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喀喇沁旗自然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喀喇沁旗招商引资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风景旅游区。
喀喇沁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但在经济发展方面仍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
因此,制定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加大对喀喇沁旗的投资力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招商引资目标1. 产业引资:吸引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喀喇沁旗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项目引资: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喀喇沁旗经济建设步伐,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3. 资金引资:引入各类资金,支持喀喇沁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业发展,改善民生环境。
三、招商引资举措1. 完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吸引更多投资者和项目落户。
2.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政府服务力度,提高行政效能,简化审批手续,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环境。
3. 宣传推介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推介活动,通过路演、展会等方式向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宣传喀喇沁旗的招商引资政策和项目优势。
4. 项目对接服务:设立专业的招商引资服务机构,为投资者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协助项目对接、谈判洽谈等工作。
5. 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台账,加强对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四、招商引资保障1. 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确保政策落地生效。
2. 服务保障: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服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保障,解决投资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和困难。
3.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引资项目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维护投资者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实施效果评估1. 经济效益: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喀喇沁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高地区生产总值。
2. 社会效益:引进优质项目,改善地方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
赤峰市自然概况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
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之间。
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
2005年总人口439.30万人。
有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16.4%。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024000。
代码:150400。
区号:0476。
拼音:Chifeng Shi。
【行政区划】赤峰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7个旗。
即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氏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历史沿革】赤峰市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千里松林”。
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赤峰”。
1953年4月,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
1954年5月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
1954年12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赤峰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1958年设赤峰市。
1958年9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个,年底并为168个。
196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赤峰县建制,从原赤峰市划给赤峰县19个公社,并将翁牛特旗的官地、岗子、大碾子3个公社划归赤峰县,全县共22个人民公社;赤峰市所属乌敦套海划归翁牛特旗。
