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6.01 KB
- 文档页数:9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反思
作为负责任的东方大国,中国在思考,如何用文明观引导世界布局、世纪格局,这是中国应该担负的使命。
在今天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不仅是平的,而且是通的。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是去年的新增篇目,不论是教参还是网络,都无法找到与之匹配的教案与课件,但是我仍然努力整理好讲课所需要的材料,与同事之间互相分享。
本文从古代“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当今“一带一路”倡议起笔,赞颂了中华文化对丰富与繁荣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展现了新时代崛起的中国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与理念。
丝绸之路繁荣的历史启示我们,只有秉持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文明交流、彼此认同精神,各个国家和民族才能互利共赢、和谐相处,才能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想传承我国传统的文化,首先要有这方面的执着的追求,用较大的精力投入去研究、开发、拓展,去发展。
其次要有恒心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强化记忆,创新发展。
最后还要落实到有传承和发展的实际行动,动员社会力量从事这方面的投入,在国家的引导下、社会各界的助力下同创新的辉煌。
通过学习本文,我和学生都被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所打动。
这篇文章不仅见解深刻,语言更是极富文采,彰显出中国的“大国风范”。
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讨论:你将如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自己的贡献?。
《世界是平的,地球是通的》教案《世界是平的,地球是通的》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教案是针对《世界是平的,地球是通的》这一主题设计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全球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掌握信息技术在全球交流中的应用方法- 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三、教学内容1. 全球化的意义和影响- 全球化的定义和背景- 全球化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2. 信息技术在全球交流中的应用- 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的作用- 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的使用3.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跨国企业和团队合作的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研究:通过文本分析、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2. 案例研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分享对全球化及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评估他们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程度和能力。
2. 个人反思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资源1. 《世界是平的,地球是通的》主题教材2. 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连接七、教学安排本教案共设计为4节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节课:全球化的定义与背景- 第二节课:信息技术在全球交流中的应用- 第三节课: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节课: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八、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参观相关企业或机构,以加深他们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了解和体验。
世界是平的的理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世界是平的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意指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使世界变得更加互联互通、交流和竞争更加频繁。
这一概念挑战了传统的国家边界和文化隔阂,使得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信息和商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促进了资源和信息的快速流动。
这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跨国交流、贸易和合作,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世界是平的概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同质化和经济不平等等问题,对一些传统文化和产业造成了冲击。
因此,只有更好地理解世界是平的概念,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世界是平的概念,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解释世界是平的概念,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的争议与反对观点。
结论部分将对世界是平的理解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最终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和分析“世界是平的”这一概念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
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一理论的内涵,探讨其对全球经济、文化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因素,并对该理论存在的争议与反对观点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世界是平的”的深入理解,我们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球化趋势,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势,并为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平等、包容的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2.正文2.1 世界是平的概念解释世界是平的概念解释部分:"世界是平的"是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费里德曼在2005年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提出的概念。
这一概念是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传统的国界和地理隔离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人们、企业和国家之间能够更加快速、方便地进行交流、合作和竞争。
《国际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案国际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国际是平的,世界是通的》这一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性。
通过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探讨全球化的各个方面,并了解其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影响。
