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48.34 KB
- 文档页数:20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解题思路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语文科目中的古诗词鉴赏题更是让许多同学感到棘手。
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类题目就能迎刃而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古诗词鉴赏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包括对诗词中字词的理解、诗句的含义、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
了解了这些,我们在解题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字词理解是基础。
有些诗词中的字词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个“绿”字让整个江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到来。
遇到这种关键的字词,我们要结合诗词的上下文来揣摩其意思,同时还要考虑字词的修辞手法。
理解诗句的含义是关键。
在解读诗句时,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句,而要将其放在整首诗词的语境中。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描绘了边疆大漠中壮阔而又孤寂的景象。
我们要通过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构建出这样的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营造是重点。
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景象所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情感基调。
有的诗词意境清幽,有的则雄浑壮阔。
比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我们要通过对诗词中景物描写的分析,感受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作者的情感把握至关重要。
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
这可能是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怀才不遇的感慨、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等。
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需要我们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诗词中的意象和关键词。
比如杜甫的《春望》,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我们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表达技巧的分析是提升。
常见的表达技巧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能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表现手法如烘托、对比、用典等,能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则委婉含蓄。
语文专题:古诗词鉴赏窍门一、考点盘点诗词鉴赏主要考点有: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概括诗词曲大意,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3、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语句的含义。
(2)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主要是描写、抒情、议论,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区别。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3)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手法有比兴、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
(4)谋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
懂得古代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诗歌鉴赏必备的条件。
能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等。
备考时首先要注意理解内容,对古诗词句意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其次要注意品味语言。
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再次要注意分析技巧。
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二、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答题要点汇总:(一)“诗眼”炼字型(二)名句赏析型(三)表达技巧型(四)语言特色型(五)情感赏析型(一)“诗眼”型、炼字型:常见题目形式。
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⑤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⑥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名句赏析型常见题目形式:①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②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③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表达技巧型常见题目形式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四)语言特色型常见题目形式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情感赏析型常见题目形式①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②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
答题要点(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及答题技巧都在这里了,收藏了!【答题指导】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赏析名句【答题指导】1.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一般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2.赏析名句,还可以从名句的类型(写景、抒情、说理)分析。
(1)写景类:如果是写景,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2)抒情类: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说理类: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性、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题步骤】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其表达技巧及效果,或者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
【答题格式】析诗义+找特点+绘画面+表感情例2(2017年毕节12题5分)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部编【中考】中考诗歌鉴赏复习总结指导+各地模拟模拟试卷精选汇编练习教学目标:1.明确中考命题方向(考点)。
2.掌握诗歌鉴赏的复习方法。
3.掌握诗歌鉴赏的几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复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幻灯片1)同学们,中考在即,同学们都在为中考作最后的冲刺。
此时的复习,要抓重点,突难点、讲方法。
诗歌鉴赏就是一大难点。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中考诗歌鉴赏的考点及复习的方法。
(板书复习专题)考试离不开考题,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考题吧。
二.复习流程板块一分析考题、直击考点。
(5分钟)(幻灯片2—5)1.请学生浏览06——08年中考题,分析特点、感受考点。
特点:(幻灯片2)分值:6分。
题量:2—3题。
题型:主观题(问答题)考题来源:课内→课外。
诗歌类型:写景抒情诗、状物言志诗。
诗歌体裁:绝句。
2、齐读06、08年考题,问:考题所涉及的内容有那些?(考点)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一、理解内容,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二、品味语言,鉴赏表达技巧板块二感受考点题型(20分钟)考点一:理解内容,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内容、情感)方法:(幻灯片6)1.读题目:辨类别。
