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1.2本部分适用的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包括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板及管的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管座角焊缝”)。
1.3承压设备其它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1.4本工艺规程规定射线检测技术等级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1.5如采用本工艺规程未引用的检测标准,应遵照原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2编制依据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3.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3.1.3不同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3.1.4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应证书。
3.1.5射线检测人员的视力不应低于5.0,测试方法按GB 11533规定进行。
从事评片的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检测设备和器材3.2.1X 射线机、γ射线机(Ir192或Se75)、X射线管道爬行器、γ射线管道爬行器(Ir192或Se75),应视检测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射源种类、仪器型号。
3.2.2观片灯3.2.2.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2.2.2.为评定黑度为4.5的射线底片,观片灯的最大亮度不得低于316228Lx。
3.2.3黑度计3.2.3.1.黑度计可测量的最大黑度值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2012年3月第一节一般知识一、概念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1、依据(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
如:¾《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¾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¾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
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
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Q/CDT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DT-HBGC 101 0204—2008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2008-03-06 发布2008-03-10 实施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编制:唐莹校核:崔新霞审核:彭金山批准:王春利目录1 通用要求 (1)2 射线检测工艺 (8)3 超声检测工艺 (13)4 磁粉检测工艺 (18)5 渗透检测工艺 (24)附录一:无损检测委托单 (28)附录二:焊缝返修通知单 (29)附录三:无损检测工艺卡 (30)附录四:无损检测报告单 (34)无损检测作业通用工艺规程1 通用要求1.1 目的为了规范无损检测作业程序,并确保其检测结果准确、合理并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承接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检修工程以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或其它安装工程中有关物资及施工过程中焊接产品质量的无损检测。
1.3 编制依据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JB/T 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Q/CDT-HBGC 101 0001—2008 《质量手册》Q/CDT-HBGC 101 0002—2008 《程序文件》HBGC-YLCX-14-2008 《无损检测过程控制程序》1.4 定义1.4.1 无损检测本规程指常用的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四种无损检测方法。
程序中所涉及的无损检测专业术语解释由标准JB/T 4730 -2005给出。
1.4.2 检测方- 1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 - 河北大唐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4.3 委托方工程项目中的质检人员或原材料检验人员。
1.5 检测流程1.6 检测流程说明1.6.1 委托各类检测均由委托方提出并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见无损检测作业通用工艺规程附录一)。
1.6.2 委托接受检测方收到委托单后,由检测方技术负责人审核委托单上各条款是否填写清楚、并有委托人签名后,接受人认可,则认为委托接受。
编制说明本规程依据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编写,并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本规程由质保部提出,探伤室负责起草,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执行,它是本公司无损检测工作的执行法规,本公司所有的无损检测任务必须以本规程为依据,对于非本公司设备不具备法定意义。
其检测专用工艺及产品检测工艺卡是对本规程的具体补充,作为本公司检测工作的具体指导。
第一章总则1.主题内容及引用标准本规程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本公司所采用的四种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检测时机,验收标准及档案的管理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Ⅰ、Ⅱ、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
本规程依据: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和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编写。
引用标准:(1) GB150《钢制压力容器》(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GB5616《无损探伤应用导则》(6)GB/T12604(1-6)《无损检测术语》(7)GB4792《射线防护基本标准》(8)《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须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资格证书,从事与其资格证书相适应的工作。
检测人员的身体素质,视力须满足JB/的要求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抵制降低产品质量的行为,严把质量关。
检测责任师有责任保证标准、法规,工艺的正确实施,并有权拒绝不符合标准,法规要求的任何检测工作。
3.检测方法:各种检测方法都各有特点,在选用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图纸及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并应符合GB150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 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批准: _______________南通通华生化设备有限公司第一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 使用范围NB/T 47013(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和Y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在本单位内制造过程中厚度为3-22mm 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 规范性应用文件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17 工业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150GB1513. 一般要求3.1 人员3.1.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 的有关规定。
3.1.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 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设备和器材3.2.1 设备本单位内有两台X 射线机:XXG2505 和XXQ20053.2.2 射线胶片A 级和A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2.3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 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3.2.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 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 0.05。
3.2.5 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 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4.5 黑度范围,应至少每 2 年校准一次。
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3.2.6 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pb0.03 金属增感屏,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
