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当山真武大帝是谁 真武大帝是谁的化身
- 格式:doc
- 大小:372.50 KB
- 文档页数:2
武当山的故事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道教名山
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武当山以其悠久的历史、雄奇的
山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武当派武术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武术之源”。
武当山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
相传武当山是武帝舜的太
和山,也是道教始祖张陵修炼成仙的地方。
在武当山,有着许多关
于张陵、太和山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为武当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在历史长河中,武当山也曾多次成为战争的焦点。
在三国时期,武当山曾是蜀汉和东吴两大势力争夺的对象。
而在明清时期,武当
山更是成为了武当派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武当派的武术和文化也
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除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武当山还以其雄奇的自
然景观而著称。
山上有七十二峰,其中天柱峰、朝阳峰、南岳峰等
峰峦巍峨,气势雄伟。
山下有九十九涧,其中太子涧、龙泉涧、玉
女涧等水流清澈,飞瀑流泉,美不胜收。
此外,武当山还有许多古
建筑群,如紫霄宫、太和宫、神宫等,这些古建筑不仅是道教信仰
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武当山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座山的故事,更是中国道教文化、
武当派武术、自然景观的结合体。
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也展示了雄奇的自然风光。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登山
观景,感受武当山的独特魅力。
武当山,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
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它的故事将永远传承下去,让世人永远铭记。
真武阁是指中国道教中一个著名的宗教场所,通常与武当山有关。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真武阁是武当山的主要建筑之一。
以下是与真武阁相关的一些历史故事:
1. 真武大帝的传说: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真武大帝是道教的主神之一,被尊奉为武学的宗师。
相传真武大帝姓李名聪,是唐代初期的一位道士,因修炼有成而被封为真武大帝。
他在武当山弘扬武学和道法,被认为是武当山的守护神。
2. 张三丰的修炼: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之一,被尊奉为武当派的始祖。
传说中,张三丰曾在真武山修炼多年,悟得深厚的武学和道法。
他的武学理念和修炼方法对后来的武当派影响深远。
3. 太极拳的起源:有一种说法认为太极拳起源于武当山真武阁。
传说中,张三丰观察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将这种观察运用到武学中,创立了太极拳。
太极拳被认为是一种内家拳法,强调柔和的动作和内在的力量,与武当山强调的道教哲学相契合。
4. 武当七侠:据传说,在武当山真武阁附近,有七位侠士,分别代表武当七侠。
这些侠士以侠义之心,保护百姓,抵御邪恶势力,成为武当山的护法神将。
这些故事都融入了中国道教、武学和文化的元素,构成了真武阁丰富的历史传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传说有时候混杂了历史和神话成分,因此在解读时应当注意区分。
说说真武大帝的出身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玉虚师相、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现在湖北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
中国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明朝时期,应明成祖朱棣政治需要而加封号,在全国影响极大,所以民间传说他是盘古之子,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天龙有八部,中华之祖龙。
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
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净乐宫,乃国王之子。
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
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
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
其一.为北方之神《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