2.看作者:忆背景,知风格。
3.读诗句:明内容——字面含义,关键语句,意象。
4.抓诗眼:悟情感——主旨句,绘景句,用典句。
命题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描绘画面)(幻灯片7)答题格式:抓准意象(寄托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展开联想,形成画面,表达的思想感情。
即:意象 + 画面 + 感情2. 解释诗句的意思,说出他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析情感)答题格式:诗词意思(内容)+抒发的情感以09年诊断性检诗歌鉴赏题为为例,围绕考点知识师生一起逐一感受考点题型,用大屏显示例题(幻灯片8)例:(2009二诊) 春日偶成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古诗词赏析解题技巧一、诗歌赏析的方法1.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生动翻译+概括景物特点(一般用四个字)+作者情感2.赏析诗句的方法:写作技巧+内容(或生动翻译,或景物特点,或具体所指)+情感3.分析诗歌感情的常见方法:(1)抓关键词,抓关键句(2)读懂意象(3)知晓背景(4)分析写作技巧4.诗歌中某一个字的情感:写作技巧+内容(或生动翻译,或景物特点,或具体所指)+情感二、赏析诗歌要用到的知识(一)古代诗歌中意象(景物)的象征意义1.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骏马等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2.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乌鸦、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3.冰雪、松、菊、梅、竹、莲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4.月亮、鸿雁、杨柳、兰舟、长亭、鹧鸪鸟、杨花等这类意象多用于写思乡、离别之苦。
5.春日、清风、泉溪、花草等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
(二)常用的写作技巧(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用典、反复、互文、对比等;(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运用典故、象征、白描、点面结合、联想、想象、烘托(衬托)、抑扬(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照应、正侧面描写、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赋比兴、借古讽今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三)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情感、心情、心境、心绪、志趣、人生态度)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表达对战争的厌恶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忧国忧民,对百姓离乱的同情,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④表达故国之思2.人生志向:①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誓死报国(以死明志,为国捐躯)②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报国无门、遭排挤、受压抑的痛苦③洁身自好、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的鄙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④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踌躇满志,乐观向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自信⑤归隐田园的闲适洒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⑥坚强博大的胸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壮志;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3.人生感受:①伤春悲秋,感慨人生短暂、青春易逝、好景不长的惆怅、伤感②世事多变(历史)的沧桑;昔盛今衰;不满现实,渴望自由③身世漂泊无依;理想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4.思乡怀人:①飘泊在外、孤独寂寞的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②相思之苦,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③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知音难觅的苦闷(或渴望知音,珍惜友情)5.会友送别:①依依不舍、惆怅的惜别之情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精神表积极情感的词:愉悦、闲适、喜悦、快乐、欣喜、惊喜、兴奋、激动、宽慰、欣慰、期待、满足、喜爱、赞美、赞叹、豁达、旷达、乐观、豪迈、豪放、悠然自得、超然物外、舒畅、温暖、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淡泊、奋发图强、昂扬、洒脱、坚贞、高雅、高洁……表消极情感的词:无奈、惆怅、伤感、落寞、失落、若有所失、感慨慨叹、孤独、寂寞、悲凉、悲伤、苦闷、烦闷、纷乱、烦乱、幽怨、忧郁、失意、苦痛、痛苦、悲愤、悲痛、悲叹、叹惋、惋惜、厌恶、痛心、痛恨、愤慨、愤懑、激愤、痛心疾首、担忧、不舍、悼念、批判、不满……(四)常见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哲理诗、羁旅行役(游子)诗、宫怨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五)诗词中常见的意境(景物特点)1.宏阔——雄浑壮阔(丽)、开阔苍凉、苍凉悲壮、浩瀚辽阔、雄奇瑰(秀)丽2.细腻——清幽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恬静优美、朦胧空寂、幽深静寂3.清丽——生机勃勃、清新自然、清新明丽、恬淡闲适、纯朴自然、4.清冷——萧瑟凄凉、孤寂冷清、冷寂凄凉、肃杀荒凉、凄清暗淡三、常考题型1.诗歌的某两句话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模式:生动翻译+景物特点(一般四个字)+情感2.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律诗按照“首颔颈尾”的顺序,绝句按照“一二三四”句的顺序,逐句分析,但并不是每一句都要讲到。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步骤中考语文古诗词怎么鉴赏,答题又要按照什么步骤来呢?不清楚的考生赶紧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步骤”,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步骤一、抓修辞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部编版语文中考教学指导:初中古诗词赏析答题技巧初中古诗词赏析答题技巧经典题型一:词句赏析词句鉴赏是古诗词考查的重点,考查内容包括:品味关键字词(含义、作用、艺术效果等);“诗眼”(诗词中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分析;欣赏关键句子(含义、色彩、效果等);整体语言风格赏析(特点、风格、境界等)。
其中,以炼字、炼句的赏析型题为主。
字词句分析时除了要考虑词性、句式等,还要结合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等。
此类试题赋分2~4分。
(一)字词赏析字词赏析考查形式常见理解含义、分析效果两种形式,尤以后一种最为常见。
理解含义一般从字词表层义(本义)和深层义(文中义)考虑。
常见字词有动词(作用: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形容词(作用:表现某种情感色彩)、叠词(作用:增强韵律感、强调)、拟声词(作用:使诗文生动形象)、颜色词(作用:表现心情,增强色彩、画面感,渲染气氛)等。
分析字词效果题则涉及方面较多,具体包括用词(词性、叠词、含义等)、内容(意象、景象画面描述)、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字词作用(诗眼、意境、情感主旨)等。
【创意公式】字词鉴赏=(词性、叠词、含义)+景象画面+表达技巧+作用(意境、主旨情感)(二)句篇赏析句篇赏析包括诗句赏析、诗篇赏析和文章语言特色(风格)等,以诗句赏析为主,题型以主观简答题为主,偶有选择题。
诗句赏析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明确指出从某个角度(炼字、修辞、表现手法等)赏析。
这类试题一方面是考查诗句欣赏,另一方面也是对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的考查。
因此,相关手法技巧的作用及所产生的表达效果也是考查的重点。
具体考查形式大致可分三类:指定用某类(种)手法等分析;从写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分析;句篇的表达效果。
第二种是不明确指出赏析角度,而是由答题者根据句篇自定角度去赏析。
