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世界教育思潮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
第四章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一.名词解释1.教育国际化:二、填空1.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标志是1965年保罗·郎格朗《 ________ 》的发言。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肯定并推广了终身教育思想。
2.全民教育思潮的产生的标志是1990年在宗迪恩大会发表的 ________________ .3.联合国 ___________ 组织对于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4、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________巴黎会议上以终生教育为题的报告,使终生教育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提倡。
5、终身教育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个的___________;二是完全的_____________。
6、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人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完成其________ 的过程,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7、在教育主体维度上,终身教育强调的是________。
8、教育国际化包括:一是教育为社会国际化发展培养人才;一是教育本身____________,加强国际交流。
9、满足________ 学习的需要,是全民教育思想的宗旨和最终目的。
10、全民教育思想推动了教育的 _____ 化、民主化、终身化进程。
11、终身教育思潮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基础上发展出了_________和_______的概念。
12、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_________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劝告书》正式提出“终身学习”概念。
13、法国实施终身教育的主要组织是“地区高等中学群”。
法国终身教育开展的特点是它建立了比较完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确立了“以_________为中心”的终身教育制度,重视企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责任。
14、美国终身教育体制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教育体制:3.教育制度;4、教育立法:二、填空:1.教育必须为________服务,必须同__________相结合,培养__________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它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约_____________的制约、同时还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_______,基本形成______,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5、__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得以颁布与实施。
6、我国国家教育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___________制度。
7、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_____________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_______年______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
9、教育体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10、学业证书从学生完成学业的情况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学历的有效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11、我国学位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等级。
国务院设立__________,负责领导全国的学位授予工作。
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12、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级设置。
13、学校评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选优评估三种形式。
14、在现阶段,基础教育应以____________办学为主。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摘要】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带来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深刻影响。
通过探讨当代世界思潮对教育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对人生观教育的影响则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价值观教育方面,则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动其形成独立、批判性的思维。
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也在当代世界思潮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产生综合影响,为未来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当代世界思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影响、教育体系、教育方法、综合影响、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密切。
这种全球性的联系和互动,使得世界各地的思想和观念得以快速传播和传播,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代世界中,许多新兴思潮如后现代主义、全球化、多元文化主义等不断涌现,挑战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观念体系。
这些思潮引发了人们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深刻思考,激发了人们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探索和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这也为当代世界思潮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渠道,使得不同文化和思想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影响。
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交流平台。
这种全球性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人们对自我和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1.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生命和价值的认识和看法。
它们构成了一个人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影响着个人的人生选择和行为表现。
教育学考研之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知识点整理当今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迥然不同,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一)1、1972年,法前总理富尔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成为20世纪下半叶有指导性质和广泛影响的文献。
2、基本宗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学习,早期教育;终身教育;学生能力培养。
要求教育承担起传授年轻一代在当代社会激烈变化的条件下求得“生存”的各种知识能力。
3、问题: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解决了教育与物质生产的不相适应的矛盾,但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道德水平下降;治安混乱;泛滥;家庭观念薄弱。
(精神生活和道德面貌方面)(二)1、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2、宗旨:解决二战后物质生产高速发展而精神生产薄弱的问题;解决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危机,道德及生态危机;改善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环境;培养能适应未来生活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人。
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与科学主义和技术统治论有关系。
现代科技离不开现代教育,现代科技依托于现代教育。
