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9课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9课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讲(含答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识记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及指导思想。

2.理解“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读教材·填要点]

知识点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曲折的道路。

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

进文化。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点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宏伟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

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必由之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知识点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关键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最重要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议话题·强认知]

2019年3月1日是重庆卫视改版一周年,一年来,重庆卫视以建

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

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了很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

的收视体验。

这次改版的突出变化体现在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几个方面。继续坚持“我爱中国红”的频道定位,秉持“国家高度,重庆特色,大众需求,艺术魅力”的理念,打造系列精品节目,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更多更有价值、更富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的电视作品,让思想穿越时空,演绎“中国红”的丰富内涵,切实发挥了主流媒体引导社会、传播知识、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责任。

(1)人民所需要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内涵是什么?

提示: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你对重庆卫视改版有怎样的看法?

提示:重庆卫视的改版,为人们提供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克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析重点·解难点]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准确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质的要求;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体现,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应具有的时代品格。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1)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4)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悟典题·明考向]

[典例1] (2018·安徽高考)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③④应选。题干没有体现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①不选。②说法错误。

[答案] D

[演练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引导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力更生,振兴中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破除迷信、涤荡陋习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心④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①②符合题意,③观点不正确,④材料未体现。故选A。

答案:A

[演练2] 承载着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重托,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会议一致认为,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①有利于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②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推动作用,因此①②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文化属于精神范畴,不是物质范畴;④表述错误,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B

[典例2] 下列属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措施的是(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④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措施,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 D

[演练3]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关键是( )

A.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C.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

D.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故B正确,A、C、D 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演练4]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在2019年年终工作总结会上要求,文化部系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勇于创新,真抓实干,推动2019年工作取得新成绩。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 )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C.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D.大胆进行文化创新

解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故C

正确。

答案:C

[典例3]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个宏伟目标( )

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相匹配④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相违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理解。④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答案] A

[演练5]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①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D

[演练6]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中公共文化建设七大重点工程包括: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西新工程”、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这七大重点工程( )

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③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措施。④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答案:A

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

2019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中国作协贺辞: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莫言:从马尔克斯文学里面得到很多的滋养,他是没见面的大师。所有的文学都依赖乡土。荒郊野村是乡土,繁华都市也是另一种乡土。”

友:莫言获奖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必将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莫言的文学创作与成就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何启示?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学创作应立足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学创作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学创作应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文学创作应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长处,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长处;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永葆中华文化生命力和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

1.2019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今日中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文化力量悄然开枝散叶,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正在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中国软实力”。文化自信来自于( )

①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③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④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自信的理解。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D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 )

A.对文化发展规律正确把握

B.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认识

C.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B、D理解均片面。

答案:C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现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过程,其重要转折点是( ) A.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解析:近现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过程,其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故本题选B。A、C、D均不能作为其转折点。

答案:B

2.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建设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是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文化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认识。①②③④均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认识,故本题选D。

答案:D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C.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故B正确。

答案:B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由之路。据此回答4~5题。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个路径,是由( )

①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②是由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③是由中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决定的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该路径的原因。

答案:D

5.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道路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C.借鉴国外先进文化

D.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解析: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且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和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道路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答案:B

6.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 )

①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④对中华文化能够统领世界文化充满信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表述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A

7.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 )

①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②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③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智慧的结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因,从其重要性的角度去思考,故选①②④。③不是其重要性,排除。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8.2019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由之路。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解析:本题紧密联系十八大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有关论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答时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具体措施以及关键三个角度展开。

答案:(1)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