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现在我们所说的计算机,其全称是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通用”是指计算机可服务于多种用途,“电子”是指计算机是一种电子设备,“数字”是指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用0和1的编码来表示。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卓越的成就之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地发明和改进计算工具,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算盘、计算尺、差分机,直到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手动到自动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回顾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 手动式计算工具

人类最初用手指进行计算。人有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所以,自然而然地习惯用手指记数并采用十进制记数法。用手指进行计算虽然很方便,但计算范围有限,计算结果也无法存储。于是人们用绳子、石子等作为工具来延长手指的计算能力,如中国古书中记载的“上古结绳而治”,拉丁文中“Calculus”的本意是用于计算的小石子。

最原始的人造计算工具是算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先创造和使用了这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筹最早出现在何时,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算筹使用的已经非常普遍了。根据史书的记载,算筹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如图1所示。算筹采用十进制记数法,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摆法,这两种摆法都可以表示1、2、3、4、5、6、7、8、9九个数字,数字0用空位表示,如图2所示。算筹的记数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就可以表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

图1 算筹图2 算筹的摆法

图3 算盘图4 纳皮尔算筹

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是算盘,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先创造和使用的。算盘由算筹演变而来,并且和算筹并存竞争了一个时期,终于在元代后期取代了算筹。算盘轻巧灵活、携带方便,应用极为广泛,先后流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后来又传入西方。算盘采用十进制记数法并有一整套计算口诀,例如“三下五除二”、“七上八下”等,这是最早的体系化算法。算盘能够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是公认的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

1617年,英国数学家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发明了Napier乘除器,也称Napier 算筹,如图4所示。Napier算筹由十根长条状的木棍组成,每根木棍的表面雕刻着一位数字的乘法表,右边第一根木棍是固定的,其余木棍可以根据计算的需要进行拼合和调换位置。Napier算筹可以用加法和一位数乘法代替多位数乘法,也可以用除数为一位数的除法和减法代替多位数除法,从而大大简化了数值计算过程。

1621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William Oughtred)根据对数原理发明了圆形计算尺,也称对数计算尺。对数计算尺在两个圆盘的边缘标注对数刻度,然后让它们相对转动,就可以基于对数原理用加减运算来实现乘除运算。17世纪中期,对数计算尺改进为尺座和在尺座内部移动的滑尺。18世纪末,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独具匠心,在尺座上添置了一个滑

标,用来存储计算的中间结果。对数计算尺不仅能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它一直使用到袖珍电子计算器面世。即使在20世纪60年代,对数计算尺仍然是理工科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工程师身份的一种象征。图5所示是1968年由上海计算尺厂生产的对数计算尺。

图5 对数计算尺

2. 机械式计算工具

17世纪,欧洲出现了利用齿轮技术的计算工具。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帕斯卡加法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工具,其原理对后来的计算工具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如图6所示,帕斯卡加法器是由齿轮组成、以发条为动力、通过转动齿轮来实现加减运算、用连杆实现进位的计算装置。帕斯卡从加法器的成功中得出结论:人的某些思维过程与机械过程没有差别,因此可以设想用机械来模拟人的思维活动。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 .W .Leibnitz)发现了帕斯卡一篇关于“帕斯卡加法器”的论文,激发了他强烈的发明欲望,决心把这种机器的功能扩大为乘除运算。1673年,莱布尼茨研制了一台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器,称为莱布尼兹四则运算器,如图7所示。这台机器在进行乘法运算时采用进位-加(shift-add)的方法,后来演化为二进制,被现代计算机采用。

图6 帕斯卡加法器图7 莱布尼茨四则运算器

莱布尼茨四则运算器在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小高潮,此后的一百多年中,虽有不少类似的计算工具出现,但除了在灵活性上有所改进外,都没有突破手动机械的框架,使用齿轮、连杆组装起来的计算设备限制了它的功能、速度以及可靠性。

1804年,法国机械师约瑟夫·雅各(Joseph Jacquard)发明了可编程织布机,通过读取穿孔卡片上的编码信息来自动控制织布机的编织图案,引起法国纺织工业革命。雅各织布机虽然不是计算工具,但是它第一次使用了穿孔卡片这种输入方式。如果找不到输入信息和控制操作的机械方法,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式计算工具是不可能出现的。直到20世纪7 0年代,穿孔卡片这种输入方式还在普遍使用。

19世纪初,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巴贝奇在剑桥大学求学期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之时,为了解决航海、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复杂计算,许多数学表(如对数表、函数表)应运而生。这些数学表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由于采用人工计算,其中的错误很多。巴贝奇决心研制新的计算工具,用机器取代人工来计算这些实用价值很高的数学表。

1822年,巴贝奇开始研制差分机,专门用于航海和天文计算,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差分机历时10年研制成功,这是最早采用寄存器来存储数据的计算工具,体现了早期程序设计思想的萌芽,使计算工具从手动机械跃入自动机械的新时代。

1832年,巴贝奇开始进行分析机的研究。在分析机的设计中,巴贝奇采用了三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装置:

⑴存储装置:采用齿轮式装置的寄存器保存数据,既能存储运算数据,又能存储运算结果;

⑵运算装置:从寄存器取出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且乘法是以累次加法来实现,还能根据运算结果的状态改变计算的进程,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条件转移;

⑶控制装置:使用指令自动控制操作顺序、选择所需处理的数据以及输出结果。

巴贝奇的分析机是可编程计算机的设计蓝图,实际上,我们今天使用的每一台计算机都遵循着巴贝奇的基本设计方案。但是巴贝奇先进的设计思想超越了当时的客观现实,由于当时的机械加工技术还达不到所要求的精度,使得这部以齿轮为元件、以蒸汽为动力的分析机一直到巴贝奇去世也没有完成。

图8 巴贝奇差分机

3. 机电式计算机

1886年,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霍勒瑞斯(Herman Hollerith)借鉴了雅各织布机的穿孔卡原理,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采用机电技术取代了纯机械装置,制造了第一台可以自动进行加减四则运算、累计存档、制作报表的制表机,这台制表机参与了美国1890年的人口普查工作,使预计10年的统计工作仅用1年零7个月就完成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霍勒瑞斯于1896年创建了制表机公司TMC公司,1911年,TMC与另外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CTR公司。1924年,CTR公司改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这就是赫赫有名的IBM公司。

