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是平的》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8
《世界是平的》电影观后感《世界是平的》电影观后感篇1刚刚看完了这个影片,再次感受到世界的快速变化。
影片开始就谈到一美国电话营销主管托德收到公司消息,公司将要裁撤所在部门并将所有业务外包印度,好在公司没有裁掉托德,反而将他派到印度提到外包公司的服务和效率。
托德到印度后首先感受到生活上的不适应,接着是文化上的冲击,最后是员工素质不高导致本该在6分钟就结束的电话业务平均要到14分钟才能结束。
托德同学快速适应当地文化并采取有效措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原本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可能。
他在美国的上司看到数据后亲自到印度核实,事实也证明了托德的工作成绩。
影片穿插了托德和当地一名4岁就订亲的亚莎的爱情故事,本来影片到这里就应该是个完美的结局。
结果在他们庆祝之前托德的上司告诉托德,公司在美国被另一公司收购,新公司决定撤掉印度的电话中心,并把新的电话中心转移到上海。
电影通过美国一个电话中心从美国到印度,再从印度到中国的一个转换反映了新时代的一个主题,就是速度加变化。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强国经历了中国、西班牙、英国、美国的四次转移;而在短短的不到50年内,全球制造业也经历了美国、亚洲四小龙、金砖四国以及未来很大可能掘起的的金钻11国。
去年汇率的提升及新劳动法实施导致广东、山东、浙江大批小企业倒闭,大批公司转向越南及政府部门提出的产业升级策略也再次证明了这种变化。
农业时代家族的财富要几代人才能累积下来,工业时代大亨们也需要一辈子才能实现自己的亿万富翁梦,但在现代的信息时代短短几年财富就可以倍增到位。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农业时候到工业时候再到信息时代的转变。
世界在变,变化速度在加快,你的思维有在变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哪些思想是属于农业时代、哪些思想属于工业时代、又有哪些思想可以归属于最新的信息时代呢?你有没有想过通过怎么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实现快乐和成功的人生呢?《世界是平的》电影观后感篇2之前还不知道有这么好的一部电影,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立即下了认真的看了一遍。
世界是平的电影观后感《世界是平的》电影观后感电影《世界是平的》是一部由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著的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成的纪录片。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以生动的方式展现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和变革。
影片通过叙述现实故事、采访行业专家以及提供数据统计,向观众展示了当今世界经济、教育和科技的全球化趋势。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感世界的确是平的,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趋势。
电影首先提到,全球化已经深刻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便利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崛起,并将生产基地和市场分散在不同的国家。
这意味着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频繁且紧密。
电影中通过举例,揭示了世界各地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以及如何通过全球化来扩大市场份额和降低成本。
这些实例生动地证明了全球化发展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电影还关注全球化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教育更加国际化,学生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
在线学习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接触到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
这种教育的全球化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电影通过展示全球范围内的教育项目和学生参与国际竞赛的事例,强调了全球化对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
此外,电影还聚焦于全球化对科技产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推动,加速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跨国合作。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虚拟平台进行远程合作,加速创新的速度。
电影中的一个例子是描述了印度的软件开发行业,该行业通过提供高质量且成本较低的IT服务,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
这种全球化科技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观看《世界是平的》这部纪录片后,我不禁思考起全球化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化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增大,引发了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竞争力下降、工作岗位流失的困境。
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电影《世界是平的》是一部以跨文化交流为题材的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出现的语用失误,引发了观众对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深刻思考。
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流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它们可能导致误解、冲突甚至尴尬,因此对于跨文化交流来说,理解和避免语用失误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电影中的几个场景进行分析,来探讨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电影中的一个经典场景是主人公在和一位来自日本的商业伙伴会面时遇到的语用失误。
在一次商务晚宴上,主人公和日本伙伴交谈起彼此的家庭背景。
主人公问到:“你的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而日本伙伴听到这个问题后显得很尴尬,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回答:“他是家庭主妇。
”主人公听到这个回答后感到很奇怪,因为在西方文化中,家庭主妇通常指的是家庭中的女性,而在日本文化中,父亲做家务被称为“家庭主夫”,但主人公对此并不了解。
这个场景中的语用失误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
在日本文化中,家庭主夫是一种很正常的角色,但在西方文化中,这个概念可能并不为人所知。
当主人公问及对方父亲的职业时,他并没有考虑到对方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而导致了语用失误。
