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 格式:pdf
- 大小:104.32 KB
- 文档页数:3
三大构成知识点总结
三大构成是设计领域的基础,包括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
这些构成知识点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加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一、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色彩的各种因素,包括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对比度等,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
在色彩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色彩的情感属性,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和力量相关,蓝色通常与冷静和安宁相关。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来表达所需的情感效果。
二、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点、线、面等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各种视觉图案和效果。
在平面构成中,设计师需要掌握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通过运用不同的平面构成方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重复、对齐、对称、旋转等。
三、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各种立体形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各种三维视觉效果。
在立体构成中,设计师需要掌握不同立体形态的特征和组合方式,例如几何图形、曲面、材质等。
通过运用
不同的立体构成方式,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三维视觉效果,例如透视、阴影、反射等。
总结起来,三大构成是设计领域的基础,它们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这些构成知识点,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加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高职工业设计群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内容的整合【摘要】高职工业设计群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内容包括工业设计基础、产品设计与创新、设计实践与项目管理。
在工业设计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设计理论、手绘技巧、CAD等基础知识。
产品设计与创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产品设计能力,涵盖市场调研、概念设计等内容。
设计实践与项目管理课程注重对实际项目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将通过完成设计项目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技巧。
整合这三大课程内容将使学生全面掌握工业设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将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设计基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职工业设计群、设计专业、构成课程、整合、工业设计基础、产品设计与创新、设计实践与项目管理。
1. 引言1.1 高职工业设计群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内容的整合高职工业设计群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指通过对工业设计基础、产品设计与创新以及设计实践与项目管理这三门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胜任工业设计相关的工作任务。
这三门课程共同构成了高职工业设计群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工业设计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业设计概论、人机工程学、设计造型学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产品设计与创新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通过学习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产品规划等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实践与项目管理课程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项目策划与执行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设计工作,并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协调项目的进展。
现代艺术设计--三⼤构成
三⼤构成即平⾯构成、⾊彩构成与⽴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的基础⼊门课程,现代设计花样百出,平⾯设计、⽹页设计、⼯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等等,每⼀个分⽀更可细分出近数⼗种的职位,不同的职能,在各⾃的领域有着独特的创意产⽣⼿法,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根”-“设计构成”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构成。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者的启蒙课程,像⼤江⼤河各个⽀流的发源地。
以平⾯构成,⾊彩构成,⽴体构成三个知识对设计中的点、线、⾯、⾊彩、肌理、形态规律等各个层⾯进⾏综合研究。
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学习来培养我们今后在设计⼯作中必须具有的抽象思维能⼒、空间⽴体思维能⼒、⾊彩的构成思维、⼯艺⼿⼯制作能⼒、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能⼒、⾊彩综合运⽤能⼒、对点线⾯的综合运⽤能⼒等等。
三大构成设计基础书籍在设计领域,有许多经典的基础书籍被公认为三大构成设计基础书籍。
这些著作不仅涵盖了设计的核心原理,还为设计师提供了指导意义和灵感。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三本书籍,并以生动、全面的方式展现它们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概念。
第一本构成设计基础书籍是《设计的艺术》。
这本书由设计教育的奠基人早川良雄所著,旨在揭示设计的本质与意义。
该书首先介绍了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平衡、对比和重复。
随后,它深入探讨了空间感、色彩和形式等方面的重要设计元素。
此外,该书还以大量精美的插图和实际案例来说明这些概念的应用。
《设计的艺术》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教导读者如何以创新的眼光看待设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独具匠心的作品。
第二本构成设计基础书籍是《造型的构成》。
这本书由设计大师简·基特尔顿编写,专注于平面设计中的造型构成。
该书首先详解了各种形状和线条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接着,它介绍了如何运用比例、对比和重复来创造出平衡和有吸引力的设计。
《造型的构成》还独辟蹊径地讨论了视觉感觉和心理学原理如何影响设计的表达和接受。
通过该书,设计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形式的力量,并将其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第三本构成设计基础书籍是《规则与心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这本书由布里姬特·积尼斯特(Birgit Jürgenssen)编写,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设计的基本原则。
《规则与心境》在介绍设计原则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如何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创意和灵感的方面。
该书深入研究了空间、色彩和材料等元素,同时探讨了形式对人类情感和情绪的影响。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和实用技巧,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创意实践。
