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人教必修一导学案《大堰河我的保姆》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6
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1.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学会欣赏诗歌的音韵美。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对比、反复、排比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4.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认识。
母爱是阳光,照亮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母爱是甘露,润泽我们心灵每一处干涸。
每当一次次黑夜降临,每当一次次圆月当空,思念的脚步就会愈发迅猛,无法抑制的情感汇聚成一句高亢的呼喊:妈妈,我爱你!八十年前,诗人艾青也发出这样一声满怀深情的呼喊:“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
大堰河,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叶荷”的谐音。
她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
中国诗坛泰斗,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有诗集《向太阳》《火把》《旷野》《北方》《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彩色的诗》等。
从诗歌风格上看,新中国成立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
5岁时艾青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让他刻骨铭心。
这首诗写于1933年,当时,艾青因为参加了进步活动被国民党政府关进了监狱。
1933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雪花。
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地下的乳母,便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檐.头( ) ②荆棘.( ) ③火钵.( ) ④忸怩..( )⑤冰屑.( ) ⑥团箕.( ) ⑦叱.骂( ) ⑧咒.语( )⑨麦糟.( ) ⑩虱.子( ) 瓦菲.( ) 胳臂.( )炮.制(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3《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课时1)【学习目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①瓦菲( ) ②典押( ) ③火钵( ) ④天伦( )⑤忸怩( ) ⑥冰屑( ) ⑦炖肉( ) ⑧团箕( )⑨凌侮( ) ⑩咒语( ) ⑪保姆( ) ⑫檐头( )⑬油漆( ) ⑭荆棘( ) ⑮扯破( ) ⑯掐死( ) ⑰衬衣( ) ⑱抚摸( ) ⑲两臂( ) ⑳雕花( ) ○21酱碗( ) ○22大堰河( ) ○23童养媳( ) (2)多音字①炮⎩⎨⎧ ②菲⎩⎨⎧ ③臂⎩⎨⎧胳臂④埋⎩⎨⎧⑤泥⎩⎨⎧⑥泊⎩⎨⎧血泊⑦苔⎩⎨⎧二、词语辨用(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并说明理由)1. 昨天是元旦假日的第二天,广场上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我们高中的几个老同学也出来散心,享受天伦叙乐。
( )2.平时一贯豪爽的小李突然变得忸怩不安,涨红着脸半天不好意思开口。
( )3. 西子湖畔的碧桃花色娇美艳丽,有“桃花中的皇后”的美称。
( )4. 谈起这次获奖,孙淳说要感谢家乡的养育之恩:“是山东济南的这方水土把我养大,我从事表演所取得的成绩,是和家乡的这块土地分不开的。
”( ) 三、识记文学常识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1932年加入“左联”(“左联”的全称是 ),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第一次使用了 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主要代表作有《北风》《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手推车》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四、文本助读1、漫天雪舞,狱中抒情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
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
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导学目标】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2.感受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特征,体会诗人对大堰河寄托的思想感情。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戛然()瓦菲()贝壳()火钵()忸怩()团箕()青苔()悉索()荆棘()凌侮()叱骂()飘泊()典押()冰屑()胳膊()2.辨析字形并组词。
(1)堰()揠()(2)掐()陷()(3)侧()恻()(4)檐()赡()(5)菲()扉()(6)苔()怠() 3.关于作者1910年,艾青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
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爹娘。
父母迷信,就把他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大堰河”(浙江金华方言“大叶荷”的谐音)家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
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次年一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
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反馈矫正】1.jiáfēikébōníjītáixījíwǔchìbóyāxièbó2.⑴大堰(yàn)河揠(yà)苗助长⑵掐(qiā)算陷(xiàn)阱⑶侧(cè)目恻(cè)隐⑷房檐(yán)赡(shàn)养⑸芳菲(fēi)扉(fēi)页⑹青苔怠慢☆课堂探讨☆要点一:梳理情节结构,概括诗歌内容。
【探究活动】诗歌可分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释疑】这是一道划分诗歌结构的题目,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注意抓住诗歌中一些表示情感变化的词语。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1.感知大堰河的形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2.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3.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课时重点1.大堰河的人物形象2.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的手法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通过字典等工具解决难解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2、独立完成预习案,勾画出有疑惑的问题。
3、自主、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
补充资料:介绍作者(请学生看注解①)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1 9 1 0 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
5 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
1 9 32 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 月1 2 日,艾青和其他1 2 名美术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颠覆政府”的罪名判处艾青有期徒刑6 年。
艾青在监狱里写了许多诗。
《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
当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他的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预习案】一、通读全文,为下列词语注音1.音形辨识团箕(ji )檐头( yan )瓦菲(fei)冰屑 (xie ) 青苔( tai )荆棘( ji ) 火钵( bo ) 忸怩( niu ni ) 叱骂(chi ) 麦糟(zao )牌匾( bian ) 灶火(zao ) 碾过(nian ) 咒语(zhou ) 虱子( shi )戛然( jia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从整体上感知全诗。
全诗共13小节,分为四个部分,试划分并概括各部分内容及感情基调,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艾青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分析大堰河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3、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抒情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2)掌握诗歌中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难点(1)体会诗歌中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沉的阶级情感。
(2)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艾青(1910 年 3 月 27 日—1996 年 5 月 5 日),原名蒋海澄,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 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2、写作背景1932 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次年 1 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