对于这样的情况,解决的方法可以是提前做好跨文化背景的调研和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谨慎地使用相关语言,并且在产生误解后,及时进行解释和沟通,从而避免误解的发生。
另一个经典场景是主人公在与印度同事交流时出现的语用失误。
在一次商务会议上,主人公与印度同事讨论起了一项重要的合作项目。
在讨论的过程中,主人公提到了“deadline”这个词,希望对方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印度同事听到这个词后似乎并没有太在意,甚至还有些神色淡定。
后来,主人公才得知,“deadline”这个词在印度文化中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含义,他们更加看重的是人际关系和灵活性,对于时间上的要求可能会相对宽松一些。
在电影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都展现了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发生的语用失误。
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电影《世界是平的》是一部以跨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美国家庭和一个印度家庭之间的跨文化冲突和融合。
在这部电影中,不乏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情节,这些情节展现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误解。
本文将对电影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差异和误解,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
电影中的一大跨文化语用失误体现在对于礼貌和尊重的理解上。
在美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会用“请”、“谢谢”等词语来表达礼貌和尊重,而在印度文化中,人们则更注重对长辈和权威人士的尊重,比如称呼长辈为“叔叔”、“阿姨”等。
在电影中,美国家庭主人在与印度客人交流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一味地使用美国式的礼貌用语,导致了双方之间的误解和不适。
这一情节表现出了在跨文化交流中对于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为观众揭示了在处理跨文化关系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电影中还出现了在言语和行为举止上的跨文化失误。
美国家庭在与印度客人交流中,未能意识到在印度文化中,触摸他人的头部是一种不敬的行为,而在美国文化中则通常不会受到特别的禁忌。
在电影中,美国家庭的孩子并不了解这一文化差异,无意中触摸了印度客人的头部,引发了尴尬和不快。
这一情节揭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对于身体接触和个人空间有不同的观念和禁忌,而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了解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尴尬和误解。
电影中也呈现了在语言翻译和解释上的跨文化失误。
在电影中,印度客人虽然能够说一些英文,但在与美国家庭交流时仍然需要翻译和解释。
由于语言和文化知识的限制,翻译人员未能完全准确地传达双方的意思,导致了一些误解和困惑。
这一情节表现了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翻译和解释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为观众展示了在处理跨文化交流时应当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体现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误解。
这些失误和误解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轻松愉快的观影体验,也为现实生活中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些启示。
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电影《世界是平的》是一部探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影片。
在这个影片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来自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看到了许多跨文化语用失误。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指由于跨越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语言误解和交际失误。
在电影《世界是平的》中,我们看到了多种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例子。
首先,当美国企业家汤姆到中国寻找商机时,他遇到了一些难题。
他之所以要到中国去做生意,是因为他听说中国贸易市场已经非常活跃,并且中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
但是,当他到达中国时,他发现他并不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惯。
当他去参观一个中国工厂时,他对那里发现的工人的工作条件感到震惊和不满意。
他试图向工人谈论工作条件,但是却被工人的不同反应所影响。
他不明白当地工人对工作条件的态度,以及他们与工作环境的不同处理方式。
他的语言和文化失误导致了他和当地人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当同一个团队的人来自不同的国家时,他们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不同也可能会导致许多问题。
在电影的一个场景中,团队的成员来自印度、美国和中国。
当他们尝试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他们的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方式差异导致了他们无法理解彼此的观点和意见。
这些文化和语言差异要求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最后,当跨越文化和语言差异的交流出现失误时,也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德国工程师在印度建造一座大桥。
他尝试着跟当地的工人和市政府领导人沟通,但是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而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和误解。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威胁。
综上所述,电影《世界是平的》展现了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典型例子。
这些语言和文化差异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现实挑战。
电影所呈现的这些情景,告诉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及其差异,这样我们才能通过更好的沟通和理解,促进更好的全球文化交流和合作。
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美国人与印度人因为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经常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情况。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沟通上的问题。
