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确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名词解释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当增加某一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的投入量,而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时,其对产出的增加率会逐渐减少。
换句话说,随着投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新增产出逐渐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以用于解释许多现象和经济问题。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当农民增加施肥量时,初次增加施肥量可能会显著增加产量,但随着施肥量的不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施肥量所带来的新增产量会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土壤的肥力有限,过多的施肥可能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
另一个例子是劳动力的运用。
假设一个工厂正在生产家具,每增加一个工人,产量会增加一定数量的家具。
然而随着工人数量的继续增加,由于工厂的设备和工作空间有限,每增加一个工人所带来的新增产量会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工人之间可能会互相干扰,或者工作空间变得拥挤。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基本原理,它帮助我们理解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用。
它也提醒着企业和决策者,在生产中要权衡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投入某一要素导致资源浪费。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种经济学原理,描述了当某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逐渐增加时,其对产出的增益逐渐减少的趋势。
这一规律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经济活动的效率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当某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增加时,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益是正的且递增的。
然而,随着要素的使用量继续增加,该要素对产出的边际贡献逐渐减少,甚至可能变为负值。
这一规律的解释可以从生产过程的角度来理解。
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要素相互配合,共同产生产品或服务。
当某一要素的使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可能会遭遇到其他要素的限制,导致其边际产出减少。
例如,当一块农田中施肥的数量不断增加时,最初每增加一单位的施肥可能会带来较大的产量增加,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的肥力达到一定饱和点后,每增加一单位施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会逐渐减少。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要素的使用量可以最大化产出。
根据这一规律,经济主体应该在要素的边际报酬下降到与其他要素相等时停止增加该要素的使用量。
这样做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需要注意的是,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现实经济中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等,要素的边际报酬可能不会出现递减的趋势。
此外,该规律也可能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一种重要的经济规律,指导着经济主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要素的使用量,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一规律,可以更好地解释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资源配置问题。
名词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你知道不,这就好比你吃蛋糕,一开始吃的时候哇,那叫一个美味,超级满足!(就像你饿极了的时候吃第一口蛋糕,那感觉太棒了!)可是呢,你接着吃下去,每多吃一口,给你的满足感就没那么强烈了。
(这就跟边际报酬递减一个道理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的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哎呀,这听着是不是有点绕?咱举个例子哈,农民伯伯种地,一开始增加一些肥料,庄稼长得可好了,收成大大增加。
(这就像一开始吃蛋糕的满足感直线上升。
)但是呢,你一直不停地加肥料,到后面发现庄稼的增长也没那么明显了,甚至可能还会对土地造成损害。
(就如同吃太多蛋糕,反而觉得腻了,甚至可能不舒服。
)再比如说,你学习一门新技能,刚开始投入时间和精力,进步那是飞快呀!(就像刚开始探索一个新领域,每一点努力都能看到明显的成果。
)可是随着你越来越熟练,再继续投入相同的时间和精力,进步的幅度就没那么大了。
(这不就是边际报酬递减嘛!)这规律在生活中可太常见了吧!想想看,很多事情不都是这样吗?那为什么会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呢?这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的配合比例呀。
一开始的时候,可变要素投入量比较少,它与固定要素之间的配合可能还不够完善,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它们之间的配合越来越好,所以边际产量递增。
但当可变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增加,就会出现相对过剩或不足,反而会降低生产效率,导致边际产量递减。
所以呀,咱得明白这个道理,做事的时候可不能一味地盲目投入,得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点。
(就像吃蛋糕,知道适可而止,才能保持那份美好。
举例说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咱来说说这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啊。
你看哈,就好比你特别喜欢吃红烧肉,第一块那叫一个香啊,简直是人间美味,吃第二块的时候呢,也还行,挺满足的。
但等你吃到第五块、第六块的时候,你可能就觉得有点腻了,没那么好吃了,再吃下去可能都要吐了,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呀!再比如说农民种地,一开始增加一些化肥,那庄稼长得可好了,产量蹭蹭往上涨。
可要是一直不停地加化肥呢,到后面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甚至可能会对土地造成伤害。
