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剖面图的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801.00 KB
- 文档页数:6
剖面图和断面图知识点总结一、剖面图的概念剖面图是一种图形表示方法,用来显示地表以下几公里深处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情况。
在剖面图中,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通常以符号、颜色或形状等方式进行标注和描绘。
剖面图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清晰地了解地质构造的垂直分布特征,从而有利于进行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
二、剖面图的制作方法1、数据采集:剖面图的制作首先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地质构造和地质情况的相关数据。
2、绘制图表:根据采集的数据,利用适当的比例尺和坐标系,绘制出剖面图的基本框架。
3、标注解释:在绘制的剖面图上标注地质构造的相关信息和含义,如断层、褶皱、岩性等。
4、完善绘图:对绘制的剖面图进行详细完善,使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三、剖面图的应用范围1、地质勘探:剖面图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工作中,帮助勘探人员了解地层分布和地下构造特征,指导勘探工作的进行。
2、地质灾害评估:剖面图可以对地质灾害的可能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和评估,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
3、基础设施建设:剖面图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时的地质条件评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四、断面图的概念断面图是地质学上描述地质体的垂直剖面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通过断面图可以了解地质体的立体形态、结构和构造特征。
断面图通常用于描述地貌、地层构造、岩性及地下水、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五、断面图的制作方法1、实地勘察:首先需要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质体的垂直分布情况,并收集相关数据。
2、制作基本图表:根据实地数据,利用适当的比例尺和坐标系,绘制出断面图的基本框架。
3、标注解释:在绘制的断面图上标注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含义,如褶皱、断层、岩性等。
4、完善绘图:对绘制的断面图进行详细完善,使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六、断面图的应用范围1、地质勘探:断面图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工作中,帮助勘探人员了解地层分布和地下构造特征,指导勘探工作的进行。
2、地质灾害评估:断面图可以对地质灾害的可能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和评估,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判读技巧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形剖面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对于理解地形地貌、分析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吧。
一、了解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它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直观地展示了地形的起伏变化。
通过地形剖面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势的高低、坡度的陡缓、山脉的走向等地形特征。
二、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要准确判读地形剖面图,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绘制方法。
一般来说,绘制地形剖面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择一条能反映地形起伏特点的线作为剖面线。
2、建立坐标系:在图纸上画出水平坐标轴和垂直坐标轴,水平坐标轴表示剖面线的长度,垂直坐标轴表示海拔高度。
3、标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按其在剖面线上的位置和海拔高度,标注在坐标图上。
4、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标注的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地形剖面图。
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要点1、地势高低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纵坐标,判断地势的总体高低情况。
如果纵坐标数值逐渐增大,说明地势逐渐升高;反之,则地势逐渐降低。
同时,要注意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高度,以及它们在剖面线上的位置。
2、坡度陡缓坡度的陡缓可以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中曲线的斜率来判断。
斜率越大,坡度越陡;斜率越小,坡度越缓。
此外,还可以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辅助判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3、地形类型根据地形剖面图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出所经过的地形类型。
例如,山峰通常表现为曲线的最高点,山谷则是曲线的最低点,山脊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分,而鞍部则是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
4、山脉走向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山脉的走向。
如果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呈现东西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可能就是东西方向;如果呈现南北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可能就是南北方向。
剖面图的编制
1,确定图幅大小、剖面方向并进行基本图面设计:根据地形地质图上剖面线的长度,确定图幅大小;图纸上方为图名,下方为图例、责任图签。
2,绘制水平标高线
一般先按剖面长度和略大于勘查深度的标高及图面设计要求等,在水平标高线的两端著名标高数。
3、确定剖面基线
剖面基线是剖面穿过的坐标经线和纬线。
一般根据剖面的长短,选择一条及以上的剖面基线并标注其坐标值。
4、绘制地形线、地物及井田边界线:
在地形地质图上图切。
在切绘地形线时,应根据地形起伏和地形坡度的变化情况,考虑足够的取点密度,保证地形线的精度。
5、投绘勘察工程
按剖面地或止点,将所有通过该剖面的各种勘察工程均投绘到剖面图上。
6、填绘各种地质界线:
根据地表天然露头、探槽、井探、钻孔等所揭露的地层产状及分界线、、构造线、不不整合线、含(隔)水层、滑面或堆积体与沟床的分界、崩塌体边界等进行标注。
7、剖面连线
从单孔构造资料及地表露头情况出发,联系邻近剖面及区内地质规律,作出正确判断后,将地质界线按自然形态圆滑连接,即完成地质剖面图的基本绘制工作。
8、剖面检校与整饰
剖面图连好后,应将所有原始资料数据进行校对,对有碍剖面清晰、整洁的不必要线条(如水平标高线)等擦拭掉。
地形剖面图高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定义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某条剖面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直观地反映出地出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势的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的知识扩展以等高线地形图某条剖面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直观地反映出地出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势的起伏状况。
