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造林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习兴国.男。
生于1967年乾县阳洪镇习家村.1985年考入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建工系学习;1994年组建乾县阳洪乡建筑队。
为适应建筑市场的需要。
以乾县阳洪乡建筑队为根基。
联合乾县城关镇奉天建筑公司、总经理习兴国临平镇建筑公司,成立陕西奉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时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负责;2006年8月,经考试被省建设厅、省人事厅评定为高级工程师;2010年3月组建陕西天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至今。
习兴国经过多年的拼杀,将一个乡建筑队发展成经陕西省住建厅批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
而今的他稳健里蕴含着睿智。
质朴中充满着聪明,其事业正日益走向辉煌,其善行乃相继福惠桑梓。
但他仍然珍存着淳朴的乡亲乡情,一直把诚实守信视为生命。
把“工程质量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经常挂在嘴边。
质量成就品牌,品牌成就市求真务实回馈乡梓场。
“产业报国。
造福社会”是他的创业理想。
人民安居高于一切”是他的企业情怀。
公司发展过程中他坚持走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市场服务网络和一流的建设队伍、诚信的企业文化,以品质创立品牌,以服务维护品牌.以文化培养品牌。
从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信赖。
习兴国.这位农民的儿子.他讲诚信.视诚信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讲谦和。
对客户和员工如同对待亲人一样尊敬、和善。
讲敬业,对待工作如同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不容半点沙子。
多年来。
公司秉承。
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
坚持“求实、创新”的经营理念。
以。
创一流企业.带公司秉承“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坚持“求实、创新”的经营理念,以“创一流企业,带一流队伍、建一流工程”为工作追求,勇于创新,锐意进取。
赢得了各级领导及父老乡亲的支持和赞誉,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曾多次被评为“优秀企业总经理”、。
先进生产工作者”及。
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等赞誉。
打坝淤地和引黄淤灌2004年11月16日(星期二)下午,听元培中学新地理教师梁晔试讲《黄河》,为他的二期课改新教材公开教学进行一些准备。
元培中学不是新教材试点学校,但是学校决定开设新教材,那时梁晔刚刚毕业,对他来讲压力真是比较大的,而且他也没有参加过新教材的培训,怎么上课还是一头雾水。
我想还是应该帮他一把,找个机会请各校的老师来帮他会诊一下,因此开设一堂教学公开课和进行诊断评价活动。
在试讲过程中,我看到教材中“打坝淤地”四个字,脑海中突然跳出“引黄淤灌”四个字,这“打坝淤地”和“引黄淤灌”有什么不同?虽然自己已经好多年没有教初中了,但对全国版老教材中“引黄淤灌”还是印象很深的,以前上课的时候还津津乐道。
记得在某次全国地理高考中,还要求考生画出“引黄淤灌”的示意图。
我还记得“引黄淤灌”是针对黄河下游地区的,是将含沙量大的黄河水引入黄河堤坝后的低洼地区进行沉淀,清水用于灌溉,淤积下来的泥沙使低洼地区地势提高,它是一举多得的工程措施。
但是“打坝淤地”是怎么一回事?当天回到家里,从网上查询了“打坝淤地”,原来它是针对黄河中游地区黄土高原上的低洼地区的,原理和“引黄淤灌”差不多,但是为了将泥沙在沟谷中拦起来,就要打“淤地坝”,这也是一举多得的工程措施。
今天看到梁晔老师上传的《黄河》教案,又提到了“打坝淤地”。
我觉得应该搞清这个问题,新教材有这样的提法,老教材有没有?高二的《地理》中肯定是没有的。
高三文科《地理》有没有?仔细翻书,在高三文科《地理》第36页有“打坝淤地”和“引黄淤灌”的说法。
再翻箱倒柜找出初中《中国地理》第一册第46页,也有“打坝淤地”的说法。
我手中的书的版本而且是1997年的,换句话说,长期以来自己没有注意到“打坝淤地”这四个字,自己也没有发现过有关“打坝淤地”的考试题,惭愧啊!以下是我对“引黄淤灌”和“打坝淤地”的认识以及从网上摘录的一些资料。
其一、“引黄淤灌”和“打坝淤地”在治理黄河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在上海的教材中已经不提“引黄淤灌”了,但在全国版的地理教材中还是有的。
浅谈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榆林沙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沙漠化区域之一,为了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扩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榆林沙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治理和造林。
本文将从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方面进行讨论。
一、榆林沙区的土壤状况榆林沙区的土地属于典型的膏泥土,含砂量高、质地松散、漏水性好,如果不采取措施,容易被风吹袭,沙漠化会愈演愈烈。
二、播种技术1. 选种在进行植树造林之前,需要先对榆林沙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加以了解。
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根据这些环境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选择适应性强、抗风沙能力好的植物。
如:沙柳、云杉等。
2. 土壤改良根据榆林沙区土壤的特点,土壤中石英砂含量过高,因而不利于植物生长。
为此,可以适当改良土地条件,采取措施增加土壤的肥力。
通过施展一定量的钙、磷、有机质等要素,使土壤更加适宜植物生长。
3. 植树培土将土块放入孔洞中,用愈合肥料浇灌,再将土块裹上环保保膜。
这样可以保持土壤湿度,便于种植后植物的生长。
4. 经济林种植为了使榆林沙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环境益处,可以进行经济林的种植。
像苏铁、胡杨等树种,既可以修复沙漠,又有财经效应。
三、保护技巧1. 化肥的使用在进行植树造林后,需要注意科学施肥。
适时给植物施肥,避免过度施肥,保证植物生长健康。
2. 保水措施针对榆林沙区高温、低湿、少雨的气候特点,采取保水措施,例如保墒、覆盖保膜等等。
适量的补水和增加土地湿度的方式,可以帮助植物不断吸收营养成分,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3. 定期修剪对于已经成长的树木,需要进行定期的修剪。
