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工程之识图与施工
- 格式:ppt
- 大小:7.89 MB
- 文档页数:60
给排水暖通电气管道空调识图与施工工艺建筑设备学习用本文将介绍给排水、暖通、电气、管道和空调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以及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同时也会介绍与这些领域相关的工艺和设备知识。
给排水给水系统给水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的供水系统,主要由水源(水厂或水井)、进水管(输送水的管道)、水塔、水泵、水箱、分水器、截止阀、检修口、水表、排气阀、减压阀等设施组成。
给水系统的设计与安装需要考虑到供水的数量、水质、压力等,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的排水系统,主要由下水道、污水管道、排污设备、排水管道、排气管道、排气阀、检查井、排水泵等设施组成。
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安装需要考虑到排水的数量、污水的性质、排水的速度等,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暖通暖通是指建筑物内部的供暖、通风、空调等系统。
它们都是在冬季为居民提供室内热量,夏季为居民提供室内的冷气,并在过程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供暖系统供暖系统主要由暖气设备、管道、散热器等组成,其中暖气设备主要分为锅炉和中央空调两种。
锅炉主要通过燃气或电力等能源将水加热,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散热器,将水中的热量释放到空气中,从而使室内变得温暖。
而中央空调则是通过空气循环来实现室内温度调节。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和排风两部分组成。
送风通常是通过空调系统实现的,而排风则是通过排风机或排气管实现的。
在设计和安装通风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室内空调状况、室内面积、人口密度和空气质量。
电气电气是指建筑物内部的电力系统,包括配电室、变压器、高低压开关、电缆、照明等设施。
在安装和维护电气系统时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每个电气设备也需要安装熔断器或显示器以保证安全。
管道管道是指建筑物内部连接给排水、暖通、电气系统设备所使用的管道系统。
在设计和安装管道时需要考虑到管道的直径、长度、连接方式等因素,确保其流量与流速满足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用性。
空调空调是指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处理设备,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给排水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排水工程施工图主要包括工程的平面布置图、剖面图、构筑物图等内容。
对这些图纸进行识读,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排水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一、平面布置图的识读1.了解工程的总体布局:从平面布置图中可以看出工程的总体布局,包括道路、建筑物、管道等的位置和布置情况。
了解工程的总体布局可以帮助施工单位明确工程范围和施工任务,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2.理解排水系统的布置:平面布置图上会标注排水管道、井口、沟槽等相关信息,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这些信息了解排水系统的布置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影响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注意设计标高和坡度:在平面布置图中会标注管道和构筑物的设计标高和坡度,这些信息对于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至关重要。
施工单位需要仔细查看这些数据,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二、剖面图的识读1.理解交叉剖面和纵断面:剖面图中通常包括交叉剖面和纵断面,通过这些图纸可以了解管道和构筑物的具体情况,包括尺寸、形状等。
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这些信息确定施工方法和工艺。
2.注意排水管道的材质和连接方式:剖面图上会标注排水管道的材质和连接方式,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连接方式进行施工,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3.关注管道的埋设深度和覆土厚度:剖面图上还会标注管道的埋设深度和覆土厚度,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这些信息确定管道的埋设深度和覆土厚度,确保排水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三、构筑物图的识读1.了解构筑物的类型和功能:构筑物图上会标注排水井口、检查井、散水口等构筑物的类型和功能,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这些信息确定构筑物的施工位置和布置方式。
2.注意构筑物的尺寸和形状:构筑物图上还会标注构筑物的尺寸和形状,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这些信息确定构筑物的尺寸和形状,确保构筑物的功能和使用效果。
通过对排水工程施工图的认真识读和理解,施工单位可以准确把握工程的要求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建筑给排水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1. 建筑给排水工程概述建筑给排水工程是指建筑物中的供水、排水、消防、卫生间等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工作。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内部的供水和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识图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识图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将给排水系统的布置、管道连接和设备安装等信息以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
识图是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2.1 给排水系统布置图给排水系统布置图是对建筑物内部供水、排水管网的布置进行图示。
图中应包括主供水管道、分水管道、供水设备、主排水管道、分排水管道等信息。
给排水系统布置图应综合考虑节约空间、方便施工和维修、满足设计要求等因素。
2.2 管道连接图管道连接图是指给排水系统中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布置方案。