以下是电影中的几个例子和我对他们的分析。
电影中印度人在美国的工作场所中经常出现口音和言辞上的问题。
在印度英语中,口音和语调与美国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他们的英语发音可能没有被美国人完全理解。
在电影中,主人公的导师在进行演讲时,由于口音和发音问题,导致美国听众无法完全理解他的观点。
这是因为在印度英语中,有时会运用不同的发音方式,导致欧洲和美洲英语国家的人无法理解。
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发生,因为不同地区的英语有不同的口音和语调。
电影中还展示了印度人和美国人在言辞上的差异。
在印度文化中,人们普遍比较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间接的语气来表达观点。
在电影中,印度人常常会直接提出问题,而美国人则可能感到冒犯或不舒服。
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待沟通的方式的不同,印度人强调对话的直接性和坦诚,而美国人更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很容易引发误解和冲突。
在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些印度人对于美国英语的误用。
印度人在发表演讲时,可能会使用不正确的词汇或者语法结构,而这在美国人看来可能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语法和用法规则是不同的。
而这种误用往往会被美国人视为语言能力的不足,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发生,因为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会对语言的使用进行不同的理解和运用。
电影《世界是平的》通过展示美国人和印度人之间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提醒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要注意语言和文化差异。
我们需要理解不同语言的发音、语音和语调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对待沟通的方式的差异,避免因为言辞上的直接或间接而引起误解和冲突。
世界是平的观后感《世界是平的》这是一部于国际商务以及外包有光的影片,影片里讲述一个美国电话营销主管托德到印度培训客服的故事。
起初,托德到印度有着一系列不习惯,例如,宗教文化历史食物的不同,我记得的一个有趣场景是那里的酒红节。
在那天的早晨,小孩子们会拿着各种各样颜色的颜料袋然后从楼顶朝下扔,所以那天不要穿干净贵重的衣服出门,当时影片里的托德由于文化的差异,对印度的这一习俗全然不知,所以被弄脏了衣服闹出笑话,这一幕将各国的文化差异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办公室里,托德读的是美式英语而印度人读的是英式英语,所以,托德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而且在公司要求客服人员解决客户问题时间,必需缩短在6分钟之下的压力,以及如何提升这批客服人员的水准素质。
一开始,托德只会以美国的做事方式、角度来看事情,所以印度人在他眼中是觉得非常奇怪的,为何他们的英文腔调不一样,客诉的时间无法缩短等问题。
员工素质不高导致本该在6分钟就结束的电话业务平均要到14分钟才能结束。
直到员工们要他深入了解印度文化,慢慢的,他将自己丢进印度文化里,在亚沙和其它同事的帮助之下,他开始从印度人的角度去看事情,以同理心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何要这么做,进而帮他们解决问题。
例如,一开始这些员工对于自己公司的产品根本没使用过,当然就不能理解,而客户有任何问题,当然他们也无法即时回应或解决。
直到托德理解后,从总公司寄来许多商品,一方面让员工们了解,一方面也作为员工将客诉时间缩短的奖励。
甚至是让员工在公司能有自己的信仰、摆上神像、家人们的照片,让他们穿自己想穿的衣服,在一连串的改变之下,员工们做起事情也变得很有效率,才使得业绩突飞猛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原本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可能。
我认为,这部影片之所以取名为《世界是平的》,就是想告诉我们,现在的世界就像是个平面,人们的思想和能力可以凭借自己的水平高低在这个界面上自由移动,不像以前那样诸多界限和隔阂,我们必须去适应全球化。
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电影《世界是平的》是一部描绘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的电影,其中不免出现了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情况。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指由于不同文化间语言、价值观念、认知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语言交流不当或误解的情况。
在电影中,主人公弗里德曼在与印度人交往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不少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情况。
首先,弗里德曼在初到印度时,对于印度人随口问“你们多大了?”这样的问题感到非常困惑。
这是因为在美国文化中,问对方年龄往往属于较为私人的话题,不太礼貌。
但在印度文化中,问年龄是非常正常的,不属于隐私话题。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弗里德曼的不适应。
其次,在影片中弗里德曼与印度一位女子进行工作洽谈时,对方询问“本周五怎么样?”弗里德曼理解为是女方问他上周五做了什么,回答为参加某个会议。
然而对方实际上是邀请弗里德曼参加下周五的聚会,弗里德曼的误解导致了误解和交流困难。
另外,在弗里德曼前往印度市场时,他使用了一个美式俚语“handshake deal”表达两个人的口头协议,但印度方面并不理解这个概念,认为所有的协议都必须文书化和签字才能生效。
这导致双方在协议达成上有了沟通不畅的情况。
最后,在影片的结尾,弗里德曼奉劝印度学生们要学好英语,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时代。
然而在印度文化中,英语是殖民统治留下的痕迹,而当时弗里德曼的言论被当做对印度文化的轻视和否定。
这说明在跨文化交流中,对他人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情况属于常见的现象。
这部电影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不可避免,要想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我们必须要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才能迎接更广阔的机遇和挑战。
○杨勇萍(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太原 030021)[摘要] 电影《世界是平的》(Outsourced)又名《服务外包》是美国导演约翰·杰夫考特(John Jeffcoat)2006年推出的一部作品。
本文通过分析影片情节,突显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东西方文化从相互冲突到和平共处的跨文化适应过程。