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立赤峰市(地级),实行市管县体制。
喀喇沁旗玉女峰简介话说在赤峰市西南边儿上,喀喇沁旗里头,藏着一座特别的山峰,当地人爱叫它“玉女峰”,也有叫它“棒槌山”的。
为啥叫这两个名字呢?你瞧,那山顶上立着一块大石头,远远看去,就像个亭亭玉立的姑娘,身姿婀娜,简直就是大自然雕刻出来的玉女嘛!可要是走近了瞅,嘿,这石头又粗又直,活像个大棒槌,难怪也有人这么叫。
这玉女峰啊,可不是浪得虚名。
它是茅荆坝自然风景区里头的最高点,海拔足足有1850米呢!站在山顶上,往四周一看,哎呀,那叫一个壮观!周围的山啊,一座连着一座,层层叠叠,就跟画里似的。
要是赶上好天气,蓝天白云,阳光明媚,那景色,简直美得让人心醉。
玉女峰不光是看得美,它还特别有内涵。
山顶上地势平缓,长着一片一片的高山草甸,绿油油的,看着就舒心。
这草甸子上啊,还长着不少药用植物和野花,什么芍药啊、金莲花啊、白藓啊,应有尽有。
一到夏天,这些花儿都开了,五颜六色,争奇斗艳,把玉女峰打扮得跟个大花园似的。
山上的植被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山脚到山顶,植被呈垂直分布,一层一层的,特别有层次感。
1300米以下啊,多是农田和人工林地,绿油油的庄稼和树木,看着就喜庆。
1300米以上呢,就是白桦、山杨这些天然次生林了,树高林密,遮天蔽日的。
再往上走,到了1400米以上,阔叶林就长得特别好了,还散生着云杉呢。
这些树啊,一直长到1800米,夏天的时候,树叶儿绿油油的,花儿香喷喷的,别提多好看了。
要说这玉女峰啊,最特别的还得数山顶上的那根大石柱。
这根石柱啊,高约15米,突兀而起,就像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远远望去,就像个人似的,可走近了一看,嘿,全是怪石嶙峋。
石柱周围啊,全是花岗岩石块,堆得跟石海似的,看着就让人惊叹不已。
玉女峰啊,不光是个看景的好地方,还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相传啊,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弄玉的公主,她特别喜欢吹笙,吹得那叫一个好听。
后来啊,她遇到了一个叫萧史的年轻人,两人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最后一起骑着凤凰飞走了。
柴沟堡草原观光游柴沟堡草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境内,被誉为中国北方的“敖包文化之乡”,是一处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柴沟堡草原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色,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一、自然景观柴沟堡草原地势开阔,草原广袤无垠,绿草如茵,让人心旷神怡。
远处的连绵山脉勾勒出壮丽的天际线,仿佛通向天空的蜿蜒之路。
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各种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奔跑嬉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同时,柴沟堡草原还拥有独特的湖泊和温泉资源,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湖光山色带来的清新和温泉带来的舒适。
二、历史文化柴沟堡草原是中国敖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敖包是蒙古族的一种古老信仰和宗教活动,被誉为“蒙古族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在柴沟堡草原上,可以看到许多古老而神秘的敖包,这些敖包是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和致敬,也见证了草原上丰富的宗教文化。
此外,柴沟堡还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如古代边塞要塞的遗址、英雄史诗《满洲里》的诞生地等,这些都是文化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地方。
三、草原活动柴沟堡草原是举办各种活动的理想场所。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马术比赛、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娱乐节目表演等,体验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同时,草原上举办的篝火晚会也是一大亮点,伴着草原上的星空和篝火的美景,享受蒙古族的歌舞表演和烤全羊盛宴,让人流连忘返。
四、游览贴士1. 注意保护环境:草原是宝贵的生态资源,我们应该保持环境整洁,不乱丢垃圾,不破坏植被。
2. 注意防护措施:柴沟堡地处北方草原地区,日照强烈,注意做好防晒和防寒工作,同时注意蚊虫的防护。
3. 尊重当地风俗:柴沟堡草原是蒙古族聚居地,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遵守游览规定,不干扰当地居民和动物。
在柴沟堡草原上观光游玩,你将会被壮丽的草原风光所震撼,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同时,你也可以深入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和历史,体验不一样的草原生活。
只要你来过一次,就会深深爱上这片美丽的土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喀喇沁旗攻略赤峰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素有“中国南北方牧区交界之地”之称。
这里风景秀丽,民俗淳朴,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本攻略将为您详细介绍赤峰喀喇沁旗的景点、美食和住宿信息,帮助您更好地规划行程。
