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用药与不同麻醉方法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62.99 KB
- 文档页数:2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子宫肌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发表时间:2015-12-22T11:17:55.3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作者:周艳红[导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能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应激反应,更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530001【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子宫肌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就诊序列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30例。
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10min、术毕、术后24 h检测患者血糖、AD、NA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893);两组患者的血糖、AD 及NA 水平在不同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差异(P<0.05);麻醉10分钟时患者的血糖、AD 及NA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术毕明显升高,在术后24 h又明显降低。
术毕及术后24 h 对照组患者的血糖、AD及NA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能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应激反应,更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子宫肌瘤;应激反应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子宫肌瘤是卵巢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1]。
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但手术会使患者产生剧烈疼痛,机体就会作出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2]。
本研究分组对比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子宫肌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就诊序列号将其分为硬膜外组(30例)和全麻组(3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35±5.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6±4.8)岁。
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40例择期食道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ⅰ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ⅱ组)。
入室后行动脉穿刺后静息10min后(t0)、诱导后20min(t1)、侧卧位开胸探查时(t2)、术毕平卧时(t3)、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t4)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上腺素(e)和去甲上腺素(ne)、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皮质醇(cor) 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bg)。
结果:ⅰ组于侧卧位开胸探查、术毕平卧、清醒拔除气管导管等时点map、hr上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侧卧位开胸探查、术毕平卧、清醒拔除气管导管等时点map、hr上升幅度较ι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ⅰ组bg、cor、e、ne组内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侧卧位开胸探查、术毕平卧、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ⅱ组bg、cor则无明显变化,e、ne于侧卧位开胸探查、术毕平卧、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各个时间点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ⅰ组高于ⅱ组。
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食道癌根治手术,应激反应明显减轻,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麻醉;开胸;手术;应激【中图分类号】r 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077- 02手术应激反应是手术创伤引起体内多种激素多个系统参与的复杂的全身反应[1].各种麻醉方式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将对麻醉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选择了40例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6~73岁(平均62.6±4.7),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全麻;ⅱ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概述:麻醉是在手术和其他医疗操作中常用的方法,能够使患者处于无痛或昏迷状态,以便医生可以进行必要的治疗。
不同的麻醉方法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产生的临床影响。
立即和延迟应激反应:手术和麻醉过程本身可能对患者产生应激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是立即的,即在手术或麻醉期间发生的,也可以是延迟的,即在手术或麻醉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
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给患者注射一种或多种药物来使其昏迷,从而达到无痛的状态。
局部麻醉仅在手术部位使用,不需要让患者昏迷。
这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有所不同。
全身麻醉可能会在麻醉后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如术后失眠、恶心和呕吐等。
这可能与整个手术和麻醉的过程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关。
一些麻醉药物也可以减轻这些反应的发生。
局部麻醉一般不会产生像全身麻醉那样的显著应激反应,因为患者处于清醒状态。
某些异常感觉、肌肉抽动和无法忍受的疼痛等应激反应仍可能发生。
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式。
镇静药物是用于产生轻度至中度镇静效果的药物。
它们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有限,但可能会引起贫血和低血压等副作用。
镇痛药物用于减轻或消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感受到的疼痛。
它们对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大。
阿片类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应激反应,但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和成瘾。
麻醉药物也可能对应激反应产生深远影响。
沙普仲酮是一种用于产生深度麻醉的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它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呼吸抑制。
结论:在选择麻醉方法时,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手术类型等因素。
正确使用和监测麻醉药物的剂量可以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也是减少应激反应的重要措施。
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发表时间:2017-10-26T11:36:59.8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5期作者:杨德君[导读] 所以采用两种方法对多种指标进行同时检测,具有一定互补作用,进而来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和病情发展进行有效评价。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183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老年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人。
其中试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分别评定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测定患者给药前后生命体征,起效时间等数据;分别于术前、术毕和术后12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浓度。
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后生命体征差异不明显,试验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各时段中对照组患者NE与E浓度均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给药剂量与速度控制得当,腰-硬联合麻醉基本不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术后应激水平较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麻醉;老年骨科;腰-硬联合;应激反应【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54-02骨科手术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手术之一,但由于老年人本身器官退化并可能伴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因此,麻醉方式成为手术中重要的部分。
过去,临床上一直使用硬外膜麻醉,但由于其起效时间长,麻醉效果不好且易引起不良反应等情况仍不是最佳选择。