1938年,德国工程师朱斯(K.Zuse)研制出Z-1计算机,这是第一台采用二进制的计算机。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朱斯先后研制出采用继电器的计算机Z-2、Z-3、Z-4。Z-3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通用程序控制计算机,不仅全部采用继电器,同时采用了浮点记数法、二进制运算、带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这些设计思想虽然在朱斯之前已经提出过,但朱斯第一次将这些设计思想具体实现。在一次空袭中,朱斯的住宅和包括Z-3在内的计算机统统被炸毁。德国战败后,朱斯流亡到瑞士一个偏僻的乡村,转向计算机软件理论的研究。

图9 制表机用于美国人口普查图10 Z系列计算机

1936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数学教授霍华德·艾肯(Howard Aiken)在读过巴贝奇和爱达的笔记后,发现了巴贝奇的设计,并被巴贝奇的远见卓识所震惊。艾肯提出用机电的方法,而不是纯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巴贝奇的分析机。在IBM公司的资助下,1944年研制成功了机电式计算机Mark-I。Mark-I长15.5米,高2.4米,由75万个零部件组成,使用了大量的继电器作为开关元件,存储容量为72个23位十进制数,采用了穿孔纸带进行程序控制。它的计算速度很慢,执行一次加法操作需要0.3秒,并且噪声很大。尽管它的可靠性不高,仍然在哈佛大学使用了15年。Mark-I只是部分使用了继电器,1947年研制成功的计算机Mark-Ⅱ全部使用继电器。

图11 Mark-I

艾肯等人制造的机电式计算机,其典型部件是普通的继电器,继电器的开关速度是1/ 100秒,使得机电式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限制。20世纪30年代已经具备了制造电子计算

机的技术能力,机电式计算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很快被电子计算机替代。事实上,电子计算机和机电式计算机的研制几乎是同时开始的。

4. 电子计算机

1939年,美国依阿华州大学数学物理学教授约翰·阿塔纳索夫(John Atanasoff)和他的研究生贝利(Clifford Berry)一起研制了一台称为ABC(Atanasoff Berry Computer)的电子计算机。由于经费的限制,他们只研制了一个能够求解包含30个未知数的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样机。在阿塔纳索夫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次提出采用电子技术来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和他的研究生普雷斯帕"埃克特(Presper Eckert)受军械部的委托,为计算弹道和射击表启动了研制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的计划,1946年2月1 5日,这台标志人类计算工具历史性变革的巨型机器宣告竣工。ENIAC是一个庞然大物,共使用了18 000多个电子管、1 500多个继电器、10 000多个电容和7 000多个电阻,占地167平方公尺,重达30吨。ENIAC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电子器件代替机械齿轮或电动机械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因此,同以往的计算机相比,ENIAC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高速度。ENIAC每秒能完成5 000次加法,300多次乘法,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1 000多倍。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能真正运转的大型电子计算机,ENIAC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以下称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虽然ENIAC显示了电子元件在进行初等运算速度上的优越性,但没有最大限度地实现电子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ENIAC的主要缺点是:第一,存储容量小,至多存储20个1 0位的十进制数;第二,程序是“外插型”的,为了进行几分钟的计算,接通各种开关和线路的准备工作就要用几个小时。新生的电子计算机需要人们用千百年来制造计算工具的经验和智慧赋予更合理的结构,从而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1945年6月,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冯"诺依曼(Von Neumann)发表了EDVAC(El 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方案,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提出计算机应具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描述了这五大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并提出“采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这两个重要的基本思想。迄今为止,大部分计算机仍基本上遵循冯"诺依曼结构。

需要强调的是,EDVAC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冯"诺依曼的伟大功绩在于他运用雄厚的数理知识和非凡的分析、综合能力,在EDVAC的总体配置和逻辑设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现代计算机的发明决不是仅凭杰出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就能完成的事业,研制电子计算机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而且需要数学家、逻辑学家、电子工程师以及组织管理人员的密切合作,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

图12 ENIAC计算机

二、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构成,计算机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所有物理器件(集成电路、电路板以及其他磁性元件和电子元件等)、部件和设备(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的集合,计算机软件是指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以及运行程序所需的文档、数据的集合。自计算机诞生之日起,人们探索的重点不仅在于建造

运算速度更快、处理能力更强的计算机,而且在于开发能让人们更有效地使用这种计算设备的各种软件。

1.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简史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用于构建计算机硬件的元器件的发展为主要特征,而元器件的发展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每当电子技术有突破性的进展,就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的一次重大变革。因此,计算机硬件发展史中的“代”通常以其所使用的主要器件,即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划分。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第一代计算机以1946年ENIAC的研制成功为标志。这个时期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电子管基础上,笨重而且产生很多热量,容易损坏;存储设备比较落后,最初使用延迟线和静电存储器,容量很小,后来采用磁鼓(磁鼓在读/写臂下旋转,当被访问的存储器单元旋转到读/写臂下时,数据被写入这个单元或从这个单元中读出),有了很大改进;输入设备是读卡机,可以读取穿孔卡片上的孔,输出设备是穿孔卡片机和行式打印机,速度很慢。在这个时代将要结束时,出现了磁带驱动器(磁带是顺序存储设备,也就是说,必须按线性顺序访问磁带上的数据),它比读卡机快得多。

1949年5月,英国剑桥大学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Wilkes)教授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omputer),它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可以存储程序和数据并自动处理数据,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1951年问世的UNIVAC因准确预测了1952年美国大选艾森豪威尔的获胜,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识和欢迎。1953年,IBM公司生产了第一台商业化的计算机IBM701,使计算机向商业化迈进。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非常昂贵,而且不易操作,只有一些大的机构,如政府和一些主要的银行才买得起,这还不算容纳这些计算机所需要的可控制温度的机房和能够进行计算机编程的技术人员。

