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与心血管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雌激素调控血管功能的作用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身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
虽然雌激素通常被认为是与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的激素,但实际上它对整个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影响女性的生殖系统,雌激素还对女性的骨骼、心血管系统等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对于血管功能的调控机制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将就此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1. 雌激素与血管功能的关系雌激素是一个重要的女性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
在女性的生命中,雌激素的水平会发生很多变化。
在青春期和生育年龄,雌激素的水平很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
然而,即使到了更年期,雌激素对女性身体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
由于血管功能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雌激素与血管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血管功能。
其中一种通路是通过影响内皮细胞(一种覆盖血管内壁的细胞)的功能,从而影响血管的张力、远心阻力和收缩功能。
2. 雌激素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内皮细胞是血管内壁上的一层薄膜,主要作用是控制血管中的血流和血压。
雌激素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
首先,雌激素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增强其修复、再生和保护功能。
其次,雌激素可以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保护内皮细胞免受各种损伤,从而保持其正常功能。
此外,雌激素还可以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例如Fibroblast growthfactor 2,简称FGF2)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在内皮细胞的背景下,雌激素还可以通过调节内皮细胞释放的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例如NO、EDHF等)来影响血管内皮功能。
其中,NO(一种重要的稀释血管的生理活性物质)是内皮细胞可溶性鸟嘌呤酸合酶(简称eNOS)产生的产物。
雌激素可以增加eNOS基因的表达,并使其受到活化的磷酸化,从而促进NO生成。
此外,雌激素还可以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甾体激素酶表达,转化为一氧化氮(NO)的生物前体,从而促进内皮细胞中NO合成。
雌激素的作用与功效雌激素的作用与功效雌激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人体内。
它们对人体的发育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女性中,雌激素在性征发育、生理周期、生殖机能、骨骼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在男性中,雌激素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1. 雌激素的基本概念雌激素是一类具有雌性特征的激素,包括雌二醇、雌三醇、雌化酮等。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房、内生殖器官以及一些次生性征如月经、声音等在女性身上得到发展和成熟。
此外,雌激素对骨骼、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和功能也具有调节作用。
2. 雌激素对女性生理周期的调节作用女性的生理周期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调节的。
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起伏较大,它促进内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使子宫内膜增生和准备受孕,同时也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孕激素的分泌,控制排卵和子宫内膜的脱落。
3. 雌激素对女性生殖机能的调节作用雌激素对女性的生殖机能具有重要作用。
它促进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并促使排卵的发生。
雌激素还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蜕变和脱落,为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
此外,雌激素还能增加子宫和阴道的血流量,促进女性性器官的营养供应和功能发育。
4. 雌激素对乳房发育的影响雌激素在乳房发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女性青春期,卵巢开始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乳腺结构逐渐发育成熟,乳房体积增大,并出现二性征的肿胀、乳晕颜色加深等特征。
雌激素还刺激乳腺管的增生和分支,乳腺内腺泡的数量增加,准备分泌乳汁。
5. 雌激素对骨骼健康的保护作用雌激素具有重要的骨保护作用。
在女性体内,雌激素通过增加骨骼的钙吸收和降低骨骼钙的排泄,保持骨骼的稳定。
雌激素还能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骨密度的增加,减少骨折的发生。
因此,雌激素的缺乏通常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6. 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雌激素能调节血脂代谢,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解析雌激素对女性健康的影响雌激素是一类重要的性激素,对女性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雌激素对女性健康的影响进行解析。
一、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及来源1. 雌激素的作用机制雌激素主要通过与靶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这些受体广泛分布在身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乳腺、子宫、卵巢、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等。
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雌激素能够调节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影响女性生理和病理过程。
2. 雌激素的来源主要由卵巢分泌,在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持续排出。
除此之外,在男性和非生育期女性,也会由脂肪组织产生少量的雌激素。
此外,在围绝经期后,卵巢逐渐停止功能,但肾上腺和其他组织仍然能够产生少量雌激素。
二、雌激素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1.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雌激素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和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
