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508.50 KB
- 文档页数:60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经验证明,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并使它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这些基础和条件主要包括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基础1、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计算机的应用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建立信息系统,先要下决心研究管理问题,进行某些管理制度,某些管理机构的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有各种形态,企业应根据实际管理水平,建立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不要盲目追求整体性、综合性。
2、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一方面,MIS是为管理服务的,只有最高领导最了解企业的目标和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建立MIS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它的建立和应用可能涉及某些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甚至组织机构的调整和改变,这些涉及全局的问题,只有最高领导亲自过问才能解决。
除领导重视外,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系统开发阶段,需要他们积极配合,介绍业务流程,提供数据。
系统建成之后,他们是系统主要的使用者和操作者。
他们的业务水平、工作习惯和对新系统的态度,直接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生命力。
调动领导和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要通过教育、普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觉悟,消除误解;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参与系统开发,鼓励他们提出方案和建议,参与和交流是最有效的教育。
3、组织一支拥有各类专业人员的系统队伍①系统分析员,负责系统分析②系统设计员,负责系统设计③程序员,负责应用程序设计④操作员,包括硬件操作和数据录入人员⑤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硬件和软件维护⑥信息控制人员,负责信息收发与调度⑦管理人员,负责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组织与领导工作。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是最困难的工作。
系统分析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决定了系统的质量。
缺乏称职的系统分析员是目前制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可由一些具有计算机初步知识的管理专家与懂得管理业务管理的计算机技术专家组成系统分析小组,共同承担系统分析的重任。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需要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的支持。
本章从总体上介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组成、信息系统的计算环境架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数据库及数据仓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相关技术。
2.1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指为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提供平台的软、硬件资源及服务。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组成包括计算机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管理和存储、网络/通信平台、企业应用软件、咨询与系统集成服务等。
1.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平台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
(1)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使用信息系统,客户端设备包括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
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计算机主要使用Intel或AMD公司生产的微处理器。
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则大多数采用ARM微处理器。
(2)服务器服务器指负责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
它侦听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客户机)提交的服务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按照体系架构来区分,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类:非x86服务器和x86服务器。
非x86服务器:使用RISC(精简指令集)或EPIC(并行指令代码)处理器,并且主要采用Uuix和其他专用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精简指令集处理器主要有IBM公司的POWER和PowerPC处理器、SUN与富士通公司合作研发的SPARC处理器,Intel研发的安腾处理器等。
这种服务器价格昂贵、体系封闭,但是稳定性好、性能强,主要用在金融、电信等大型企业的核心系统中。
x86服务器:又称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即通常所讲的PC服务器,它是基于PC体系结构,使用Intel或其他兼容x86指令集的处理器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价格便宜、兼容性好、稳定性较差、安全性不算太高,主要用在中小企业和非关键业务中。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等理论和方法,收集、处理、传输、存储、检索和利用各种与组织运营活动相关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规划和控制等活动的一种系统。
MIS的建立与应用对于现代组织的发展和经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MIS的基础概念、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MIS的基础概念MIS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远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系统。
MIS还包括了信息处理与分析的方法、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组织管理的技术。
MIS的基础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1 信息信息是组织运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从数据中经过加工和处理得到的有用的知识。
信息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能够为组织的决策提供支持。
1.2 系统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它们共同协作完成特定的功能。
MIS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了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等环节,同时还有管理决策的分析和应用。
1.3 管理管理是组织活动中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是将组织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MIS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管理者有效地进行管理决策和规划。
二、MIS的功能MIS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信息传递与交流、分析与决策支持、计划与控制等方面。
2.1 数据处理MIS通过采集、处理和存储海量的数据,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输入、加工、存储和输出等过程,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2 信息传递与交流MIS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它能够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提高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效率。
2.3 分析与决策支持MIS通过数据分析、信息提取和知识发现等方法,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支持。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比较,帮助管理者准确地了解组织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2.4 计划与控制MIS可以协助管理者进行组织的计划和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MIS)在企业和组织的运营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个智能的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收集、处理、存储和传播各种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一系列关键的技术基础。
首先,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支柱之一。
想象一下,数据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里面整齐地存放着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客户信息、销售数据、库存记录等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则负责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访问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
通过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用户可以方便地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数据,进行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则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更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
它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转换,以便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而数据挖掘则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趋势和关系的过程。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预测市场趋势、优化业务流程等。
网络技术也是管理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Intranet)将不同地点的计算机和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例如,通过网络,员工可以远程访问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获取最新的信息和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办公成为可能,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灵活性和效率。
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个人计算机使得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业务逻辑。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则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灵活、可扩展的计算资源获取方式,企业无需自己投资建设大规模的硬件基础设施,而是可以根据需求从云服务提供商那里租用计算和存储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串讲1.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1)管理:(效益与效率)(2)信息:(层次性、及时性、共享性、安全性、增值性等特点)(输入-处理-输出)(3)系统:(目标、要素、相互关系、规则、整体)(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控制器))(开放、封闭(子系统与系统))(4)信息系统:(方法、工具输入、处理、传递、存贮,目标的有机整体)(5)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对管理活动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递、存贮,基层运作,中层控制,高层决策提供,信息系统)(6)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管理层次:核算(提高效率,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提升价值、ERP)、决策(发现机会,CRM、BI)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结构化的问题)、决策支持系统(半结构性或非结构)2.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MRP(物料需求计划)、MRPII(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增值链)管理)、EC(电子商务)理解ERP 会计专业的影响。
(1)管理思想(推式生产-拉式生产)(2)流程化的思维(3)信息共享与整合(4)分清职责(5)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找到问题的根源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基础(1)技术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2)应用软件:ERP、AC,OFFICE(3)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编译系统。
(4)数据库:数据库的层次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数据表、记录、数据项(5)E-R实体关系图-关系式的数据表(6)数据表的规范化:第一范式(数据项不可再分)、第二范式(存在传递依赖)、第三范式(不存在传递依赖,直接找到)(7)信息系统规划A:信息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B:规划包括的内容C: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自上而下)、战略目标集转化法(自下而上)、系统规划法(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8)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原型法、面向对象法、CASEA.概念、基本思想,开发流程B.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C.结构化的优点与不足优点:稳定性、安全性不足:开发周期长、费用很高,员工参与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