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理论与实务(上)
- 格式:pptx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3
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l、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A、分业监管体制B、自律监督体制C、全能监管体制D、混业监管体制正确答案:A2、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A、行业利率B、公定利率C、市场利率D、官定利率正确答案:D3、衡量基金业绩好坏的关键性指标是()A、基金单位净值的高低B、基金净值的高低C、基金净值增长能力的高低D、基金规模的大小正确答案:C4、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的差额是A、升水B、多头C、贴水D、空头正确答案:C5、可以从整体上认识一家银行资金实力、清偿能力等情况的是()A、贷款量B、现金流量表C、资产负债表D、利润表正确答案:C6、投资者将自己的资产委托给专业机构进行理财管理,这属于投资银行的A、风险投资业务B、并购业务C、资产管理业务D、证券交易与经纪业务正确答案:C7、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最早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A、价格发现B、投机获利C、风险管理D、杠杆效应正确答案:C8、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A、保持经济增长,并以此维护币值稳定B、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保证充分就业C、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D、保持充分就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正确答案:C9、属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是A、中国农业发展银行B、中国建设银行C、中国工商银行D、中国银行正确答案:A10、从货币数量角度阐释汇率决定问题的理论是A、资产组合平衡理论B、利率平价理论C、货币分析说D、汇兑心理说正确答案:C11、允许期权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前的任何一个营业日执行合约的是A、日式期权B、欧式期权C、港式期权D、美式期权正确答案:D12、下列属于健康保险的是A、收入保险B、意外伤害保险C、生存保险D、人寿保险正确答案:A13、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一直持有到期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称为债券的A、当期收益率B、即期收益率C、到期收益率D、票面收益率正确答案:A14、下列关于优先股的表述错误的是()A、风险小于普通股B、具有优先认股权C、在公司破产清算时具有优先求偿权D、具有股息的优先分配权正确答案:B15、专门向经济不发达成员国的私有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是()A、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国际清算银行C、国际金融公司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确答案:C16、我国主要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A、信贷规模B、货币供给量C、同业拆借率D、现金发行量正确答案:B17、有“金边债券”之称的是A、公司债券B、地方公债C、国债D、金融债券正确答案:C18、某日炸雷击断小王房屋后面的一棵大树,大树压倒房屋导致小王的电视机损坏。
1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马克思是怎样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货币产生的客观性的?参考答案: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3)一般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
4)货币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
当价值形式发展到第四个阶段时,货币就产生了。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什么?参考答案: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的不断发展。
3.什么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贮藏职能?参考答案: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是指,当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所发挥出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贮藏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参考答案: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5.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参考答案: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只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商业银行实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7第一部分:课程教育目标一、教学对象《商业银行实务与治理》的教学对象是高职高专证券专业和与之相关专业的学生。
二、本课程性质和任务《商业银行实务与治理》作为研究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治理规律及事实上务的学科,是一门专业实务型课程。
本课程是《证券与投资专业教学打算》(修订)规定开设的一门新课程。
它在培养适应21世纪进展需要的投资、融资专业治理人才的知识架构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三、学生能力培养要求1.基础知识要求学习课程应具备经济学基础知识、金融学基础知识、证券基础知识等。
2.素养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养,创新素养和健康的体魄。
3.实践操作要求本课程属于实务型课程,要紧把握商业银行业务等治理的操作程序,结合校外实训,达到对外办理业务岗位的差不多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差不多要求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产生与进展过程,明确商业银行特点、功能、类型及设立条件,把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商业银行的以后进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商业银行特点、功能及其经营原则,难点是商业银行“三性”经营原则之间的和谐治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特点与功能一、商业银行产生与进展二、商业银行特点与功能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节商业银行类型与结构一、商业银行差不多类型二、商业银行设立的原则、条件与程序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第三节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一、商业银行经营特点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三、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之间的矛盾与和谐第四节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一、商业银行的国际经营环境二、商业银行的国内经营环境三、商业银行经营与金融监管四、商业银行经营与金融同业五、商业银行经营与银行客户第五节商业银行进展趋势一、业务经营综合化二、资产证券化三、金融创新普遍化四、经营治理电子化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治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巴塞尔协议》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划分及其构成,熟悉商业银行资本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