教育的经济取向思潮,起源于人力资本理论。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但也有缺点:1、思维的狭窄性、线形2、只考虑教育与经济的关系3、未看到教育的政治、文化功能(三)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源于二战后的功能论学派和冲突论学派1、功能论学派:帕森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指出制约教育行动系统的有:社会、文化、人格系统。
社会系统的四功能要素: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模式维持认定:教育功能之一:个体社会化;学校是选择人才的合理机构;学校教育最终目的是使社会功能协调。
冲突论学派新韦伯主义冲突论新马克思主义冲突论:经济再生产理论;文化再生产理论;“抵制论”。
二者都是承认教育的社会价值功能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国家主义强调民族、国家的利益,推崇教育在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但哲学上,有狭窄性;价值取向和对象上,本位主义,局部利益;教育上,鼓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全球教育(教育国际化思潮、国际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教育为社会国际化发展培养人才;教育本身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
一、名词解释1、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是现代世界教育思潮中最基本的和最具影响力的思潮,,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同各国经济发展呈互动关系,在各国新的教育思潮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保持者强劲的力量。
2、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是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 它的产生有赖于悠久的文化基础、渴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国际竞争的政治基础。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技重要性的广泛宣传, 以及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上的科技取向。
3、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尊严的教育理论思潮。
这是一种在西方具有极大影响的教育理论思潮。
4、终身教育(学习)思潮:终身教育:人一生中所受教育的总和。
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一切教育方面,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
终身学习: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5、全民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
6、进步教育思潮:进步教育是用来表示1910一1950年之间美国学校中所发生变化的一个名词。
是以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心理学为基础,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主张在课程、内容、方法及师生关系上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教育派别的思想。
7、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是把以发生认识论为核心的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认知能力、教学过程和学科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中,提出了以学习知识结构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8、教育思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相同的理论旨趣与价值观、并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而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想潮流。
是关于教育的一种观念形态、抽象理论,是对历史和现实社会中教育活动的一种主观反映。
二、填空1.里根总统时期推出的《美国2061计划》:它是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制定的,全称为《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其主旨是普遍提高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科学、技术等核心课程的教育质量。
世界知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潮简介
本文将介绍世界上知名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教育思潮。
约翰·杜威(John Dewey)
约翰·杜威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被公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
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经验主义”,即将研究与实
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杜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鼓励学生通过
实践和体验,建立与世界的联系,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民主价值观。
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玛利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她创立了蒙特梭利
教育方法,被认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先驱之一。
她提倡以儿童为中
心的教育,强调自主研究和个体发展。
蒙特梭利教育方法注重培养
儿童的自信心、集中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提供适合他们年龄和
能力的材料,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杜威·苏生(Dewey Sorenson)
杜威·苏生是中国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中国教育深度改革”的理念。
苏生教育思潮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并注重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以上介绍了世界知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潮,他们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的教育理念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终身教育与教育思潮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逐渐走向了全球化。
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倡导和传播的教育新思想和新理论,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了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的国际教育思潮。
这些思潮荡涤了传统教育的痼疾、弊病,引领了国际教育的发展走势,促进了各国教育的改革发展。
回顾近几十年来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十分关注国际教育发展动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响应国际组织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实施在国际公约中做出的承诺,促进了各自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从而,也形成了一种以追随国际教育思潮来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模式。
在近期国际教育思潮发展过程中,突出的有三大思潮: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和全纳教育。
这三大思潮,势大力沉,汹涌澎湃,反映出国际教育发展主潮之特征:一是大众化、民主化、平等化;另一是优质化、多样化和个性化。
一、终身教育:教育的终身化及终身教育权20世纪60-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终身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教育的思潮。
终身教育主张人的教育应该是人的一生都在进行的,而不仅仅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需要在其一生当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因而,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而教育应当满足每个人在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需求。
因此,终身教育的思想很快在世界各国传播,逐渐形成了二战以后国际教育思潮发展中出现的最强大的教育思潮。