一、景点推荐1. 喀喇沁河风景区喀喇沁河风景区位于喀喇沁旗境内,是赤峰地区最大的河流,沿岸山水相映,景色宜人。
您可以选择搭乘游船漫游喀喇沁河,感受清新的江河风光;或者沿着河岸散步,欣赏河水的蜿蜒流动与周围自然风光的交融。
2. 大门沟大门沟是一处以草原风光和特色的民居为主题的景区,这里的草原面积广阔,绿草如茵,天空湛蓝,给人以宽广和自由的感受。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纯朴的牧民生活,还可以参与一些传统的游牧活动,如骑马、射箭等。
3. 喀喇沁旗博物馆喀喇沁旗博物馆位于喀喇沁旗的城区,是了解该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馆内展示有丰富的文物和图片,通过展览和解说,让您更好地了解喀喇沁旗的发展历程、民俗风情以及文化传统。
二、美食推荐1. 羊肉汤内蒙古素以羊肉闻名,而赤峰喀喇沁旗的羊肉汤尤为出名。
选用优质的羊肉搭配当地特色的草原调料,炖制而成的羊肉汤鲜美可口,喝上一碗可以温暖身体,滋补健脾。
2. 牧区奶制品由于喀喇沁旗是中国南北方牧区交界之地,这里的奶制品也相当有名。
您可以品尝到新鲜的牛奶、奶酪、酸奶等,口感醇厚,回味无穷。
3. 阿魏乌力阿魏乌力是喀喇沁旗的一道特色小吃,以其特殊的配方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它是由面粉和各类调味品混合制成,外酥里嫩,口感独特,是当地人最喜欢的早餐之一。
三、住宿信息喀喇沁旗拥有许多精品民宿和酒店,供游客选择。
以下是几家值得推荐的住宿地点:1. 草原精品民宿这些精品民宿位于喀喇沁旗的草原边缘,环境优美,能够让您亲近大自然的怀抱。
在这里,您可以住进蒙古包或者木屋,体验独特的居住方式,并欣赏到壮丽的草原景色。
2. 城区中心酒店如果您更喜欢方便快捷的住宿条件,可以选择喀喇沁旗城区的中心酒店。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辖市,位于内蒙古中东部,扼守五峰前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一个有着繁荣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
赤峰地理位置特殊,它北部与克什克腾旗接壤,东北部与喀喇沁旗毗邻,东部与阿盟联合旗和陈巴尔虎旗相接壤,南部与杭锦旗相连,西南部和锡林郭勒盟接壤,西北部和通辽市交界。
临近呼和浩特市,距中俄边境不到两百公里。
赤峰市的主要地形是山地和草原、河流和湖泊。
全境山峰幽深秀丽,草原宽广壮美,江河湖泊宽广浩翰,因此成为了闻名于世的赤峰大草原和锡林郭勒火山群的所在地。
赤峰市内有草原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超过全球三分之一的草原牧场分布于此,被誉为“中国北方的久旱之地,中华民族的图腾地带”。
大草原最为有名的是盟尺大草原,它是半个世纪以来广受世人好评的赤峰区域中最美的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北方草原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驰骋草原,嬉戏草地;看日出日落,赏风景如画,让人沉浸其中,忘记了疲劳和不快。
锡林郭勒火山群,位于锡林郭勒盟喀喇沁旗和太仆寺旗之间,估计了有600多座火山组成,总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300个是活火山,还有在内蒙古广阔的湖泊中如至道海和大兴安沟湖上的火山,它们都是天然的大花园,展示了内蒙古的独特魅力。
更有甲天下的北华山,这里石峰万千,云海蒸腾,时有云海天降,五彩缤纷的悬崖峭壁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从山脚下到山顶,漫步在步道上,无尽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
赤峰市也位于“草原金三角”交叉点上,连接着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森林和西伯利亚大森林。
这一地理位置与独特的地质构造为赤峰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赤峰国土面积广阔,拥有19万平方公里的独特草原,占全市的2/3以上,同时,它的林区极其丰富,赤峰市呼伦贝尔森林公园面积达1420平方公里,是全国四大森林公园之一。
除了自然风景外,赤峰市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痕迹。
赤峰市自然概况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
地理坐标为北纬 41°17′~ 45°24′,东经 116°21′~ 120°58′之间。
总面积 90021 平方公里,东西最宽 375 公里,南北最长公里。
2005 年总人口万人。
有蒙、汉、回、满等 30 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 %。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 024000。
代码: 150400。
区号: 0476。
拼音: Chifeng Shi。
【行政区划】赤峰市辖 3 个市辖区、 2 个县、 7 个旗。
即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氏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历史沿革】赤峰市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 、“千里松林”。
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
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 ,意为“赤峰”。
1953 年 4 月,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
1954 年 5 月 1 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
1954 年 12 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赤峰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1958 年设赤峰市。
