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现代有轨电车交通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16.61 KB
- 文档页数:8
现代有轨电车车载设备HMI的研究与设计现代有轨电车车载设备HMI的研究与设计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增加,现代有轨电车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轨电车的车载设备起着关键作用,其中人机界面(HMI)的研究与设计尤为重要。
有轨电车车载设备HMI的研究和设计旨在提高乘客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并提升整体交通系统效率。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车内显示屏、按键、控制面板和声音反馈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研究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乘客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以便设计出符合他们期望和使用习惯的界面。
在有轨电车车内,显示屏是乘客进行信息获取和交互的主要工具。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确保显示屏的尺寸、排布和内容设计合理,以便乘客能够轻松地浏览和理解所呈现的信息。
此外,显示屏的亮度、对比度和反射率也需要优化,以适应不同光线条件下的使用。
通过用户调查和反馈,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乘客对显示屏的满意度,并根据需求更新和改进界面设计。
除了显示屏,有轨电车车载设备还需要配备易于操作的按键和控制面板。
这些操作界面需要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确保乘客能够轻松而准确地操作各种功能。
按键的尺寸、布局和反馈性能都需要考虑,以防止误操作和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声音反馈也是一种重要的界面设计元素,它可以为乘客提供操作指导和状态提示。
在有轨电车车载设备HMI的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适当的界面设计可以帮助乘客正确使用设备,降低操作失误的风险。
例如,界面应该清晰地标识各个功能和按钮,并适时地提供操作指引。
此外,界面应该能够警示乘客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并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功能。
在HMI的研究和设计中,与之相关的人机交互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触摸屏等新型界面技术可以为乘客提供更直观和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通过多触点技术,乘客可以实现更灵活的手势操作和多任务处理。
此外,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等技术也可以为乘客提供更个性化和便利的服务。
北京现代有轨电车标准探索与实践摘要截至2017年12月,我国14个城市已开通22条约290km的有轨电车线路,但现代有轨电车行业内至今尚无技术标准体系,专项设计标准也较少。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有轨电车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轨电车标准体系框架的建议;同时,结合北京相关工程的线路设计实践,分析整理部分相关试验结果及标准,给出有轨电车主要线路设计参数最小曲线半径和竖曲线半径的取值标准,以此为后续现代有轨电车标准体系及相关专项标准的制定、修编及工程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标准体系;线路设计随2009年我国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北京西郊线的开展,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的首先建成运营,掀起了国内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热潮。
截至2017年12月,全国运营里程约290公里,至2020年有轨电车的建设线路将超过1000公里。
然而,现代有轨电车快速发展远超越了已有技术储备,有轨电车行业面临无技术标准体系及专项设计标准的困境,导致不同城市有轨电车线路设计标准参差不齐,客流效益差,路权及敷设方式比例不合理、时效性差等问题,限制和阻碍有轨电车的发展。
目前,上海已率先发布了地方标准《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北京正在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并正在对《北京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地方标准征求意见[1]。
1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特征根据CJJ /T 114—2007《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7个中类,分别为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系统(单厢或铰接车、导轨式胶轮)、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从现代有轨电车历史演变过程来看,它是顺应城市地面公共交通的需求而存在的,其每个特点都是针对地面公交面临的困境应运而生的交通解决方案。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是指采用新型的多模块铰接的钢轮钢轨车辆,电力牵引,具有较强起、制动能力,适应小曲线半径和大坡度的线路,可多种路权、敷设方式灵活,采用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现代有轨电车规划设计浅谈——以松山湖为例摘要:现代有轨电车具有“科技、人文、生态、高效”的特点,国内多个城市均开展编制规划,不少城市的首期线路已投入使用。
本文,结合松山湖有轨电车项目研究,在分析案例经验基础上,明确了松山湖有轨电车的功能定位、首期线路选址原则和线路布局方案;对路权方式、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种思考,以期为其他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松山湖;规划设计;线路布局;管理机制引言近年来,现代有轨电车在国内呈快速发展,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南京等城市首期线路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
2015年,国家发布《关于当前更好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有轨电车。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背景下,松山湖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在适应自身城市发展战略要求的前提下,开展了现代有轨电车的规划研究工作。
