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的历程 ppt(人教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8
第一课人权的历程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人民争取人权的努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保障。
2、通过具体实例,比较分析近百年来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是中国人民享有人权的根本保障。
3、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辩证认识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体会中国的人权观点。
教学重点中国不同社会阶段的人权状况教学难点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004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就是进行了宪法的修订,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我国人权发展历程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那么,你们知道我国人民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讲授新课1.克林德碑的故事和中华世纪坛的盛典先让学生回顾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等相关史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概括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处境。
然后,向学生解说光绪皇帝为克林德碑书写的碑文(见“内容点析”),最后让学生就克林德碑的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清政府为侵略者立碑?为什么击毙侵略者的中国人反而被自己的政府处死?(因为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在列强的强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只能按照条约的规定,为入侵者立碑。
击毙侵略者的中国人本来应该成为民族英雄,但清政府迫于列强的压力,将恩海处死,作为赔罪。
)○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国家没有主权,人权就难以得到保障。
)然后,结合中国申奥的图片、影视资料以及申奥成功后各地人们进行庆祝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申奥成功这一盛事,然后让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会申奥成功?(国家富强、人们生存状况的改善是申奥成功的重要保障。
)最后,让学生阅读“中国百年奥运历程的片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把“内容点析”中的相关材料或自己收集到的相关材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些事件的背景有更清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 1908年的中国是否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对外主权受侵犯,对内人民的生存权都受到极大的威胁,根本没有能力举办奥运会。
高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人权基础课件人权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不可侵犯、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它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篇课件将围绕高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人权基础课程展开,为大家全面介绍人权的概念、来源、种类以及保障等方面的知识。
一、人权的概念人权是指人类因为其作为人而享有的并受国家和社会承认的基本权利。
它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以及文化权利等多个方面。
人权的核心是人的尊严和人的自由,它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石。
二、人权的来源人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
它既有自然存在的基础,也受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律的保护。
人权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对自由、平等、尊严的探索和追求,同时也受到文化、宗教、传统、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人权的种类1. 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
选举权是指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言论自由是指公民对于政府、社会以及其他公民行为进行批评、表达意见的权利,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以非暴力、和平方式组成各种组织的权利。
2. 经济权利:包括就业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等。
经济权利是指公民对于就业、获得合理报酬、享有合理的工作条件等的权利,财产权是指公民对自己合法财产的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社会保障权是指公民享受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各项权益的权利。
3. 社会权利:包括教育权、卫生权、住房权等。
教育权是指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卫生权是指公民享有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住房权是指公民享有基本住房的权利。
4. 文化权利:包括参与文化生活、保护文化遗产等。
参与文化生活是指公民自由选择和参与自己所喜欢的文化活动的权利,保护文化遗产是指公民对自己所属文化的传统、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权利。
四、人权的保障人权的保障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手段来保护人权,同时也设立了相关机构来监督和维护人权。
社会则通过各种组织、媒体和舆论的力量来推动人权的实现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