在青春期,卵巢开始分泌大量雌激素,引起乳房、子宫及其他生殖器官的发育。
此外,雌激素还促使乳腺导管增长和分支,并刺激子宫内膜增厚。
2. 调节月经周期雌激素与黄体酮共同调控着女性的月经周期。
在月经周期中,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不断变化,直接影响着卵泡的发育、排卵和子宫内膜的准备过程。
正常水平的雌激素有助于维持月经周期的稳定性和卵巢功能。
三、雌激素对骨骼健康的影响1. 骨密度保护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
低水平的雌激素会导致骨吸收增加而骨生成减少,进而导致骨密度下降,易引发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相关疾病。
因此,雌激素在保护女性骨骼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减少骨折风险通过维持适当的骨密度和促进骨细胞生成,雌激素可以降低女性出现骨折的风险。
研究发现,适量补充雌激素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妇女更年期后的骨质疏松和相关骨折。
四、雌激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1.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雌激素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一氧化氮合成并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这有助于预防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并延缓动脉衰老。
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为了对心血管疾病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激素是一种能够刺激细胞或器官发生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雌激素、睾酮、糖皮质激素等。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激素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一、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雌激素是女性体内最主要的激素之一,不仅对于女性的成长发育和生殖健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一种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的激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够降低血脂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在一项2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更年期前的妇女患心脏病的风险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一。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在更年期后爆发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大剂量的使用雌激素会增加患乳腺癌、子宫癌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使用雌激素是需要谨慎的。
二、睾酮与心血管疾病和雌激素不同,睾酮是主要存在于男性身体内的激素。
对于睾酮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不过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睾酮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较低水平的睾酮会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而较高水平的睾酮则会导致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等疾病,这些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糖皮质激素与心血管疾病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它可以调节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反应。
尽管糖皮质激素对于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非常有效,但是大剂量的使用却会增加心血管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慢性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高血压、肥胖和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四、激素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激素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使用雌激素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爆发。
怎么知道女性雌激素不正常十个特征说明你雌激素低雌激素是女性体内必备的一种激素,它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平时也会有不正常的情况,其中,女性雌激素低就是一种,我们要引起重视。
女性雌激素低的症状1、心血管症状:出现假性心绞痛,有时伴心悸、胸闷等,特点是症状多、体征少、心肌功能良好。
2、血管舒缩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
雌激素减少,无法发挥维持血管稳定性的作用。
3、老年性阴道炎:阴道变窄、萎缩,常伴有阴道干涩、有性交痛。
4、萎缩性尿道炎、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
5、骨质疏松:雌激素缺乏,大量骨质丢失,易引起骨质疏松甚至骨折。
6、心血管疾病:雌激素减少造成血脂紊乱,是冠心病上升的主要原因。
7、月经失调:雌激素参与月经周期形成。
缺乏雌激素,子宫内膜不会自然增生或脱落。
8、性欲减退:阴道分泌物减少,性交时出现疼痛感,继而导致了性生活次数的减少或厌恶性生活的情绪发生。
9、乳腺症状:乳腺是性腺器官,当雌激素低下时,往往出现乳腺发育不全或萎缩。
10、肥胖:雌激素在人体中参与糖、脂肪的代谢。
雌激素分泌减少,易导致未被分解的脂肪堆积而造成肥胖。
女性雌激素低的原因1、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主要见于垂体前叶疾病,如席汉氏综合征。
高浓度的泌乳素(PRL)直接抑制卵巢合成与分泌雌激素。
2、卵巢机能早衰:女性发育成熟后于35岁以前出现功能衰竭,雌激素分泌降低。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症状严重时,雌激素降低,特低者提示有胎死宫内的可能。
4、肝硬化:肝脏是雌激素灭活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雌激素灭活减少。
5、围绝经期综合症: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绝经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等。
6、不良饮食习惯:雌激素水平与饮食有关。
节食、偏食或饮食不规律容易影响内分泌,使激素水平失衡。
7、疾病引起:雌激素低还可能和疾病有关,例如糖尿病、卵巢疾病或者是内分泌功能性失调、月经不调等疾病都会引起雌激素低。
8、更年期影响:很多女性朋友在进入更年期之后,由于身体体内的各个器官机能会明显的下降衰退,因此也就会导致女性朋友的雌激素含量下降,造成雌激素低。
雌激素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雌激素是一种重要的性激素,被广泛地研究它们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雌激素在雌激素受体(ER)家族的调控下,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参与到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中。