"《史记·天官书》曰:"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而汉代人认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训》称其为颛顼、辰星、玄武。
因较为复杂,民众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为北方之神。
其二.为水神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
王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
"《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
真武修仙的民间故事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玉虚师相、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下面让小编给大家讲一讲真武修仙的故事。
真武修仙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修仙圣地,可是真武大帝却不是出生在这里,而是出生在天的西头,大海的那边。
原来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净乐国,国王清廉,善胜皇后善良,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太太平平。
那一天,善胜皇后正在御花园里观景,忽见青天闪开一个门,众位仙人捧出红红的太陽朝下一扔,一道金光飞到面前,变成一个红果子,“哧溜”钻进嘴里,“咕嘟”滑进肚里。
从此,善胜皇后便怀了孕,整整怀了十四个月。
到了三月初二的中午,善胜皇后忽然感到肚子疼起来,同时天地猛一亮,皇后左胁便裂开一个大口子,从里边跳出个又白又胖的娃娃。
那娃娃落地就懂人事,先亲亲热热喊了一声“爹爹”,又亲亲热热喊了一声“妈妈”。
引来了龙飞凤舞,百花盛开,山欢水笑。
举国都在欢庆:真武太子降生了。
真武生来聪明,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过目不忘;他长得魁梧,学了一身好武艺,人们都称赞他、敬仰他,说他定是将来的好国王。
可他偏偏不肯继承王位,却到处求师学道,想要成仙升天。
国王和皇后都曾百般劝阻,可他怎么也不听,执意要走自己选定的道儿。
一天,花丛中忽然走出一位紫衣道人,对太子说:“想得道成仙,就要断绝酒色财气,避开红尘世界。
越过大海往东走,那里有一座武当山,是你修道的好地方。
”说罢,就不见了。
原来那道人是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化身。
那时候,太子才十五岁。
他离开了娇养他的父母,舍弃了优厚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乘舟渡海,来到了武当山。
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离开,太子在前面走,她在后边追,不避风雨,也不分日夜,追呀追,一直追到武当山的山坡上,眼看太子就在对面,她就大声喊:“儿呀,快转来!”连喊了十八声,下了十八步。
太子在对面连应了十八声,却连上了十八步,不让母亲追上他。
这地方就是现在的“太子坡”和“上、下十八盘”。
有关武当山的民间故事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武当道教的发祥地。
那你知道有关武当山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有关武当山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武当山的民间故事:永乐皇帝塑神像武当山的各宫、观中,都供奉着真武大帝的神像,他高大身材,慈祥的面孔,披发赤足,象活生生的人。
原来那是按永乐皇帝的模样塑的,被称为“真武神,永乐像”。
这里有个传说。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起兵夺了他侄儿的皇位,自立永乐皇帝。
皇亲贵族心里不服,又不敢明着反对。
他们大都信奉道教,便暗暗祈祷真武大帝,惩治永乐皇帝。
永乐皇帝听到了风声,心里也明白,只靠刀枪难征服人心,便就梯子下楼,在武当山大兴土木,营建宫观庙宇,到处塑造神像,拼命捧他。
心想:你们信神,我就造神,还来当神,不愁不都跪在我的脚下,服服贴贴听我的。
他找来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对他们说:“真武是天神,长像英俊,你们一定塑得逼真才行。
”工匠们谁也没有见过神仙,从哪里塑起呢?大伙想:反正是捕风捉影,不妨捏着鼻子哄眼睛。
都拿出最好的手艺,尽量把真武神塑成美男子,或高、或壮、或严肃、或亲切、或正襟危坐、或仗剑直立,无不非常神气,一表人才。
不料皇帝全看不上眼,说工匠们是闭着眼睛瞎造,故意糟塌神仙。
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充军的充军,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高丽族有个姓姬的塑像师傅,艺高技绝,名声在外。
皇帝听说了,便召他来武当山塑像。
圣旨传到以后,姬师傅的一家人都知道,他有去无回,禁不住抱头痛哭。
姬师傅心里琢磨:皇帝杀害了那多工匠,一定是都没对准他的心思。
可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只要认真察看,多动脑子,想是能够找到开锁的钥匙来的。
于是他心里踏实了,告辞了亲人,从从容容地进京去见皇帝。
皇帝正在洗澡,听说姬师傅进宫,就叫他到浴堂来见。
姬师傅跪在地下,不敢抬头,却注意着皇帝的一举一动。
“天上的真武神,我从来没见过;地上的人这么多,又能照着谁的样子塑呢?实在难办啊!”姬师傅对皇帝说。