1958 年 9 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 个,年底并为 168 个。
1962 年 9 月 1 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赤峰县建制,从原赤峰市划给赤峰县 19 个公社,并将翁牛特旗的官地、岗子、大碾子 3 个公社划归赤峰县,全县共 22 个人民公社;赤峰市所属乌敦套海划归翁牛特旗。
赤峰附近旅游景点赤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这里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一个旅游胜地。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赤峰附近的几个主要旅游景点。
一、赤峰大草原赤峰大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草原之一,也是赤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这里草原广阔,风光旖旎,是一个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好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骑马、草原足球、摘草莓、野餐等,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日出、日落和星空。
二、赤峰大佛寺赤峰大佛寺位于赤峰市区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这里有着精美的佛像、壮观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了解佛教文化、感受宁静氛围的好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拜佛像、品尝素斋、听经念佛、观赏佛教艺术等。
三、喀喇沁旗喀喇沁旗位于赤峰市西北部,是一个以草原、森林、湖泊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区。
这里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一个亲近自然、了解民俗文化的好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骑马、划船、钓鱼、露营等,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草原风光和民俗表演。
四、赤峰市博物馆赤峰市博物馆位于赤峰市区中心,是一个展示赤峰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物、历史资料和艺术品,是一个了解赤峰历史、文化、艺术的好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展览、观赏文物、了解历史、感受艺术等。
五、赤峰市民俗文化村赤峰市民俗文化村位于赤峰市区东南部,是一个展示内蒙古民俗文化的主题公园。
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表演、手工艺品、美食等,是一个了解内蒙古民俗文化、体验草原生活的好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看蒙古族舞蹈、马术表演、手工制作等,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蒙古族美食。
以上就是赤峰附近的几个主要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赤峰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欢迎大家前来旅游、观光、度假。
喀喇沁旗美林谷景区简介
喀喇沁旗美林谷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境内,是一座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胜地。
景区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美林谷景区的主要特色是其山水之美。
景区内有群山环绕,山峰险峻,峡谷纵横交错,形成了壮观的自然景观。
秋季时,山林中的树叶渐渐变黄,整个景区被五彩斑斓的秋叶所覆盖,给人一种宛如置身于仙境般的感觉。
而冬季时,美林谷景区则被厚厚的雪所覆盖,形成了一幅银装素裹的美丽画卷。
除了山水之美,美林谷景区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景区内分布着各种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如红松、柏木、鹿、狍等。
这些动植物为景区增添了一份野趣和生机,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观赏和拍摄的机会。
美林谷景区还有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和活动。
游客可以参观传统的牧民家园,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也可以进行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露营等,体验大自然的魅力;还可以参与冰雪游乐项目,如滑雪、雪地摩托等,感受冰雪世界的乐趣。
美林谷景区的发展离不开喀喇沁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政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和交通条件;加强景区管理,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
环境。