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

第二代计算机以1959年美国菲尔克公司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为标志。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用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晶体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发热少、耗电省、速度快、价格低、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使计算机的结构与性能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20世纪50年代末,内存储器技术的重大革新是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磁芯存储器,这是一种微小的环形设备,每个磁芯可以存储一位信息,若干个磁芯排成一列,构成存储单元。磁芯存储器稳定而且可靠,成为这个时期存储器的工业标准。

这个时期的辅助存储设备出现了磁盘,磁盘上的数据都有位置标识符——称为地址,磁盘的读/写头可以直接被送到磁盘上的特定位置,因而比磁带的存取速度快得多。

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通道和中断装置,解决了主机和外设并行工作的问题。通道和中断的出现在硬件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使得处理器可以从繁忙的控制输入/输出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广泛应用在科学研究、商业和工程应用等领域,典型的计算机有IB M公司生产的IBM7094和CDC(Control Data Corporation,控制数据公司)生产的CDC1

640等。但是,第二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很慢,无法与主机的计算速度相匹配。这个问题在第三代计算机中得到了解决。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

第三代计算机以IBM公司研制成功的360系列计算机为标志。在第二代计算机中,晶体管和其他元件都是手工集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第三代计算机的特征是集成电路。所谓集成电路是将大量的晶体管和电子线路组合在一块硅片上,故又称其为芯片。制造芯片的原材料相当便宜,硅是地壳里含量第二的常见元素,是海滩沙石的主要成分,因此采用硅材料的计算机芯片可以廉价地批量生产。

这个时期的内存储器用半导体存储器淘汰了磁芯存储器,使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输入设备出现了键盘,使用户可以直接访问计算机;输出设备出现了显示器,可以向用户提供立即响应。

为了满足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日益增多的计算机应用,第三代计算机出现了小型计算机。1965年,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数字设备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商业化的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的小型计算机PDP-8。

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

第四代计算机以Intel公司研制的第一代微处理器Intel 4004为标志,这个时期的计算机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所谓微处理器是将CPU 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微处理器的发明使计算机在外观、处理能力、价格以及实用性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四代计算机要算微型计算机最为引人注目了,微型计算机的诞生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的直接结果。微型计算机的“微”主要体现在它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价格便宜。1977年苹果计算机公司成立,先后成功开发了APPLE-I型和APPLE-II型微型计算机。198 0年IBM公司与微软公司合作,为微型计算机IBM PC配置了专门的操作系统。从1981年开始,IBM连续推出IBM PC、PC/XT、PC/AT等机型。时至今日,奔腾系列微处理器应运而生,使得现在的微型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可靠性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不仅深刻地影响着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使计算机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尽管微型计算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但是微型计算机并没有完全取代大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也在发展。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出的多种逻辑芯片,组装出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使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处理能力更强,这些企业级的计算机一般要放到可控制温度的机房里,因此很难被普通公众看到。

20世纪80年代,多用户大型机的概念被小型机器连接成的网络所代替,这些小型机器通过连网共享打印机、软件和数据等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使计算机应用从单机走向网络,并逐渐从独立网络走向互联网络。

20世界80年代末,出现了新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体系结构,一种典型的并行结构是所有处理器共享同一个内存。虽然把多个处理器组织在一台计算机中存在巨大的潜能,但是为这种并行计算机进行程序设计的难度也相当高。

由于计算机仍然在使用电路板,仍然在使用微处理器,仍然没有突破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所以我们不能为这一代计算机划上休止符。但是,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已经出现,我们拭目以待第五代计算机的到来。

2.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简史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很快。50年前,计算机只能被高素质的专家使用,今天,计算机的使用非常普遍,甚至没有上学的小孩都可以灵活操作;40年前,文件不能方便地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甚至在同一台计算机的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换也很困难,今天,网络在两个平台和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无损的文件传输;30年前,多个应用程序不能方便地共享相同的数据,今天,数据库技术使得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可以互相覆盖地共享数据。了解计算机软件的进化过程,对理解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第一代软件(1946-1953)

第一代软件是用机器语言编写的,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由0和1

组成。例如计算2+6在某种计算机上的机器语言指令如下:

10110000 00000110

00000100 00000010

10100010 01010000

第一条指令表示将“6”送到寄存器AL中,第二条指令表示将“2”与寄存器AL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仍在寄存器AL中,第三条指令表示将AL中的内容送到地址为5的单元中。

不同的计算机使用不同的机器语言,程序员必须记住每条及其语言指令的二进制数字组合,因此,只有少数专业人员能够为计算机编写程序,这就大大限制了计算机的推广和使用。用机器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不仅枯燥费时,而且容易出错。想一想如何在一页全是0和1的纸上找一个打错的字符!

在这个时代的末期出现了汇编语言,它使用助记符(一种辅助记忆方法,采用字母的缩写来表示指令)表示每条机器语言指令,例如ADD表示加,SUB表示减,MOV表示移动数据。相对于机器语言,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就容易多了。例如计算2+6的汇编语言指令如下:

MOV AL,6

ADD AL,2

MOV #5,AL

由于程序最终在计算机上执行时采用的都是机器语言,所以需要用一种称为汇编器的翻译程序,把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编写汇编器的程序员简化了他人的程序设计,是最初的系统程序员。

第二代软件(1954-1964)

当硬件变得更强大时,就需要更强大的软件工具使计算机得到更有效地使用。汇编语言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程序员还是必须记住很多汇编指令。第二代软件开始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简称高级语言,相应地,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称为低级语言)编写,高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张郭男北大哲学系2010级---1192772452@https://www.doczj.com/doc/5f12259595.html, 从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算筹,到现在以快速,高效,智能,大容量存储,多媒体再现,网络共享和自动化处理为特点的功能强大的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计算工具已由人类手的延伸发展到脑的延伸,人类的信息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耸立在路旁,标记着当时人们的成就。 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是诞生于中国的算筹,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竹制小棍子,可以看做是它的硬件,而它的摆法便是其软件了。由于它在运算时使用十进位制,又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运算系统,这个传统在相当程度上使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长期领先于其他民族。后来算盘也被发明,成为西方计算工具传入前中国人计数的主要工具,两千余年的实践中算盘的计算口诀也发展到极成熟的地步,乃至一个熟练的使用算盘的会计有时可以在速度上击败使用计算器的工人,也就是说通过操纵者的熟练可以使运算速度达到惊人的水平。这样的优