课程目标- 理解全球化的定义和其重要性- 探讨全球化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分析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和身份认同的挑战- 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课:全球化的背景与定义- 全球化的概念和定义- 全球化历史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第二课:全球化与国际贸易- 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 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三课: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重构- 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国际安全的挑战- 全球化加剧的全球性问题第四课: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冲击- 全球化对身份认同的影响- 全球化与文化差异的和谐共存第五课: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法与国际组织- 全球化对国际法的挑战- 国际组织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和功能- 国际法与全球治理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全球化的看法和讨论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视频观看:共享相关的视听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和实际影响-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情况,理解全球化对国际关系、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影响评估方式- 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课堂表现:学生对全球化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全球化相关议题的短文或参与小组项目教学资源- 课本:提供全球化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 视频资料:收集有关全球化的影片和纪录片- 互联网资源:提供学生参考的网页链接和在线资料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全球化对国际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他们将培养全球视野,拓宽国际视野,并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和发展做好准备。
中职语文《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原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李舫一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在苍莽辽阔的欧亚非大陆,有这样两“条”史诗般的商路:一条在陆路,商队翻过崇山峻岭,穿越戈壁沙漠,声声驼铃回荡在遥无涯际的漫长旅程;一条在海洋,商船出征碧海蓝天,颠簸于惊涛骇浪,点点白帆点缀波涛汹涌的无垠海面。
这两“条”商路,一端连接着欧亚大陆东端的古中国,一端连接着欧亚大陆西端的古罗马——两个强大的帝国,串起了整个世界。
踏着这千年商路,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理念的人们往来穿梭,把盏言欢。
正是通过这条史诗般的商路,一个又一个宗教诞生了,一种又一种语言得以升华,一个又一个雄伟的国家兴衰荣败,一种又一种文化样式不断丰富;正是通过这条史诗般的商路,中亚大草原发生的事件的余震可以辐射到北非,东方的丝绸产量无形中影响了西欧的社会阶层和文化思潮——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深刻、自由、畅通,相互连接又相互影响的世界。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将这个蛛网一般密布的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几千年来,恰恰是东方和西方之间的这个地区,把欧洲和太平洋联系在一起的地区,构成地球运转的轴心。
丝绸之路打破了族与族、国与国的界限,将人类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串联在一起,商路连接了市场,连起了心灵,联结了文明。
正是在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显示出探知未知文明样式的兴奋,西方历史学家尤其如此。
古老神秘的东方文明到底孕育着人类的哪些生机又将对西方文明产生怎样的动力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中,回答了这些疑问:“东方化的西方”即“落后的西方”如何通过“先发地区”的东方,捕捉人类文明的萤火,一步步塑造领导世界的能力。
正是在丝绸之路上,西汉张骞两次从陆路出使西域,中国船队在海上远达印度和斯里兰卡;唐代对外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长安;15世纪初,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东南亚诸多国家,远抵非洲东海岸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李舫一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在苍莽辽阔的欧亚非大陆,有这样两“条”史诗般的商路:一条在陆路,商队翻过崇山峻岭,穿越戈壁沙漠,声声驼铃回荡在遥无涯际的漫长旅程;一条在海洋,商船出征碧海蓝天,颠簸于惊涛骇浪,点点白帆点缀波涛汹涌的无垠海面。
这两“条”商路,一端连接着欧亚大陆东端的古中国,一端连接着欧亚大陆西端的古罗马——两个强大的帝国,串起了整个世界。
踏着这千年商路,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理念的人们往来穿梭,把盏言欢。
正是通过这条史诗般的商路,一个又一个宗教诞生了,一种又一种语言得以升华,一个又一个雄伟的国家兴衰荣败,一种又一种文化样式不断丰富;正是通过这条史诗般的商路,中亚大草原发生的事件的余震可以辐射到北非,东方的丝绸产量无形中影响了西欧的社会阶层和文化思潮——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深刻、自由、畅通,相互连接又相互影响的世界。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将这个蛛网一般密布的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几千年来,恰恰是东方和西方之间的这个地区,把欧洲和太平洋联系在一起的地区,构成地球运转的轴心。
丝绸之路打破了族与族、国与国的界限,将人类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串联在一起,商路连接了市场,连起了心灵,联结了文明。
正是在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显示出探知未知文明样式的兴奋,西方历史学家尤其如此。
古老神秘的东方文明到底孕育着人类的哪些生机?又将对西方文明产生怎样的动力?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中,回答了这些疑问:“东方化的西方”即“落后的西方”如何通过“先发地区”的东方,捕捉人类文明的萤火,一步步塑造领导世界的能力。
正是在丝绸之路上,西汉张骞两次从陆路出使西域,中国船队在海上远达印度和斯里兰卡;唐代对外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长安;15世纪初,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东南亚诸多国家,远抵非洲东海岸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李舫一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在苍莽辽阔的欧亚非大陆,有这样两“条”史诗般的商路:一条在陆路,商队翻过崇山峻岭,穿越戈壁沙漠,声声驼铃回荡在遥无涯际的漫长旅程;一条在海洋,商船出征碧海蓝天,颠簸于惊涛骇浪,点点白帆点缀波涛汹涌的无垠海面。
这两“条”商路,一端连接着欧亚大陆东端的古中国,一端连接着欧亚大陆西端的古罗马—-两个强大的帝国,串起了整个世界。
踏着这千年商路,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理念的人们往来穿梭,把盏言欢。