TOFD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参考版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2013受控□非受控□分发号:—目录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规范 (1)3术语定义 (2)4检测人员要求 (2)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3)6检测表面要求 (7)7检测时机 (7)8TOFD检测技术工艺 (8)8.1 TOFD检测基本程序 (8)8.2检测前准备 (8)8.3表面盲区确定 (9)8.4横向缺陷 (9)8.5探头-12dB声场测试 (10)8.6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 (11)8.7现场条件要求 (11)8.8检测准备 (12)8.9检测系统设置和校准 (16)8.10 检测 (19)8.11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 (20)8.12焊缝检测记录 (20)9检测数据分析和解释 (21)9.1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评价 (21)9.2相关显示和非相关显示 (21)9.3缺陷位置的测定 (22)9.4缺陷尺寸测定 (24)9.5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 (24)10编制专用检测工艺卡 (29)11检测流程 (21)12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21)附件1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工艺卡 (32)附件2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报告 (35)附件3TOFD检测返修通知单 (40)附件4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记录 (43)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保证本公司检测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通用规程,本规程对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要求作出了规定。
本通用规程适用于以下焊接接头的TOFD检测。
1.1材料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1.2全焊透结构型式的对接接头;1.3工件厚度t:12mm ≤t≤100mm(不包括焊缝余高,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薄侧厚度值)。
1.4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撑件和结构件的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可参照本规程使用;对于其他细晶各向同性和低声衰减材料,也可参照本规程使用,但要考虑声速衰减。
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 范围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GB/T 1 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4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GB/T 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 17925—1999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GB/T 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 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 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锅检字[2003]248号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GB/T 12604.1~12604.6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JB/T 4730的本部分。
3.1公称厚度T nominal thickness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2透照厚度W penetrated thickness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番禺潮流水上乐园建造磁粉检测工艺规程工艺规程版本号:CL/Y01-2016二零一六年一月一日1.适用围本规程适应于本公司对大型游乐设施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造的大型游乐设施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它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与大型游乐设施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规程进行磁粉检测。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刊物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T 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T 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T 8290-1998 磁粉探伤机3. 一般要求磁粉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磁粉检测人员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
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3.2 磁粉检测程序磁粉检测程序如下:a) 预处理;b) 磁化;c)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d) 磁痕的观察与记录;e) 缺陷评级;f) 退磁;g) 后处理。
3.3 磁粉检测设备3.3.1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 8290的规定。
本公司采用CJX-220E交流磁粉仪,仪器编号:158763.3.2 提升力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 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 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 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 )。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本规程规定了焊缝超声检测人员具备的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技术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厚度为6mm~30mm钢制承压设备全熔化焊的超声检测。
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或等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检测。
本规程按JB4730的要求编写,符合?容规?和GB150等要求。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制,其检测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Q/?钢缝超声波探伤检查?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那么?的要求。
经理论和实践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
4.探伤仪、探头和试块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器,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 MHz~10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仪器应具有80dB以上的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 dB的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晶片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0mm2,且任意一边长原那么上不大于25 mm 。
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度,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在到达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
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扫查覆盖率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探头的移动速度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
.企业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文件1、内容与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资格及防护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5、检测部位表面准备6、检测时机7、检测工艺及技术8、暗室处理9、底片质量10、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11、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1 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等。
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2-45㎜钢制承压设备的熔化焊对接接头和壁厚大于等于2㎜的钢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列接接头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2011的要求。
1.3 检测工艺是本规程的补充,由II级人员按要求编写,其参数有具体规定。