1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第一步:根据剖面线的水平距离和沿剖面线的高度差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其中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相同,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原图大。
第二步:绘制水平基线和垂直高度坐标。
水平基线的长度宜和剖面线相同,坐标上标注的高度宜和等高线上的海拔相同。
第三步:把剖面线和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确定在水平基线上,并标注在相应的高度坐标上。
第四步:把确定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地形剖面图的画法方法一:引垂直线法方法二:量距离法3基本的地形的剖面特征(1)鞍部的剖面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2)山谷的剖面特征(3)山脊的剖面特征(4)山顶的剖面特征4、判读方法:(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5、地形剖面图绘制应注意的问题确定地形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及水平比例尺是绘图中的难点及重点,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
在新图中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6、两点间的直视问题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
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
地质剖面图的根本概念及制作方法一.目的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根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内容(一)地质剖面图的根本概念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肯定的比例,沿肯定的方向,表示肯定的距离内,地下肯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
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楚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
剖面基线确实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安排。
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安排如下。
见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1.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
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2〕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与倾向均不同时,则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均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见插图7(四)勾绘角度不整合时考前须知:1.先绘制不整合面界线,再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最后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地质剖面图是地质学中常用的一种图示方法,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地下地质构造和岩层的分布情况,对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和工程地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野外调查。
在进行地质剖面图的绘制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通过实地勘察,了解地质构造、岩性、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地质信息,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测量。
在野外调查中,需要绘制详细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标注地层、构造线、断层、褶皱等地质要素,为后续的绘制工作打下基础。
二、数据整理。
在野外调查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
包括整理地质剖面示意图、记录的地质信息、测量的地层厚度、倾角、产状等数据。
同时,还需要对地质剖面的绘制范围进行确定,确定绘制的横断面位置和范围。
三、绘制基本图。
在整理完数据后,就可以开始绘制地质剖面图的基本图了。
首先需要绘制地表线,标注地表地貌、地形、河流等信息。
然后根据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的结果,绘制地层的分布情况,标注地层名称、颜色、厚度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标注构造线、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要素。
四、绘制剖面图。
在绘制基本图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地质剖面图的绘制了。
根据选定的横断面位置和范围,绘制垂直于地表的剖面线。
然后根据基本图上的地质信息,将地层的分布情况投影到剖面线上,绘制出地质剖面图。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比例尺的准确性,保证地质剖面图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五、标注解释。
在地质剖面图绘制完成后,需要对地质剖面图进行标注解释。
标注地层的名称、颜色、厚度、产状、倾角等信息,标注构造线、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要素,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地质信息。
同时,还需要标注比例尺、坐标轴、图名等辅助信息,使地质剖面图更加清晰和完整。
六、绘制成果图。
最后,根据标注解释完成的地质剖面图,可以进行成果图的绘制。
将地质剖面图、基本图、标注解释等内容整合到一张图上,形成最终的地质剖面成果图。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地质剖面图(map of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
地质剖面图与地质图相配合,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
垂直岩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地质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地质纵剖面图;按水平方向编制的剖面图,称水平地质断面图。
按地质剖面所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地层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按资料来源和精确程度,又分为实测、随手、图切剖面图等。
一、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1、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
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
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
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绘图步骤(1)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2)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
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
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
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3)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4)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
(5)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6)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