图中应清晰标注管道的材料、管径、连接方式等信息。
管道连接图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绘制,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和紧密度。
2.3 设备安装图设备安装图是指给排水系统中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置方案。
图中应清晰标注设备的名称、型号、尺寸等信息。
设备安装图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绘制,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维护。
3.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工艺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工艺是指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管道敷设、设备安装和系统调试等操作步骤。
施工工艺的正确执行对于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3.1 管道敷设工艺管道敷设工艺是指将给排水系统中的管道进行合理布置和连接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具体包括:确定管道的敷设路径、清理敷设区域、测量管道的长度和坡度、进行管道的切割和连接等。
在敷设过程中,应注意管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3.2 设备安装工艺设备安装工艺是指按照设计要求,将给排水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正确安装和调试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具体包括: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设备、连接设备与管道、进行电气接线等。
建筑给排水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1)建筑给排水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建筑给排水工程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或建筑周围的室外环境中,通过安装给水管道、排水管道、雨水管道、通风管道等设施,确保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识图与施工工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识图1. 绘制平面图平面图是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础图示,必须准确符合建筑设计施工图纸。
平面图主要包括建筑、地下管道、配合设施、设备、工艺、工序等。
2. 制定立面图立面图是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图示之一。
立面图主要包括建筑立面、室内装修和给排水设施的相互关系,以及设施的尺寸和布局等。
3. 编制展开图展开图是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管道组装和配管工作的必要文件。
展开图主要包括管道的顶视、正视、侧视等图示,清晰表明管道的大小和安装位置。
二、施工工艺1. 建立管道基础建筑物内的给排水管道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才能安装,此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基础打钢筋,验证水平和垂直度,检查地面的坚实性等工作。
2. 安装管道及配合设施管道的安装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尺寸严格按照斜率来安装。
配合设施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大小和尺寸。
同时,要保证管道与设施之间的连接和密封性,避免管道漏水。
3. 规范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中,包括管道的制造、安装和维护过程。
必须严格执行规范的施工工艺,严禁进行违背施工规范的操作,保证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给排水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规范,才能保证管道的质量和耐久性,避免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给排水、暖通电气、管道、空调识图与施工工艺(建筑设备(精)一、给排水1. 给排水基础知识在建筑中,给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是指有关建筑物内的水的供应、排除和处理系统。
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际使用的情况,如人流、物流、疏散、安全等因素,以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 给水系统在建筑的给水系统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供水压力:一般要求水压不低于0.2Mpa,以保证水能够顺畅流动。
•水质:为了保证供水质量,在供水系统中要安装过滤器等处理设备。
•设计流量:水管的直径、材料、厚度等要根据设计流量来确定。
3. 排水系统在建筑的排水系统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排水管道的设置:将设备的排水口、污水管道、地漏等连通,将污水管道引出建筑物,再进行处理。
•排水管道的设计:排水管道的设计要考虑到水流的速度、压力和流量等因素,以保证管道顺畅。
•消声器的设置:为了减少污水管道传递的噪声,需加装消声器。
二、暖通电气1. 暖通基础知识暖通系统是指暖气、通风、空调等设施的总和,为建筑提供室内环境舒适度,促进空气流通和清洁,同时满足建筑的节能要求。
2. 暖通设备在暖通设备选择上,要考虑建筑的类型、面积、用途和环境等因素,分别选择相应的设备,如:•锅炉: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能够提供稳定、充足的热水供应。
•热泵:适用于多样化的建筑类型,可提高供热效率和节能。
•稳定性热收缩:适用于大型商业体、酒店等,能够同时满足通风和空调的需要。
3. 电气系统在建筑中,电气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系统。
电气系统包括供电系统、照明系统、通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
为了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应选择质量可靠、操作简单的设备,并充分考虑安全和可靠性。
三、管道1. 管道基础知识在建筑管道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因素:•管道的材料:管道的材料应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如钢管、铜管、铸铁管、塑料管等。
•管道的直径:管道直径应根据需要设计,包括流量、水流速度、管道长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