同时,雌激素还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乳腺癌、卵巢癌、心血管疾病等。
本文将就雌激素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
一、雌激素与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而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关系是因为它们能够结合ER,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等过程。
一般来讲,ER可以分为α和β两种亚型,其中α亚型主要存在于乳腺上皮细胞中,而β亚型则存在于肝脏、肾上腺、肠道和卵巢等组织中,具有多种调控作用。
当前,雌激素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已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之后。
ER阳性的患者往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表明雌激素对肿瘤细胞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具有选择性ER拮抗作用的分子,如结合ER的选择性调节物(TAM)、纳米酒石酸(cleana tamoxifen)等,对引发的各种乳腺癌亚型和雌激素拮抗剂的耐药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雌激素与卵巢癌相对于乳腺癌,雌激素对于卵巢癌的现实意义尚不十分明确,但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对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卵巢的生理过程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可对卵巢、子宫和乳腺组织发生调控作用,从而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
研究表明,卵巢癌的雌激素依赖性程度相对乳腺癌略显较低,但是雌激素和其受体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仍然十分显著。
特别是当雌激素对应的受体激活出现异常时,卵巢癌的发生率会更高,针对此种情况,即可在治疗中运用ER拮抗剂进行干预。
三、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而研究警示,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与机制臧金凤;赵丕文;陈梦;武虹波;赵笛;牛建昭【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6(011)006【摘要】更年期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致雌激素效应减弱,使更年期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
作为1种重要的固醇类激素,雌激素的作用靶点分布广泛,生物学效应复杂多样,能参与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但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均是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或 G 蛋白偶联的雌激素受体(GPER)等介导的基因或非基因传导通路发挥生物学效应的。
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经受体介导的作用途径及其机制的研究对女性更年期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途径与机制进行综述。
【总页数】6页(P1131-1136)【作者】臧金凤;赵丕文;陈梦;武虹波;赵笛;牛建昭【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相关文献】1.RNA干扰抑制雌激素受体α亚基对雌激素诱导人成骨样细胞护骨素表达的影响[J], 武兆忠;刘敏;冯鉴强2.长期口服雌激素或复方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结构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 [J], 蒋波;廖二元;谭利明;戴如春;肖志杰;廖慧娟3.基于GPER/PI3K/AKT通路探究四物汤对成骨细胞的雌激素样效应及其分子机制[J], 卢迪;崔丽霞;石丹宁;陈梦;杨阳;牛建昭;赵丕文4.黑大豆乙醇提取物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 赵青威;楼宜嘉5.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影响 [J], 李湘鸣;秦立强;王培玉;刘秀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一、引言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激素具有调节器官功能,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统,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和生理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背景激素是人体内分泌系统重要的调节物质,影响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等多个方面,也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生理状况,包括:1.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如NO和内皮素的分泌;2.影响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3.影响心肌细胞功能,如心肌收缩、心脏电位和心肌能量代谢等;4.影响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等。
了解激素对这些生理作用的影响,对于研究激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进展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交感神经的主要神经递质,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过高或过低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目前的研究表明,交感神经失调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交感神经的调节和作用也是它们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2.雌激素雌激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雌激素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具有调节内皮素和NO的产生、防止脓毒症性醛固酮释放,以及调节脂肪代谢等作用。
此外,雌激素还可以作为抗氧化剂保护心血管系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糖皮质激素和醛固酮糖皮质激素和醛固酮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包括:1.促进蛋白质的分解,释放出氨基酸,供能;2.促进糖原分解,释放出糖,供能;3.抵抗炎症反应。
而醛固酮可能通过促进水钠潴留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间叶细胞的NO产生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4.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都有影响。
它们可以直接影响心脏的收缩力和节律性,并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如NO的合成等。