这些举措都为美林谷景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喀喇沁旗美林谷景区是一处集山水之美、动植物资源和多样化旅游项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未来,随着喀喇沁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美林谷景区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喀喇沁左翼喀喇概况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喀左县,地处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上游的丘陵地区,位于北纬40°47′12″至41°33′53″,东经119°24′54″至120°23′24″之间,总面积2237.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
全县有10个镇,11个乡,1个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共190个行政村。
总人口42.3万,有汉、蒙古、回、满、朝鲜、壮、彝族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以蒙古族为多,共有8.3万人,占总人口的19.5%。
县委、县政府驻地大城子镇。
历史沿革 1946年8月,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
1949年,旗政府由南公营子迁至大城子,1953年设建制镇,1957年10月,国务院58次会议通过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喀左县,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下辖22个乡镇(场)和1个街道办事处:大城子镇、中三家镇、公营子镇、水泉乡、卧虎沟乡、甘招乡、兴隆庄乡、羊角沟乡、尤杖子乡、十二德堡乡、老爷庙镇、东哨乡、草场乡、南公营子镇、白塔子镇、平房子镇、山嘴子镇、南哨镇、坤都营子乡、六官营子镇、大营子乡、官大海农场和大城子镇街道办事处。
气候条件喀左地处温带半干旱西辽河州向暖温带半湿润冀北山地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春季少雨多旱风,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委寒冷降雪稀。
喀左县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风速2.1米/秒,最大风速24米/秒,一般风力为3—4级,最在风力为9级。
常年平均气温8.7℃。
地质地貌喀左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一般在海拔300-400米之间,山地、丘陵、平地、河川相间交错,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
西北有努鲁儿虎山脉,自西向北延伸,东南有松岭山脉,由南伸向东北。
全县形成西北和东南高、中间低的槽形地形。
土地资源喀左县土地总面积335.1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9.37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0.7%。
喀喇沁旗旅游景点
喀喇沁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一个旗县级行政区,位于大兴安岭脚下,素有“北国明珠”之称。
这里地处辽阔的草原之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喀喇沁旗的自然风光十分壮观,这里有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奇特的地貌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位于喀喇沁旗城西南40公里的大青山。
这座山峰海拔高达1722米,是大兴安岭的主峰之一,被誉为“北方的岳阳楼”,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喀喇沁旗的美景。
此外,还有喀喇沁湖、喀喇沁沙漠等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自然风光,喀喇沁旗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里是著名的锡伯族聚居地,锡伯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和民俗。
在喀喇沁旗的锡伯族村寨,游客可以参观锡伯族的传统建筑、品尝锡伯族美食,还可以观赏锡伯族的歌舞表演,领略锡伯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喀喇沁旗还有一些历史文化遗迹值得一看。
比如喀喇沁旗城内的喀喇沁抗战遗址,这里曾是抗击日军入侵的重要战场,留下了许多英勇壮烈的战斗故事。
在遗址上,游客可以参观纪念碑、战争遗迹等,感受抗战时期的历史氛围。
总之,喀喇沁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了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追寻自然之美,还是感受民俗文化,喀喇沁旗都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为他们带来难忘的旅行经历。
喀喇沁旗砬子沟景区简介
喀喇沁旗砬子沟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
砬子沟景区素有“草原山海”、“天池水域”之称,是一片独特的景观区域。
景区境内有沙山、草地、湖泊、森林、河流等等自然景观,景色迷人,动人心魄。
景区内多古迹古村,有韩乐乡、王母乡、蒙古族村乡等,还保留着原始的狩猎、牧场、渔业等活动,彰显了蒙古族农牧民在喀喇沁旗久远的文化遗存。
砬子沟景区景色秀丽,山水清新,拥有着宽阔的草原、绿油油的草地,蓊郁的乔木林,可以让游客轻松体验西北草原的绝美景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满足游客的心灵。
砬子沟景区拥有许多娱乐项目,如野生动物观察、骑马、狩猎、远足、钓鱼、野外摄影、星空探访、驾车、乡村摄影等等,也可以游览花海、陶艺博物馆及蒙古游牧文化博物馆,让游客以及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砬子沟景区的气候宜人,早晚温差较大,是进行游览拍照和探险的首选景点,也是游客了解蒙古文化的最佳去处。