[关键词] “外包”;文化差异;跨文化适应中图分类号:G 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2-0095-02电影《世界是平的》(Outsourced)又名《服务外包》,改编自同名畅销书,获西雅图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奖,讲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国很多电话网络销售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将自己的客服部门迁到工资低廉的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培训当地人取代美国人做同样的工作。
这就是俗称的“外包”。
“外包”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非常普遍。
我们很熟悉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男主人公贾玛尔在影片中即是在印度“外包”中心送茶水的工作人员。
新锐导演约翰·杰夫考特(John Jeffcoat)将“外包”这一火热的话题与文化、爱情等主题结合,通过许多有趣好玩、啼笑皆非的情节给我们展示了东西方文化中的诸多差异。
一、剧情介绍电影中的主人公陶德·安德森是西雅图一家小产品公司的客服中心的主管。
为了节省成本,公司决定将男主角所在的部门外包给远在东半球的印度,即用低廉的待遇雇佣印度当地的客服人员,为远在西半球的美国客户服务。
而陶德也被指派前往培训当地客服人员以及自己的下一任接班人。
公司许诺他如果业绩达到公司要求的话可以提拔为高级副总裁,否则将被解雇。
陶德迫不得已前往印度,成为派驻国外的外包高管,去培训客服人员如何以美国方式工作、说话。
看似跳升为高管的派驻,却遭遇陶德想不到的大灾难。
初到孟买的脏乱吵嚷与诸多文化方面的差异让陶德抓狂,种种不适应使得陶德非常想回国。
电影《世界是平的》的跨文化解读2006年出版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连续两年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他在书中还深入浅出介绍了一个词――外包,即在当下世界一体化的形势下发达国家将技术含量低、人工成本高的活儿,都转移到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发展中或者落后国家去。
同年,导演约翰?杰夫考特根据亲身在尼泊尔和印度旅行的所见所闻,将“外包”与爱情、文化等热议的话题结合,拍摄了电影《外包情缘》又称《世界是平的》,该电影成为同名小说的最佳影像代表。
片中主人公陶德?安德森是个典型的美国白领,他原就职于堪萨斯一家出售创意产品的电话呼叫中心,工作程序化又轻松,直到有一天上司突然把他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整个部门即将被撤销,取代他们的是远在大洋彼岸的人工低廉的印度外包公司,他也被委派去印度培训当地员工,别无选择的陶德才感到无奈和压力。
由于美国和印度两国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初到印度的陶德经历了种种不适,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使得他筋疲力尽、倍感焦虑和孤独。
他就像英语成语中的fish-out-of-water―如鱼离水,生活工作处处遇挫折,让他觉得自己被“卡”在了印度。
影片中用了许多生动幽默的场景来体现两国的文化差异和冲突,例如在饮食起居、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让人们被逗乐的同时看到了不同文化间的摩擦和碰撞。
一、隐私观念出于好心,印度主管普洛将陶德安排在家庭条件殷实的一户家庭住宿,本以为这样能更好照顾陶德的饮食起居,让在异国他乡的他拥有家庭的温暖。
没想到热心的女主人初次见面就以一连串的问题将舟车劳顿的陶德轰炸了一番,而且各个问题都涉及个人隐私。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What is your salary?Are you married?Why you broke up (with your girlfriend)?”印度人热情坦诚,隐私观念较弱,不介意谈论个人生活,初次见面的普洛还将女朋友的相片拿出来展现,美滋滋地告诉陶德他们即将结婚了。
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电影《世界是平的》是一部关于全球化的纪录片,其中涉及到了许多跨文化交流和语言交流的情境。
在这些情境中,许多人会犯下跨文化语用失误,从而导致误解、冲突和不愉快的经验。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指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情境中,由于对语言和文化不了解或理解不足而产生的语言使用不当的现象。
下面将从电影中的几个例子中进行分析。
第一个例子是印度人的“头摇”。
在电影中,印度人在表达同意、理解或欣赏时会进行一种特殊的头摇行为,这种行为被认为是肯定的表达。
然而,在电影中,一名美国人因为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在和印度人交流时误解了对方的意思,导致对话僵局。
这个例子揭示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理解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习惯和文化,避免对方对我们的误解。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美国人的笑话和嘲讽。
电影中许多美国人在交流中喜欢以幽默、嘲讽和讽刺的形式表达,这种方式在美国文化中被认为是幽默智慧的表现,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冒犯的行为。
在电影中,一名美国人在跟印度人交流时使用了这种方式,但对方并不理解,导致对方感到被轻视和冒犯。
这个例子揭示了跨文化交流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简单地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方式强加给对方,需要尊重对方的文化。
第三个例子是关于中国人的名称。
在电影中,一名美国人在中国旅游时遇到了一位中国人,但由于他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的名字,导致他很尴尬。
这个例子揭示了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注意称呼的问题。
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待名字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了解这种文化差异,避免使用不礼貌或冒犯的方式称呼对方。
总之,跨文化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问题。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习惯和文化,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和文化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的例子,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一、主体部分1. 电影观影体会通过观影《世界是平的》,我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时代的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影片以全球化为主题,展现了科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融与冲突,让我对全球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全球化的影响在影片中,全球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跨国公司的垄断、文化冲突与融合等问题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愈发凸显。
这使我对全球化看法变得更加复杂。
3. 个人成长与全球化影片中所展现的新兴科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球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