势使中国的计算工具长期没有向西方的自动计算的,现代的方向发展,而是近于停滞不前。 而到了1642年,西方在计算工具方面取得了进展,第一台机械计算器-------加法器由19岁的帕斯卡制作成功。加分器是对中国算盘式的主要凭借操纵者素质提高来提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模式的一个突破,它第一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对加法器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人类的计算工具开始趋向于自动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于是具有了可能。但加法器和乘法器的出现只是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算盘的思路,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计算机还需时日。 下一个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是巴贝奇设计的差分机。1822年差分机的模型出现,"这台机器不论在可能完成的计算范围、简便程度以及可靠性与精确度方面,或者是计算时完全不用人参与这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机器。"这句话道出了差分机的先进性。它第一次引进了程序控制的思想,“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1834年,野心勃勃的巴贝奇在1822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的改进,并取名为分析机。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分析机仅仅停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书写工具的 发展史 黄夏荻 纵观人类历史,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书写工具的。若没有用于记录的纸和笔,我们的文化、技术的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那今天的一切可能也无法存在了。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会使用石头在石头上刻画图案,或者使用燃烧取暖后的木材变成的炭棒在石壁上涂写,也可能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信息。再往后,人类开始学会利用液体状的墨水书写,也慢慢演变成了现代的书写工具。 如果要给书写工具分类的话,按照其使用原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由于第一种方式记录速度慢,费时费力,多见于古代石刻、甲骨等;能快速使用时是 在易 形变材质 上留下痕 迹,如在沙地上写字,不容易保持原样。上述算不上现在意义上的书写,而应该被归为雕刻一类,故不加以赘述。 <从炭棒到铅笔 不会搞脏手的设计> 1564年,在英格兰一个叫巴罗代尔 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 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 石墨碳棒 1.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留下凹痕形成内容(略) 2.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附着粉末类固体材质形成内容 3.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先留下液体痕迹,干后形成内容(搭配吸水材质使用如木材/纸)

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受此启发,人们把石墨块切成小条拿来写字和绘画。但石墨条很容易弄脏手,而且容易折断。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问 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去 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墨 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这 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现代铅笔 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完成的。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直到今天,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在固体材料的使用中,现在依旧沿用的还有学校所使用的粉笔,绘画上使用的色粉笔、蜡笔。原理类似。 <使用墨水的巧思从古至今> 1.毛笔——使用兽毛吸水 传说中毛笔的发明是在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 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

新版泸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案(2018新教材)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现在人们常用计算器来计算,既快捷,又精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式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放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为红和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运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它计算数目较大的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算盘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计算器的主要结构特征。例如,拨动算珠,也就是向算盘输入数据,这时算盘起着“储存器”的作用;运算时,珠算口诀起着“运算指令”的作用,而算盘则起着“运算器”的作用。当然,算珠毕竟要靠人的手来拨动,而且也根本谈不上“自动运算”。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于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

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 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于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于1834年,设计了一部完全程序控制的分析机,可惜碍于当时的机械技术所限制而没有制成,但已包含了现代计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

行政办公管理制度范本

行政办公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使公司的办公工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协调,明确办公程序,提高办公效率,保障和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及各项业务的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办公室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 公司办公区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办公区的管理,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维护正常的办公秩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办公效率,有利于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职工应严格遵守作息规定。 第三条上班后不得外出吃早点或办私事。 第四条午休后应准时上班。 第五条不得将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带入公司。 第六条各类车辆要服从保安人员指挥,按指定车位停放。自行车要停放到指定位置,不得乱放。 第七条公司职工上班时必须衣着整洁、得体。女士不得穿着过于艳丽花哨或过于暴露的服装;男士不得穿背心、拖鞋。男女职工不准穿着与工作环境不相符、不协调的服装和佩戴不协调的饰物上班。 第八条办公时间不得因私会客;午休时间不得在办公区内搞文体娱乐活动;因私打电话必须简短。 第九条办公区严禁大声喧哗、嬉笑打闹、聚堆聊天;不得使用不文明语言。 第十条办公区及公共区域应保持环境整洁,办公用品摆放整齐。上班时间严禁吃零食或嚼口香糖;严禁随地吐痰。 第十一条按规定时间到员工食堂用餐。 第十二条下班或办公室无人时,须关闭所有电器,公文、印章、票据及贵重物品、现金等须锁入保险柜或抽屉内,关窗、锁门后方可离开。 第十三条遵守保密纪律,保存好各种文件及技术资料,不得泄露公司机密。

第十四条各楼层会议室由公司统一管理安排。 第十五条墙壁不得乱刻乱画、加钉。剩茶水只准倒入洗手间的茶漏中。第十六条文明用厕,注意保洁。 第十七条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负责解释。

人类交通工具发展简史

人类交通工具发展简史 1.概述 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原始社会,那个时期的人们活动X围非常小,可以搬运的物品或食物也会非常有限,原始人艰苦的生存条件导致他们的寿命也非常短。 原始人 不过,好在人类懂得学习和传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人类渐渐学会了发明和制造交通工具。这里,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简史。 2.交通工具发展简史 六七千年前的多瑙河流域,一群人走在原始森林,拖拽着狩来的猎物,没有可用于运载的交通工具,一切只能靠双手和双脚。随着武器及生产工具的改进,每次的猎物越来越多,把它们运到目的地成为了一件头疼的事情。

狩猎壁画 有人从地上拣了几根折断的粗树枝,用藤蔓将这些树枝连接在一起,像极了我们现在的车板,然后把猎物放在上面,双手抓住两根长树枝拖着走。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良,远古人类学会了做在精树枝上打孔和开槽,从而可以安装一些固定装载食物的木桩和木板,这算得上是人类最早发民有装载交通工具,称之为“拖撬”。 拖撬 远古人类用发明的“拖撬”,就像是一个没有轮子的拖车,使用起来无疑是很费力的。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人类注意到圆木能够滚动这个现象,最初很可能是根据生活经验。