真武大帝:从神话到现实的文化影响力,你知道吗?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真武大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他的起源和传说故事,历史地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都体现了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真武大帝的起源、历史地位和现代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真武大帝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真武大帝,原名玄武,是道教的主神之一,被尊为“真武玄天上帝”。
他的原型是中国古代的神兽玄武,形象为龟蛇合体,象征着北方的神兽。
关于真武大帝的传说故事,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在武当山修炼成仙的故事。
据说,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了四十二年,最终得道成仙,被封为真武大帝。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类对超越生死、追求永恒生命的向往,也体现了道教的核心理念。
我们来看看真武大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真武大帝一直受到尊崇和信仰。
尤其是在明朝和清朝,真武大帝的地位更是达到了顶峰。
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自己比作真武大帝,自称“真龙天子”,并将真武大帝封为“护国神”。
清朝的皇帝康熙,也将自己比作真武大帝,自称“真龙天子”。
这种尊崇和信仰,不仅体现了真武大帝的神性和威严,也反映了皇权的象征和权威。
我们来看看真武大帝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真武大帝的形象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各种文化作品中。
在武侠小说中,真武大帝常常被描绘为武功高强、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真武大帝的形象也被广泛运用,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此外,真武大帝的形象也在各种游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了玩家们喜爱的角色。
同时,真武大帝的信仰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武大帝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起源、历史地位和现代社会影响都体现了其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他不仅是道教的主神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形象和故事,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武当山传说故事有哪些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
那你知道武当山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武当山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武当山传说故事:玉石院子武当山金殿前边有一座玉石崇台,它五颜六色,放出光彩;光油油,滑溜溜,好象镜子;做工精细,赛过天宫的瑶台。
这玉石不是武当山的产物,崇台也不是在当地砌成,原来它是从山西飞来的。
传说,山西有个黄员外,夫妻俩都是黑心肠,刻薄佃户。
他们大秤进,小秤出,卖棉花打潮,卖粮食兑假,无时无处不坑害人。
人们都说:“鸟雀从他面前飞,得要掉根毛;神仙从他面前过,也得掉根针。
”他听到耳朵里暗暗得意,嘴里却说,自己收的钱财,都是为了敬神行善。
如果真武大帝向自己张口伸手,甘愿把万贯家产全献出来,只当给武当山添了香火钱。
黄员外以为说大话不损分毫。
不料想有一天,门前果真来了个道士,口称来自武当山,特意向他化缘。
黄员外早把自己说过的大话丢到了九霄云外,不光一毛不拔,连凉水也不肯让他喝上一口。
可是,却又怕落下个坏名声,便想了个主意:要空口说白话,把道士赶走,还得叫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黄员外拿定了主意,便指着自己家的院子问道士:“你觉得它怎么样?”道士仔细看看,又用手摸摸,见是一色的上等玉石筑成,千金难买,称赞道:“宝贝,宝贝!不说在山西,就是普天下也是独一无二的。
”“你不愧来自名山,果然识货啊!”黄员外说:“我这玉石院子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时留下来的,算得上古往今来的无价之宝。
你不是化缘吗?我正要给仙山献上一份香火钱哩,就把你看上眼的这玉石院子奉送了吧,这可不能算亏待了你吧!”“使不得,使不得!”道士连连摇手说。
“这样贵重的东西,你哪会舍得送人?”黄员外见他这样认真推辞,暗觉好笑:院子这样大,这样重,搬也搬不动,抬也抬不走,口说送给你,其实是顺水人情。
你就是真的要了,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想到这里,更是表示要把玉石院子送给他。
道士问道:“你真心要送玉石院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永不后悔。
