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空间,郑亚伟
- 格式:ppt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部分:心理空间理论一、概述“心理空间”是认知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在他的第一部专著——《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Fauconnier,1985)中提出来的。
这部著作也是心理空间理论产生的标志。
心理空间理论是关于语篇生成和阐释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它旨在用虚拟的心理空间来解释词际、句际语义关系。
根据Fauconnier(1985),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合(conceptual package) , 它不是语言形式本身或语义结构本身的一部分, 而是语言结构中相关信息的“临时性容器”, 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分派和处理信息的虚拟概念框架。
心理空间理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语篇的加工与处理过程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构建网络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 语言使用者利用多种空间构造语(space builder)构建出与现实空间(reality space)相对的一系列心理空间, 如时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空间位置等。
空间内有各自的语义结构元素, 相同的语义结构元素之间可以通过跨空间映射(包括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或图式映射)建立对应关系。
跨空间映射的基本原则是身份认同原则(ID: Identificat ion Principle), 又称可及性原则(Access Principle)。
二、理论术语及实例分析2.1 空间构造语(space—builders)根据心理空间理论,我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也在建构心理空间,而心理空间是通过空间构造语(space—builders)构建起来的。
空间构造语是这样的语言单位:它要么有助于构建新的心理空间,要么有助于在先前已经建构好的心理空间之间来回更换注意视点。
空间构造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介词短语如:in 1966, at the shop,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研究方法与范围 (5)二、文献综述 (6)2.1 特质正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7)2.2 不确定性的影响 (8)2.3 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 (9)2.4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文的创新点 (10)三、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1)3.1 特质正念与不确定性的关系 (12)3.2 不确定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14)3.3 特质正念、不确定性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153.4 研究假设汇总 (16)四、研究方法 (17)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18)4.2 变量测量 (19)4.3 数据分析方法 (20)五、实证分析 (21)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2)5.2 归纳性统计分析 (23)5.3 多重共线性诊断与处理 (24)5.4 模型拟合与评价 (25)六、结论与讨论 (26)6.1 研究结果总结 (28)6.2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启示 (28)6.3 对现有研究的贡献与局限 (30)七、建议与展望 (31)7.1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 (32)7.2 对家长和监护人的建议 (33)7.3 对心理学研究的建议 (35)一、内容综述特质正念作为一种心理特质,近年来在心理健康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言,特质正念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
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常常面临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心理需求的缺失,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特质正念作为一种心理资源,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内心的体验,包括情绪、认知和身体感受等。
在留守儿童群体中,特质正念可能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正念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忍受无法忍受的不确定性,面对家庭环境和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留守儿童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无助。
心理学一级学科(04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心理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科学的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奠定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在某一分支领域掌握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及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专业实务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基础心理学专业(1)脑与认知方向脑与认知研究方向近年来主要围绕知觉与注意、语言与创造性思维开展研究工作。
另外,与其他方向老师合作,开展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研究方向要求系统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心理学实验编程与技术、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眼动技术、ERP技术与fMRI技术等。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方向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的认知、动机、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系统探讨人性的学科。
它要运用特质理论、生物学理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去研究个体及其差异,也要用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去探讨具体的人格变量。
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对社会与文化背景中人的心理及行为进行认识、理解和积极影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向是在掌握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历史和方法的基础上,探索社会认知、社会化、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人际关系、社会信仰和价值观、集群行为、社会病理心理与行为、人格与文化、社会发展、应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课题。
2. 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1)社会性与人格发展方向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规律及其在个人和组织发展中的应用。