1.现代有轨电车特点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中等运能、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公共交通工具,具有以下特点:1)智能经济,多方式供电、智能化、造价低,仅为地铁的1/8~1/6;2)人文品质,造型美观、低地板,乘坐环境友好,交通品质高;3)节能环保,采用电力驱动,零碳排放,车辆轴重小,噪声低,运输同等规模的客流,其能耗是小汽车1/9、公交车1/4;4)高效灵活,模块化的车辆设计,编组灵活,客流适应能力强,线路沿城市道路及绿化带敷设,延伸容易,设站灵活。
2.功能定位结合松山湖城市空间形态及规划布局,松山湖现代有轨电车定位是以公共交通服务功能为主,集提高松山湖形象、彰显城市特色、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沿线客流为一体的高质量的公共交通工具。
其主要功能为:1)作为中运量交通,与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共同构成多层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提升松山湖公共交通服务品质。
2)近期作为骨干公交,缓解松山湖高密度开发所带来的通勤交通需求。
3)远期为城际、城市轨道交通喂给客流,提供与中心城区通勤交通联系功能,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武汉光谷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衔接周小华;路静;王敏【摘要】以武汉光谷现代有轨电车为例,结合有轨电车线网规划、运营组织特点,阐述有轨电车与城市其他各种交通方式的配合、衔接对有效发挥主体交通系统作用的重要性.武汉光谷现代有轨电车从网、线、点等层次统筹规划,通过不同类型的交通方式的组织和协调,实现有轨电车与城际铁路、地铁、BRT、常规公交等交通方式的一体化衔接以及不同客运方式的无缝换乘,从全局角度缓解或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可为其他城市有轨电车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6(029)005【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武汉光谷;有轨电车;交通方式;一体化衔接【作者】周小华;路静;王敏【作者单位】武汉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武汉430075;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430017;武汉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武汉43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82.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保证城市健康、稳定地发展,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已成为大势所趋。
有轨电车以其容量大、成本低、舒适快捷、弹性灵活等特点,已逐渐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一大新方向[1-2]。
1.1 规划建设情况2014年,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称“中国光谷”)在《新型公交体系实施性规划》中明确了示范区建设中运能公交系统的必要性,并规划了由9条线路组成的现代有轨电车中运能公共交通系统,总里程达168 km,全面建成以有轨电车为主、BRT为辅的主干公交网路系统,形成对地铁骨架交通网络的补充和延伸[3]。
根据建设计划,至2020年示范区将建成6条中运量公交线,总里程为102.7 km。
其中,有轨电车T1、T2试验线已于2014 年12月28日全面开工。
示范区(光谷)有轨电车T1、T2线均秉承TOD理念。
T1线主要敷设在较为成熟的区域,串联多个商业区、生活区和产业区,是建成区重要的南北向公共客运服务系统,该线路全长15.8 km,共设站23座[4];T2线主要敷设于示范区重要的东西向公共客运走廊上,将西部建成区与东部拓展区相连接,支撑主轴东拓,该线路全长19.6 km,共设站25座(含与T1共线的车站3座)[5](见图1)。
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研究摘要: 针对当前交通拥堵的现状,通过分析现代有轨电车国内外的发展历程,论述有轨电车的特征,提出城市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的原则,并对宁波市鄞州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特征;规划原则;线网规划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小汽车井喷式增长,众多城市相继出现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紧缺、泊车困难等诸多问题,过度依赖私家车的交通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少城市提出了公交优先的交通规划策略。
由于常规公交车与其他车辆共用路面,造成其低速且坐车环境不舒适等缺点;地铁则有成本投入高、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一些城市难以达到其建设标准。
相比之下,新型的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介于常规公交和轻轨之间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它更适合大城市新区、中等城市公共交通需求。
1 现代有轨电车国内外发展概述随着近年来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不断突出,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兴起了恢复和建设有轨电车的高潮。
随着在多个欧洲城市成功建设运营,现代有轨电车崭新的形象、舒适的服务迅速吸引了国内城市的关注和研究。
在国内,实际已经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的城市有天津、长春、大连和上海,有多个城市仍处于线路规划和论证阶段。
其中上海将发展长度达到1000公里的“中运量公共交通”,其中600至800公里将是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2 现代有轨电车特征论述2.1 造价较低、运量较大、工期较短、运营成本低现代有轨电车为中运量公交方式,单向设计运能可在0.8万~1.5万人次/时,低于地铁系统,远高于常规公交,适用于大城市新区和中等城市。
一条地铁线路的造价可建至少6条等距现代有轨电车地面线路。
有轨电车线路的建设周期通常为1年左右,而地铁则需5年左右。
同样的运输距离,现代有轨电车能耗约为地铁车辆的一半,而整个系统的能耗更是只有地铁的十分之一。
其车辆使用寿命通常为30年,是常规公交的4~6倍。
2.2 车辆适应性强,舒适性良好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可达25m,其最大坡度为6%,适应城市道路技术标准。
现代有轨电车线站设计研究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低碳环保、低造价、小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过去几年里,逐步从初步发展阶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部分城市甚至已经开始网络化建设。
现代有轨电车的线路及车站设计,主要包括区间线路布置形式及车站形式的设计,二者直接影响现代有轨电车的服务水平及发展前景。
结合实例,分析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区间布置形式及车站形式,并从交通组织、现代有轨电车运营及未来道路改造等方面分析其优缺点,为现代有轨电车线站设计提供参考。
标签:现代有轨电车;区间布置形式;车站形式;设计0 引言20 世纪80 年代,伴随着大量汽车带来交通拥堵、能源过度消耗、污染环境等问题,现代有轨电车凭借着技术现代化、大容量、低地板、节能环保等优势重新复兴起来。