- 1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概况区域概况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赤峰市南部,处七老图山脉东北麓。
北境与赤峰市公山区、红山区接壤;东隔老哈河与辽宁省建平县交界;南与赤峰市宁城县毗邻;西与河北省隆化县、围场县相连。
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3071.8平方公里。
是内蒙古、河北、辽宁三省区交界之处。
地理特点全旗地形复杂多样,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形成中低山地、丘陵漫岗和河俗平原3种地貌类型。
海拔高度在500—1890.9米之间。
旗内西南部多为山区,天然植被较好,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9.6%;中部为黄土丘陵及山麓地带,山峦起伏,坡向多变,冲沟密布,植被较少,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37.4%;东部老哈河畔及锡伯河沿岸为河俗平川地区,土层较厚,水资源较丰富,为旗内主要产粮区,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3%。
旗境内主要河流8条,其中锡伯河为最长,101公里。
全旗分为老哈河、锡伯河、西路嘎河、半支箭河4个流域。
气候条件喀喇沁旗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较少。
年积沮 2 000~3 200℃,一月份均温-ll℃~14℃,极端最低温度-30.9℃(1971年1月21日),七月份均温为20℃~23℃,极端最高温度37.4℃(1972年7月17日)。
无霜期110~150天,年日照2 913.3小时,年均风速为每秒2.8米。
年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西南部林区偏多。
极端降水量为(1962年7月25日)96毫米,全年降水量591.2毫米。
喀喇沁旗主要河流属英金河水系。
主要河流有锡伯河。
自然资源喀喇沁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全旗耕地面积86万亩,基本实现了农田水利化,作物良种化,粮食产量稳定在4亿斤,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盛产天然蘑菇、蕨菜、黄花等各种山野菜2亿公斤以上。
蔬菜、烤烟、中药材、山杏、山葡萄、食用菌、育肥牛、小尾寒羊基地已具一定规模。
地下矿产资源富集,探明矿藏20余种,黄金、铅锌、锰等有色金属及煤炭、石灰石、沸石、莹石、大理石、膨润土、高岭土、水晶石、石墨、珍珠岩等非金属矿产分布广、储量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阿鲁科尔沁旗介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中部,是赤峰市下辖的一县级行政区。
阿鲁科尔沁旗地处呼伦贝尔高原、阿鲁科尔沁草原,北以漠河为界,东依锡林郭勒盟,西毗喀喇沁旗、敖汉旗,南邻赤峰市。
境内地形起伏,分布着许多湖泊、河流,同时也是著名的农牧产区。
阿鲁科尔沁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粮、棉、油、麻、豆生产基地”、“中国羊产业之乡”,也是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自然环境阿鲁科尔沁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少,春秋季节略短,夏季潮湿炎热,冬季干燥寒冷,冬半年有时会有严重的风沙天气。
境内除了著名的白狼山自然风景区,还有其他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比如位于白云鄂博的鹅湖公园、上绰尔河旅游风景区、大油坊森林公园以及著名的达拉特旗草原等。
阿鲁科尔沁草原是草原经济的典型代表,有着广阔的牧场、原始的森林和秀丽的湖泊。
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大片的草原群像、辗转迢回的呼伦贝尔河、奔腾不息的白狼江、连绵起伏的山岭、绿树成荫的小溪等等,美不胜收。
历史文化阿鲁科尔沁旗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证据。
阿鲁科尔沁旗的大青山境内,还有一些石器、陶器和墓地,是古人类生活、工艺、文化等方面的遗址。
境内的各个镇及乡村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比如博物馆、纪念碑、牌坊等等,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
经济发展阿鲁科尔沁旗的经济主要以农牧业、旅游业和矿产业为主。
该地区是我国羊毛、棉花、豆类及其他多种作物的优良产区,同时也是内蒙古林业重点保护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
当地也是铀、煤炭、石油等矿物资源区,拥有丰厚的矿产资源。
阿鲁科尔沁旗也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是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境内拥有漠河、马鞍山、锡林郭勒等众多知名的景点,旅游业发展前景极大。
目前,阿鲁科尔沁旗正积极推进旅游业和农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旅游和城乡旅游综合体,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阿鲁科尔沁旗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绿色农业、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力求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介绍喀喇沁旗土特产作文我的家乡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被誉为中国北方的“鱼米之乡”。
