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预防
- 格式:docx
- 大小:32.83 KB
- 文档页数:4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体会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hyopneumoniae)是猪世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诊断和防治猪支原体肺炎是保证猪健康、保障养猪业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介绍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体会。
一、诊断1.临床症状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于呼吸道,所以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在呼吸系统。
拉稀、咳嗽、呼吸急促、气短、体温升高,这些常常引起猪场工作人员的关注。
2.病理变化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以肺部为主,一般表现为肺泡壁增厚,局部肺组织产生大量炎细胞浸润。
通过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是猪支原体肺炎。
3.实验室检测针对猪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PCR法、ELISA法、繁殖试验法和细菌学检测法。
其中PCR法是一种新近发展的检测技术,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能够检测出病毒DNA的存在。
而且检测速度快,可以更快地获得诊断结果。
二、防治1.疫苗预防常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鸟卵菌疫苗,疫苗的接种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抗体水平,从而避免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2.抗生素治疗当出现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时,可采用抗生素治疗。
目前较为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特比萘芬、罗红霉素、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治疗要注意用药剂量和药物种类,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抗生素。
3.环境管理做好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卫生,可以有效地减少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积淀物,注意通风换气,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的测量和调节。
综上所述,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世界呼吸道疾病,给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我们要做到早期预防和诊断,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也要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以防止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猪的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
猪支原体肺炎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浅析猪支原体肺炎(PPA)是由猪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炎症。
猪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菌,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易在养殖场内扩散。
猪支原体肺炎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临床上,患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肺部水肿、出血和渗出物,导致猪的呼吸功能受限。
病理学检查可见肺部组织肿胀、出血和渗出物。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猪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PCR检测,前者可以从猪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猪支原体,后者可以检测猪支原体的DNA是否存在。
针对猪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如严格控制外来猪只的进出和限制人员流动,防止猪支原体的传播;加强猪舍环境的管理,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的存在;对于新生猪,可以通过给予高质量的母乳和注射猪支原体疫苗来提高抗体水平,增强免疫力。
定期检测猪舍内的猪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猪,防止疾病扩散。
治疗方面,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治疗猪支原体肺炎,治疗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对于重症病例,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来控制继发细菌感染,同时还需要给予支持治疗,如提供高能量饲料、保持猪舍的适宜温度和湿度等,帮助猪恢复健康。
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对猪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
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管理猪舍环境、提高猪的免疫力等。
在治疗方面,目前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来缓解症状和促进猪的康复。
猪的疾病猪支原体肺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我国俗称猪气喘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
剖检变化为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主叶)的对称性实变。
病多呈慢性经过,常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
据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养猪场血清学检验,阳性率30%~50%。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猪场都有发生。
由于带菌病猪的存在和分布面较广,除直接发生死亡外,病猪生长发育缓慢,生长率降低15%左右,饲料利用率降低20%,造成饲料和人力的浪费。
有的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死亡。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二、病原: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体属(Mycoplasma)成员。
猪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是一种较小的,呈球状、点状、杆状和多形态的微生物。
本菌不易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不佳,用姬姆萨和瑞特氏染色良好。
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发育极为困难,要求有严格的培养条件,分离用的培养基大多是组织培养平衡盐类溶液,加入乳清蛋白水解物、酵母浸出物及猪血清,培养材料中必须没有其他支原体存在。
本菌对乙醚敏感,对葡萄糖能利用并产酸,1:5000的美蓝溶液可抑制生长。
适于在37℃有氧条件下培养。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接种后培养7~10天,才能用肉眼观察到针尖大小露珠状、圆形、中央隆起、边缘整齐的小菌落。
有些老龄菌落中心稍凹陷,不像一般支原体的“荷包蛋”状菌落。