真武大帝: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孙悟空都对其忌惮万分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古时又被称为“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或者“仙室山”,有“八百里武当”之称。
武当山高险幽深、气势磅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时候,人们都争相攀登至武当山的最高点“金顶”,祭拜此处的一位神仙。
说起这位神仙,那可相当不简单,他是《西游记》中连齐天大圣孙悟空都非常忌惮的大神,也是明朝从官方到民间普遍信仰的护国神祇,更是太上老君的化身,道教中最为尊崇的天尊——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
他身披长发、眼如电光、金锁甲胄、按剑而立,脚踏五色灵龟,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以及记录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乃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如今,湖北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而道经中则称其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
相传,真武大帝本是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子,国王与皇后结婚多年而无后嗣。
一日,皇后在睡梦中吞日,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终于在黄帝紫云元年三月初三的午时分娩,而她生下来的婴孩就是日后的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生而神灵,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日夜诵读经文,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将古籍典册铭记于心,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勤务修行,发愿要救护天下苍生,因此放弃了王位,进入山洞修炼元真。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得遇玉清圣祖紫虚元君亲授其无极上道,而后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密宗等修行法门。
就这样,真武大帝远离尘嚣,在山中闭关修炼,寒来暑往、日升日落。
四十年光阴如流水般逝去,年迈的国王思子之心日切,于是就派出了五百壮兵前往太和山探寻玄帝,想要召回玄帝承袭王位。
岂料,前来寻找玄帝的五百壮兵受其功德感召,无一不心悦诚服,一齐顿悟,纷纷下定决心要追随玄帝左右学道,此后便隐于山中。
镇守北方,真武大帝乃龟蛇合体?派给孙悟空的龟蛇二将又是何来历镇守北方,真武大帝乃龟蛇合体?派给孙悟空的龟蛇二将又是何来历真武大帝在民间和神话传说中,有着很高的地位,道教神体系中,甚至称他是玉皇大帝或元始天尊的分身,尊其为“亚帝”。
四大名著《西游记》等文学作品里,曾对真武大帝有过较为详细的解释:称真武大帝是净乐国国王和善胜皇后,夜晚梦到吞身日光后,从而怀孕。
别的孩子一般都是怀胎十月,真武大帝却在母亲的怀抱里,孕育了14个月。
《西游记》原著第66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一章节中,孙悟空来到南瞻部洲太和宫拜见主神真武大帝,请求真武上帝祖师相助,化解师父、师兄和众天兵之之灾。
孙悟空在武当山天柱顶看到了番神境,吴承恩老师赞叹说:白鹤伴云栖老桧,青鸾丹凤向阳鸣。
玉虚师相真仙地,金阙仁慈治世门。
在谈到真武大帝的身份时,又写道:参玄入定,在此山同。
功完行满,白日飞升。
玉皇敕号,真武之名,玄虚上应,龟蛇合形。
周天六合,皆称万灵。
武当山上,孙悟空来到真武大帝的道场太和宫前,遇到祥光瑞气之象,簇拥着500灵官。
随后,真武大帝又给孙悟空派去了龟、蛇二将和五大神龙,前往小雷音擒拿妖精。
上面的文字介绍中,“源易缘”注意到,从高空中俯瞰,武当山天柱峰顶就呈现出一“龟蛇合体”状的山体。
在民间传说中,真武大帝的原始形象,就是“龟蛇合体”。
东晋时期,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杂应》一书中,描述了太上老君的四方护卫印象,称:左有12青龙,右有26白虎,前有24朱雀,后有72玄武。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中国的传统文化《易经》中认为,一个好的风水宝地,都与“四象”或“四灵”有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其中,青龙位于东方,白虎位于西方。
朱雀位于南方,玄武位于北方。
玄武对应着北方,真武大帝又是威镇北方的主神,他的来历有哪些呢?“源易缘”整理资料发现,民间传说中大致有以下几个来历:一是认为他是龟蛇合体复合为一人的真武神;二是有观点称他是大禹父亲鲧的化身;三是称他是黑帝玄武;四是认为他与“四象”中的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合有关;五是认为他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六是称他是玉皇大帝的分身。
朱元璋化险为夷,为感谢恩公真武大帝,在武当山建金庙真武大帝,又称北极玄天上帝,玄武大帝、荡魔天尊、九天降魔祖师、在道教诸神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今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
道经中称他为“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