去除老树枝、病虫害,使树木生长健康。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总结榆林沙区的治理和造林工作是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
采取播种造林技术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是造林的过程并不一定简单。
在实践中,需要针对本地的具体情况、气候因素、土壤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查,制定可行的措施,操作人员也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浅谈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榆林沙区作为我国重点治沙区域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和绿化工作。
在这方面,播种造林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榆林沙区的播种造林技术为例,来探讨该技术的应用和实现过程。
一、榆林沙区的特点和难点榆林沙区地势平坦,年平均气温低,降水少且极不均匀,加之无适宜的耕作土地和水源,沙漠化情况十分严重。
因此要想实现该区域的绿化与恢复,必须克服以下几点难点:1.土质贫瘠,水分含量极低。
2.夏季高温少雨,秋季降雨短暂,冬季严寒。
3.沙丘层叠,泥沙易流失,土壤保水性差。
因此,要想在榆林沙区实现绿化,必须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减少浪费,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达到平衡。
二、播种造林技术的应用榆林沙区主要采用的播种造林技术是直播。
通过在沙漠中播种草种、灌木等,利用其根系缠绕土壤,避免了沙土流失和风蚀,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保水能力,最终实现了绿化的目标。
1.草种的选择直播的关键在于草种的选择。
草种应该适应榆林沙区的环境特点,具有耐旱、耐寒、抗风性强和活力强等特点。
同时,草种还应该有一定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以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益。
在榆林沙区种植的草种主要有野牛草、黑麦草等。
2.草种的培育和播种草种的培育和播种是直播技术的重要环节。
首先,在育苗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此外,在播种时也需要注意浅育深埋,避免影响草种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
种植密度的控制也非常关键,过大过小,都会对草种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3.环境条件的保护和维持播种造林的关键在于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持。
在榆林沙区,要建立明确的保护机制和管理规范,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对环境进行修复和修复,最大化地提高绿化效益。
在此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加强投入,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收益。
播种造林技术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投入较小,效益较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收益。
子洲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榆林市南缘.1944年建县,以著名革命烈士李子洲的名字命名。
全县总土地面积204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8万亩,人口28.95万,其中农业人口26.7万。
全县辖10镇12乡,550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
本县系地跨中温带与暖温带之间的亚干旱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年均气温9.2OC,降水量449.1mm,无霜期164天。
县内大理河、淮宁河从中部及南部穿境而过,两河沿岸形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川道地区,两川素有"米粮川"之称。
子洲县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坚持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强了国有企业改制、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
使全县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在农业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仍达2.236亿元,本级财政收入1101万元。
名优土特产品主要有小米、绿豆、洋芋、大豆、葵花、羊毛绒、蚕茧、苹果、黄芪、远志、淀粉、雪花饼、果馅、石雕等。
子洲小米营养丰富,尤其是乌龙米更获好评;洋芋粉条洁白细长,韧性、适口性均好;黄芪色正、根直、质优,素有"子洲芪"美称,远销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国,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风味食品雪花饼、果馅等驰名陕北,畅销陕西;石雕业,历史悠久、工艺精细、品类繁多、大有秦汉雕刻风格,尤其是手工雕刻的石狮子、墨玉器皿等产品,凝艺术与实用于一体,国内畅销、深受好评。
为了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扎扎实实打基础,克服困难求发展,围绕山、水、田、林综合治理,路、电、信全面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产品更新换代齐头并进。
至1999年底,全县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256.3平方公里,有"三田"51.53万亩,保留土坝987座,建成水库5座;植树造林256万亩;开通了县城有线电视,兴建了地面微波站;拓宽、改造、绿化、美化了县城一、二道主街,新开辟了六号路,使县城街道集整洁、宽畅、绿化、文明于一体。
浅谈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榆林是我国重要的沙区地区之一,沙区播种造林技术在榆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主要包括选种技术、播种技术、抚育技术和保护技术等。