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及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不强,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h;日光、干燥及常用的消毒药液,都可在较短时间杀灭病原。
病肺组织中的病原体在-15℃可保存45天,在1~4℃存活7天。
在甘油中O℃可保存8个月,在-30℃可保存20个月仍有感染力。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体会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
本文从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分享个人的体会。
一、诊断
1.症状观察法。
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急促、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
通过观察病猪的症状,能够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猪支原体肺炎。
2.病理观察法。
对死亡病猪进行病理解剖,可以看到肺部出现充血、水肿、胸膜增厚等病理变化,结合病猪的临床表现,可以初步确定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3.实验室检测法。
通过鼻咽分泌物、胸腔积液、血清等样本中的猪支原体DNA检测、血清学检测等方式,能够确定病猪是否感染猪支原体,进一步确定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二、防治
1.加强环境卫生。
定期对猪舍、喂食器、饮水器等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能够有效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2.强化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
合理配制饲料,保证猪的营养需求。
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猪,避免猪支原体肺炎的传播。
3.药物治疗。
对于确诊患有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猪,应及时予以治疗。
可选用红霉素、金霉素、雷氏西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可配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解痉药等辅助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病猪的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既要通过诊断及时发现病猪,又要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体会
猪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原微生物,会造成猪呼吸系统疾病,如猪支原体肺炎。
本
文将介绍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体会。
首先,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流涕、眼部发炎、发热等。
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出现,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确诊。
目前,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有病理解剖、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原体分离、PCR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综合诊断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确诊猪支原体肺炎。
除了临床症状和实验
室检测,还需要充分了解该猪群的饲养环境、饲料情况、疫苗生产及接种情况等,因为这
些都与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和传播有关。
针对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定期清洗养殖场环境,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增
强猪的免疫力,避免交叉感染等。
其次是加强管理,实行严格的动物检疫制度,防范疫情的扩散。
此外,还要加强饲料和水源的质量管理,选择抗体力强、免疫效果好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如果出现疫情,需要及时隔离患病猪,对于病死猪体要进行妥善处理。
总之,猪支原体肺炎对于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危害,应该从生物安全、治疗方案
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防控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
24此方政it猪支原体肺炎流行范围广,发 病率高,死亡率低,难以治愈且是规 模化猪场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 一。
单独地发生本病对猪致死率不 高,一般会使感染、发病猪的生产性 能、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传染 性疾病,一旦发生常常难以根治,严 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从本病 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 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讨论,希望能为养猪业避免或减少本病发 生,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猪支原体性肺炎(简称MPS),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 喘病,是由猪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 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体温升高及食欲变化不大,有明显的气喘、咳嗽、腹式呼吸,生长发育迟缓,词料报酬低。
病理变 化是肺脏呈双侧对称性实变。
不同 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 均可发生,尤其在寒冷多雨潮湿或 气候骤变时多发。
一直以来在养猪 业中都极为重视。
1病原本病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属支 原体科,又称霉形体,是一类无细胞 壁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呈高度多 形性,能通过细菌过滤器,革兰氏染 色阴性,姬姆萨或瑞特氏染色良好,含有DNA和RNA,二分裂或芽生繁 殖。
本菌广泛分布于环境和动物体 中,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不强,附着 在猪生活环境以及用具上,2~3天就失活了。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 于病猪呼吸器官内,生长需求对环 境要求苛刻,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 养基上生长,但发育较困难,对消毒 剂、日光和温热等没有较强抵抗力,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即可消毒灭 菌。
2流行病学2.1传染源自然条件下,病猪与带菌猪是 主要传染源,尤其是隐性带菌猪,病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何星云(邯郸市邯山区农业农村局,河北邯郸056000)菌主要存在于病猪和带菌猪呼吸道中。
2.2传播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打喷嚏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通过接触传播,或者直接形成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
而病母猪传染给吃奶小猪,使得本病在猪群长久存在。
育肥猪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治育肥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in finishing pigs)是一种常见的猪类呼吸道疾病,由支原体感染引起,主要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以下将详细介绍育肥猪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治方法。