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自然资源极其丰富:黄金储量全国第二;山羊绒产量全国第一;中草药材品种多达500余种;牛奶、肉类和野生动植物产量居全国前列……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喀喇沁。
美丽的喀喇沁孕育出灿烂的文化艺术:剪纸、根雕、绘画、书法、诗词楹联……我们体验并感受了蒙族风情,游览了名胜景点。
其间,最让我难忘的就要数“家乡土特产”了。
“阿妈妮儿”是一种手工制作的布鞋,具有舒适耐用、吸汗防臭等优点。
每当端午节或重阳节来临时,姑娘、媳妇们都会给自己做几双。
除了过节日,阿妈妮儿平时也很实用,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穿,价格也不贵。
据说,新娘子结婚时必须有这样的鞋陪伴。
另外,奶奶的针线活儿也是非常精巧的。
大红喜字上缀满五彩缤纷的“囍”字图案,那象征着吉祥幸福的蝴蝶与花卉图案更是格外耀眼夺目,让整个房屋充满喜庆。
您瞧,她正拿起两条长约1.5米的毛线飞快地绕线呢!走近细看才发现她脸颊微红,额头冒汗呢!虽然“阿妈妮儿”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却十分费力气,需要付出劳动和辛苦。
在喀喇沁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还盛产荞麦、莜麦等杂粮,也是酿酒的好原料。
白酒醇香扑鼻,别有一番滋味。
您知道吗?“莫力庙苏”葡萄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相传它是乾隆皇帝的御用贡品。
由此可见,清代喀喇沁旗经济已相当繁荣昌盛了吧!在食品方面,比较出名的要算烧麦、驴打滚、炒肝儿、炸糕、蜜麻花、苏子叶饽饽、核桃酥、江米条儿、烧麦拉皮儿、豆面饺子等。
金丝小枣是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一带栽培品种的枣树嫁接而成。
果实形状奇特,似龙形,成熟后表面呈金黄色,掰开后里面全是金丝,故称金丝小枣。
鲜枣维生素 C 含量极高,民谚云:“日吃三颗枣,百岁不显老”。
我爱家乡的土特产,尤其爱家乡的特产,因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赤峰市喀喇沁旗自然概况
喀喇沁旗地处内蒙古东部,赤峰市西南部,燕山山系中段,内蒙、辽宁、河北三省交界处,居东北经济区与华北经济区结合部,东经118°08′~119°02′,北纬41°53′~42°14′,西邻河北省承德市围场、隆化县,东隔老哈河与辽宁省建平县相望,南接赤峰市宁城县,北接赤峰市松山、红山、元宝山三区。
赤~叶铁路、京~通铁路和国省公路G306线、S206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全旗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333605
人,非农业人口38908人。
有12个少数民族,164193人。
旗人民政府驻锦山镇,邮编:024400。
代码:150428。
区号:0476。
拼音:Kalaqin Qi。
【行政区划】喀喇沁旗辖辖1乡7镇,分别是美林镇、王爷府镇、锦山镇、小牛群镇、牛家营子镇、乃林镇、西桥镇、十家满族乡。
164个行政村,2个国营农(牧)场(乃林果树农场、马鞍山羊场),4个国有林场。
【历史沿革】喀喇沁,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保卫”、“看守”。
喀喇沁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立旗,清代为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
民国年间属热河省管辖,东北沦陷时期为伪热河省辖区,抗日战争结束后喀喇沁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建立,1949年改为喀喇沁旗。
2000年,喀喇沁旗辖5个镇、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36245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锦山镇 37900 旺业甸镇21962 王爷府镇 12222 牛家营子镇 43444 乃林镇 25179 美林乡 11808 上瓦房乡 8384 大西沟乡 7182 四十家子乡 15963 龙山乡 11852 驼店乡6753 大牛群乡 14171 小牛群乡 19488 南台子乡 15561 永丰乡 8759 十家满族乡 10019 楼子店乡 19432 马蹄营子乡 30562 昌盛远乡 12049 西桥乡 25960 宫家营子乡 3808。
【地形地貌】喀喇沁旗属于华北地层区,内蒙古地轴分区,处于兴安岭~太行山脉北东向构造带与阴山~燕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交接地带上。
全旗海拔高度在500~1890.9米之间,七老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经过本旗西南部,其余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贯穿旗境。
因而全旗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形成中低山地、丘陵漫岗和河谷平原三种地貌类型。
本旗的中山属中切割中山和浅切割中山,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海拔1000~1890米,相对高度100~900米。
面积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9.6%。
低山丘陵地区,海拔600~1000米,相对高度30~200米,山峦起伏,坡向多变。
占全旗总面积的37.4%。
其中:黄土丘陵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9.1%。
河谷平原地区,处于锡伯河、老哈河沿岸,呈条带状发育着第四系冲积物。
地势平坦,土层较厚,水资源丰富。
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3%。
是本旗的主要产粮区。