至今全球约400 个城市运行有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运营里程超过5 000 km,其中代表性的城市有法国巴黎、斯特拉斯堡及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城市,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效果良好,国内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也建设有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如今,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公共交通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特性,要求公共交通系统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能与周围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现代有轨电车的线站设计,主要涉及线路在区间的布置形式与车站的布置形式两方面的内容。
本文系统分析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的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形式,并研究不同形式的车站布置。
1 区间布置形式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在区间的布置形式,是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其直接关系到现代有轨电车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及影响,还关系到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运行的速度及服务质量,同时决定着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工程投资。
有轨电车在道路上的横断面布置可分为中央布局、一侧布局及两侧布局 3 种形式。
1.1 中央布局形式现代有轨电车沿道路中央敷设,两侧依次布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如图1 所示。
该形式适用于中央设有较宽绿化带的道路,利用绿化带敷设有轨电车线路,对道路的改造量小,并且未来道路的拓宽不受限制。
现代有轨电车的适用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相比其他轨道交通工具,有轨电车运营成本低、投资回报周期短、施工周期短、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明显。
尤其是在一些历史文化城市和新兴城市中,有轨电车可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因此,对有轨电车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可以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现代有轨电车的适用性,探讨其在不同城市环境下的适用情况、建设成本、运营效益等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方案。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有轨电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 有轨电车在城市环境下的适用性分析;3. 城市交通建设中有轨电车的投资成本、建设周期、运营效益等关键指标;4. 影响有轨电车适用性的因素分析;5.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本文将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对有轨电车的适用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四、预期研究成果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有轨电车适用性的研究,得出有轨电车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为有轨电车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方案。
五、拟定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 第一周:了解有轨电车的基本情况,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2. 第二周:收集、整理和阅读有轨电车相关的文献资料;3. 第三周:实地调查有轨电车在不同城市环境下的实际应用情况;4. 第四周:分析有轨电车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投资成本、建设周期、运营效益等关键指标;5. 第五周:分析影响有轨电车适用性的因素,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6. 第六周:撰写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7. 第七周:撰写论文终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六、预期研究难点1. 如何准确评估有轨电车在城市环境下的适用性;2. 如何对有轨电车的投资成本、建设周期、运营效益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并与其他轨道交通工具进行比较;3. 如何解决有轨电车在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优化建议。
现代有轨电车开行方案研究现代有轨电车开行方案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因此新兴的城市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重要选择。
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环保、舒适、安全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了城市规划者和居民的青睐。
然而,在有轨电车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如何制定合理的开行方案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有轨电车的开行方案研究面临着一系列复杂而独特的挑战。
首先,有轨电车的线路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尤其是未来城市扩张和交通需求的变化。
只有满足长期发展需要的线路规划,才能确保有轨电车系统在未来仍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其次,有轨电车的运行方案应该与城市的整体交通规划相衔接,确保有轨电车系统与其他交通模式之间的互通与衔接,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
最后,有轨电车的开行方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如何平衡运营成本和庞大的运力需求,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有轨电车的开行方案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需要借鉴国内外有关有轨电车的规划和运营经验,比如德国的轨道交通系统和法国的电车交通系统等。