选种技术是榆林沙区播种造林的第一步,合理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对于沙区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
榆林沙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树木生长条件较为艰苦,因此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其适应性和抗逆性。
松树是一种耐旱性较强,不对土壤要求很高的树种,适合于榆林沙区的生长。
在选种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树木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播种技术是榆林沙区播种造林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树木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榆林沙区土壤贫瘠,水分供应不足,因此在播种时要注意土壤改良和水源保障。
常用的播种方法包括直播和穴播。
直播适用于草本植物和耐旱树种,可以在沙地上直接播种。
穴播适用于根系发育较壮的树种,可以在沙地上挖好坑穴后再进行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种子的质量和数量,掌握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深度,保证种子的萌发和成活。
抚育技术是榆林沙区播种造林的后续管理工作,包括灌溉、杂草控制、幼林保护等。
榆林沙区水源匮乏,灌溉是抚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灌溉可以补充土壤水分,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杂草对榆林沙区的树木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清除杂草。
还需要加强幼林的保护,防止天敌和盗伐等破坏幼林的行为。
保护技术是榆林沙区播种造林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保护树木的生长和栖息环境的恢复。
榆林沙区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在播种造林过程中要注意树木的引种栽培和生态修复,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土壤的改良。
还可以采用人工措施,如种植草帘和建设防护林等,来减少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的发生。
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选种、播种、抚育和保护等多个环节。
合理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掌握适宜的播种方法、加强后期的抚育和保护工作,才能实现榆林沙区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榆林市沙区是我国北方林区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水土保持等多种因素,由政府主导,大力开展了播种造林工作。
本文着重介绍沙区播种造林技术,主要从选洼坑、选种子、选种式、选地块等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实际操作中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一、选洼坑由于榆林市沙区年降水量较少,土地干旱、缺水,若直接播种,种子难以发芽生长,导致成活率低。
因此,选洼坑是造林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选洼坑的原则是选择地势低洼、集水较好的地块,一般为沙地内低洼处,选泥沙含量较高的土层作为种子播撒的基质,并预先注入水分,使其充分渗透下去。
在进行洼坑选择的同时,灌溉设施的建设也不能忽视,灌溉设施的完善,能够成为保证播种树种能够顺利生长的重要一步。
二、选种子在造林过程中,选取合适的种子至关重要,一方面是为了保障成活率,另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树的品种纯正。
在选择种子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生态适应性。
由于榆林市沙区地域复杂,不同地带给养可以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保证种子的生态适应性。
2.无菌坚韧。
因沙区严重干旱,土太干燥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高糖含量容易受真菌的侵蚀,能够充分显示出种子的保水性,无菌坚韧是为树种爆发病害的重要保证。
3.外观品质。
对于造林中使用的种子,外观质量是否良好也是非常重要的。
雌花的色泽鲜艳,花蕾要突出,从外观上可以看出种子是否健壮。
4.合法来源。
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合法来源的供应商,确保种子质量的合法性。
三、选种式榆林市沙区是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区域,所以在选植被时,也应推广抗沙、抗旱性较强的树种。
在纯林应用上,根据植被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种植方式。
正当的种植方法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地将种子播撒到坑中;也要结合植物的特征而仔细地选择强植骨接种、育苗移植等方式,以便提高栽培成功率。
四、选地块新型国家林业改革,推广了“造林备耕、草畜合一”的发展方式,在造林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种树时的营养环境,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周边群众的状况。
浅谈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榆林市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区域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榆林沙区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严重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榆林沙区采取了播种造林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播种造林技术是指通过播种的方式,将树木的种子或幼苗直接种植在沙区土地上,使其适应沙区环境并生长成林木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移栽或育苗造林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益高、规模可控等优势。