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化、同伴关系、创造力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家庭教育与人格培养、儿童发展指导、大学生成长与指导、成功老年化等领域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
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心理空间理论是由Fauconnier和Turner在认知语言学领域提出的重要理论,它关注于人们在思考和交流过程中如何构建和理解意义。
而概念整合理论则是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心理空间之间如何通过映射和整合过程产生新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核心观点进行概述,接着分析该理论在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本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二、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心理空间理论自提出以来,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与完善。
这一概念源于认知语言学和领域,尤其在语言理解和推理过程中,心理空间理论提供了强大的解释力。
心理空间,也被称为概念空间或心理模型,是人们在思考和交流时,为了理解和表达复杂概念而临时构建的认知结构。
早期的心理空间理论主要关注于单个心理空间的构建和内部元素之间的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个心理空间之间的互动和整合。
特别是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概念整合理论强调不同心理空间之间的交互和整合过程。
这种整合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叠加,而是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等方式,形成新的、更加丰富的意义。
在概念整合的过程中,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中的元素通过跨空间映射进行部分匹配,并在合成空间中组合成新的结构。
同时,层创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它既不是输入空间的简单复制,也不是预先存在的结构,而是通过整合过程新创造出来的。
随着心理空间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
在教育、心理咨询、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心理空间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特别是在语言教学中,心理空间理论为二语习得、阅读理解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心理研究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23,16(3):204-215付出-回报失衡模型:发展与应用张曼婷梁伟廷王玮李永鑫(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开封475004)摘要付出-回报失衡模型是运用较为广泛的工作压力模型之一。
该模型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探讨付出-回报失衡对压力性后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历经两次调整后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工作与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学者们基于该模型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并引入了新的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进而将其适用范围从工商业和医疗健康相关领域逐渐推广到相对广泛的职业和社会生活领域。
未来的研究在强调付出-回报失衡的基础上,应当关注付出、回报和过度投入对压力性后果的直接影响作用;考察过度投入与其他表征个体间差异的心理变量在概念上的重叠与区分,进而引入更多的调节变量,以丰富模型的理论体系;细分付出与回报的不同维度,考察不同的付出-回报失衡组合类型对压力性后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付出-回报失衡;过度投入;工作压力DOI10.19988/ki.issn.2095-1159.2023.03.0021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业性质的变化、企业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导致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和感知到的与工作有关的压力水平大幅度增加(Siegrist,2002)。
工作压力不仅会对员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Akbari et al,2014;Mensah,2021),还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Hon&Chan,2013;Yi et al,2021)。
为了更好地解释和说明工作压力的产生机制,并进而开展科学有效的预防工作,研究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工作压力理论模型。
其中,由德国生理学家Siegrist于1996年提出,并历经三个阶段得以完善的付出-回报失衡模型(effort-Reward imbalance model,ERI)引起了广大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Hintsa et al, 2013)。
心灵的港湾人才的摇篮——访天津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中
心
郑晓边
【期刊名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年(卷),期】2007(000)07S
【摘要】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在天津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感受了一次“隐形”的团体辅导过程。
全国知名校长张红和她的团队成员董耘、张春媛老师,用微笑、参与、体验、同感的方式,把来自全国的专家们带进了“人与自然博物馆”、“心灵视野阅览室”、“听心轩”、“心语阁”、“释放空间”……
【总页数】1页(P122)
【作者】郑晓边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4
【相关文献】
1.心灵的港湾人才的摇篮——访天津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J], 郑晓边
2.心灵的港湾人才的摇篮——访天津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J], 郑晓边
3.天津市实验中学:打造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摇篮 [J], 邓薰
4.关注心理健康助力精神心理人才发展访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委书
记、主任张俊华 [J], 马达飞;张蕾
5.湖南省麓山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人们筑起稳定的“心灵港湾” [J], 赵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活方式的个人维度沈语冰【期刊名称】《观察与思考》【年(卷),期】1997(000)012【摘要】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谈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好坏、生活方式的变迁,等等。
我注意到,他们多半是从社会和群体的角度、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进行描述和评价的。
这些当然都没有错,也没有什么不好。
可是,如果不去考虑对生活方式的描述和评价体系中的个人维度和自我评价的方面,就势必会导致对这些问题偏面乃至错误的看法。
生活方式,就其本质而言,当然是个社会学上的同题。