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四、朗读诗歌1、初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再读诗歌,思考: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五、诗歌内容分析1、第一部分(第 1、2 节)思考:这两节写了什么内容?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回忆大堰河的?明确:交代了“我”与大堰河的关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人怀着深情和感激回忆大堰河。
2、第二部分(第 3—8 节)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大堰河哪些方面的事情?展现了大堰河怎样的形象?明确:主要写了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和悲苦的命运。
通过描写大堰河“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等劳动场景,展现了大堰河勤劳、善良、乐观的形象;通过描写大堰河“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以及她死后的凄凉情景,展现了大堰河悲苦的命运。
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 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2、合作讨论, 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问题思路】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二、合作探究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大堰河这个形象?(关于手法的知识, 老师可做适当提示和补充)(这一环节主要落实细节描写、排比、对比手法)三、作业设计把这首诗改写成“我和大堰河的故事”, 可以对诗中内容进行取舍, 可以对诗中的人物和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 但不能随意地胡编乱造。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大堰河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她的这些优秀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2、这首诗感情真挚,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四人一组, 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诗中的细节描绘, 发挥想象, 就属相、血型、体型、健康状况、人生信条四个方面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 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 也可以自己设计。
(选做)二、拓展探究1.母爱写真请从你的生活中摄取一个最打动你心灵的真情片段来赞美你的母亲。
2.选出优秀作品, 在全班交流共赏。
(通过比较阅读, 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母爱, 体验母爱的伟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激发学生用真情赞美母爱、回报母亲的激情, 体验高尚的情感生活)三、作业设计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
选择诗中你认为最富于感情的一段, 反复朗读, 以求成诵。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导学目标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三、体会作者在《大堰河,我的保姆》所蕴含的情感四、有感情的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1、作者: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
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
作者在诗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二、课前热身: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火钵()忸怩()悉索()2、词语解释: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叱骂:责骂。
合作探究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学生分角色朗读3、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明确:二、分析诗歌1、诗句“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说明了什么?明确:2、第8节是如何写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3、诗的结尾是如何表达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的?明确:4、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明确:拓展延伸一、写作方法:二、诗歌主旨:作业检测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侯晓旭。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3 大堰河——我的保姆本课话题——母爱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这些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刘玉莲,58岁,确山县人口计生委培训中心退休工人。
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助推智障儿子登上音乐大舞台。
她儿子秦一章一出生,就被诊断为“先天愚型”病症,即为智2人教版高中语文障儿。
为让儿子接受正常人一样的教育,享受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她千辛万苦陪伴智障儿子秦一章上课,度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漫长岁月,又陪伴儿子在初中毕业后刻苦学习葫芦丝、萨克斯、巴乌、吉他、笛子等古典乐器。
秦一章先后荣获驻马店市首届青少年才艺电视大赛金奖、中欧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暨第九届全国校园才艺选拔赛河南赛区金牌、河南省第六届残运会跳远银牌和400米长跑第六名。
如今的秦一章是河南省“生命之魂”残疾人艺术团的一名演员,更是刘玉莲最大的骄傲。
刘玉莲也因此被评为2015年驻马店市“最美母亲”。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劝孝歌》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人教版高中语文 3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学习方法】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学习流程】知人论世1、作者: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
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
作者在诗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课前热身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fēi chì líng wǔ qī bō niǔ ní xī瓦菲叱骂凌侮凄苦火钵忸怩悉索jīng jí huī huáng lún shī diǎn yā荆棘辉煌天伦虱子典押2、词语解释: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课时】2课时第1学时自主预习案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品相关背景2.理清全诗结构,体会其中情感。
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作者及背景: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
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
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年级:高一科目:语文使用人:主备:张菲菲审核:高一年级组时间:【学习目标】1、体会本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并通过叙事来抒情的特点。
2、分析诗歌的结构及对比、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怀念和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重难点分析】1、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2、学会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尤其是作者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
3、体会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并且学习、运用。
【学法指导】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课时计划:3课时预习自测一、助读资料介绍作者与背景资料艾青:(1910-1996)原名。
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等。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
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自己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一些爱国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