在榆林沙区的实践中,播种造林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解决了幼苗存活率低的问题。
由于沙区土地干燥、风沙大,传统的人工移栽或育苗造林方法往往由于幼苗难以适应环境而导致大量植株死亡。
而通过播种造林技术,可以选择适应沙区环境的树种的种子,经过人工处理和模拟环境培养,提高了幼苗的适应能力,降低了苗木死亡率。
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促进了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
沙区土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水土流失,土壤贫瘠,不利于树木生长。
通过选用适应沙区环境的树种,播种造林可以增加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持续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沙区是荒漠化和生态恢复的主要防线,通过播种造林技术,可以不断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暴发生频率,改善气候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树种选择和适应性问题。
由于榆林沙区的特殊地理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非常重要。
控制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能力也是一个挑战,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实践。
水源问题。
播种造林需要大量的水源来浇灌幼苗,而榆林沙区地下水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造林的需求。
如何解决水源问题,是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榆林沙区播种造林技术在榆林沙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土保持,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7月刊76栽 培 与 种 植DOI:10.16815/ki.11-5436/s.2022.20.045播种时间隔45~60 cm 耧浅沟,沟宽8~10 cm,施入复合肥10 kg 作种肥,上方覆盖表土5 cm 即可。
条播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上方覆土1.8~2.4 cm,然后镇压,每亩需种子1.5~2.5 kg。
3、选地整地黄芪生长中如出现积水会造成烂根,死苗几率较大,因此需选择地势高、排水好、渗水性较强土壤种植。
山区应选择肥力强、土层深厚的坡地,选择向阳山坡。
为保证黄芪根系发育,应在秋季进行深耕,深度保持在40 cm 以上,作高畦,开深沟,有效避免积水。
4、移栽在移栽时选择秋播苗一般,要求苗高在10 cm 到15 cm 之间,顺垄向移栽,将幼苗以平放的方式放置在沟中,在根系周围覆盖土层,之后踩实土层并浇水。
5、施肥黄芪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根系深、生长时间长,整地时需施入足量基肥。
一般每亩需农家肥3000~4000 kg,同时配施过磷酸钙20~30 kg,或者使用磷酸二铵8~10 kg。
秋季深翻时使基肥和土壤混合均匀,以提升土壤肥力,满足黄芪生长需求。
黄芪生长中需适当追肥,通常追肥2~3次。
第1次追肥在5月上旬,黄芪苗高10~20 cm 时,每亩施用农家肥750 kg。
第2次追肥在6月上旬,黄芪苗高30~40 cm 时,每亩施用尿素25~30 kg。
如果生长前期出现脱肥现象,叶片颜色发黄,可以在苗高60~80 cm 时再次追肥,施用氮素化肥以及过磷酸钙,使用量根据植株情况与地力情况综合确定。
6、灌溉黄芪出苗前应保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出苗后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可以促进根系深扎。
即将开花时浇水,成熟后应减少浇水或者不浇水。
6~8月是生长旺季,也是降雨量最多的季节,田间出现积水需及时排除并进行中耕,确保土壤通透性较好,避免出现烂根问题[2]。
7、除草黄芪生长中如果没有定期除草,杂草会和黄芪争夺营养,出现草荒问题。
死亡。
因此,立枯病与温度有很大关系,育苗地有盐碱地尤甚,要及时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5%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预防,每隔10天进行1次,至7月份苗木基部木质化和不见病害蔓延为止。
注意喷药后要灌溉冲洗苗木,以防产生药害,影响幼苗生长。
9移植培育培育2年生以上苗木需进行移栽,一般在春季4月上旬进行。
栽植时深度以苗叶不埋入土中为宜,栽后踩实并及时灌水。
移栽苗成活后适时加强管理,促进生长,培育成合乎规格的造林苗木。
10结语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工程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也是防风固沙、改良沙地、经济造林、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非常适宜陕西榆林种植。
在当前陕西榆林生态环境日愈恶化的趋势下,扩大樟子松的苗木繁育规模,提高苗木的繁育质量,充分利用樟子松苗木进行造林绿化,对改善榆林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榆林,造福广大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而又切实可行的现实意义。
(收稿:2019-02-26)榆林地区山地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芦晓蕾(陕西省神木市林业工作站719300)榆林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风沙严重,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大力发展植树造林,颇见成效,林木覆盖率也有所提升。
就榆林地区山地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展开了论述,简单分析了山地造林规划设计步骤,从整地造林、选择树种、造林方式、管护技术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山地的造林技术。
榆林地区;山地造林;规划设计;造林技术一般情况,造林技术的设计多是在以往的经验上总结出来的。
造林技术是山地造林、种苗抚育的基础。
造林技术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造林整地、造林密度、树种选择及混交、幼林抚育管理、幼林保护等。
1.4进行种苗规划、苗圃设计树种数量的选择需依据每年的造林任务。
同时,还需科学选择苗种来源,并计算育苗面积、苗圃面积,从而进行科学种植。