北方之神,真武大帝真武大帝的直属领导是北极紫微大帝,北极四圣四圣之一。
受玉皇大天尊敕封,位镇北方,也称作是北方之神,北方属水,也有水神之说。
现在庙内供奉真武大帝,一般为披发跣足,端坐于殿堂之上,旁边塑有龟、蛇二将,或金童、玉女。
据说前者是护卫大神,后者专替真武记录三界中的善恶功过。
真武的诞辰日为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真武大帝和天蓬元帅是同事北极四圣,也叫做北极四元帅,紫薇大帝的得力干将。
他们分别是: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又名天佑副帅)、翊圣保德真君(又名黑煞将军)、灵应佑圣真君(又名真武将军)。
而北极四圣的职责上统伏三界群魔诸妖邪,下摄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残害生灵。
太上老君地八十二次化身《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中记载: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托生于无欲天宫之净乐国。
相传净乐国王与皇后结婚多年而无后嗣。
有一日,皇后在梦中吞日,怀胎十四个月后,终于在黄帝紫云元年三月初三的午时分娩,所生婴孩便是日后的真武大帝。
武当山修行真武大帝特别聪慧,七岁时,已能日夜诵读经文,古籍典册记忆在心,天文地理无所不通。
十五岁时,发愿要救护天下苍生,进入山洞修炼元真。
这感动了玉清圣祖紫虚元君,紫虚元君待着真武大帝辗转来到太和山紫霄峰,在此隐居修行。
这个修行的宝地就是如今的武当山。
武当上五百灵官真武大帝在山中修炼,父王派人来劝他回家继承王位,不曾想派来的人,没有成功劝回真武大帝,反倒被其感召,加入了修行的队伍中。
跟着真武大帝一起在武当山修行。
真武大帝潜心修道四十二年后,也就是其五十七岁的时候,终于默会万真,体得上道,功满道备,升举金阙,其飞升所在地为太和山,就是今天的武当山。
关于“真武大帝”与“雷祖”的简单考释本文主要资料来源于:(1)宋晶:《武当山玄天上帝神系概述》;(2)李远国老师的口头点拨;(3)匿名道友的网络资料。
作者本人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材料梳理,并没有太多的原创内容。
有朋友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龙虎山天师道》这本书上发现一个小“问题”,乃因书中介绍“真武大帝”的条目上有这么一句话:道教还以“真武”为雷部之神,简称“雷祖”,即总司风雷电之神。
我们平时所熟悉的“雷祖”,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书上看见这么一段话,便感觉是此书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其实不然。
通过下文的简单梳理,希望我们能够将这个问题说说清楚。
一、宋元时期:从“真武”到“玄帝”神格变化道教的真武大帝信仰,源自华夏先民的星斗崇拜,经由北宫玄武逐渐演化而来,在这个演化的过程当中,其形象和神职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一系列的变化。
至于真武大帝的信仰普及,应该是兴于北宋,据北宋期间流行的《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的记载,真武大帝是玄元圣祖(太上老君)的第82次化身:且玄元圣祖,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为玄武。
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武曲显灵之验。
本虚危之二宿,交水火之两精。
或挂甲而衣袍,或穿靴而跣足。
常披绀发,每仗神锋,声震九天,威分四部。
拥之者早森玄雾,蹑之者苍龟巨蛇。
……於开皇元年甲辰之岁三月三日午时,降诞於王宫,相貌殊伦。
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
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
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於北方。
显迹之因,自此始也。
——《正统道藏·洞神部·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至于南宋,大概在淳熙十一年(1184),“玄帝”的称号已经随着《玄帝实录》一书的传播而流行开来,南宋绍定二年(1229),白玉蟾祖师题写的湖南永州祁阳山《紫霞观镇蛟符》石刻即云:玉虚师相、玄天上帝、受天明命、剪伐魔精。
这表明从南宋开始,道教界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玄帝”这一称呼,而真武的神格地位也由“真君”提高为“天帝”。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供奉着四尊大神,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道教在全国有许多仙山道观,不少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在其中,以四大名山的名气最旺。
但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四座山分别供奉的是哪四尊大神。
今天就给大家涨涨知识。
武当山——真武大帝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
有人说:“天下名山佛占尽”,唯武当山是由道观所主宰,而成为道教第一名山。
山上紫霄宫中所供奉的为玄天真武大帝,香火不断,后又因武当派始祖张三丰真人而名扬四海,历来为朝圣访名山的佳选。
武当山山势奇特,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风光奇丽。