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城市特点的有轨电车规划和运营方案。
其次,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了解城市现状和人们的出行需求,通过大数据和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持,获取有关城市人口、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为制定开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等研究方法,通过模型和算法的建立与优化,对有轨电车的运行调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最小化运营成本和最大化运输效益。
最后,还需要对开行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风险预控,包括对线路走向、站点设置、运行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有轨电车开行方案研究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组织方法研究发表时间:2019-04-25T11:48:44.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许帅祥[导读] 摘要:城市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城市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路网中交通流转换的节点,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有轨电车是融合轨道交通和市政道路两种特质、承担公交主要职能的一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环保、舒适、快捷、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
有轨电车介入后,与其他交通流相互影响,会大幅增加交叉口交通组织的复杂程度。
因此结合路口渠化方案,研究现代有轨电车的信号控制方案是交叉口交通组织工作的重要环节[1,2]。
关键词:交通拥堵;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组织1绪论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对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实现绿色出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推动现代有轨电车发展,构建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对国外的有轨电车运行环境,国内的现代有轨电车运营规划主要采用地面铺设的半独立路权运行模式。
现代有轨电车同地铁、BRT、轻轨等公共交通存在许多差异,为了研究现代有轨电车交通信号控制优先方法,首先要研究分析现代有轨电车的基本车辆技术特征、运行状态、调度规律以及站点设置等客观因素本,现代有轨电车同社会车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现代有轨电车信号对干线交通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现代有轨电车信号控制系统。
2线路运行特征根据轨道及隔离设施的不同,现代有轨电车的路权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全封闭路权、半封闭路权和混合路权三种形式。
全封闭路权类似地铁,禁止其他车辆驶入采用高架桥、隧道或地面隔离道的形式造价高服务水平高,适用于大运量客流通道。
半封闭形式采用地面敷设方式,基础设施简单、经济、便捷,对城市其他交通干扰较小,同时能够充分发挥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优势,与城市道路布局结合好。
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可行性及技术方案研究作者:张冠男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0期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有轨电车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标志。
各种交通工具的尾气大量排放,促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乘坐有轨电车成为绿色出行的主要方式。
本文通过对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可行性及技术方案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给予一定借鉴。
前言:现代有轨电车是我国城市发展和现代交通进步的标志,其为环境保护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做出了贡献。
本文通过对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方案研究和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并作出如下论述:一、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的概述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
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已经被列入开发的进程。
对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的研究通过对社会经济效益和工程技术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个项目的研究一定是要经历投资的前期、研究项目的建设期和研究项目的经营期。
其中在现代有轨电车项目的建设方面,其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进行投资前期准备阶段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项目建设的进行研究的重点[1]。
二、现代有轨电车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具体内容(一)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了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对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对城市发展中交通线路的划定和网络的布局进行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和确定。
(二)城市客流需求的分析对城市客流需求的分析是现代有轨电车进行可行性项目建设研究的重要部分。
对城市的客流需求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为技术工程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信息依据。
进而,提高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的决策的科学性。
对城市未来客流需求的分析,有助于城市有轨电车轨道的设置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完整发展。
(三)对有轨电车的行车组织和运营管理有轨电车建成后,其预期的行车目标是需要建立在有效的行车组织的基础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