1.5编制造林规划设计书造林规划设计书是合理安排造林生产、指导造林施工的关键文件依据。
在编制时需做到文字简单、简单易懂,内容齐全,尤其是要条理清晰。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52XIANGCUN KEJI 2020年10月(上)林业造林技术要点及管护措施雷红(榆林市榆阳区城郊林场,陕西榆林719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林业系统的建设工作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和时间,推动了林业发展,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关注造林技术要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注重营林面积的扩大及造林质量,如此才能为林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林业造林技术要点,并提出有效管护措施,以期为林业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管护措施[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28-52-2林业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森林保护工作不但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可以不断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等。
因此,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注重森林资源保护,不断提高人们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1林业造林技术要点1.1林地的规划和清理要科学、合理对于林地的选择来说,不但会受到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植被等诸多因素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直接影响,为更好地促进林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林地的规划和清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例如,对于人工林来说,最好选择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进行林木栽种。
只有对林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发展,提高造林质量。
此外,还需做好林地清理工作,这是林业造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序[1]。
其主要是指将造林区域的树枝、杂草、灌木等杂物进行清理,以便更好地开展造林,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清理工作完成后,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地,如图1所示,通过整地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其蓄水、保肥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利于林木生长。
1.2树种和造林时机选择要合理进行林业造林时,应正确选择所需苗种,必须要结合造林区域的实际情况,就当地的土壤状况、水分状况、气候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符合造林功能的树种。
子洲县黄土沟壑区山地标准化苹果栽培周年管理技术李强;杜芳宁;张春强;邱文鹏【摘要】根据子洲县黄土丘陵区气候与土壤环境、生产条件以及有机苹果生产要求,提出了子洲县沟壑区山地标准化苹果栽培周年管理技术.【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子洲县;黄土丘陵区;苹果;标准化栽培;周年管理技术【作者】李强;杜芳宁;张春强;邱文鹏【作者单位】子洲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子洲县清水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陕西子洲718403;子洲县蚕桑园艺站;子洲县清水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陕西子洲718403;子洲县清水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陕西子洲718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1.6子洲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南部,全县面积2 042km2,总耕地面积6.87万hm2,属典型的黄土沟壑区腹地,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543.3h,日照百分率59%,太阳总辐射量6 873MJ·m-2,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9.2℃,无霜期170d,年平均降雨量427.5 mm,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影响苹果生长的12项气象指标,综合评价都达90分。
独特的自然优势赋予了山地有机苹果良好发展潜力,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榆林市南部黄土沟壑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子洲县2012年被陕西省果业局认定为优质苹果基地示范县,农业部规划在吕梁片区建设百万亩有机苹果基地,更将为子洲县山地苹果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现在以红富士为主栽品种的1 500hm2优质苹果基地基本形成。
为进一步提升沟壑区苹果的生产水平,生产优质果品,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生产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子州县山地标准化苹果栽培周年管理技术。
1 1-3月中旬1.1 管理任务与目标冬剪,以便建造一个适合山地的良好树体结构,创立生长与结果的平衡,有利生产优质高档苹果。
1.2 技术要点1.2.1 树形参数乔化幼树按垂直主干形或自由纺锤形,矮化树按细长纺锤形进行整形。
子洲县山杏低产林改造技术
李建国
【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根据林业生产实践和相关资料,总结提出了陕北黄土丘陵区山杏低产林改造技术和管理措施。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measures and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 low-yield apricot plantations were summarized.【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李建国