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雌激素是一种非常重要性激素,属甾体激素,其基本结构是甾体核,动物的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及睾丸分泌,包括雌二醇E2、雌酮E1和雌三醇E3。
雌激素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植物雌激素、人工合成雌激素衍生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1]。
最近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除了具有促进女性生殖器官、乳房等第二性征发育外,对心血管系统也有重要的作用,现将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综述如下。
1 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大多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发挥生物活性作用。
ER不仅存在于细胞核内,而且也存在于胞浆内和细胞膜上,属于激素依赖的转录因子,分子量为67kD,由高度保守的6.2kb的cDNA序列编码而成。
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管平滑肌细胞、心肌和生殖系统,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有大量的分布.ER有多种亚型:ERа、ERβ和其他膜表达受体。
ERа和ERβ同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都具转录活性和特征性的基序,包括DNA结合区、核定位信号区、配体结合区以及一些转录活性区。
ERа基因是介导雌激素促血管内皮细胞NO生成的主要受体。
ERβ由1590个碱基的开放解读框和一般非翻译区组成,编码53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9.2kb[2]传统认为雌激素与位于胞浆或胞核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雌激-受体复合物,在核内影响基因的转录而发挥其生物效应,此即雌激素的基因效应雌激素。
雌激素的非基因效应则由细胞膜上的雌激素受体介导雌激素或不依赖雌激素受体而直接作用于膜信号转导系统,通过调节关键酶的活性和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磷酸肌醇激酶(PL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途径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非基因途径。
2 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对血管的作用2.1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雌激素及雌激素活性物质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吗绝经后的女性常会出现潮热、多汗、失眠、易怒、泌尿生殖道萎缩、阴道干燥、外阴瘙痒、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等病症。
这些病症是由于绝经后女性体内缺乏雌激素引起的。
为此,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临床上就开始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女性进行治疗。
雌激素替代疗法是指给绝经后的女性补充适量的雌激素,以缓解其因雌激素缺乏而出现的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生殖道、泌尿道萎缩及骨质疏松等病症。
该疗法在临床上应用了一段时间后,人们首先发现,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绝经后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明显增加,这给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医学界很快就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即给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同时补充孕激素,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
这种方法解决了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带来的副作用,使得雌激素替代疗法被广泛应用起来。
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对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雌激素替代疗法至少有以下三点作用:①可缓解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出现的潮热、多汗、失眠、易怒等症状。
②可维持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使其发生骨折的几率明显降低。
有研究显示,雌激素替代疗法能使绝经后女性发生髋骨骨折的几率减少1/4以上。
③可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据调查资料显示,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能使绝经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50%以上。
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上述研究结果一直被广泛宣传。
直到上个世纪末,医学界为了找到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其他作用,又对该疗法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
但此次的研究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这次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非但不能减少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反而会增加其患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等)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次研究结果的公布导致很多正在使用或试图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甚为不安,有些人甚至干脆放弃这种疗法。
那么,为什么后来的前瞻性研究结果与以前的观察性研究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别?绝经后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真的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吗?为了寻找其中的原因,研究人员对这两次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结果发现,这两次研究所调查的对象有明显的不同。
激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激素在心血管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激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一、雌激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雌激素在女性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之一便是保护心血管健康。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男性低,这与女性相对较高的雌激素水平相关。
雌激素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心血管健康,下面我们将针对一些重要的方面进行介绍。
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