这就跟你使劲吃红烧肉一个道理呀,过头了就不行啦!你想想,要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不存在,那会咋样呢?那我们就可以无限制地投入,然后得到无限的回报,那岂不是太美好啦?可惜呀,这世界可不是这样的。
就好比你学习一项新技能,刚开始的时候,你每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就能看到很明显的进步,你会特别有成就感。
但随着你越来越熟练,再想提高一点点可能都要花费巨大的努力,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在起作用呀!那是不是就不值得继续努力了呢?当然不是啦!虽然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回报了呀。
就像爬山,越往上爬越累,可山顶的风景也越美呀!我们不能因为累了就放弃呀。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
你工作加班,一开始加班可能能多完成很多任务,多挣些钱,但一直加下去,你的身体可能就受不了了,工作效率也可能下降了,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呀。
那难道就不加班了吗?也不一定呀,得看情况嘛。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实也提醒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而要注重质量。
就像吃东西,不能光为了填饱肚子就不停地吃,得吃得健康、吃得开心。
我们要学会在边际报酬递减的时候调整策略,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比如企业生产,不能光靠增加投入来提高产量,还得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创新技术呀。
总之呢,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就像生活中的一个小提醒,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要懂得灵活应变。
不要因为它就灰心丧气,而是要更好地利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顺利,更加美好。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案例及启示姓名:班级:市场营销班学号:定义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通俗地说:就是当你极度饥饿的时候,十分需要吃东西,你吃下第一碗饭是最痛快的、最爽的,当你会继续吃下去的时候,饥饿的程度降低,你对下一碗饭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吃到完全不饿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吃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甚至到最后会是讨厌吃,以致不吃了。
理论上讲:边际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消费某种物品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人有一种满足的感受,或心理上有某种反应。
消费某种物品时,开始的刺激一定大,从而人的满足程度就高。
但不断消费同一种物品,即同一种刺激不断反复时,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
或者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效用不断累积,新增加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微不足道。
19世纪的心理学家韦伯和费克纳通过心理实验验证了这一现象,并命名为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
这一规律也可以用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案例分析(案例一)春晚危机:大约从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老百姓在过春节的年夜饭中增添了一套诱人的内容,那就是春节联欢晚会。
记得1982年第1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出台,在当时娱乐事业尚不发达的我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晚会的节目成为全国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题材。
晚会年复一年地办下来了,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技术效果越来越先进,场面设计越来越宏大,节目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但不知从哪一年起,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的评价却越来越差了,原先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的赞美之词变成了一片骂声,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一道众口难调的大菜,晚会也陷入了“年年办,年年骂;年年骂,年年办”的怪圈。
春晚本不该代人受过,问题其实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关。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所有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于特定投入进行增加,会获得递减的边际收益。
这一规律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包括生产过程、消费选择、资源分配等方面。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生产产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当企业要增加每单位生产的产量时,需要增加相应的生产要素,如人力、物力、资本等。
但是,如果企业对这些要素的输入过多,则会导致产量的增长边际效应递减。
换句话说,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并不会一直使企业的产量无限增加,而是会出现递减的情况。
例如,一个农场主要依靠劳动力来生产农作物。
如果农场家庭增加工人的数量,则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但是,当工人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每新增加一个工人所增加的农作物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这是因为,增加工人的数量会使得人均收益较低的土地得到使用,而土地的边际产出递减得更快。
当土地的数量限制了劳动力的使用时,产量的增长就开始变得缓慢和有限了。
除了生产过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也在消费选择和资源分配过程中得到应用。
在消费选择上,当消费者购买同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时,对这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例如,当一个人吃一个苹果时,他感到很满足。
但是,当他吃第二个苹果时,他可能不再感到满足了。
这是因为第二个苹果提供的边际效用远远低于第一个苹果。
在资源分配方面,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在使用同一等级的投资资本来生产不同的产品时,其边际收益率将不同。