【作者单位】子洲县林业工作站,陕西子洲718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7.33
【相关文献】
1.山杏低产林的成因及改造措施 [J], 修震;赵冬梅
2.山杏低产林的改良技术 [J], 杨庆余
3.干旱半干旱地区山杏低产林的改造与发展 [J], 黄金存;姜红
4.山杏低产林综合技术改造措施 [J], 杨春青;贾士瑞
5.天然山杏低产林丰产改造综合技术研究 [J], 王永福;田炜煜;沈国栋;李全和;赵玉海;王景坤;王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瓶栽沙漠造林技术实验成功
佚名
【期刊名称】《生态经济》
【年(卷),期】2003()6
【总页数】1页(P50-50)
【关键词】新疆;瓶栽沙漠造林技术;防风治沙工程;沙漠造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8.4;F326.274.5
【相关文献】
1.瓶栽天麻高产技术喜获成功 [J], 周天元
2.灵芝生物学特性及瓶栽、袋栽技术 [J], 张飞翔;钟起宁
3.让绿播进沙漠——记新疆和静县造林绿化先进个人付志周 [J], 张先国
4.新疆且末县沙漠东南缘沙拐枣造林成活率研究 [J], 陈红英
5.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讲座(九) 第十七讲蛹虫草组合培养基瓶栽高产技术 [J], 曲淑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7 年第 11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83科研◎林业科学榆林地区植树造林技术及有效落实措施黄 赞1 周 斌2最近几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植树造林活动深入人心,各个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靖边县是荒漠化严重的大县,生态环境脆弱。
强化植树造林能够减弱风蚀侵袭,防止水土流水,避免沙漠化进一步发展,削弱大风的威力。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榆林地区植树造林技术和造林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意义十分重大,不仅能有效解决当前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为我县“两基地、两中心、一枢纽”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近些年,靖边县结合实际情况,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列入植树造林项目区的规划土地,必须按期完成植树造林任务,坚持提高效益的原则,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科学规划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不断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林业部门做好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森林公安依法打击破坏植被行为,公安机关严厉查处阻碍植树造林活动的典型案件,法检两院加大阻止造林的惩处力度,宣传和文广部门大力宣扬植树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全力促进靖边林业建设,确保植树造林项目圆满完成。
1 榆林地区植树造林技术1.1 科学整地在进行整地之前,还需要进行造林地清理工作,要将造林地的杂草,灌木,直立的枯木,地下伐根、草根清理干净,确保林地环境符合造林要求,为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造林地清理完毕后就需要进行整地工作了。
整地包含了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方式。
对于造林地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区可以采用全面整地,将造林地的全部土壤翻垦一遍。
而对于荒漠化严重,地块较为分散,有效土壤层较为稀薄,存在一定坡度的地区不适合全面整地,适合采用局部整地技术。
对于靖边县来说,地区干旱少雨,沙漠化严重,一般采用局部整地技术,主要以水平沟,鱼鳞坑整地为主。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2.子洲县林草资源保护站陕西榆林718400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木材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营造林成为了确保国家的绿化面积有增无减的重要手段。
提高营造林质量对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和保障树木的快速生长至关重要。
基于此,以下对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工程;营造林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引言森林植被可提供各种资源,包括木材、生物资源及各种工业产业所需要的原材料。
随着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研究改进植树造林技术和加强森林经营管护的必要性。
这些举措可有效摆脱森林资源日渐减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
同时,森林的经营管护也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林业部门应该提高对植树造林技术和森林经营管护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措施弥补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1.1宣传力度不足,公众环保意识不高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护不仅是林业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也关系到公众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发生如森林火灾、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野生动物侵犯农田等事件,造成农民的财产损失。
当前,林业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森林保护的关注度不足,缺少对植树造林工作必要的支持,导致大众保护森林的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较低,相关工作的推进比较缓慢。