2 引用标准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2011 《钢制压力容器》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1999 《线型像质计》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 检测人员资格及防护3.1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3.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视力应不低于5.0,从事评片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
3.3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4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6357-1996。
4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 射线机和能量的选择4.1.1 现使用设备见表1表1制造厂型号有效焦点(mm) 透照厚度范围( mm) 备注日本EX-300GH-3C l.0×2.5 2-45 定向比利时SITE-X SCU286 5×0.5 2-40 周向4.1.2 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
04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NB T470131 适用范围1.1 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1.2 本部分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2 编制依据NB/T 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 一般要求3.1 渗透检测人员3.1.1 从事承压设备渗透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3.1.2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且应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 检测设备和器材3.2.1 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3.2.1.1 渗透剂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 在每一批新的合格散装渗透剂中应取出5OOmL贮藏在玻璃容器中保存起来,作为校验基准;b) 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保存,并应避免阳光照射。
各种渗透剂的相对密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并应保持相对密度不变;c) 散装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校验。
校验方法是将l0mL待校验的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人到盛有90mL无色煤油或其他惰性溶剂的量筒中,搅拌均匀。
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的比较,如果被校验的渗透剂与基准渗透剂的颜色浓度差超过20%时,应为不合格;d)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进行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应予以报废;e) 各种渗透剂用试块与基准渗透剂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被检渗透剂显示缺陷的能力低于基准渗透剂时,应予以报废;f) 荧光渗透剂的荧光亮度不得低于基准渗透剂荧光亮度的75%。
试验方法应按JB/T 752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XX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08 年 01 月 08 日第一章: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
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JB/T7902《线型象质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3.4.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
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
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
但对透照外径≤100mm钢管环缝时采用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2012年6月1日起实施无损检测(UT)工艺规程Regulation Of Ultrasonic Testing目录List1主题内容The subject content (2)2适用范围Application scope (2)3参考文件Reference documents (2)4人员资格Personnel qualification (3)5 设备要求Equipment requirements (3)6 探头Probe (4)7 试块Test block (4)8设备仪器校验Instrument calibration of equipments (6)9探头校准和耦合剂Probe calibration and coupling (6)10距离-波幅曲线(DAC曲线)Distance Amplitude Curve (6)11校验与复核Verifying and rechecking (8)12 检测程序Testing procedures (9)13 评定Assessing (17)14 记录Records (19)15 报告Report (19)附录Appendix (19)1主题内容The subject content本工艺流程规定了本司船舶产品超声检测的一般要求、技术等级、工艺文件、检测实施和焊缝质量分级等。
This regulation provides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technical levels, process documents, test implementation and welding quality classification of ultrasonic testing on our company.2适用范围Application scope本工艺流程适用于本司造船、修船及非船产品零部件母材厚度为(8~150)mm铁素体钢全熔焊透缝A型脉冲反射式手工接触的超声波检测;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外径<250mm和内外径之比<70%的纵向焊缝;外径小于200mm的筒体周向焊缝、各种尺寸曲面相贯焊缝。
04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NB T470131 适用范围1.1 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1.2 本部分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2 编制依据NB/T 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 一般要求3.1 渗透检测人员3.1.1 从事承压设备渗透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3.1.2 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且应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 检测设备和器材3.2.1 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3.2.1.1 渗透剂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 在每一批新的合格散装渗透剂中应取出5OOmL贮藏在玻璃容器中保存起来,作为校验基准;b) 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保存,并应避免阳光照射。
各种渗透剂的相对密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并应保持相对密度不变;c) 散装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校验。
校验方法是将l0mL待校验的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人到盛有90mL无色煤油或其他惰性溶剂的量筒中,搅拌均匀。
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的比较,如果被校验的渗透剂与基准渗透剂的颜色浓度差超过20%时,应为不合格;d)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进行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应予以报废;e) 各种渗透剂用试块与基准渗透剂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被检渗透剂显示缺陷的能力低于基准渗透剂时,应予以报废;f) 荧光渗透剂的荧光亮度不得低于基准渗透剂荧光亮度的75%。
试验方法应按JB/T 752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1 范 围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GB/T 1 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4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GB/T 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 17925—1999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GB/T 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 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 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锅检字[2003]248号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GB/T 12604.1~12604.6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JB/T 4730的本部分。
3.1公称厚度T nominal thickness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2透照厚度W penetrated thickness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