实习二读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一、目的要求初步认识地质图(水平、倾斜岩层)。
学习作地质剖面图。
二、说明(一)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一般采用图内主要市镇、居民点及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较小,地名不为人们所知,则在地名前要写上所属省(区)、市或县名。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图例是地质图上各地质现象的符号和标记,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色调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见附录Ⅰ“地层代号和色谱”以及附录Ⅱ“各种常用构造符号”)。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
地层图例在前,次为代号图例,构造图例一般排在最后。
地层图例的安排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庆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
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排列,同时代各岩类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二)图切地质剖面图正规地质图均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地层、构造的剖面图。
如单独绘剖面图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如周口店(指图幅所在地区)太平山-升平山地质剖面图。
如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以剖面标号表示,如Ⅰ-Ⅰ′地质剖面图或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Ⅰ-Ⅰ′或A-A′等。
在相应剖面图的两端也相应注上同一代号。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
垂直比例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按海拔标高标示。
剖面图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应一致,如放大,则应注明。
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注明剖面方向。
剖面所经过的山岭、河流、城镇应在剖面上方所在位置注明。
最好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剖面图放置一般南在右、北在左、东右西左。
图例是指示读图的基础,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一.目的
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内容
(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的距离内,地下一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
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
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
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
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布置。
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布置如下。
见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1.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
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
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2)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与倾向均不同时,则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均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见插图7
(四)勾绘角度不整合时注意事项:
1.先绘制不整合面界线,再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最后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2.当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界线被不整合面所切时,应将老地层的界线适当用虚线延长至剖面线,再将其交点投影到剖面线上。
根据该交点的位置和老地层的倾角,可
在剖面图上勾绘出老地层的界线。
见插图8。
3.当面方向与岩层垂直或基本垂直时,剖面图上的岩层界线按真倾角绘制。
若剖面线方向与岩层走向不垂直时,二者所夹锐角<80º时,剖面图上岩层界线应按视倾角绘
制。
4.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般要与地形图相同,如需放大,则水平比例尺也一致放大,避免歪曲剖面地形和岩层倾角。
如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只放大垂直比例尺,但要变
换岩层倾角。
1. 剖面图纵横比例尺相同
岩层真倾角A 岩层走向与剖面夹角B 岩层视倾角C
C =arctan(tanA*sinB)
2. 剖面图纵横比例尺不同
岩层真倾角A 岩层走向与剖面夹角B 岩层视倾角C 纵横比例尺之比M C =arctan(tanA*sinB*(1/M))
地质图基础知识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主要包括地理概况,主要居民点,一般地质现象,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饰变现象)
2.地质剖面图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表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征等。
3.综合柱状图主要表示平面图区内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变化及接触关系等。
4.比例尺
5.图例主要说明地质图中所用线条符号和颜色的含义,按照沉积地层层序、岩浆岩、地质构造和其它地质现象的顺序排列。
6.责任栏
三.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表示
(一)地层岩性的表示
1.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形状不规则,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多在河谷斜坡,盆地边缘,平原与山地交界处,大致沿山麓等高线延伸。
2.岩浆侵入体的界线形状不规则,无规律,需根据实地情况测绘
3.层状岩层的界线
(1)水平岩层其产状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呈封闭的曲线。
(2)直立岩层其地层界线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沿岩层的走向延伸,并与
地形等高线直交。
(3)倾斜岩层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界线的弯曲方向(V字形弯曲尖端)和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地层界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小。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而且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层分界线的弯曲方向与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地层界线的弯曲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大。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而且倾角大于坡角时,地层分界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等
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二)岩层产状的表示
(三)岩层接触关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