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够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抗氧化能力、调节炎症介质的分泌等途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降低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研究表明,雌激素通过多种方式能够降低血压。
其中一个机制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管阻力;另外一个机制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降低血管收缩素等一系列激素的合成。
3、减少血栓的形成血栓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
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危险的发生。
4、改善心脏功能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够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重构和心肌坏死的风险。
二、青春期激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青春期激素是男性和女性体内普遍存在的激素,当人体进入青春期时,其分泌量会显著增加。
研究表明,青春期激素对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1、促进骨骼生长和发育青春期激素是调节骨骼生长和发育的主要激素之一。
研究表明,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缺乏青春期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骼畸形,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2、调节代谢青春期激素对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它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降低血糖水平,从而降低糖尿病和其它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雌激素是啥?有什么作用,雌激素不足咋补?雌激素是一种女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和胎盘分泌。
雌激素不仅在生理发育和生殖系统中起重要作用,还涉及到人体的多个方面,如骨骼健康、心血管系统、皮肤健康等。
而雌激素不足则可能导致生理状况出现问题,因此补充雌激素对于一些女性来说是必要的。
雌激素的作用:1. 生殖系统:雌激素促进性腺发育,维护女性内生殖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并促进子宫内膜生长。
2. 骨骼健康:通过促进骨骼的钙沉积、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维护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
3. 心血管系统:雌激素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降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皮肤健康:雌激素具有保湿、抗氧化和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等作用,可以改善皮肤弹性、光泽和抗衰老能力。
雌激素不足的原因1. 年龄: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也会随之减少。
2. 健康问题:某些疾病或药物治疗也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
3. 生殖系统问题: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的可引起雌激素分泌不足。
如何补充雌激素?1. 内服调理: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可以调节雌激素,延缓衰老,改善心血管,预防骨质疏松,延缓绝经。
适用于40岁以上的女性,因为女性卵巢从35岁左右开始缓慢老化,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出现更年期症状。
此时,每天吃两袋:思妍金巢安,可以调节雌激素分泌,维持卵巢,延缓更年期。
2. 饮食调节:一些食物可以增加雌激素的摄入,例如豆类、亚麻籽、花生酱等。
建议增加食用这些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
同时,要减少不健康的食物和饮料,例如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的食品和含咖啡因的饮料等。
3. 生活方式调整:合理的运动可以刺激雌激素分泌,尤其是有氧运动。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避免吸烟、控制饮酒、减轻压力等,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雌激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雌激素是由女性卵巢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们作为性激素,并且具有一些生理功能。
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并通过许多机制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雌激素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首先,调查表明,在更年期前女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比男性低。
这表明,雌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女性不受心血管疾病的侵害。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心血管健康状态与男性差异逐渐减少,这可能与女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有关。
此外,雌激素还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也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动脉壁的硬化程度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通过对动物实验的观察,科学家们还发现,雌激素可以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肌收缩,同时有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稳定和抵抗胆固醇的堆积。
此外,研究还表明,雌激素在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后有治疗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孕酮和雌激素对心肌损害及心脏结构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雌激素保护心血管的机制对于雌激素与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关系,研究人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其中,研究者发现,雌激素通过对维生素D受体的影响,调节了生理和代谢过程,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保护了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此外,血管可塑性也被证明是另一个雌激素保护心血管的机制。
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并促进新血管的生长。
雌激素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途径来对血管可塑性发挥作用。