发现圆木可以滚动 人类最发现滚动现象之后,开始利用圆木滚动的原理,来运输沉重的货物。 利用滚动原理 经过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人类才将圆木改进成为轮子,从此轮子就出现在了人类文明中。

发明轮子 轮子的发明,无疑是人类的伟大进步,在有轮子的基础之上,再后来才有了基于轮子各种运输工具。

轮子 独轮手推车,也许是人类发明最早的有轮子的交通工具,他的构造相对简单,使用也很方便,以致于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乡村都还不难见到。 独轮手推车 人类除了会用独轮车运载货物之外,大约在公元8000年前,人类也学会了用船作为交通工具。最初,有可能只是几根树木捆绑在一起,后来才渐渐学会了造小型船只。 人类学会了造船

行政办公类表格汇总

行政办公类表格 一、行政事务 1、请假单 (3) 2、加班审批单 (3) 3、出差申请单 (4) 4、外出登记单 (5) 5、未打卡记录单 (6) 6、订票申请审批 单 .................................................................................... .. (7) 7、办公设备维修申请表..................................................................................... (7) 8、应聘人员登记表..................................................................................... .. (8) 9、文件领取借用 单 .................................................................................... .. (9) 二、车辆管理与使用

11、公司派车 单 .................................................................................... .. (10) 12、公务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 (10) 13、公务车使用记录月报表..................................................................................... .. (11) 14、车辆调拨单..................................................................................... .. (12) 三、证章管理与使用 15、刻章申请表..................................................................................... .. (13) 16、印章保管留样登记表..................................................................................... (14) 17、印章启用通知..................................................................................... .. (15) 18、印章停用通知..................................................................................... .. (16) 19、印章备案登记表..................................................................................... . (17) 20、印章证照保管移交单.....................................................................................

行政办公管理工具大全

行政办公管理工具大全

目录 第4章行政办公管理制度 (8) 4.1 日常接待工作规范 (8) 4.1.1 客户接待制度 (8) 4.1.2 参观接待规范 (9) 4.1.3 前台礼仪规范 (11) 4.2 行政会议管理制度 (13) 4.2.1 会议管理制度 (13) 4.2.2 会议室使用制度 (15) 4.2.3 会议设备管理制度 (16) 4.3 文件收发管理规范 (17) 4.3.1 收文操作规范 (17) 4.3.2 发文操作规范 (18) 4.4 员工出差管理规定 (19) 4.4.1 员工出差管理制度 (19) 4.4.2 出差报销管理制度 (20) 4.5 印照使用与保管制度 (22) 4.5.1 印章保管使用制度 (22) 4.5.2 证照保管使用规定 (25) 4.6 车辆管理制度 (26) 4.6.1 车辆使用管理制度 (26) 4.6.2 车辆维修保养制度 (27) 4.7 档案管理制度 (29) 4.7.1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29) 4.7.2 档案借阅管理制度 (33) 4.8 文书资料管理制度 (34) 4.8.1 公司文书管理制度 (34) 4.8.2 资料借阅管理规定 (37) 4.8.3 资料销毁管理规定 (38) 4.8.4 资料保密管理规定 (39) 第5章行政办公管理图表 (42) 5.1 日常接待管理图表 (43) 5.1.1 日常接待事项图 (43) 5.1.2 来访客人登记表 (43) 5.1.3 接待工作日记表 (44) 5.1.4 客户来电记录表 (44) 5.1.5 来宾接待计划表 (45) 5.1.6 公司参观登记表 (45) 5.1.7 公司参观许可证 (46) 5.1.8 公务接待审批表 (46) 5.1.9 商务接待安排表 (47) 5.1.10 接待宴请申请表 (48) 5.1.11 接待宴请记录表 (49)

从生产工具看人类社会的演进-1

课程标准 2-4-1 综观中外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要点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要创造历史,首先必须生存,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这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国家政治制度、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活动建议:教学的全程,都要结合相关内容,如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特点、近代工业社会的生产特点,帮助学生感悟这个道理。 从生产工具看人类社会的演进 【课前准备】 循环播放人类社会发展图片 【导入】 从刚才播放的片花中,我们看到人类从远古一路走来,经过不断的传承、创新、发展,终于有了今天这样庞大的地球村和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在回望人类历史时,我们总会追问: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历史,从生产工具角度去看人类社会的演进。 【新课】 走进国家博物馆 出示:石耜铁犁铧图片 师:这是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古代中国展厅中的2件古农具,知道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吗? 生:石耜是用来掘土翻地的,一掘一退,边掘边退,出示示意图,我们称耜耕;铁犁铧是犁耕,安装在在木犁头或石犁头上,可以松土划沟,出示示意图)师:这两件古农具出土,说明了什么?(已经出现了农耕;石器耜耕;铁器牛耕,农业生产工具改进了……) 补充:光靠铁犁铧还不足以证明当时有牛耕了。牛耕是牛与犁的结合。犁的存在是牛耕出现的先决条件。除了犁,还要有牛,要存在牛与犁结合起来耕地的可能。那么当时,有没有牛被运用于农业生产呢?在国家博物馆还收藏着这么一尊文物。 链接:图片牛尊

行政办公室管理制度

行政办公室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为规范公司行政事务管理行为,理顺内部关系,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公司行政办公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协调,明确公司内部管理职责,特制订本制度。 (二)、行政办公室需协助总经理做好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促和检查,沟通内外联系,保证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逐步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公司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三)、本制度对公司内部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范,以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各项细则 (一)、办公室档案管理 1、档案管理范围: 公司文件档案:包括公司资质、公司制度、公司各部门制度标准、方针政策、公司决定、年度计划等与公司整体发展相关的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文件及资料; 行政档案:会议记录、文件签发等。 2、管理部门。 公司的档案介质可以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行政办公室负责备档管理。 3、管理职责。