不但风景美,而且是我国一座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则更负盛名,称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建筑的规模上,甚至超过了五岳。
坐落在武当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更是我国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而武当山的宫观为何举世无双?其中缘由还与明成祖朱棣密切相关。
当年朱棣被封作“燕王”镇守北疆,没几年他的侄子建文帝就开始执行“削藩政策”,朱棣一看形势不对,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
虽然造反的理由有了,但叔叔举兵推翻侄儿,有违伦理纲常,所以他还必须寻找其它理由来“正名”,才能打消将士们心中的顾虑。
于是,朱棣想到了掌管武力的“真武大帝”,宣称自己是真武大帝转世。
恰巧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天色突然大变,乌云滚滚,风雨交加——跟神话故事里,真武大帝现身时的情景极为相似,让将士们信以为真。
后来朱棣最终攻克南京,成为明朝新一任的皇帝。
继位大统后,朱棣也觉得自己成事是受到真武大帝庇佑,于是决定好好报答一下。
1412年,朱棣任命三位朝廷要员为监工,“聚五省之财力,用人二十一万”,耗时10余年在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大兴土木,建成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的庞大建筑群,以此来供奉真武大帝。
武当⼭古建筑之朱棣与真武⼤帝铜像-今⽇头条武当⼭古建筑群这座位于中原腹地的⼭脉,曾经是中世纪中国的朝圣之地。
似海洋般的群⼭密林之中座落着举世⽆双的皇家宫观,绵延着千年的宗教⽓息,还经久流传了⼀个古⽼的传说。
传说中,西周的净乐国太⼦只⾝来到这⾥修炼道法,历经42年终于得道成仙被尊为⽞武⼤帝,武当⼭则因为“唯⽞武可以当之”的说法得名“武当⼭”。
宋神宗为避其祖⽗赵⽞朗的名讳,将⽞武⼤帝改名为真武⼤帝。
即使他不改,到康熙的时候也得改。
留给⽆数后⼈仰望苍穹,俯⾸追思的千古梦想。
追随他的⾜迹,这座⼭脉开始了近千年中国道教⽂化源远流长的传承之旅。
武当⼭建筑最初的⽬标可能只是建造⼀个模拟真武修仙的神国空间,影射天⼦“天地与我并在,神仙与我为⼀”。
可是⼏百⾥的⼭野,在哪⾥寻找天⼈为⼀的天机?⽼⼦留给我们今天的法宝就是奇妙的“道”和“数”:“道⽣⼀,⼀⽣⼆,⼆⽣三,三⽣万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从古均州到天柱峰全长120华⾥。
规划均州⾄⽞岳门60华⾥为“⼈间”、⽞岳门⾄南岩40华⾥为“仙⼭”、南岩⾄天柱峰20华⾥为“天国”。
形成了⼈间、仙⼭、天国这种各占三、⼆、⼀分的⽐例。
我们不得不承认,武当⼭古建筑群这种以“道”、“数”为指导的规划,不但巧妙利⽤数字关系解决建筑中⽐例、适度、秩序与和谐,⽽且其中蕴含的神话意味着⼀种把握⽣活⽅式的超现实主义性质,是⼀种对⼈的永恒理想的积极肯定。
武当⼭是被称为“仙⼭”的中国道教名⼭,是中国明朝的朝圣之地、皇家道场,因⼭上保存有中国规模最庞⼤、历史最古⽼、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宫观⽽被列⼊世界⽂化遗产名录,同时武当⼭还是中国最著名的武术门派祖庭之⼀等等。
对我⽽⾔,最重要的、最具决定性的原因是因为武当⼭宫观建筑群和北京城是在同⼀个皇帝明成祖朱棣授意下修建的,也是和北京城同时兴建的皇室家庙建筑群,武当⼭建筑群是北京城的姊妹篇,在北京城⽇益消失和现代化的今天,去武当⼭游览似乎可以回味到当年北京城奉天承运的皇家⽓质。
关于武当山的历史人物故事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无数历史人物故事。
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教在形成的过程中,奉老子为太清道德天尊,将其学说中道、自然无为等内容加以引申发展,形成了以“道”为根本信仰的宗教。
据传,老子曾多次来到武当山,并在此传授道法。
其中最为著名的的一次是老子在武当山顶的一块石头上讲授道德经。
这块石头被称为“讲经石”,至今仍保留在山顶。
吕洞宾吕洞宾是唐末著名道士,曾住紫盖峰修炼,著有《九真玉书》。
现武当山紫霄宫朝拜殿供有其像。
陈抟陈抟,五代末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道教奉其为“陈抟老祖”。
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二十余年,后移居华山。
后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
北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武当山南岩皇经堂墙壁上刻有他亲书“寿福”二大字。
磨针井内供奉有明代木雕陈抟坐像,头戴太山冠,身着道袍,端庄挺坐。
张三丰曾写有一副赞赏陈抟“福寿”二字的对联:上联是“福伏白鹤踏芝田”,下联是“寿状青龙蟠玉柱”。
张三丰张三丰,据《明史》本传,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人,名全一,一名君实,字玄玄,三丰乃其号。
相传其人丰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目圆,须髯如戟,他不修边幅,不论寒暑,只穿一衲一蓑,破衣烂衫,人称“张邋遢”。
他读书过目不忘,通晓天文地理,才华横溢,且武艺高超,行踪不定,来无踪,去无影。
张三丰在武当,通过对宇宙五行的运行规律和身体五行器官结构理解的对应关系的求索感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了全新的突破性认识。