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课前明确1、注音瓦菲()叱骂()凌侮()()凄苦()火钵()忸怩()悉索()荆棘()()天伦()虱子 ( ) 典押 ( ) ( )2、诗歌结构与层次全诗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第二部分(3─10节)回忆大堰河的乳母生涯、佣工生涯及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触景生情,追述大堰河的一生)第三部分(11─13节)回到现实,讴歌赞美大堰河.3、写作特点(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转性的抒情诗(自由诗)。
【学习目标】1、学习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2、反复朗读,理清思路,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3、标出诗中运用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诗句,体会其表达作用。
【学习重点】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把握和理解。
【学习难点】揣摩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学习方法】反复朗读、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
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诗中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
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
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
艾青后来说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规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
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3.文题释义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
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
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大堰河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也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
【学习过程】一、预习自测字词积累团箕()漂泊()瓦菲()冰屑()青苔()荆棘()火钵()忸怩()叱骂()给予()牌匾()戛然()碾过()贝壳()虱子()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从整体上感知全诗朗读时注意①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轻重、读出感情。
沁园春长沙(课时1)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课前预习· 预习案【学习目标】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重点难点】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毛泽东(1893—1976),中国现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流传诗词共63首,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其中《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壮阔,记载着诗人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2.文本背景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追怀1911年至1923 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3大堰河一我的保姆 1 一中朱学莉《大堰河 ___ 我的保姆》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朱学莉审核:一中语文组课时目标:1.感知大堰河的形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课时重点1.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2.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的手法课时难点大堰河形象在当代的意义。
学法指导朗读法•点拨法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艾青(1910 ―― 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
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
其代表作有《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
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
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
艾青后来说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规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
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
3.文题释义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
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
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大堰河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也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
学习过程—、语言积累(A级)1.音形辨识团箕()檐头()瓦菲()冰屑( )青苔()荆棘(火钵()忸怩()叱骂()麦糟()牌匾(灶火()碾过()咒语()虱子()2•字形辨识堰()檐()掐()钵()忸()偃()瞻()陷()体()钮() 3•词语释义瓦菲典押天伦忸怩火钵悉索麦糟匾额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从整体上感知全诗(A级)三、研读文章,探究问题(B级)第一层(1 —2节)问题1:从第1节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问题2: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二层(3 —8节)问题1:细读第4、7、8节,诗人回忆了大堰河对自己的爱,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体会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大堰河形象•问题2:第7节中反复写“她含着笑”,应该如何理解?第三层(9 —11节)问题:第9节中,写了大堰河死时的境况及她的丈夫和儿子、我在她死时的样子或境况,各有什么作用?第四层(12 —13节)问题:在第12节中,诗人用“紫色的灵魂”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紫色的灵魂”应该怎样理解?四、主旨探讨(C级)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该如何概括?五、学习反思(C级)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大堰河形象在当代有何意义六、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D 级)这首诗和上一课的两首诗同属于新诗 面的特点,比较其不同之处。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目标择定】1.通过诗中具体的形象,体味和感受诗中蕴含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哲理。
2.注意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感受并分析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3 .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Z情的深层意蕴.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体会艾青诗歌之美:诗歌情感之美,诗歌手法之美。
1.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这首诗屮作者回忆了与大堰河有关的哪儿件事,请以小标题形式梳理?2 .诗屮的场面极其细节塑造了怎样的一个大堰河?3.作者浓浓的深情是全诗的线索,那么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又是什么情感呢?4.这一首诗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全篇多处使用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诗情更加浓郁,请结合诗歌分小组感受吟咏,分析探讨,合作展示。
【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走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诗人,是中国诗坛上一颗明星,其代表诗篇除本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第十条,刑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为罪名,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
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
正如诗人所说:“我过的是囚徒的生活,我和绘画儿乎断了关系, 我自然而然地接近诗。
”他开始大量写诗,托人带出发表。
《大垠河一一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
2.了解背景1933年1月的一天,牢房阴冷,铁窗临风,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与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