同时,雌激素还可以调节内皮细胞的表达和积累,包括一些信号分子和细胞黏附因子,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层。
总之,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很好的作用。
虽然更多的临床研究还需要进行,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雌激素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保护因素,尤其对于中老年女性更为重要。
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雌激素在女性心血管系统中发挥保护作用,雌激素不仅可用于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能作为一种治疗药物。
现把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中的血浆脂类、动脉壁、动脉张力、碳水化合物代谢、纤溶系统等方面的影响作一概述。
绝经后妇女可有选择性地使用雌激素补充疗法。
1、对心血管的影响
1.1对血浆脂类的作用
雌激素对血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LDL,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与甘油三酯。
提高HDL/LDL的比率,其机制是抑制肝脏脂酶,使HDL分解减少,并促进载脂蛋白(Apo)Al的合成,增加HDL的生成;同时通过增加肝内LDL受体及加速LDL清除而降低LDL[12,13]。
雌激素还可降低脂蛋白(LP)(a)和Apo b[13,14]雌激素升高甘油三酯的作用是其不利因素,但一般认为,这种作用不能抵销其他作用,雌激素对血脂的综合作用是有益的。
还有人认为,雌激素产生的高甘油三酯虽有潜在危害,却也可促进LDL转化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VLDL与LDL 相比,产生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较低[13]。
绝经可导致血浆脂类的不利变化,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
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使其发病率增高。
目前倾向于把雌激素与降脂药合用。
雌激素对HDL和LP(a)的作用为降脂药所缺乏,而降脂药对甘油三酯的作用正好抵销雌激素这方面的不利因素,已考虑将雌激素作为绝经后妇女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手段[14,15]。
雌激素和降脂药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很相似,对已成病变作用很小,但可预防新的粥样斑块形成,并稳定已有病变,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脂类的作用是雌激素保护心血管作用的重要机制,但不是唯一机制,因为对各种资料的分析显示,对脂类的作用只占雌激素对心血管作用的25%~50%。
1.2对动脉壁的作用
动脉硬化与冠脉疾病直接相关,可以用脉波速度(PWV)测定,PWV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绝经前妇女的系统动脉顺应性(SAC)好于男性,但绝经后这种差异迅速消失。
PWV和SAC者依赖于动脉壁状况,PWV增加、SAC降低均表示动脉硬化加重。
一项研究[16]证实,绝经后妇女长期服用雌激素可明显降低PWV,并增加SAC。
有证据表明,雌激素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壁。
在人类主动脉、左心耳、颈动脉、冠脉和隐静脉上均发现了性激素受体[17。
18]。
动物实验[19]显示,雌激素对动脉壁的作用与粥样硬化的发展和动脉血流的调节直接相关。
雌激素可作用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的多数环节。
它抑制动脉壁内
LDL堆积、胆固醇酯的涌入及水解;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脂蛋白诱发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精神压力和机械损伤诱发的内层平滑肌增生,减少胶原蛋白
产生;促进前列环素的合成,抑制血栓素A
2(TXA
2
)的合成与泡沫细胞的生成,
从而抑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1.3对动脉张力的影响
动脉痉挛和动脉张力变化的缺血性心脏病与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新近的研究表明雌激素是一种扩血管物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可增加心输出量,加速动脉血流,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收缩压、舒张压。
对人类的研究显示雌激素增加冠脉、颈动脉及其它血管血流,并降低周围血管阻力[20]。
Williams等[19]将双侧卵巢切除的猴子,以高脂饮食喂养30个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在冠脉内注入乙酰胆碱(Ach)使冠脉收缩,其后注入17β-雌二醇则冠脉舒张。
在人类也出现相似的结果[21,22]。
这说明雌激素可以调节有粥样硬化的动脉的收缩反应,削弱或消除Ach的缩血管作用。
这种作用有性别依赖性,在男性得不到体现。
研究表明,雌激素的舒血管作用是有内皮依赖性的,与促进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的产生有关,同时雌激素是有力的脂质抗氧化剂,氧化的脂质抑制NO产生,因此,雌激素不仅能促进NO合成,还能拮抗抑制NO的因素。
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GMP增加,松弛平滑肌。
CGMP抑制Ca2+内流和Ca2+从肌浆网的释放,减少收缩蛋白磷酸化,这种间接的钙拮抗作用可能兼具雌激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期和长期效应。
此外,雌激素影响突触前体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恢复血管收缩的稳定性方面甚为有效。
雌激素还影响组胺、5-HT、多巴胺和血管舒张性肠肽的释放,降低血管因子血浆内皮素的水平,阻断内皮素受体。
有研究报道[23],雌激素还可直接拮抗心肌细胞表面的钙通道,开放钾通道,这对调节动脉张力和降低外周阻力有重要作用。
1.4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病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其中胰岛素抵抗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胰岛素分泌的减少可增加胰岛素抵抗。
妇女绝经前较男性少发生胰岛素抵抗,但绝经后的发生率逐渐与男性相同。
研究证实,绝经后卵巢激素失衡,尤其是雌激素减少,与胰岛素抵抗的发展有关,服用雌激素可降低胰岛素抵抗。
因此,雌激素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作用可能也是它保护心血管的一个方面。
2、临床应用
补充雌激素在保护绝经后妇女的心血管方面的作用已基本得到确认,但它并非没有危险:其一,可使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提高。
为避免这一情况,常合并使用孕激素。
虽然理论上认为孕激素对血脂的作用与雌激素相反,可能拮抗雌激素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但尚无资料证实这一点。
目前有资料显示孕激素与雌激素合用并不削弱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其二,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但无确切的资料;还有研究表明可使深静脉血栓肺水肿的发病率增加2倍以上。
这些问题在选择妇女是否适合用雌激素治疗及在药物剂量调整时值得注意。
妇女是否在绝经后都需进行雌激素治疗尚无定论,但有心血管疾患,尤其是有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危险因素的妇女,接受雌激素治疗将有相当的益处。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