保证公司及各部门的资料齐全完整、安全保密和使用方便。 (二)、办公环境管理 1、每个员工都有责任维护办公环境,办公室内禁止吸烟。 2、员工应爱护公共设施,节约使用办公用品,注意公共卫生。 3、每周进行卫生联检。 (三)、办公室安全和秩序 1、每天下班最后离开公司的人员应在离开办公室时将门窗锁好并切断电源。 2、不要将私人访客带入办公室。 3、离开办公室前,将贵重物品、文件档案柜和抽屉锁好。 4、不得在办公室内打闹、嬉戏、大声喧哗。 5、工作时间内不应无故离岗、串岗,出去办事要及时和相关领导请假,并填好单据上交行政部。 6、各个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团结、互助,严禁互相推诿。 (四)、办公电话管理 1、公司的电话主要作为方便与外界沟通、开展业务之用,员工不得使用公司电话拨打私人电话。 2、员工接听电话应使用普通话及礼貌用语。 (五)、员工礼仪管理 1、员工头发要保持整洁、自然,不得披头散发;指甲不能太长,不得涂抹带颜色的指甲油。 2、员工统一着工作装,员工工装、工牌要穿戴整齐,不得穿奇装异服。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夏宏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了解数学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感 受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激发爱国热情。 2、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认识算筹、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 分的名称;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初步了解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常用键的功能。 3、知道如何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表示一些数,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 2、小棒、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已经初步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出示课题《计算工具的发展》。 你们都知道了哪些计算工具? (出示最基本的三种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器。) 下面我们就请你们把小组合作的成果向大家做一个展示、介绍。 二、交流: 按照计算工具的发展顺序逐一介绍,要求: 1、简单介绍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 2、各组成果展示、介绍。 老师组织各组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加以提炼、指导或作补充介绍。 要求学生对三种计算工具重点了解: 算筹:了解算筹表示数的方法:一位数有两种表示方法——横式、纵式;多位数用纵横相间的方法表示数,“0”用空位。 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定位点的重要性,会读算盘上表示的数,会在算盘上拨出给定的数。 尝试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并进行一些尝试练习。 各组学生交流之后,分别请学生说说听了介绍后的收获及疑问,并进行学生间相互解答。 三、师生共同整理、小结: 运用课件对这三种计算工具再加以补充介绍、加深了解。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古人怎样用算筹记数、计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又先后发明了算盘、计算器。因为算盘有着它特有的优点,所以延用至今,计算器的使用便利,让更多的现代人青睐,而且功能越来越多。 四、反思、总结: 通过学习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你有什么收获与想法? 总结:通过这次的学习活动,我们了解的计算工具的发展,而且还明白了学习本领的途径有许许多多,通过同伴的合作能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更有意义。今天你们的表现很精彩,相信未来新一代计算器的发明家会在我们这些小朋友中产生! 教学设计说明 在学本节知识之前,我用二周时间以“计算工具的发展”为主题,让学生独立的搜集信息,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接着我又根据学生对其中主要的三种计算工具——算筹、算盘与计算器的喜好,请小朋友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一个计算工具作进一步的探究与了解,伙伴合作,群策群力,把大家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筛选,许多小组请教老师、请教家长,上网查寻、图书查阅,把搜集到的资料有的制成了小报、有的制成了演示文稿…… 本节课是对《计算工具的发展》这一内容搜集整理汇编后的成果展示与交流,并对学生的展示作一评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感受数学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并对算筹、算盘、计算器有初步的了解。 从学生的前期准备中,我深深体验到了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与浓厚的学习兴致。当高旻昱同学学会了如何使用动画效果时,高兴得拉着我去看她的作品,从她的灿烂笑容中我看到了学生学到本领后的愉悦。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

交通工具发展史

交通工具发展史 交通工具 ●车 ●马 ●轿 ●船 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 ●根据文献推测,车子在夏代已相当普遍,但由于没有见到实物,因此关于车 的发展阶段从商代开始讲起。 ●商代至秦,车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一个时期。 ●晚商的车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车形象和实物均属商代晚期,即公元前14世纪左右。 ●在甲骨文和铜器铭文中有关于“车”的象形字。 ●在河南安阳殷墟先后发现了十八辆车的实物。 ●车子一般是独輈车,车厢面积较小,可以立乘二或三人,一般用两马驾车。 ●商代车已基本具备了汉以前独輈车结构的大致轮廓。 ●以后一千多年,独輈车虽有很多改进和发展,从总体结构上讲没有突破商代 独輈车的形制。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车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车从形制上看有所改进,改直辕变曲辕,直衡改曲衡, 车厢上安车较和车盖。 ●车马配件也更加完备,增加了许多商车上所没有的零部件。为了追求坚固, 许多关键部位都采用了青铜构件。 ●驾车的马由二匹增加到三匹(骖)、四匹(驷),甚至六匹,一般讲以驾四匹 马为常规,驷因此成为计数车辆的单位。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古代独輈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车的形制 总的来讲达到了完美阶段。 ●构造和装饰坚固豪华,主要构件有衡、轭、舆、轴、轮。 ●这些构件除部分采用榫卯结构外,大多数零部件采用兽皮革带固定缚扎。 ●在当时,制造一辆车需要多工种的合作,经过大小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因此制车业成为当时集大成的综合性手工业生产部门,制车水平也是当时生 产水平和工艺水平的集中反映。 ●在周代,马车不仅是王公显贵的代步工具,而且也是战争中的攻守之具。 ●当时各国军队的主力是战车兵,军事编制是以战车为主,攻守的主要手段也 是战车。因此,拥有战车数量的多少成为国家强弱的标志。 ●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各国都把先进的制造技术运用到制造战车上。 ●于是各类战车应运而生,按用途不同可以分好几个种类。 ●战车均立乘,一车三人。 ●车长叫甲首,又叫车左,职责是持弓主射,指挥步兵和战车。

行政办公平台解决方案

行政办公平台解决 方案 1

中教行政办公平台解决方案 1 方案介绍 (2) 1.1背景 (2) 1.2方案简介 (2) 1.3特点 (3) 1.4 主要技术 (6) 1.4.1 工作流 (6) 1.4.2 xml 数据交换 (6) 1.4.3数据秘钥加密 (7) 2系统结构 (7) 2.1系统设置模块 (8) 2.1.1功能 (8) 2.1.2 结构描述 (9) 2.2内部管理模块 (9) 2.2.1 工作流管理功能描述 (9) 2.2.2 资料管理 (10) 2.2.3 档案管理功能描述 (10) 2.2.4 办公用品管理功能描述 (11) 2.2.5 会议管理功能描述 (12) 2.2.6 车辆管理功能描述 (12) 2.2.7 报刊征订功能描述 (13)