例如,如果企业可以使用同一台设备生产两种不同的产品,那么这台设备的边际收益率将随着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增加而递减。
总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各种经济活动中的原则。
它提醒人们必须考虑到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最优的生产、消费和资源分配效率。
阐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举例说明一、定义当其他情况不变时,随着某人使用某一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使用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越来越少,其对使用者的主观价值也会越来越少。
因此,需求曲线总是倾斜向下的。
边际的含义是额外增量。
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
消费量额外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满足程度的高低主要是通过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两个指标进行衡量。
总效用是指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额外增加的满足程度。
二、例子如果小说(连续剧)一次性集中放出,人们在看前几章(集)的时候,边际效用会持续增加,但随着时间的递进,人们反而开始对剧情感到疲劳,边际效用也开始递减。
这个过程不可逆转,即使每日只播一(章)集,读者(用户)的关注度都会继续下降。
但如果每次都在情节(剧情)精彩的时候结束,在下一章(集)开头展开(播放)精彩的剧情,人们便会因为好奇剧情发展,保持对剧情的持续关注。
对小说写手和播放方来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量和收视率不下降。
因此,小说不会一次性更完,常会在高潮部分结束,连续剧一般不会集中播放,也经常在播到精彩的地方就结束。
三、边际效应的运用物品的效用水平决定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根据效用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
1、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2、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
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
3、同时,消费时尚也受广告的影响。
4、一种成功的广告会引导着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左右消费者的偏好。
所以说,企业行为从广告开始。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原理,它指出在生产过程中,当某一要素增加而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其边际产出将逐渐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
在农业中,以土地作为要素的生产过程可以很好地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当农民使用适量的施肥来种植庄稼时,产量会逐渐增加。
然而,当施肥量继续增加时,边际产量的增加速度会减缓,最终可能会导致边际产量开始减少。
这是因为土地的肥力有限,过多的施肥并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
在制造业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同样适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增加工人数量可以提高汽车的产量。
然而,当工厂的生产线过于拥挤时,增加更多的工人可能会导致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边际产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服务业中也有应用。
例如,一个餐厅增加员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然而,当员工数量过多时,可能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因为员工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于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生产和资源分配过程中,过度投入某一要素往往不会带来预期的增长。
相
反,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应该在产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点停止增加要素的投入。
这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产出。
总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原理,适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和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做出
更明智的选择,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生活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例子1. 边际报酬递减的基本概念大家一定听过“人有旦夕祸福”的说法,边际报酬递减这个概念其实也有点类似。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不断增加某种投入时,得到的收益会逐渐减少。
比如你加班多了,不会一直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可能会有点累得神志不清。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微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2. 例子一:吃东西的满足感想象一下,刚吃到一盘美味的炸鸡,你简直是兴奋得都想跳起来。
但吃到第三块的时候,哎呀,开始有点腻了。
到第十块,你可能已经觉得要再吃就要跑厕所了。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典型的边际报酬递减。
最开始那块鸡肉的满足感是最高的,但随着你吃得越来越多,带来的快乐就逐渐减少了。
这就像是你玩游戏的初期很刺激,但玩得久了就觉得有点乏味了。
3. 例子二:学习的效率说到学习,很多学生都知道,最开始几个小时学得特别认真,因为你有一肚子要学的东西。
而当你连着学习到第六个小时,可能已经有点神游了。
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的另一种体现。
前几个小时的学习效率特别高,但当你时间再多投入进去,效果就会逐渐下降。
这时候,学习的边际收益就不如刚开始那么诱人了。
4. 例子三:运动的效果再来说说运动,刚开始锻炼时,你会感受到体能的提升,跑步越来越快,身体也越来越结实。
但过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进步的速度开始慢下来,甚至觉得身体有点疲惫。
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的真实写照。
刚开始的时候,运动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进步的幅度就会减小。