到20世纪末,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终身教育思想作为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建立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联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包括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这样的一种终身教育体系。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韩国把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
韩国宪法引进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明确了终身教育的法律地位,即政府必须要实施终身教育,并制定出落实终身教育的新的教育体制。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如智利、秘鲁、巴西、墨西哥等国,都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在教育部的具体策划下,将终身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国家教育体制,在新教育制度中既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掀起了新的一轮教育改革和发展。
列举20世纪20年代出现过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正在涌现。
下面梳理20世纪20年代出现过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第一,军事化教育思潮。
20世纪上半叶,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军事化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支坚强的国家力量,以确保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学校要加强体育锻炼,强调国家精神和道德修养,发挥军事体系在实施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儿童心理学思潮。
20世纪20年代,有心理学家首次提出以儿童特性为核心批判成人学术和教育,提倡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性为基础的教育。
20世纪20年代,儿童心理学家朗费罗提出心理发展阶段论,强调适应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发展习惯,从而实现儿童的内心发展,从而推动教育的发展。
第三,活动主义教育思潮。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生命具有活动性,而非理论性,他认为,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他把学习比做一件“在动中发现”的事情。
20世纪20年代,活动主义教育思潮推动了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二战后社会素质教育思潮。
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二战的结束,各国教育界开始提出要将改变社会的理念和活动融入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未来和国家的团结。
例如,英国对普通学校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革,倡导社会性教育;德国则建立了“社会民主教育”;荷兰则重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思潮。
20世纪20年代,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出现,思想政治教育思潮盛行,把培养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观念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之作为教育的基石。
随着它的出现和发展,各国在提升社会素质,强化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第六,技术教育思潮。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之后,历史领导者开始重视青少年早期技术教育,崇尚以“教学员学习如何创新和思考”为宗旨的“实践科学技术教育”,实施技术教育,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推进社会发展。
教育思潮的概念教育思潮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
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和期望,也体现了教育界对于教育问题的认识和探索。
教育思潮的兴起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也反映了教育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一、古代教育思潮古代教育思潮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
早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和传统的师徒制教育。
古代教育思潮主要有:儒家教育思潮、道家教育思潮和法家教育思潮。
儒家教育思潮强调教育的中心是人的自我修养,注重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和学习,强调培养仁爱之心和对他人负责的精神。
道家教育思潮注重个体的自我修炼和追求真理,强调身心合一、自然之道和自由发展。
法家教育思潮注重法制教育和实用教育。
二、近代教育思潮近代教育思潮主要包括启蒙教育思潮、自由教育思潮、社会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启蒙教育思潮是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运动,主张通过教育来提高人民的智慧,推动社会进步。
自由教育思潮强调个人自由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主张真实体验和自主学习。
社会主义教育思潮是20世纪各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的教育思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强调实用教育和职业教育,主张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三、现代教育思潮现代教育思潮主要包括进步教育思潮、民主教育思潮、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和全人教育思潮。
进步教育思潮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民主教育思潮强调平等和自由,主张学生参与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幸福追求,主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特长的培养。
全人教育思潮是对传统教育思潮的继承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智慧和道德品质。
四、当代教育思潮当代教育思潮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思潮、多元文化教育思潮、全球教育思潮和绿色教育思潮。
信息技术教育思潮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章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一、填空题
1. 当代世界三大教育思潮分别是()、()和()。
2. 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出版了第一本终身教育的专著《终身教育》,初步明确终身教育的本质含义。
3.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郎的()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标志着终身教育概念和思想体系的形成。
4.终身教育思想的奠基人是()。
5.有两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可以概括终身教育的内涵:一是(),二是()。
6.学习化社会是一种()的社会。
7.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它激励并使人们()。
8.首先提出并使用了“终身教育”的术语,而且也是第一个为终身教育立法的国家是()。
9.1966年,美国颁布了(),从而确立了成人教育的法律地位,为终身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终身教育体制具有()和()的特征。
10.()年中国颁布《教育法》,首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终身教育体系”。
11.全民教育基本内涵是()、()以及()。
12.()的成立标志着教育国际化思潮的形成。
13.教育国际化思潮形成原因是()、()、()以及国际组织的发展。
14.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服务提供方式是()、()、()、自然人流动。
15.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是(),其内容包括(),其目标是(),其途径是()。
二、判断题
1 英国著名成人教育家耶利克利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标志着终身教育概念和思想体系的形成。
2 推动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因素必然包括社会背景和自身心理变化两大因素。
三、简答题
1.哪九大因素推导了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
2.简述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
3.全民教育的基基本内涵与目标。
五、论述题
1.试述教育国际化含义及与教育民族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