对于育肥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确认:1.临床症状观察:育肥猪支原体肺炎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食欲不佳、发热等症状。
兽医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病猪的临床表现和行为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支原体肺炎。
2.实验室检测:应该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明确病因。
利用支原体特异性的PCR检测、细菌培养等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育肥猪是否受到支原体感染。
3.病理检查:育肥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征为肺部充血、出血以及肉眼可见的纤维素膜形成。
通过对猪的死后解剖检查,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
接下来,对于育肥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抗生素:根据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特价观察沙星、强力霉素等,使用时应该遵循临床实践指南。
2.免疫治疗:可以使用支原体疫苗进行预防和治疗。
疫苗针对不同的支原体菌株设计,能够提高育肥猪对支原体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3.改善环境条件:保持猪舍的良好通风和卫生条件,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定期清理病房和病猪粪便,消毒饮水设备等,以减少感染的可能。
4.饲养管理:给予育肥猪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以减轻疾病的影响。
合理饲喂,并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
育肥猪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治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病理学检查三个方面。
对于治疗,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改善环境条件以及合理的饲养管理等方法。
加强免疫预防、提高饲养水平,对于减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有效诊治和控制育肥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猪支原体肺炎是被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出现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也叫做猪气喘病。
临床表现为气喘、咳嗽,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是也会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对猪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猪的抵抗力减弱,出现很多疾病,甚至会因为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所以需要积极的预防治疗。
1 流行病学患病猪和携带病原体的猪都是传染源,该疾病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空气、飞沫是主要途径,患病的猪在咳嗽和气喘的时候会将病原体以飞沫形式传染到健康猪体内。
该疾病只有猪会发生,并且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会发病,仔猪的发病率高,会造成死亡,健壮猪不会死亡,有咳嗽症状;该疾病的过程比较缓慢。
四季均会发病,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气候寒冷、气温骤降时容易产生,使用一般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让患病症状消退,复发率高,猪是肺炎支原体的唯一天然宿主。
2 临床症状该病一般会有10~16天的潜伏期,临床中以咳喘为主要表现,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①急性型:不多见,病原菌进入易感猪群后,会出现大范围的暴发,各年龄的猪都会发病.能够达到100%发病,10日龄乳猪也会被感染,一般会持续3个月,然后变成慢性型。
②慢性型:比较多见,3~lO周龄会出现首批症状,然后是10~16天潜伏期。
于咳频发,晨间进行饲喂后以及运动后症状加剧。
病猪对饮食通常无影响,但是生长发育会受到限制。
病猪外表康复后,在16周龄会有可能第二次暴发。
部分病猪因巴氏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影响会发展为急性肺炎。
③隐性型:病猪症状不明显,有轻度咳嗽,生长发育正常,X线检查可见气喘病灶。
3病理剖检解剖检查可见猪的两肺心叶、尖叶和膈叶有对称性病变。
肺中间叶实变,初期有豆大分散分布的淋巴结肿大,然后融合为大叶性病变。
肺部两侧对称,如果继发细菌感染还会出现肺与胸膜黏连的情况。
4 诊断患猪咳嗽频繁、生长受阻、死亡率低,症状反复,扩散速度缓慢。
具体的确诊还需要对病猪进行致病支原体分离,采用培养液培养,在产生足够的抗原后进行血清试验、平板凝集、快速血清平板凝集等检验和试验,才能够最终确诊。
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预防
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咳嗽、气喘和生长迟缓,感染率高、死亡率低。
感染猪的呼吸道纤毛屏障被破坏,使其它疾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肺脏病变加重,呼吸功能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
该病是一种原发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呼吸道病复合体(PRDC)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多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和剖检症状变得复杂。
本文通过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评价和检测方法的分析,为其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1 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目前,商品猪场几乎100%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带菌散毒猪群普遍存在。
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
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
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被称之谓“十周龄墙”。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
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变或胰样变。
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可能。
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
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
2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
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
发病初期多表现连续性的干咳,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部分严重的极度消瘦。
若继发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则体温升高,死亡率增加。
临床上为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区分,现将不同因素引发的疾病与咳嗽类型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咳嗽、体温高且口鼻流有泡沫或带血黏液、可视粘膜发绀等;猪肺疫表现为连续咳嗽、时有喘鸣声、咽喉部肿胀导致呼