于是诗人写下了本诗,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
它在《春光》杂志第一卷第三期上发表 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问题导学1.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概括。
2.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形象。
诗人是如何刻画“大堰河”这一形象的?3.这首诗形式上自由奔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自主探究在阶级斗争的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解读,而在今天这个各种文学思潮繁荣的新时代,我们还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解读这首诗歌呢?思维激活: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
诗人是用血和泪“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文法导析1.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单纯的人物形象这首诗几乎通篇用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
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大堰河一个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位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诗的第8节,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切糖、贴画、赞儿及富有浪漫色彩的梦。
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正是这样伟大、无私的保姆——母亲,才使诗人情不自禁地唱出爱的赞歌。
所以,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诗人的情感也就无从表达。
2.多样的修辞手法(1)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诗人感情的节奏和旋律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
本诗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相当充分、有力。
如第4节中的8个排比句,第7节中的6个排比句,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
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3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
第4、6、7、8、10、11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对比手法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导学案设计《大堰河—我的保姆》课程名称:英语课程级别:高一必修一教学情境本文所介绍的课程《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篇来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的书面材料,选材来源于200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在全国各省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反响。
本节课程是围绕着《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文章进行设计的。
在讲解这篇材料之前,首先要对课程进行一次主题渗透。
本次课程的主题为环保。
在“环保”这一主题下,我们可以发挥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来探讨能够影响环境的一些因素,同时通过对身边的环境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懂得科学理念、环保意识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的1. 提高学生在环保领域的认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保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然生态,保护人的健康;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交流能力;4. 能够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具备化读为写、思辨发表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探讨、分享和集体呈现,引导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教学过程【Part 1】预习及课前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在家预习文章,并在课前准备好一份有关环保方面的意见表述(保护自然生态、保护人类健康)。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哪些能够影响环境的因素?3.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各自的意见,并进行汇总与分享。
老师可以适时补充完善。
【Part 2】阅读导入(20分钟)1. 课堂讲解词汇:reservoir、conserve、sustainable、untreated。
通过图片、示意图等形式学习储水池、保护、可持续发展、未经处理等英文名称。
2. 配合音频原声,引导学生朗读原文,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和感受文化底蕴的能力。
题目《大堰河——我的保姆》两课时
学习
目标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学习
疑问
学习
建议
【标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般是指“《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
艾青看到雪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在地上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
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
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
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预习自测】
为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大堰河()檐头()瓦菲()灶火()荆棘()掐死()匾()火钵()碾()忸怩()冰屑()团箕()凌侮()叱骂()咒语()
第一课时
【探究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意象特点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
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
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
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探究二】: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分为四层:
(1)
思考:为什么“我”一个地主家的儿子会被送到保姆家去养?自己家里难道就没有能力供养他吗?
(2)
(3)
(4)
作业:
1、反复诵读全诗,整体感悟作者的情感。
2、思考作者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表达他的情感发展轨迹的。
第二课时
【探究一】大堰河──我的保姆——修辞手法
【探究二】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1、认真朗读第7节,第7节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对比,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心情却是忸怩不安的。
“忸怩不安”一词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
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2、诗歌第8节写道“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了”。
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5节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
劳动是繁重而多样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表明了她的什么品质?
3、联系第6节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节反复写她“笑”,
【课后延伸】赏析《给乌兰诺娃》:
给乌兰诺娃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象云一样柔软,
象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给乌兰诺娃》是诗人艾青访问苏联之时,观看芭蕾舞艺术大师乌诺娃的精湛的表演之后所作。
正如诗人所说:“绘画应该是彩色的诗,诗应该是文学的画。
”这首诗用比喻、对比的方法描绘观感。
全诗分两部分,诗歌的第一节为第一节部分,以柔云、轻风、明月、静夜等一系列的景物织成一种优美的意境,把舞姿描绘得轻柔、蔓妙;把氛围洪衬得静谧、甜美,是一幅出色的情景交融的动态写意图。
芭蕾舞是一种源于意大利的舞剧,演员以脚尖点地,翩跹起舞,姿态美妙高雅,飘逸轻盈,给人以梦幻般的感受。
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用博喻以云之柔、风之轻、梦之幻——写出了舞姿的曼妙动人,诗歌仿佛让我们置身于这样的艺术氛围:微风轻轻吹送着天上一片片淡淡的白云,月亮向大地倾洒着柔柔的银辉,一袭白衣的美女在翩翩起舞……在这里,诗人虽未直接向我们描述艺术家的舞姿,却使我们感受到这样一种美好的意象:人月相辉映,人比月更美,舞比仙动人;而人体在太空里游行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极其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