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课件不确定性和博弈论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35
第11章不确定性和博弈论11.1 复习笔记一、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学1.投机原理(1)投机的原因及含义一般而言,市场上的产品价格每月都在波动,劳动、土地、机器和燃料等投入品的价格常常有很高的不稳定性;竞争对手的行为也无法提前预知。
企业当前投资的实质在于为未来的利润积攒财富,以备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投机包括对有价值物品或商品的买卖,是从市场价格的波动中谋取利益的一种活动。
通常,一个投机者现在买入一种商品,为的是将来在这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卖出,以期获得利润。
投机是一种风险行为,即使是有经验的投机者有时也会因为错误的估计而遭受损失。
(2)投机的形式①套利和地区价格形式最简单的投机活动是降低或消除地区差价。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在某一市场买入的同时,以较高的价格在另一市场卖出。
这种活动被称为套利,它在一个市场上买入一种商品或资产,为的是马上在另一个市场上卖出,从而在价差中获得利润。
套利活动就是同时与不同地区的经纪人通话,以找出微小的差价,力图通过低价购买和高价售出来获取利润。
套利活动有助于拉平完全相同的产品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差别。
套利体现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即在获取利润的动机的诱惑下,消除不同市场价格差异,促进市场功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投机致力于确立某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价格范式。
但未来难以预测,从而使这种价格范式不那么完美,即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受到破坏而自身又不断地重新构建的均衡之中。
投机揭示了看不见的手的法则在起作用。
通过拉平供给量和价格,投机实际上在提高经济效率。
通过将商品从数量丰盛的时期转移到数量稀缺的时期,投机商在价格和边际效用低的市场购进商品,又在价格和边际效用高的地方卖出。
投机商们在追求他们私人利益(利润)的同时,提高了公共经济福利(总效用)。
③投机的经济作用和影响投机市场不仅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促进了价格及配置形式的改善,还有助于风险的转移。
这些任务都是由那些想从价格变动中获利的投机商所完成的。
第11章不确定性经济学11.1复习笔记一、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学1.投机的原因及含义一般而言,市场上的产品价格每月都在波动,劳动、土地、机器和燃料等投入品的价格常常有很高的不稳定性;竞争对手的行为也无法提前预知。
企业当前投资的实质在于为未来的利润积攒财富,以备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投机包括对有价值物品或商品的买卖,是从市场价格的波动中谋取利益的一种活动。
通常,一个投机者现在买入一种商品,为的是将来在这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卖出,以期获得利润。
投机是一种风险行为,即使是有经验的投机者有时也会因为错误的估计而遭受损失。
2.投机的形式(1)套利和地区价格形式最简单的投机活动是通过买卖同一商品降低或消除地区差价。
这种活动被称为套利,它在一个市场上买入一种商品或资产,然后马上在另一个市场上卖出,从而在一买一卖的价差中获得利润。
套利活动就是同时与不同地区的经纪人通话,以找出微小的差价,力图通过低价购买和高价售出来获取利润。
套利活动有助于拉平完全相同的产品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差别。
套利体现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即在获取利润的动机的诱惑下,消除不同市场价格差异,促进市场功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2)不同时间的投机与价格行为投机致力于确立某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价格范式。
但未来难以预测,从而使这种价格范式不那么完美,即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受到破坏而自身又不断地重新构建的均衡之中。
投机揭示了看不见的手的法则在起作用。
通过拉平供给量和价格,投机实际上在提高经济效率。
通过将商品从数量丰盛的时期转移到数量稀缺的时期,投机商在价格和边际效用低的市场购进商品,又在价格和边际效用高的地方卖出。
投机商们在追求他们私人利益(利润)的同时,提高了公共经济福利(总效用)。
(3)投机的经济作用和影响投机市场不仅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促进了价格及配置形式的改善,还有助于风险的转移。
这些任务都是由那些想从价格变动中获利的投机商所完成的。
事实上,这表明了“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即将商品从其数量丰盛(价格低)时期向数量稀缺(价格高)时期进行重新配置。
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A 导言(一)经济学的定义、分类与主题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2.经济学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分:(1)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个人的行为。
创始人是亚当斯密。
(2)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
创始人是凯恩斯。
⏹根据研究范式分:(1)实证经济学:试图描述经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研究经济社会的事实。
(2)规范经济学:试图描述经济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问题,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
3.经济学的主题⏹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在经济学中,我们认为:在不会使他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二)经济学的逻辑:由于经济关系通常十分复杂,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变量,很容易混淆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误判政策对经济的真正影响;所以,我们必需警惕各类常见的思维谬误,如:1.将事件的发生次序理解为因果关系。
2.考虑某一变量时,不能保持其他相关条件不变。
3.认为对局部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整体来说也是如此。
B 经济组织的三个问题(一)问题的内容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诸多可能的劳务和物品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
2.如何生产: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技术。
3.为谁生产: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
(二)解决问题的制度模式1.市场经济: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极端情况称为自由放任经济,即政府不对经济活动施加任何影响。
2.指令经济:一种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决策的经济制度。
3.混合经济:既带有市场经济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成分的经济制度。
C 社会的技术可能性(一)投入和产出1.概念:⏹投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品和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