正是通过这条史诗般的商路,一个又一个宗教诞生了,一种又一种语言得以升华,一个又一个雄伟的国家兴衰荣败,一种又一种文化样式不断丰富;正是通过这条史诗般的商路,中亚大草原发生的事件的余震可以辐射到北非,东方的丝绸产量无形中影响了西欧的社会阶层和文化思潮—-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深刻、自由、畅通,相互连接又相互影响的世界。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将这个蛛网一般密布的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几千年来,恰恰是东方和西方之间的这个地区,把欧洲和太平洋联系在一起的地区,构成地球运转的轴心。
丝绸之路打破了族与族、国与国的界限,将人类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串联在一起,商路连接了市场,连起了心灵,联结了文明。
正是在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显示出探知未知文明样式的兴奋,西方历史学家尤其如此。
古老神秘的东方文明到底孕育着人类的哪些生机?又将对西方文明产生怎样的动力?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中,回答了这些疑问:“东方化的西方”即“落后的西方”如何通过“先发地区”的东方,捕捉人类文明的萤火,一步步塑造领导世界的能力。
正是在丝绸之路上,西汉张骞两次从陆路出使西域,中国船队在海上远达印度和斯里兰卡;唐代对外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长安;15世纪初,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东南亚诸多国家,远抵非洲东海岸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
中职李舫《全球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
案
介绍
本教案基于李舫的《全球是平的,世界是通的》一书而设计。
该教案适用于中职学生,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化和通信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案内容
1. 主题介绍
- 简要介绍《全球是平的,世界是通的》一书的主题和作者
- 引导学生思考全球化和通信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目标设定
- 了解全球化的定义和影响
- 掌握不同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 分析全球化和通信技术对经济、文化和交流的影响
3. 教学活动
-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全球化和通信技术的影响展开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观察。
- 视频观看:观看有关全球化和通信技术的相关视频,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 案例分析:选取不同行业的案例,分析全球化和通信技术对其产生的影响,并讨论相关问题。
4. 教学评估
- 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全球化和通信技术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的短文。
教学成果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 理解全球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 掌握不同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 分析全球化和通信技术对经济、文化和交流的影响
- 提高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 李舫,《全球是平的,世界是通的》- 相关视频资源。
《世界是平的,地球是通的》教案《世界是平的,地球是通的》教案目标介绍:本教案旨在通过探讨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世界是平等的,并且地球上的各个地方都相互联系。
通过教学活动、讨论和实地考察,学生将深入了解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教案内容和结构:1. 导入活动(10分钟):- 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世界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引入全球化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2. 研究活动(30分钟):- 协助学生阅读和理解相关的文章和材料,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思考。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实践活动(60分钟):-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例如参观当地的国际企业或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 学生在考察中进行观察和交流,记录所见所闻,并融入自己的理解。
4. 总结与评估(20分钟):- 学生回到教室,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总结他们的观察和体会。
- 评估学生对全球化的理解程度,可通过小组展示、问答等方式。
5. 结束活动(10分钟):- 激发学生对未来全球化趋势的思考,鼓励他们关注国际事务,并提出个人观点。
教学资源:- 提供相关的文章和材料,以便学生阅读和讨论。
- 安排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和组织事宜。
- 提供讨论和评估所需的问答问题或活动方案。
预期效果: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 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
- 意识到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依赖。
- 掌握基础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知识。
-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 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中职李舫《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案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教学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结合语境,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3.感悟新时代崛起的中国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
教学重点、难点1.作品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的主观情感。
2.品味散文优美流畅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古代的丝绸之路,当代的“一带一路”,中华文化与世界的交流为繁荣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李舫的散文,《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李舫:《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记者、人民网文化记者。
吉林长春人,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博士。
作品有《不安的缪斯》、《重返普罗旺斯》、《沉沦的圣殿》等。
她酷爱文学、电影、戏剧,在《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常年开设专栏“一个人的电影史”。
(二)字词正音无垠(yín)惊涛骇浪(hài) 张骞(qiān)革故鼎新(dǐng) 深邃(suì) 毋(wú)庸讳(huì)言不啻(chì) 并行不悖(bèi) 须臾(yú)钟鼎彝器(yí) 浸润 (jìn) 徽号(huī)(三)中国是文章大国,有文字记载并从完整作品开始计算的文学史,已达3000年之久。
作为与诗词并列为文学正宗的重要文体,中国散文更是源远流长,浩浩汤汤,在殷商时代已初具特质,这是从正值盛年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自信,元气蓬勃,淋漓酣畅。
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承续着这股源源不竭的潮流。
第一辑包括14位名家的散文佳作。
这些作家,有耄耋长者,有青年才俊,他们风格迥异,各有妙趣,14部书稿,清典可味,雅有新声,纵横浩荡地连接起丝绸之路的文明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