相传,他因看到喜鹊和蛇嬉斗的场景,认真领悟,创造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武当武术,因此成为太极宗师。
米芾米芾是北宋书画家,曾游武当山,题“第一山”三个大字。
徐霞客徐霞客是明地理学家,作有《游太和山日记》,云: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孙思邈孙思邈是初唐著名道士、医学家,世称“药王”。
西游记里的三位真武大帝:不认真精读西游记,不了解真武大帝,常人是没有办法从西游记里看出真武大帝身上存在的猫腻的。
当我们既熟读了西游记,又了解真武大帝,那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西游记里竟然同时存在着三位真武大帝。
这三个真武大帝究竟是同一名号下的不同人物,还是同一人物的不同身份的不同分身?又或是毫不相干的不同名号的不同人物?这是接下来我们要分辨的,要考究的。
于阅读中生发疑惑,于疑惑中思考问题,这是我们的乐趣所在。
第一个以真武之名出现的西游神仙人物是佑圣真君,而‘’佑圣真君‘’是真武荡魔大帝的众多荣誉称号之一,也是纯正的真武之名。
提到佑圣真君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西游小将——王灵官,一个在孙悟空从八卦炉中逃出,东打西敌,无神可当之时毅然和孙悟空战成平手之神。
而王灵官还只是天庭七十二殿之通明殿众多尊神之一,北极四圣之佑圣真君之副官。
当然,王副官只是有和孙悟空一战之能,暂时拖延不在话下,战不了许久,战斗多时就扛不住了,所以佑圣真君才会调遣三十六员雷将来帮忙。
这里大说王灵官,是为了突出他的直系上司——佑圣真君,能够压住如此能耐的副官,这正牌佑圣又该多厉害?要知道,北极四圣就是佑护天际的大神将,北极帝星的地位稳定,全靠四大圣护卫。
并且,在现实中,四圣的塑像都是在玉皇大帝或紫徽大帝的庙宇里作镇殿护卫,没有广大神通,无边法力,他如何当的了这职位?可惜佑圣真君当时并没有出手制止孙悟空,只是派遣手下出马,没有给我们一览他的风采魅力的机会。
总之,佑圣真君贵为通明殿主神,享有真武之名,是道教北极四圣之末,拥有实力强悍的副官王灵官,还能够从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手下调遣三十六员雷将,权力实力都相当大,确实不愧于真武之名。
第二个以真武之名出现的西游神仙人物是北天门内真武祖师。
书中第三十三回写到,孙悟空要玉帝帮忙装天,好去哄骗妖怪,骗取法宝。
玉帝老大不高兴,这天哪里装的了?不愿帮忙。
这时哪吒就出了主意,说:‘’去北天门问真武借皂雕旗,然后在南天门上一展旗,把日月星辰都遮蔽了。
真的是涨知识了!各路神仙的真实姓名,你都知道哪一些,没有比这更专真的是涨知识了!各路神仙的真实姓名,你都知道哪一些,没有比这更专业更贴心的整理了!1.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真实姓名为李耳,也被称为老子或老聃,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2.妈祖娘娘:妈祖娘娘的真实姓名为林默娘,也被称为天妃或天上圣母,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普遍信仰的海神。
3.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真实姓名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不同的说法,其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张百忍。
4.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的真实姓名为杨回,也被称为瑶池金母或西王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之一。
5.太白金星:太白金星的真实姓名为李长庚,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星辰之一,也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之一。
6.真武大帝:真武大帝的真实姓名为太玄,也被称为玄武大帝或北极玄天上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
7.黑无常:黑无常的真实姓名为范无救,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阴间鬼差之一,与白无常一起负责押送亡魂。
8.白无常:白无常的真实姓名为谢必安,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阴间鬼差之一,与黑无常一起负责押送亡魂。
9.地藏菩萨:地藏菩萨的真实姓名为金乔觉,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被认为地狱中的救星和慈悲之主。
10.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真实姓名为庄妙善,是佛教中的重要菩萨之一,被认为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
11.文曲星君:文曲星君的真实姓名为张亚子,也被称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星辰之一,也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之一。
12.武曲星君:武曲星君的真实姓名为窦荣,也被称为武曲星或武德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星辰之一,也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之一。
13. 三圣母:三圣母的真实姓名为杨秀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之一,也被称为华山圣母或三公主。