吸困难呈犬坐、体温升高等;副猪嗜血杆菌病表现为短促咳嗽、流脓鼻液、发热、腕、跗关节肿大等;猪萎缩性鼻炎表现为咳嗽、打喷嚏、鼻歪、有黑色泪斑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高热、精神沉郁等;猪链球菌病表现为咳嗽、高热、关节肿胀等;猪丝虫病表现为阵发性咳嗽、脓粘性鼻涕;猪流感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体温升高、眼鼻有粘性分泌物;异物性咳嗽表现为突发的连续性、剧烈、痛苦的咳嗽,异物咳出后,咳嗽平息。
在育肥猪群中以典型的连续性干咳为统计目标,测定咳嗽指数对评价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和发病程度有一定意义,方法如下。
对每个育肥舍的猪进行随机选择,通过喊叫、拍手和惊吓三分钟后的一段时间观察,咳嗽十秒后不再咳嗽,计下咳嗽数。
对同一批猪,重复一次,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另一批猪进行测试。
平均咳嗽指数=咳嗽猪的数量/总检测的猪数×监测总时间。
所建立的定量评估育肥猪干性咳嗽评估体系配合猪肺炎支原体血清血检测,更具有衡量群体免疫水平价值。
3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征与病变指数
病初期剖,检肉眼可见心叶有点状、小片状肺部硬化,周围组织下陷低于周围正常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肿大。
后期剖检可见肺脏呈对称状肉变、实变、虾样变。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部有紫红色肝变、肺炎区坏死、硬化、粘连;猪肺疫肺紫色肝样变且常有坏死;副猪嗜血杆菌病肺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蓝耳病肺前叶有肺炎实变灶;猪链球菌病呈化脓性肺炎状;猪丝虫病肺膈叶后边缘有楔形气肿灶,内部有灰红色实变;猪流感肺脏前下部紫红色实变、气肿、出血。
根据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邵国青等制定的猪支原体肺炎肺脏病变评判标准(见下表)对剖杀猪的肺部病变进行判定。
猪肺脏由7个肺叶(左右心、尖、膈叶,副叶)构成,各肺叶得分相加即为肺病变得分,最大得分为28分。
通过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可作为初步的临床诊断,而且咳嗽指数和病变指数评价体系证明,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损伤与气喘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在复杂的混合感染状况下,疾病确诊和损失评价仍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测手段。
4 猪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4.1 猪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
目前多采用ELISA方法检测,前腔静脉采血,血样需冷藏保存并于两天内送达实验室,分离到的血清-20℃保存、备用。
由于无法区别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在对猪群免疫之前,先对猪群随机抽血采样,作为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率评价指标之一。
对没有血清抗体的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二十天后抽血检测,作为猪群免疫后的评价指标。
临床上评价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程度和损失大小,仍需结合其它指标。
试验证明,猪群自然感染MPS病引发气喘病时,血清阳性率≥0.5时,一般咳嗽指数≥2.5%。
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猪群感染了猪肺炎支原体,但临床防控效果较好。
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严重。
4.2 猪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
取感染的肺组织直接分离猪肺炎支原体来诊断猪气喘病最为可靠,但直接分离要求较高、且费时费力,临床上这项“金标准”很难实现。
因此,选用其他方式来诊断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十分必要。
目前,应用最广、操作最方便的是PCR(普通PCR方法、套式PCR方法、多重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LAMP、芯片检测等)。
普通PCR是猪肺炎支原体检测常规方法,具有简洁、方便、快速节约成本的优点。
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检测其他病原,节约了时间;荧光定量PCR,可以达到准确定量的目的;芯片检测是一种更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但费用过高。
病、死猪尸体采样,猪剖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肺脏,剪切正常与病变交界处的样本即可,是目前最常用的采样方式。
活体采样不必剖杀猪只,可选猪的鼻腔拭子、咽、气管拭子或肺泡灌洗液等方法,灌洗液检出率与感染情况最为符合,其它依次为咽、气管拭子、鼻试子。
采集空气样本中的气溶胶,需专用气泵抽取猪场内空气,注入到无菌PBS,后高速离心,收集沉淀进行检测。
此方法评价病原的气溶胶传播情况,对猪场的猪肺炎支原体临床净化、监测提供便利。
5 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飞沫在环境中传播,其传播距离可达9.2km,健康猪接触病猪或吸入空气中带有猪肺炎支原体的气溶胶而发生感染,一旦发现感染猪应立即隔离、治疗。
传统的呼吸道药物虽不能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和缓解。
对呼吸困难(尤其是颈部肿胀)的猪不建议颈部肌肉注射,通常将对猪肺炎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如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加到饮水或食物中,对于重病猪可后肢注射尼可刹米缓解呼吸困难,同时针对某些特定的症状对症治疗及预防其他病原菌的继发感染。
饲养管理中添加黄芪
多糖、淫羊藿皂苷、维生素等进行猪群保健提高机体抵御外界野毒的感染能力。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但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
小猪在7-14日龄,肺内免疫高效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168株,直达靶部位,占据呼吸系统纤毛受体位点,形成优先占位效应;同时,弱毒疫苗株的快速繁殖诱导机体产生局部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即使环境中再有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存在而进入呼吸道,也会因缺乏受体位点而难以附着、生长、繁殖,最终被黏膜抗体捕获、吞噬、清除。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具有免疫逃避特性,且猪呼吸系统粘膜纤毛的特殊结构,造成体液免疫抗体水平不足以有效地清除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和形成有限的免疫保护力。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对一些消毒剂及恶劣环境具有抵抗力,一旦感染本病很难彻底净化。
目前,国外通过疫苗和药物,采用全进全出管理制度及单独通风和清粪系统,在不完全减群的情况下初步净化了育肥群中的猪肺炎支原体;国内,邵国青等建立了以免疫、消毒、隔离、淘汰为主要技术措施的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和净化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猪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通风不良、饲养环境改变、猪群运输、转群、混群应激、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因素下。
为有效地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在养猪生产中带来的危害,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猪圈清洁度等);二、提供全面的营养;三、减少应激因素;四、全进全出,空圈并进行严格消毒;五、三点式繁育体系,将产房、保育和育肥分开饲养;六、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猪,要做好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
七、适时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