林业工作人员承担起主要的责任是理所应当的,但公众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即使相关部门做好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后续的保护和维护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公众支持林业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只会有害无利。
1.2缺乏合理的工作目标营造林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又长期性的工程,若营造林规划和范围难以确定,会影响后期的栽种工作,目前,很多地区在还未规划好营造林计划时就开始建设,会降低森林树种存活率,而且没有结合实际发展状况营林造林,导致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
1.3缺乏严格完备的法律法规植树造林技术的研究与森林经营管护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和引导。
子洲县造林技术浅谈
摘要:子洲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雨量在400mm以下,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受干旱、大风、低温、干热风等危害。
自然条件差,森林植被盖度低,而且天然林比例极小,人工造林是提高森林植被盖度的基本途径。
这一区域,水资源贫乏,可供林木生长的水分志缺,在以天然降水为主要水原的条件下,必须加强各造林技术环节,采用先进造林技术措施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郁闭成林,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子洲县造林技术
一、适地适树、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
适地适树是各项造林技术的基础,只有根据不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造林树种,造林才能获得成功。
经过多年来造林实践,选择耐干旱、耐贫瘠、抗性强、生长速度快、防护作用大的树种为主要造林树种,如紫穗槐、刺槐、柠条、荆条、山杏、侧柏、油松、枣树等。
二、注重个体遗传基础,选用良种壮苗
良种壮苗具有良好的个体遗传基础和营养物质积累水平,能够较好地适应自然环境,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造林后缓苗期短,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造林后缓苗期短,易成活,也是林木旺盛发育的前提。
在子洲,首先应选择适于当地的自然条件,符合生长经营目的的优良树种,如乡土树种山杏、紫穗槐、刺槐、柠条等,其次选择根系发达,苗干粗壮,无病虫害,达到造林
用苗规格要求的壮苗。
三、集流整地,改善林地水分条件
集流整地实质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径流区集水系统,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产生径流的集流面、截流渗蓄径流的地方植树带或植树坑。
子洲县干旱期较长,大部分地区缺少灌水条件,采用集流整地技术,是缓和林木与土壤水分间矛盾,保证成活成林,减轻水分流失的根本措施。
在丘陵山区,适用于雨季前,采用水平沟、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整地方法,或采用集水区喷(铺)防渗材料进行集水,整地带宽50cm-1m,带间距2-3m,,沿等高线方向设置。
近几年这些方法大量运用于退耕还林中,效果明显,集流程度高,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四、加强苗木保护与处理,保持苗木内部分水分平衡
根系处于裸露状态的苗木极易因失水死亡,一旦苗木失水,内部水分平衡破坏,就会明显降低造林成活率。
为有效防止苗木失水,要尽量缩短起苗与造林的间隔时间,苗木在起苗前温灌,起苗后及时假植,最大限度减少根系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据试验,油松1年生播种苗,经风吹日晒10分钟栽植,成活率降至30%,日晒1小时全部死亡,说明苗木保护极其重要。
有条件的栽植前浸苗根、蘸泥浆或用抗旱吸水剂等措施进行抗旱保湿,对于萌芽力强的树种,可截杆造林,如紫穗槐、刺槐、山杏、枣树等,还可以采用就地育苗,就地造林,营养袋造林或栽植后苗木培土、覆地膜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保持苗木内部水分平衡,保护苗木健康生长。
五、适时混交造林,严格要求造林质量
子洲造林以春季、秋季造林为主,夏季主要是雨季种柠条。
不论那季造林,合理混交造林,利用树种间的有利关系,采用乔灌结合,既可达到生态效益,又可使农民增收。
灌木易栽活,成林快,乔木可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此穗槐、刺槐、柠条已成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杏树、枣树、紫穗槐,已成为退耕还林的主栽树种。
春季造林宜早,在气温回升,土壤解冻,树液尚未开始流动前,适时造林,一般在三月下旬—四月中旬进行,这时有利于形成新根,有利于成活。
秋季造林在树木停止生长,树叶脱落,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为宜,此时气候适宜,水分条件较好,造林易成活。
雨季种柠条一定要掌握墒情,一般在雨后墒足时播种最好,穴种整地,种子覆土2-3cm,厚为宜。
无论那季造林,严把造林质量关,做到苗穴深宽,根系舒展适当深栽,分层踩实,覆土保墒很重要,适当营造混交林是防治病虫害蔓延的有效措施。
六、加强幼林抚育保护
促使郁闭成林幼树抗性差适应能力弱,极易因灾害性气象因素,人为破坏、环境变化等造成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三分造、七分管”,说明管护的重要性。
造林后必须加强抚育保护管理,实行封育措施,及时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害、维修苗坑、带子、修枝整形、秋季培土,减少对幼林树体,环境的破坏,促使幼林及旱郁闭,形成林地环境,尽早成林。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实行封山禁牧,大大推进了子洲的绿化进程。
七、结束语
在子洲造林,只有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各个技术环节,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设计、施工、管理,并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广abt生根粉、容器苗、保水剂、地膜覆盖等一系列高新抗旱造林技术,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较好的造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