这类题型答题角度较广,常会涉及到遣词用句(炼字、主旨句(作用:表达情感或思想)、特殊句(作用:增强韵律感、强调)、结构句(作用:总领、奠定基调;过渡、铺垫;呼应、总结))、句意、修辞、描写、结构、表现手法、景象画面(意象、意境)、思想情感(理趣)、作用效果等。
2020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 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 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②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原卷版)一、知识点讲解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5、常用手法及其作用讲解(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答题思路】第一步是谁写的第二步写了什么第三步怎么写的第四步表达了什么1.利用考题给出的信息来解题(1)抓作者: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平白朴实。
宋词分豪放、婉约两派。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李清照的词含蓄清新。
(2)抓标题: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提示诗的类别,如赵师秀的《约客》,表明诗人在等朋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明送别。
(3)抓注释: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很多时候还能暗示作品的主旨。
2.注意揣摩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1)古典诗歌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情感往往不是直接抒发,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智慧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柳”:常用来表送别;“月”:常是思乡的代名词;“菊”、“梅”、“松”:常用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梧桐”、“寒蝉”“杜鹃”: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落花”:代表生命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燕子”常用来寄寓以下情感:(1)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之切;(3)时事的变迁,抒发今昔之慨;“鸿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沙鸥”:漂泊无依的伤感;“流水”: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长亭”:蕴涵依依惜别之情;“青鸟”:信使,表达思念、思归;“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夕阳”: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乌鸦”: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
3.注意正确理解诗人的情感诗歌中最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旅人游子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归耕隐居之快乐——黑暗官场之束缚离别思念之愁绪——亲情友情之真挚贬官谪居之不平——随遇而安之豁达秀美山河之热爱——韶华已逝之伤感4.注意作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作者往往运用了一定的表达方法和表现技巧。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古诗文赏析是中学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掌握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得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古诗文赏析的答题技巧:一、了解背景和作者在开始赏析古诗文之前,首先要了解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
这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主张、艺术特点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主旨。
二、分析技巧和手法1、表现手法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包括烘托、映衬、象征、暗示等。
这些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
2、表达方式古诗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形象感,抒情可以增强作品的情感表达力。
3、结构布局古诗文的结构布局通常是有序的,要注意开头、结尾和中间的过渡。
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收束有力,中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
三、答题技巧1、注意审题在答题前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和考查范围。
根据题目的提示和要求来组织答案,确保回答准确无误。
2、引用原文在回答问题时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词语,这可以体现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如果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也要尽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四、细读文本1、关注修辞手法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增强作品的形象感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
2、把握主题在阅读古诗文时,要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古诗文的主题通常是通过意象、情景、物象等元素来传达的,因此要注意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3、理解句意在理解古诗文的句意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语法和修辞特点。
同时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五、总结主旨和评价1、评价作品价值在评价古诗文的价值时,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入手。
同时要考虑作品的传承和创新性,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概括主旨在理解了古诗文的背景、作者、主题、表现手法和意境之后,要概括作品的主旨。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一、把握诗歌常识: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
(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井存)和词.
(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
(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
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曾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
(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婴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三)总结规律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
(1)要明确,忌含制.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
(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
(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戴,指鹿为马,造成失分.
(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
二、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
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橛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3、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
出来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