人生活在社会里,这就决定了他在本质上是社会人和"交往动物"(一般动物也有交往,但不是我们所说的意义上的交往,即在社会实践和道德评价意义上的交往)。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心理不平衡"之说。
为什么不平衡?一则因为别人比我富裕了、地位比我高了;二则也因为"他者"的地位变迁总意味着对"自我"的精神压抑。
社会学上的"同等地位人集团"始终是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他者"和"自我"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凝视与窥见"关系,则能更【总页数】1页(P25-25)【作者】沈语冰【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67【相关文献】1."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及其与历史维度的关系 [J], 邓晓臻2.审美与生活方式——一种历史的呈现维度 [J], 赵迪3.基于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路径研究 [J], 宋伟4.基于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路径研究 [J], 宋伟5.个人历史性维度的书写——王安忆近期小说中的“个人” [J], 周新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研究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23,16(2):182-188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自我控制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张馨月1高旭2(1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1;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875)摘要为探讨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自我控制的关系,对青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未来自我连续性、自我控制、体育锻炼和主观社会阶层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体育锻炼在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自我控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主观社会阶层能调节未来自我连续性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只有在低主观社会阶层条件下,未来自我连续性才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4)主观社会阶层能够调节体育锻炼对自我控制的影响,随着主观社会阶层的提升,体育锻炼对自我控制的正向预测作用逐渐减弱。
因此,未来自我连续性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主观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对自我控制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未来自我连续性;自我控制;体育锻炼;主观社会阶层DOI10.19988/ki.issn.2095-1159.2023.02.0101引言自我控制是个体有意识控制冲动行为、抵制满足直接需要和愿望的能力,其目的是为了执行能带来长期利益的目标指向的行为(李琼,黄希庭,2012)。
先前的研究和元分析的证据表明,自我控制与健康促进行为、社会适应、学业成绩等正相关,而自我控制失败会诱发强迫性思维、毒瘾、攻击行为等(Alberts et al.,2011;Hamilton et al.,2019; Junger&van Kampen,2010;Shoda et al., 1990;Tangney et al.,2004)。
而且,研究者还提出了关于自我控制的两阶段模型(Myrseth&Fish⁃bach,2009)、双系统模型(Hofmann et al.,2008)和能量模型(Baumeister et al.,1994)等。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咨询师个人成长的正向作用朱臻雯;徐光兴【摘要】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理论基础,以团体干预为途径,用共识质性分析法分析咨询师被试参与团体后个人成长的成效及影响来源.结果显示:团体对于促进咨询师个人成长起到正向作用,能触及深层“自己(self)”,带来整体全面的改变,成长成效内容涉及个人内在、原生家庭和人际关系三个系统;被试成长的主要影响来源为团体中的练习、体验、观察,团体带领者跟自己的直接互动,固定三人小组的工作.【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6(032)006【总页数】4页(P131-134)【关键词】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萨提亚家庭治疗;团体心理咨询;共识质性研究【作者】朱臻雯;徐光兴【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200062;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海20043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93近年来,与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有关的研究得到关注,但仍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1-3]。
咨询师个人成长的内容主要涉及处理未完成事件、完善自我概念和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人性观、价值观的澄清,提高专业伦理水平,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4]。
研究者建议通过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作为专业培训的重点、让咨询师定期接受督导、进行自我反省和探讨、举办个人成长小组及亲历咨询来促进咨询师个人成长[5]。
目前鲜有研究深入探讨上述途径能如何系统地帮助咨询师。
萨提亚家庭治疗的理念、技术和操作经验,在促进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6]。
该模式将治疗干预聚焦于个人内在系统、原生家庭系统和人际系统三个领域[7],这些领域都与咨询师的个人成长相关。
研究显示,针对内在系统的“冰山隐喻”技术能帮助治疗师提升个人觉察力和选择能力[8]。
此外,萨提亚模式致力于带来全面和深层次的改变,特别是“自己(self)”层面的改变[9]33。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郑州一盏灯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郑州一盏灯心理咨询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郑州一盏灯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解读乔纳森的问题解决观
张亚梅;陈曦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乔纳森博士的建构主义观点对当今教育技术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他极力反对以知识传授和标准化考试为特征的学习文化,倡导有意义的学习.笔者通过阅读他的著作<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在文中对"学""技术"和"解决问题"3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张亚梅;陈曦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7
【相关文献】
1.有意义的学习源自问题解决——戴维·乔纳森教授访谈 [J], 任友群;朱广艳
2.“地方”与自我意识——以乔纳森·贝特的“命名”理论解读《心灵的慰藉》 [J], 袁霜霜
3.心理空间理论解读乔纳森·拉班游记作品中的整合与叙事 [J], 许佳佳
4.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自然极限”思想的维护与解读 [J], 张晶;毛健羽
5.自由与现实之间
——乔纳森·弗兰岑小说《自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J], 曹天飞;时贵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老师2021年最新讲座:心理大清理大家好,我是鄭氏心理咨询中心的郑老师。