5. 例子四:工作中的效率工作也是个经典的例子。
一开始,你非常有干劲,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工作效果也特别好。
然而,当你加班多了,工作时间变长,你可能会感觉到效率下降,甚至有点“心力交瘁”。
这时候,你再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带来的回报就不如最初那么显著了。
我们常说的“劳逸结合”就是为了避免这种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让你在工作和休息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6. 结语总的来说,边际报酬递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吃饭、学习、运动到工作,它都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经济学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描述了在特定条件下,某种资源或行为的边际效果逐渐减弱的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规律,并分析它们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的是当某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逐渐增加时,其对产出的边际贡献逐渐减少。
简单来说,就是增加一单位的输入,所得到的额外产出会越来越小。
这个规律可以从农业生产中得到很好的解释。
例如,在农田中种植作物,一开始增加施肥的量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增加的产量逐渐减少,最终可能甚至会带来负面效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则是指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逐渐增加时,每个额外单位所带来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这个规律可以通过食物消费来解释。
当我们感到饥饿时,吃一口食物能够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但是随着吃的越多,每吃一口的满足感就会减少,最终可能会导致饱腹感。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经济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们帮助我们理解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时,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其他要素的使用来提高产出,而不是继续增加某一要素的使用。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配资源,以获得最大的产出。
同样,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时,我们可以根据边际效用的减少来决定是否继续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
这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预算下做出理性的消费决策。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对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产生影响。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企业在决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时,需要权衡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如果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就需要减少该要素的使用。
这有助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企业在决定产品定价时,需要考虑到消费者对每个额外单位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如果价格过高,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将下降,从而导致需求减少。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确定最合适的价格策略。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可以应用于个人生活中的决策。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名词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描述了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逐渐增加时,劳动力或资本的增加对生产产出的边际影响逐渐减小的现象。
边际报酬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开始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将会增加产出,并带来较大的边际报酬。
然而,当继续增加生产要素时,产出的增加量将会逐渐减少,边际报酬也会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变为负值。
这种递减的边际报酬可以解释为生产要素的有限适应能力。
在一定的生产环境下,增加生产要素可以提高产出。
但是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原有的生产条件可能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素,甚至可能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例如,增加劳动力可能导致工人之间的相互干扰,或者导致更高的工资支出。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边际报酬逐渐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明显的适用性。
以耕种为例,当农民增加一名劳动者到田地上时,该劳动者的边际产出可能是很高的,因为他会在田地上种植更多的作物。
但是当农民不断增加劳动者时,每个劳动者所能贡献的边际产出就会逐渐减少,因为土地的可利用面积和资源是有限的,超出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只会导致资源浪费。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于生产决策和资源配置非常重要。
它提醒生产者在追求更高产出时要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率。
当边际报酬递减时,继续增加生产要素可能导致产出增长的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从而降低利润或效益。
因此,生产者需要在边际报酬递减的点停止增加生产要素,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总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出当生产要素逐渐增加时,产出的边际影响将逐渐减小。