2.2.8 领导政务功能描述 (13) 2.3公文处理模块 (14) 2.3.1内部公文处理功能描述 (14) 2.4收发文件模块 (16) 2.5个人信息模块 (17) 2.5.1 我的日程 (18) 2.5.2 我的邮箱 (18) 2.5.3 通讯录 (18) 2.5.4 委托代理 (18) 2.5.5 我的日常见语 (18) 2.6信息交流模块 (19) 2.6.1 讨论区 (19) 2.6.2 问卷调查 (19) 2.6.3 信息发布 (19) 2.7 系统帮助模块 (19) 1 方案介绍 1.1背景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 政府机关、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重塑组织、机制和管理资源。然而大多数机构现 3

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内部的办公事务基本上还未实现知识共享和自动化处理。 当前, 政府部门建设跨省市专网已经提上日程, 各部委正在或计划实施横向或纵向的专网工程。现在政府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是跨处室的大系统的建设, 由于投资大, 需求变化多, 往往造成使用效果不佳。一部分单位的文件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模式, 还有一部分单位, 虽然也有了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可是由于开发商水平参差不齐, 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缺乏相应的标准, 导致不同办公系统之间的连接出现问题, 无法和上级单位及所管辖的单位交换电子公文。中教行政管理平台就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的, 实现内部办公与外部办公一体化的良好解决方案。 1.2方案简介 中教行政办公平台支持灵活多变的业务应用、层次复杂的隶属关系, 是一个全方位的, 立体的管理办公平台, 标准的XML文件交换规范, 解决了市、区多级办公平台互联的难题, 帮助政府机关、学校, 各企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较好的实现了资源预约和内部的规范管理。 4

计算工具的历史发展

计算工具[Calculating Devices]是计算时所用的器具或辅助计算的实物。 人们从数学产生之日,便不断寻求能方便进行和加速计算的工具。因此,计算和计算工具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是一种计算数学,当时的人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计算工具及与工具有关的计算方法,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已开始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并在公元前3世纪得到普遍的采用,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并在15世纪得到普遍采用,取代了算筹。它是在算筹基础上发明的,比算筹更加方便实用,同时还把算法口诀化,从而加快了计算速度。后来更发现算盘对人类有较强的数学教育功能,因此源用至今,并流传到海外,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计算工具。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近代的科学发展促进了计算工具的发展: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 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於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 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於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於1834年,设计了一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简史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简史 作者:小鼓槌 来源:《视野》2010年第22期 远古时代(双腿) 类人猿甲:TMD,为什么进化到直立行走的担子要落在我们肩上,就这一个早上,我已经摔了18跤了。 类人猿乙:听说是为了把上面的两肢腾出来打字。直立行走倒也罢了,只是非要让人穿上衣服就比较无耻了,我的屁股上已经被扎了好多洞了。 奴隶社会(人) 奴隶甲:大家都是奴隶,你就不知道为我想想? 奴隶乙:我怎么不为你着想了?我的心、我的人不都已经给了你了么?你还想怎么样? 奴隶甲:你也知道我是万恶的奴隶主的坐骑了,你还把他的伙食提供得那么好,把他喂得那么胖。扛着一头猪走路,是很辛苦的啊……呶,这是一包泻药,当盐巴一样给他当调料。 奴隶乙:唔……好吧! 封建社会(鲁班制造的交通工具) 历史资料: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译文:鲁班见自己的母亲走路辛苦,于是经过一番研究和努力为自己亲爱的母亲制造了一辆木头马拉的车,由木头人驾驶。第一次试车的时候,这辆马车拉着他母亲跑了,再也没有回来。 清朝末年(汽车) 慈禧太后:这怎么了得?那个司机竟然坐在最前面的最尊贵的位子上…… 大臣:司机同志,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让太后坐得比你更前? 司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太后坐在前面的发动机盖上。 若干天之后,司机从国外拉来了一辆运送砂土的前面带斗的那种翻斗车,把慈禧太后放了进去,并加上了一个玻璃天窗,慈禧太后很开心地坐了进去。

现代(飞机) 空姐广播:因为最近全球航空燃油大幅涨价,我们飞机采用了普通拖拉机使用的煤油,但是排气系统的研发没有跟上,所以我们给大家配发了防毒面具,请大家按照座位下面的说明佩戴…… (李梅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鸡鸡歪歪》)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黄夏荻 14122403 纵观人类历史,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书写工具的。若没有用于记录的纸和笔,我们的文化、技术的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那今天的一切可能也无法存在了。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会使用石头在石头上刻画图案,或者使用燃烧取暖后的木材变成的炭棒在石壁上涂写,也可能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信息。再往后,人类开始学会利用液体状的墨水书写,也慢慢演变成了现代的书写工具。 如果要给书写工具分类的话,按照其使用原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由于第一种方式记录速度慢,费时费力,多见于古代石刻、甲骨等;能快速使用时是在易形变材质上留下痕迹,如在沙地上写字,不容易保持原样。上述算不上现在意义上的书写,而应该被归为雕刻一类,故不加以赘述。 <从炭棒到铅笔 不会搞脏手的设计> 1564年,在英格兰一个叫巴罗代 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 ——石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 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 受此启发,人们把石墨块切成小条拿 来写字和绘画。但石墨条很容易弄脏 手,而且容易折断。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 问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 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 墨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 这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 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 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 罗的木匠完成的。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直到今天,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在固体材料的使用中,现在依旧沿用的还有学校所使用的粉笔,绘画上使用的色粉笔、石墨碳棒 现代铅笔

行政办公管理工具大全修订版

行政办公管理工具大全 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弗布克管理工具库系列 行政办公管理工具大全 全套 肖玉波编着(一) 北京 目录 第4章行政办公管理制度 (8) 4.1 日常接待工作规范 (9) 4.1.1 客户接待制度 (9) 4.1.2 参观接待规范 (10) 4.1.3 前台礼仪规范 (12) 4.2 行政会议管理制度 (14) 4.2.1 会议管理制度 (14) 4.2.2 会议室使用制度 (16) 4.2.3 会议设备管理制度 (17) 4.3 文件收发管理规范 (18)

