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酬递减律示意图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5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大纲要求:(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1.土地报酬递减的含义2.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报酬递减的含义;熟悉: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5.1、涵义:土地报酬递减是指在技术和其它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下降。
通过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我们可以确定土地利用的最佳集约度和最佳规模。
通常生产需要投入所有的生产要素,而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其增加的收益就会递减。
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我们假定在一种投入量(追加的要素)变动,而其他投入量固定的情况下来进行,也就是说,假定仅有一种投入量是可变的,其他的投入量保持不变,则随着该种可变投入量的增加,在开始时,收益的增加有可能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投入量继续增加达到某一点以后,收益的增加会越来越小,即会出现递减现象。
4.2、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在这里,土地报酬可以理解为土地的产品产量,为了考查劳动、土地等要素组合对土地报酬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考虑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的规律。
1)、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的概念(1)总报酬:即总产量,可记为TP。
(2)平均报酬:总报酬除以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即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报酬,可记为AP。
(3)边际报酬:对同一块连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最后一单位追加要素所带来的总报酬的增量,可记为MP: MP=Δy/ΔxΔx表示变动生产要素的增加量,Δy表示在相应情况下总报酬的增加量。
06考题.平均报酬是指( AB )。
A.总报酬/劳动投入量 B.总报酬/资本投入量C.总报酬/边际报酬 D.总报酬/边际成本E.总报酬/资本追加投入量2)、土地报酬曲线之间的关系土地报酬曲线可分为总报酬曲线、平均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名词解释一、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概念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指的是在产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边际产品将逐渐减少。
简而言之,当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时,其边际产品将递减。
二、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论基础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萨斯首次提出的。
马尔萨斯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劳动力和资本则是可变的生产要素。
在特定条件下,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能够使农业产出得到有限的增长,但随着土地规模的固定和农业生产技术的限制,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增加会导致边际产出递减,最终导致农业产出的增长速度减缓。
三、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具体表现1. 边际产品递减:当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变时,边际产品将递减。
这意味着每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额外产量将会逐渐减少。
2. 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在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下,随着某一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可能会增加。
这时,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将会显现出来,即通过增加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弥补边际产品递减的效应。
3. 生产要素组合的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提示生产者应当在生产中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获得最大化的生产产出。
通过对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合理组合和配置,生产者可以克服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四、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对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合理配置,生产者可以避免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率。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优化工人和设备的搭配配置,生产者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五、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启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告诉我们,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避免盲目地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导致边际产品递减。
举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随着一种资源的不断投入,它所产生的效益最终都是边际递减的。
也就是说刚开始你投入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带给你的总收益是上升的,也就是你投入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但是总有那么一个点,你再投入更多的资源,获得的总收益反而会减少。
例一、口渴时喝水,前几口非常舒服,但是一定量以后,比如200ml以后,再多喝就没有原来那么爽了,甚至会出现负收益。
比如连续喝2L水,就相当于是处罚了。
例二、在一些网络游戏中,当你获得更多的经验值时,你会感到更加兴奋和有动力去升级。
但是随着等级的增加,升级所需的经验值也会逐渐增加,从而导致升级变得更加困难。
例三、在企业经营中,创业初期一人分担多职,随着人员的流入,无论是效率还是专业度都会有所增加。
但是当一定规模以后,人员开始冗余、管理层级变多、组织变得臃肿,人员效率开始降低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名词解释及案例一、名词解释。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呢,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刚开始的时候,每增加一单位这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报酬(产量增加之类的)是增加的,就像你刚开始给一块地施肥,施一点肥,产量噌噌往上涨。
但是啊,当这种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呢,再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投入,所得到的报酬增加量就会越来越少了。
比如说,你不停地给那块地施肥,到后来,再施同样多的肥,产量增加得就很有限了,甚至可能还会出现产量下降的情况。
二、案例。
1. 农业种植。
就拿种玉米来说吧。
有个农民伯伯有一块玉米地,一开始呢,他给玉米地浇水。
刚开始浇一点水的时候,玉米因为得到了水分滋养,长得可快了,产量明显上升。
他每次多浇一桶水,玉米产量增加的幅度都挺大的。
但是呢,当他浇了很多桶水之后,比如把地都快淹了,这时候再增加一桶水,玉米产量几乎就不怎么增加了,甚至有些玉米还可能因为水太多而被淹死,导致产量下降。
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农业生产中的体现,水这种生产要素投入到一定程度后,再多投入就没什么好效果了。
2. 学习时间。
假设你要准备一场考试。
刚开始,你每天学习一个小时,你会发现知识积累得很快,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你每天增加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可能成绩提升的幅度也比较大。
但是当你每天学习的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比如每天学习10个小时以后,再增加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你会发现成绩提升得非常缓慢了。
因为你已经很疲惫了,这时候多花一个小时学习,学到的东西很少,就像生产要素投入过多后边际报酬递减一样,学习时间这个“生产要素”投入过多,成绩提升(报酬)的幅度就越来越小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概念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资本)的使用量增加,而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保持不变,则随着该要素的增加,产出的增加率会逐渐减少。
换句话说,追加现有生产要素的一个单位所带来的额外产出会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基于以下假设:
1. 其他要素不变:只有一个要素的数量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保持不变。
2. 有限可变要素:生产要素的增加有限,不能无限增加。
3. 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如果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那么边际报酬递减可能不会发生。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至关重要。
它说明了生产效率的增长趋势,同时也提供了决策参考,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