这使我开始思考个人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发展与定位。
4. 对未来的展望影片给我留下了对未来的一些思考。
全球化在推动着世界的发展,但也需要我们去平衡和解决其中所带来的问题。
我认为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但也需要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二、总结回顾部分通过本次观影与思考,我对全球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全球化所带来的便利与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与解决。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相信全球化将会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影响着世界,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适应与发展。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从电影《世界是平的》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全球化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全球化让信息更加自由传播、交流更加频繁、文化更加多元,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包容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我也对自身的成长与未来有了新的认识,我会更加努力去适应全球化的潮流,不断学习与进步。
以上是对《世界是平的》的读后感,感谢你信任我为你写文章,希望我的撰写能够满足你的要求,期待你的反馈!可以说,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这一次观影,让我深刻认识到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到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全球化所带来的便利和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基于观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思考,继续谈谈全球化对个人和世界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
电影《世界是平的》的跨文化解读
陈雯
【期刊名称】《电影文学》
【年(卷),期】2014(000)013
【摘要】文化是不同国家的人们交流和沟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合理处理文化因素能使交际变得顺利高效、获得预期的效果.电影《世界是平的》以主人公美国人陶德·安德森在印度经历的种种文化差异和冲突为主题;以诙谐幽默的事例反映了两国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同文化间的摩擦和碰撞,主人公从排斥抗拒到接受适应,经历了“如鱼离水”到“如鱼得水”的转变.这部喜剧带给我们欢乐,还给了我们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启示.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陈雯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跨文化适应理论赏析电影《世界是平的》 [J], 张群芳
2.难以预热的“悲惨世界”——跨文化角度解读2012版电影《悲惨世界》在中国的票房境遇 [J], 马孟欣
3.东西方核心文化冲突的永恒性——电影《世界是平的》的另类解读 [J], 庄垚;
4.解析影响跨文化解读美国电影的因素——以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为例 [J], 梁
昌明;贾秀花;连俊峰
5.从电影的分层解读模式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J], 项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文化价值取向分析电影《世界是平的》中的文化差异本文分析了电影《世界是平的》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权利距离高和权利距离低、人和自然的关系:外控和内控三个方面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认为通过这部影片,不仅使我们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更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印度的文化特点及印美的文化差异。
因此提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不仅要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更应该学会去适应不同的文化,做一个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
标签:电影;《世界是平的》;印美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引言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著名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写道:“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用了六天时间创世,在第七天休息。
而使世界变平当然用了更长的时间,它是十项重大事件—政治、技术创新、以及公司全球化事件……协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在这次过程中,我们一天也不得休息”(2006:50)。
正因为这些事件的发生,今天的世界与昨天的世界已有本质的不同。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信息的共享,以及全球产品和服务供应链的形成,使全球人类的命运因此更加息息相关,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势必导致文化冲突、文化休克、文化适应等等现象,进而影响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理解。
因此,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人们所重视的学科,尤其是在跨国公司中,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一环。
《世界是平的》以导演在尼泊尔和印度的旅行经验为灵感,将全球最火热的话题“外包”与爱情、文化等主题结合,整个影片贯穿着印美的文化差异。
虽然他们语言相通,但是文化差异却相差甚远。
在影片中主要的文化差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权利距离高和权利距离低、人和自然的关系:外控和内控。
二、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陈晓萍(2009:34)提到Hofstede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定义为“人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集体主义)或者自己和个人目标的程度(个人主义)”。
她的研究发现,美国人在个体主义上得分为91,而印度却只有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