这一规律对于理解生产成本和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能够帮助生产者在决策过程中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最高的效益。
【案例】正确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说明:《管理经济学》第3章第94页第4思考题)
【案例资料】
天津移动通信2000年3-11月天津移动的网络容量为110万,网络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为23亿元;2000年3-5月网络维护费为701万元,2000年6-8月网络维护费为1006万元,2000年9-11月网络维护费为1207万元;2000年6-8月天津移动用户数净增7.7万,9-11月净增用户6.5万。
利用边际产量的公式计算得:6-8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1=DP1/DVC1=7.7/(10.06-7.01)=2.5人;9-11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2=DP2/DVC2=6.5/(12.07-10.06)=3.2人。
2000年12月天津移动公司六期扩容完成,网络容量达200万,网络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达40亿元,此时固定成本己经发生了变化,而由MP2>MP1可知边际收益正处于递增阶段,也就是说在固定成本规模为22亿元时,不会发生边际收益递减了,这是否与传统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矛盾。
2001年3月天津移动用户数达到110万,那时网络满负荷工作,为了确保网络运行质量,必须加大日常维护的力度。
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114万,网络超负荷运转,为了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通信质量的可靠性,除日常维护外,必须采取增加维护人员、缩短巡查时间、实时监控话务流量流向、积极抢修等措施。
结合上述资料分析如何正确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分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
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2.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的问题
在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
第一,其他条件不变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技术水平不变,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动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一是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于所以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
第二,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要经过递增、递减,甚至成为负数的过程。
第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以生产实践经验为根据的一般性概括,它指出了生产过程中的一条普遍规律,对于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生产函数都是适用的。
3.本案例并不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反例
根据本案例资料,天津移动通信2000年3-11月天津移动的网络容量为110万,网络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为23亿元;2000年3-5月网络维护费为701万元,2000年6-8月网络维护费为1006万元,2000年9-11月网络维护费为1207万元;2000年6-8月天津移动用户数净增7.7万,9-11月净增用户6.5万。
利用边际产量的公式计算得:6-8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1=DP1/DVC1=7.7/(10.06-7.01)=2.5人;9-11月每百元维护费净增用户数:MP2=DP2/DVC2=6.5/(12.07-10.06)=3.2人。
2000年12月天津移动公司六期扩容完成,网络容量达200万,网络设
备的固定资产原值达40亿元,此时固定成本己经发生了变化,而由MP2>MP1可知边际收益正处于递增阶段,也就是说在固定成本规模为22亿元时,不会发生边际收益递减了。
我认为这个现象并不能说明移动通信业不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将移动通信与传统工业三大区别割裂开来的结果。
不考虑营销成本和管理费用,只从提供通信服务的角度分析,也就是说单单从生产的角度分析,移动通信行业与传统的工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首先,移动通信一次性的网络建设、扩容投资非常高;其次,日常维护成本相对于建设成本低得多(一般每年为固定资产原值的2%以下),而且一旦网络建设或扩容完成后,在本次建设允许的网络容量内,用户的增加不会明显增加网络维护费用;第三,移动通信行业是科学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扩容往往适度超前,不会等到必须大量增加维护费才能维持用户的增长时就进行了新的网络建设。
这三个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将这三个特点割裂开来会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结论,比如只考虑前两个特点会得出天津移动通信边际收益递增或不变的结论。
移动通信业与传统工业区别的第三点,即移动通信行业是科学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扩容往往适度超前是非常重要的。
建设的适度超前往往使得网络使用还没有到达边际收益递减的阶段,就已经进行了新的建设或运用了新的技术,这样表面上看对一定的网络规模总有边际收益递增或不变,没有边际收益递减的阶段。
实际上这种边际收益递增或不变的现象是行业特征决定的,有人为控制的因素。
假设天津移动的建设以实际需求为依据,不做适度超前,那么天津移动六期扩容就可以在2001年5月完成,而不是在2000年11月;2001年3月天津移动用户数达到110万,那时网络满负荷工作,为了确保网络运行质量,必须加大日常维护的力度,维护成本会明显上升,这样边际收益可能就要下降了;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114万,网络超负荷运转,为了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通信质量的可靠性,除日常维护外,必须采取增加维护人员、缩短巡查时间、实时监控话务流量流向、积极抢修等措施,如此网络维护费将大幅度增加,边际收益将明显递减。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并非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不适用于移动通信行业,只是移动通信的产业特征只能体现该经济规律的前阶段,即只体现了边际收益上升和不变的阶段,而将边际收益递减的阶段强制性地抹去了。
其他的IT业与移动通信有着类似的特征,因此也不能笼统的讲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不适用于新兴的IT业,应该说IT业只是体现了该规律中边际收益上升或不变的阶段,最终边际收益递减的阶段被产业特征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