我们今年,2021年呢,新春开始第一次讲座吧,我想讲一个,主题名字叫心理大清理。
听过我们以前,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焦虑症抑郁症,还是诸种烦恼的心理讲座的朋友,根据反馈呢,因为我发觉呢,他们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有一点是可以理解,就是比较强调这个,就是去外耗吧,不要内耗,不要针对这个,症状本身去解决,然后去行动啊什么的。
包括对症状的接纳,不处理呀,就这块,理解的还可以。
但是呢很多人反应,他这个其实,就是跟这个森田疗法类似吧。
觉得反应下来了,其实很多人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只是会有缓解。
其实这个原因出在哪里?原因其实主要就出在这个早期的心理大清理。
其实就可以说,没有专业人士帮他,把主要的东西给他清理掉。
因为我们说行动很重要,包括这个,网上有对森田疗法比较了解的,都知道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但是这个是必须在专业的心理大清理,把心里的主要的一些症结疙瘩,症状背后的一些主要的原因,一些错误必须把它清理掉修正了,然后他才能,一边生活一边化解,这样的话才比较顺畅。
就是原因就出在这里,所以我要讲个心理大清理。
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当然这个,我们这个是公益性讲座吗,可能就是,也是希望大家谅解,大家说我们说的也不是非常具体。
坦率的讲,因为毕竟我们是心理咨询,就是人家肯定我们要心理大清理,这个核心要给他,有针对性的讲解很清楚。
公益的,就是肯定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这种东西,跟那个讲的都一样吧,这个也是希望大家谅解。
但是今天我想,就针对这个心理大清理,大家很多人问是怎么回事?我想讲一个轮廓。
其实这个心理治疗,这个心理大清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心理大清理,没有专业人士给他做的彻底,很多东西给他清理的很好的话,那么他去生活,就始终有个心病吗,始终就是不顺畅,甚至有些人就是没有办法,去很好的去生活。
始终就好像觉得有个心病,在困着他,有个心事一样,原因就出在这里。
可以说这个,像我们在治疗的这些案例当中,一般处理的都相对快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就是我们这个心理大清理,做的非常具体。
整合心灵的空间
王佐政
【期刊名称】《政工导刊》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爱迪生曾经有一句话,解决失恋最好的方法是努力工作。
当失恋的愁绪堵满心灵时,整个人郁郁寡欢,而当全身心投入工作时,脑子里的愁绪就被“挤”跑了。
心灵是有空间的,空间里面装着许多东西。
心灵空间也是有限的,可以书香怡人也可铜臭满屋,可以花团锦簇也可乱石嶙峋。
【总页数】1页(P66)
【作者】王佐政
【作者单位】内蒙古军区政治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女性写作:物理空间与心灵空间——重读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J], 何玉蔚
2.守望心灵:文学空间的本源之思——论海德格尔的文学空间观 [J], 秦春
3.心灵空间的开拓--论残雪《吕芳诗小姐》中的三个空间意象 [J], 姜玉平
4.寻找那片诗意的心灵空间一那树》中“两个空间”细读 [J], 陈忠文
5.读书沙龙:心灵休憩的第三空间——在文化休闲的心灵之旅中达致精神成长: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实践记录与分析 [J], 王户生[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情绪改变人的心境
卓娅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
【年(卷),期】2004(000)06C
【总页数】1页(P27)
【作者】卓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医护人员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情绪记忆改变 [J], 唐迪;张德安;吴琼
2.残疾人心境状态与认知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 [J], 谭彩;曾文芳;曾鑫;王德丽;刘衔华;;;;;
3.简明心境量表在评价军人情绪中的信度和校度分析 [J], 尹忠伟;谢怀江;于宁
4.机器的进化与工人生存情绪的改变——从肖克凡的《机器》谈起 [J], 张红翠; 张祖立
5.简明心境量表对医院门急诊检验病人情绪的评价分析 [J], 周雪慧;索黎;王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咨询问题的三层面分类
朱艳丽;赵山明
【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
【年(卷),期】2008(029)021
【摘要】对心理咨询面对的来访者问题从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三个层面进行初步界定与分类,形成一个心理咨询问题的三层面分类系统.三层面分类系统包括三个层面三个等级,为来访者问题的可能原因提供多维的思考角度.重点探讨了社会层面分类,根据社会生活事件性质及其与当事人的关系分为五个方面.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朱艳丽;赵山明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天津,300071;郑州大学心理学系,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1
【相关文献】
1.美国凤凰城城市规划及建设管理的三个层面 --理念层面、法律层面、操作层面[J], 郑小明
2.语境的分类、特征及三个层面 [J], 田云
3.由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类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J], 高云峰
4.心理咨询问题的三层面分类 [J], 朱艳丽;赵山明
5.语境的分类、特征及三个层面 [J], 田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少年手机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多元宇宙样分析和密集追踪方法黄顺森;来枭雄;张彩;赵心媚;代欣然;祁梦迪;王欢蕾;王文荣;王耘【期刊名称】《心理学报》【年(卷),期】2024(56)6【摘要】为探究手机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基于74182名青少年样本,采用多元宇宙样分析检验了手机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稳健性关系;研究2对507名青少年采取为期35天的密集追踪测查,探究了手机压力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机制。
研究1发现50%以上青少年报告对手机有过压力感受,且手机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负向关联是稳健的,这值得研究者和社会的关注。
研究2发现反刍和消极情绪的强度/波动性在手机压力和心理健康间起到中介作用,且二者对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维度的作用机制有一定差异。
研究首次扩展了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压力-认知/情绪”理论和“媒体使用-数字化压力-心理健康”模型的广度和深度,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总页数】15页(P745-758)【作者】黄顺森;来枭雄;张彩;赵心媚;代欣然;祁梦迪;王欢蕾;王文荣;王耘【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教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压力、自我复杂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六个月的追踪2.体育锻炼、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证据3.校园氛围、手机依赖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关系:一项3年的纵向追踪调查4.亲子间的手机博弈: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5.测量时间与样本量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基于密集追踪数据分析的方法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