这三本构成设计基础书籍共同揭示了设计的本质和价值,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指导意义和灵感。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书籍中的概念和原则,设计师们可以在创作中更好地把握平衡与美感,以及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设计师,都能从这些经典著作中获得启发,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技能。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三大构成》适用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美术设计专业1、前言1.1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掌握平面应用、立体应用及色彩应用,并通过基础训练,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最终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理念设计遵循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教学过程设计原理,紧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载体设计,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制订课程评价标准;建设学岗相通,学做一体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建筑装饰、美术设计、工艺美术、内容与过程作为主线进行划分和设计,以重点教学项目,按项目划分等逐步递进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循环渐进地认识和掌握素描造型技巧要求。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构成的造型及组织规律,了解构成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1知识目标(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2)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3)掌握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4)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知识2.2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构成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
(2)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3)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
2.3素质目标(1)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服务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3)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协作能力;(4)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6)审美能力的提高。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结合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编写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要点,设置全面、合理、适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加大实践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学习计划设计基础是当代设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设计原理、设计规划、设计制图、设计表达、设计理论等诸多学科内容。
设计基础的学习计划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系统的设计思维和方法论,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水平,并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即设计原理、设计制图和设计表达,制定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以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设计原理设计原理是设计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在设计原理学习计划中,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让他们深入理解设计的本质和规律,掌握设计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探索和运用各种设计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设计原理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步骤:1. 设计基本概念的学习在设计原理学习计划的开头阶段,我们应该先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设计对象、设计目标、设计手段、设计方法等。
学生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价值,激发对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 设计基本原则的学习在学习设计原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称性、比例性、平衡性、重复性、对比性等。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应该逐步掌握这些原则的内涵和应用,培养对设计的审美感和品味,提升设计的品质和水平。
3. 设计基本方法的学习设计原理学习计划的最后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各种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构图方法、造型方法、色彩方法、表达方法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提高设计的效果和成就。
设计制图设计制图是设计基础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手绘制图、CAD制图、建模制图、效果制图等各种技术和工具。
在设计制图学习计划中,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制图技术,让他们掌握绘图基本技能、CAD制图应用和效果制图表达,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水平和技术能力。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
——美感规律之密码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前言
一、三大构成的意义与起源
1919.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Bauhaus.(Walter Gropius)
泛设计年代
设计的本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视觉元素:符号、字体、图形、家具、舞台布景 etc.
艺术设计的学问在于,研究这些元素的组织和创造的各种可能性和规律性。
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色彩的构成思维、工艺手工制作能力、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运用能力、色彩综合运用能力、对点线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平面构成——要求掌握点线面的构图问题,具象的东西抽象化,研究构成的骨骼形成规律,图形的形态与重复、变换、组合、渐变等规律。
色彩构成——研究色彩的基本性质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1. 色彩的三大性质;2. 色彩搭配:如对比搭配、冷暖搭配、邻近搭配、互补搭配 etc.;3. 色彩的调性:灰、低、中、高、亮等;4. 色彩感情。
立体构成——研究形态与造型设计的基础学科。
强调造型美与材质美得有机统一,理性与感性交融,三维立体美学密码。
工具:颜料、画笔、刀、铅笔、针笔(粗、中、细)etc.
第二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点线面-点
点的形态
1.体积小的、分散的:如芝麻、沙粒等;
2.远距离的,大空间对比下的:如繁星、孤灯、远帆、地图上的城市等;
3.远处于交叉位置的:如围棋、线的交点、面的交点;
4.符号的一种:如逗号、引号、盲文、音符等;
5.物体撞击形成的凹痕
点是相对的,没有固定哪种形态。
小练习:举出20种生活中常见的点
1.日月星辰
2.下雨时溅在伞上的雨珠
3.桌布上的花纹
4.树上的果实
5.天花板上的灯
6.书封面标题的每个字
7.沙漠里的骆驼
8.大海上的船
9.人脸上的五官
10.简谱上的音符
11.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小区晚上的路灯
13.广告牌上的LOGO
14.格子衬衫上的方格
15.沧海一粟
16.年代轴上时间的节点
17.蜂窝上的洞
18.笛子上的音孔
19.麻饼上的芝麻
20.电脑上的快捷图标......
设计中常见的点
第二节平面构成点线面-线
第三节平面构成点线面-面
第四节点线面设计应用
第五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骨骼与对比
第六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重复与特异
第七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渐变(变形)与发射第八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肌理
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应用色彩基础知识
第二节色彩与光的关系
第三节色彩三大属性
第四节色彩心理学-颜色的性格
第五节色彩心理学-颜色的视觉效应
第六节色彩的对比
第七节色彩的混合
第四章立体构成
第一节立体构成概论
第二节半立体构成
第三节立体构成-点、线
第四节立体构成-体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