本文旨在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与硬外膜麻醉的效果比较,从而选择更加合适的麻醉方式运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按照美国麻醉协会式(ASA)分级:Ⅰ~Ⅱ级,手术类型主要有: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股骨头置换术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30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人应激反应影响探析作者:王建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和全麻对老年人应激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到2012年间来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10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组,每组各50例,全麻组麻醉后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组采用硬膜外穿刺的置管后再进行全麻诱导并插管,持续监测MAP、HR、SpO2和PETCO2,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达12mmHg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抽静脉血测定血糖(Glu)和血浆皮质醇(Cor)。
结果单纯全麻组在T3时MAP、HR、Glu和Cor均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组(P【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应激;影响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66-01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应采取各种办法尽可能的减少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对老年人机体的损害,防止患者出现生理功能的紊乱[1]。
本文选取了100名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比较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人应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到2012年间来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
年龄分布为66-83岁不等,平均69岁。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组,每组50例。
在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没有重大心肺疾病和神经内分泌疾病等,检查出有30例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但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1.2 方法在麻醉前的30分钟肌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将外周静脉开通,使用咪唑安定以0.05mg/kg进行静脉注射。
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用两种麻醉方式对术中应激反应的临床影响【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72-01【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用两种麻醉方式对术中应激反应的临床影响。
方法:对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施行单纯全身麻醉,治疗组施行全身结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强度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结论:临床治疗要以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取优补短。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两种麻醉;术中应激反应。
老年高血压病临床上可分为舒张期高血压及收缩期高血压两个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年龄在60岁以上,收缩期血压大于21.3kpa(160mmhg),舒张期血压大于12.6kpa(95mmhg)者,即为老年人高血压病。
舒张期高血压为典型老年高血压病,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2.6kpa(95mmhg)1。
这类高血压多在壮年或中年发病,到老年期有继续发展之势。
因手术对于上腹部的刨伤较大,所以手术过程中要重视预防患者发生高血压危急现象,以及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应激反应,我院对2009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两种麻醉方式对术中应激反应的临床影响方面的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于2009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所有患者都遵照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诊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施行单纯全身麻醉,治疗组施行全身结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身体方面的因素不影响手术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此研究具有可比性。
2 麻醉方法:2.1 麻醉诱导:手术日期选定后,术前患者均服用降压药进行药物降压治疗,直到手术当天。
手术时血液收缩压控制在160mmhg以内(1mmhg=0.133kpa),舒张压控制在100mmhg以内。
第37卷2013年第10期黑龙江医学H EI L O N G J 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oL37.N o.100cL2013965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影响观察赵毅(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手麻科,陕西铜川727000)擒要:日曲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
实验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测定两组患者在术前、切皮时、手术60I I l i n、拔管时的肾上腺素、皮质醇及内皮素含量。
结幂对照组患者在手术60I l l i n及拔管时的皮质醇及肾上腺素值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切皮时、手术60I I l i n、拔管时的内皮素值也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麻醉方式;应激反应doi:10.3969/j.i s sIL1004—5775.2013.10.029学科分类代码:320.2l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因高血压严重损伤了靶器官,造成多种身体生理功能出现退缩性改变,增加了手术麻醉的难度,易使术中发生应激性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2】。
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术中的应激反应给予有效的调控,对患者治疗及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应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与单纯的全身麻醉进行对比,探讨这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l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06—2012—06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60一79岁,平均(68.2±0.5)岁。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11-06T15:50:34.3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作者:颜其泽[导读] 在进行肠癌手术时,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因身体的应激反应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达州市南方医院麻醉科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6年老年肠癌的手术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麻醉深度的不同分为浅度组、中度组与深度组,每组患者各30例。
统计对比不同麻醉深度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结果:三组患者手术结束时ACTH的水平要明显高于术后的1dACTH的水平;浅度组手术后1dIL-6、CRP、TNF-α的水平要明显高于麻醉前以及中度组与深度组的水平;浅度组与中度组Cor的水平在术前与手术后1d有明显地升高,且要高于深度组;深度组患者ET-1的水平在手术后以及手术后1d,均明显低于浅度组与中度组。
数据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结论:采用中度麻醉深度能够使老年肠癌手术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进行抑制,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肠癌手术;不同麻醉深度;应激反应【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248-02 在进行肠癌手术时,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因身体的应激反应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过度的应激反应,患者极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对手术的效果产生影响[1],也有研究显示,不合适深度的麻醉是患者手术之后远期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4],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即对老年肠癌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麻醉深度,并对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行对比,简要记录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2016年老年肠癌的手术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麻醉深度的不同分为浅度组、中度组与深度组,每组患者各30例。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常常会出现应激反应,较严重的应激反应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因此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了60名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浅度麻醉组(维持MAC值在0.8~1)和深度麻醉组(维持BIS值在40~50),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和术后24小时内的生理指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及应激反应表现(术中镇痛用药量、术后镇痛评分、恶心呕吐、焦虑情绪等)。
结果表明,深度麻醉组患者生理指标相对平稳,应激反应表现更少。
与此相对应,浅度麻醉组患者生理指标变化较大,应激反应表现更明显。
具体来说,深度麻醉组患者手术期间出现镇痛用药量较少、恶心呕吐和焦虑情绪较少的情况。
而在术后24小时内,深度麻醉组患者的镇痛评分更低,术后恢复情况更好。
因此,本研究认为在老年结肠癌手术中应尽可能控制麻醉深度,尽可能维持深度麻醉状态,可以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手术风险,促进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