山地丘陵广布和河谷平原相间的地貌类型,为农林牧副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使本旗在生产上表现出农区、林区、牧区分布的交错性特点,具备着农林牧副业和矿业综合发展的生产条件。
【气候资源】本旗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
自西南向东北表现出由半湿润气候,逐步向半干旱气候过度,干燥度为1.5左右。
旗年平均气温3.5-7℃,无霜期95--145天,热量自东向西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IO℃积温1900~3100℃,降水自南530毫米向北逐步减少到350毫米,400毫米等值线通过旗境中部。
太阳辐射强烈,全年日照2700--3000小时,日照丰富,水热同期,积温有效性高。
【水资源】喀喇沁旗的河流均属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水系。
主要河流有八条,多属于季节性河流。
其中以锡伯河为最长,全长101公里,发源于旺业甸镇的大店村,流经9个乡(镇).汇入赤峰境内的英金河。
坤兑河、
老哈河为过境河流。
按流域划分,可分为老哈河,锯伯河、半支箭河、西路嘎河四个流域。
全旗境内河川径流水资源为14977万米³,地下水11691万米³,除去重复水量,可供利用水资源约为22000万米³,来自外旗(县)的地表客水为48648万米³,目前已被开采利用的地下水为3764万米³,占地下水总量的32.2%。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绝大部分良好。
矿化度均小于1克/升。
酸碱度适中。
适宜农田灌溉,生活饮水和工业用水,但也有少数花岗岩裂隙水的水质较差。
【土地资源】土壤及其分布:喀旗处于华北褐土带向北延伸部位,地带性土壤是褐土。
全旗共划分出6个土类,14个亚类,32个土属,95个土种。
主要成土母质由酸性岩、基性岩、砂砾岩、黄土、红土和第四系河流冲积物组成。
棕壤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59.2%,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中低山地;褐土占35.6%,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低山丘陵和黄土丘陵地带;草甸土占1.3%,呈孤岛状零星分布于沿河两岸的一级阶地;黄土占1.6%,仅分布于牛营子镇靠近赤峰郊区的黄土丘陵;山地黑士分布于旺业甸镇的棒棰山顶;沼泽土分布于龙山乡的龙头山下。
2、土壤养分状况:全旗土壤养分西、南高,东、北低。
不同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也是不一样的。
自然土壤:自然土壤主要包括典型棕壤、生草棕壤、淋溶褐土和碳酸盐褐土等14个亚类,95个土种。
耕地土壤:耕地土壤包括红土、棕黄土、潮棕壤、褐红土、褐黄土、无石灰褐黄土、多石灰褐红土、潮褐土、灰色草甸土和轻度盐化草甸土等11个土属的43个土种。
从耕地土壤看,处于棕壤地区的坡地(主要是棕黄土)有机质含量为
2.02%,全氮为0.1025%,速效磷8.5ppm,速效钾为177ppm;平地(潮棕壤)有机质含量为2.56%,全氮为0.1286%,速效磷14.5ppm,速效钾200ppm;褐土地区的旱坡地有机质含量为1.11~1.37%,全氮0.0556~0.0718%,速效磷
3.4~
4.4ppm.速效钾131~134ppm;水浇地有机质 1.28%,全氮0.0695%,速效磷4ppm,速效钾139ppm,水田的有机质为1.21~1.55%,全氮0.0645~O.0781%,速效磷4~6ppm,速效钾116~133ppm。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喀喇沁旗西南部多林区,野生植物丰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全旗境内已发现维管植物95科371属803种;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83科353属777种。
著名的蕨菜、黄花、榛蘑、山杏仁、松籽、榛子、沙棘果为享誉国内外的山珍野味。
药用植物有麻黄、甘草、黄芪、柴胡、黄芩、赤芍、百合、苍术、远志等517种。
全旗有各种啮齿野生动物26种,其中以松鼠、花鼠最为典型。
旗内食肉动物很多,历史曾有过虎、豹、熊、狼等猛兽,现在以狐和黄鼬等分布较广。
食草类动物原有鹿、狍、兔等,现在以狍、兔分布较广。
鸟类以雉鸦为常见,雉科有雉鸡、石鸡、斑翅山鹑等,鸣禽中以百灵科的蒙古百灵较为典型。
【农牧业资源】土地资源 2005年耕地面积43787公顷,播种面积44861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5483公顷,有林面积228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42.7%。
草原面积4.9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4.24万公顷。
森林资源主要树种有山杨、白桦、椴树、柞树、枫树等。
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海拔900米以上的中山区。
占有林地面积的56.2%。
其中:占人工林面积的69.18%。
主要树种有油松、落叶松和少量的樟子松、云杉等,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
阔叶林面积占人工林面积的30.82%,主要树种有杨、柳、榆等,分布在沿河平川地下水位较高的阶地上。
草场资源:据草资源调查统计,共采集草种标本239种,属于66个属,55个科。
这只是本旗草资源的部分草种。
全旗草场有如下三种类型:①山地疏林草甸草场类。
占全旗草场总面积的44.4%。
广泛分布在西南部林区。
②低山丘陵草原草场类:占全旗草场总面积的54.6%;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和海拔900米以上的阳坡。
③河滩草甸草场类:占草场总面积的1%。
分布在沿河平川地区。
旺业甸、美林等地针阔叶混交林中,有林间草场。
按土地资源归属,属于林业用地,但从利用现状和方向上说,有相当部分可作为轮封轮牧的牧场。
栽培作物有:谷子、玉米、高粱、大豆、小麦、水稻等几十个品种。
主栽作物是玉米、谷子、高粱和大豆。
经济作物有油料、甜菜、烟叶、药材及各种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