她是玉帝的妹妹,曾经与凡人刘玺相爱并生下了儿子沉香。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神仙的真实姓名在不同的文化和传说中可能存在差异,以上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
四方瑞兽——北方玄武概述玄武,是指二十八星宿按东南西北画分,为四象中的北方七宿。
北方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
汉时谶纬学说兴起,玄武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幽冥、壬癸、智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执明神君,后为真武大帝。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故称玄武。
玄武是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
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玄,是赤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
玄武在古籍中有许多记载,《经稗》:“斗牛女虚危室璧七宿有龟蛇体,故曰玄武。
”;《楚辞远游》:“时暧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
位在北方,故曰玄。
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
玄武为水神,居北海,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冥间亦在北方,故为北方之神。
而玄武又可通冥问卜,因此有别于其它三灵。
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了北方的“真武大帝”之后,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雀就成了九天玄女。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
也有传说为,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威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42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
传统文化对风水应用的传说1.在风水方面,宜将玄武摆设在屋内后方,有玄武镇守,方能消灾免难、富贵吉祥。
1、风水中蛇为小龙,龙的形象能带来贵人运,并且能压制小人,于人际关系上非常有用;而龟的形象在风水中被认为象征长寿。
所以玄武摆件具有提升人脉运程,抵挡邪煞入侵,镇守家宅平安,以及保佑家人健康长寿的作用。
2、玄武是水神,风水认为水就是财,玄武掌管北方水,就是掌管财运。
所以玄武摆件还能招财进宝,让财运源源不绝。
3、玄武摆在老板的桌子后面,还可以防御攻击,使人安心工作,事业发展顺利。
揭秘武当山真武大帝是谁真武大帝是谁的化身?
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
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乃国王之子。
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
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
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喜欢道术,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
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
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
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
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
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翊圣将军。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翊圣保德真君。
[此处或有误,后人多将“翊圣将军”附会为真武,其实壬戌所封的“翊圣将军”,所指的神仙是“黑杀(煞)将军”,此封号是受太平宫道士张守真所请。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23页,卷十七,22页)]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
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
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
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
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
七宿之中有斗宿。
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
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
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