4.3.1 收文操作规范 (18) 4.3.2 发文操作规范 (19) 4.4 员工出差管理规定 (20) 4.4.1 员工出差管理制度 (20) 4.4.2 出差报销管理制度 (21) 4.5 印照使用与保管制度 (23) 4.5.1 印章保管使用制度 (23) 4.5.2 证照保管使用规定 (26) 4.6 车辆管理制度 (27) 4.6.1 车辆使用管理制度 (27) 4.6.2 车辆维修保养制度 (28) 4.7 档案管理制度 (30) 4.7.1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30) 4.7.2 档案借阅管理制度 (34) 4.8 文书资料管理制度 (35) 4.8.1 公司文书管理制度 (35)

4.8.2 资料借阅管理规定 (38) 4.8.3 资料销毁管理规定 (39) 4.8.4 资料保密管理规定 (40) 第5章行政办公管理图表 (43) 5.1 日常接待管理图表 (44) 5.1.1 日常接待事项图 (44) 5.1.2 来访客人登记表 (44) 5.1.3 接待工作日记表 (45) 5.1.4 客户来电记录表 (45) 5.1.5 来宾接待计划表 (46) 5.1.6 公司参观登记表 (46) 5.1.7 公司参观许可证 (47) 5.1.8 公务接待审批表 (47) 5.1.9 商务接待安排表 (48) 5.1.10 接待宴请申请表 (49) 5.1.11 接待宴请记录表 (50)

计算机软件发展历史(简史)

计算机软件发展历史(简史) 来源:互联网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很快。50年前,计算机只能被高素质的专家使用,今天,计算机的使用非常普遍,甚至没有上学的小孩都可以灵活操作;40年前,文件不能方便地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甚至在同一台计算机的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换也很困难,今天,网络在两个平台和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无损的文件传输;30年前,多个应用程序不能方便地共享相同的数据,今天,数据库技术使得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可以互相覆盖地共享数据。了解计算机软件的进化过程,对理解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第一代软件(1946-1953) 第一代软件是用机器语言编写的,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由0和1组成。例如计算2+6在某种计算机上的机器语言指令如下:10110000 00000110 00000100 00000010 10100010 01010000 第一条指令表示将“6”送到寄存器AL中,第二条指令表示将“2”与寄存器AL 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仍在寄存器AL中,第三条指令表示将AL中的内容送到地址为5的单元中。 不同的计算机使用不同的机器语言,程序员必须记住每条及其语言指令的二进制数字组合,因此,只有少数专业人员能够为计算机编写程序,这就大大限制了计算机的推广和使用。用机器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不仅枯燥费时,而且容易出错。想一想如何在一页全是0和1的纸上找一个打错的字符! 在这个时代的末期出现了汇编语言,它使用助记符(一种辅助记忆方法,采用字母的缩写来表示指令)表示每条机器语言指令,例如ADD表示加,SUB表示减,MOV表示移动数据。相对于机器语言,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就容易多了。例如计算2+6的汇编语言指令如下: MOV AL,6 ADD AL,2 MOV #5,AL 由于程序最终在计算机上执行时采用的都是机器语言,所以需要用一种称为汇编器的翻译程序,把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编写汇编器的程序员简化了他人的程序设计,是最初的系统程序员。

简介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科技——交通工具变化的源动力 五(3)班钟文 交通行业是科技成果集中体现的领域之一。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使得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输速度、运载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交通运输范围日益扩大。 3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的运用,不断转化为现实的交通生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交通工具性能的提高和增强,促进交通方式的发展与完善、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化、交通管理效能提高以及交通管理体制的变化和交通从业人员素质的增强。 新工具新方式产生,通运输效率提高 今年年初在抗击冰雪灾害的战役中,我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80吨级重载货车等新型铁路重载运输装备不负众望,成为大运量、高效率电煤运输的主力军。自2月份以来,山西省煤炭铁路日发车量达2.1万车以上,大秦铁路日发运煤炭均在100万吨以上,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史上的新纪录,而国产新型重载运输装备则表现得非常抢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特种车辆、船舶、专用车辆、现代化装卸机械和检测保修设备应运而生,使中国的运输方式逐渐增多,运输规模从小到大,运输工具从落后到先进,运输效率从低到高,充分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对运输质量的需求。 在海上,在现代海运技术中,涡轮增压技术和水上喷汽发动机的应用也大大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促进海上快速货运业的发展。在陆地上,4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正在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已经体现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可以说,各种运输方式都在不断采用新技术。 我国集装箱运输已经实现了装卸、运送的全盘机械化。集装箱运输使运输能力增大,运输数量增多;集装箱运输不仅提高了装卸效率,加快了运输工具周转,还减少了货损货差。 国际海事研究机构新近发表的调查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后,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国。中国生产的集装箱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居世界第一位。据英国远洋航运顾问公司预测,未来15年内,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跃居亚洲首位。 电子化智能化应用,通管理效能增强 交通管理是对人的交通行为的管理,是为了安全、通畅、快速、高效、低公害的目标,控制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交通运输管理的难度与水平、要求及其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运用,使交通管理的效能大大提高。中国的交通管理模式早已从人力管制转为电子化管理。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从系统工程角度对各类道路交通流向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针对不同道路的实际交通负荷水平,因地制宜地实施有效控制,提高了通行能力,使交通流向更加优化;并能够根据交通流量、流向的分布特点,加强区控道路的交通渠化研究和实施,提高渠化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优化交通秩序,使得道路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而电视系统的使用,使交通信息的获取更快捷,管理更直观、方便。据北京某交警支队负责人说,“电视监管系统应用后,工作人员可以从容应对交通流量及道路状况,及时得到交通阻滞状况及原因。”信号显示终端的直观确认,是作为计算机确认信号的辅助手段;而交通流量调查,为计算机考察、试验、调整各交通方案提供了依据;地图板的辅导显示,提高了交通指挥中心的应变能力。对特种车辆的监视,更能保证其安全畅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