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实习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编写彭建伟宋海星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4月目录实验一植株粗灰分及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2)实验二植物的溶液培养和缺素培养 (8)实验三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土壤因素分析 (12)实验四植物营养缺素的诊断与恢复 (16)实验五蔬菜和水体中硝态氮的测定 (19)实验六重金属镉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研究 (22)实验七施肥方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4)实验一植株粗灰分及氮、磷、钾含量的测定一、植株粗灰分的测定(直接灰化法)1、目的意义(1)植株粗灰分是农产品品质鉴定的项目之一。
因为植株总灰分是植物无机营养物质的总和;(2)植株粗灰分是确定一些植物适宜收获期的依据之一。
如研究牧草不同生育期灰分的变动情况,可以确定什么时期收获牧草营养价值最高。
2、方法原理测定植物粗灰分的方法比较多,通常采用直接灰化法。
即将样品小心加热炭化和灼烧,其中的有机物就会分解,剩下的无机矿物质冷却后称重,即可计算样品粗灰分含量。
3、主要仪器、试剂(1)主要仪器:高温电炉、干燥器、瓷坩埚、分析天平、水浴锅或调温鼓风烘箱。
(2)试剂:硝酸(1︰1)溶液;双氧水[ω(H2O2)30%]4、测定步骤(1)样品预处理新鲜样品需先用烘箱在60~70℃的条件下吹干,在105℃下烘干,然后用植物粉碎机粉碎,并全部通过0.25~0.5mm筛,混匀装瓶。
(2)测坩埚重将瓷坩埚洗净,用铅笔在锅底编号,置于550 ℃高温电炉内灼烧15min以上,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直至恒重为止,记录坩埚质量。
(3)炭化带坩埚称样2~5g,将坩埚置于电炉上,在通风柜里缓缓加热,烧至无烟。
对于特别容易膨胀的试样(如蛋白、含糖和淀粉多的试样),可滴加几滴纯橄榄油湿润后再进行炭化,以防样品飞失。
(4)灰化将坩埚移到已烧置暗红色的高温电炉门口,片刻后再放进电炉内膛深处,关闭炉门,加热至约525 ℃(坩埚呈暗红色),烧至灰分近于白色为止,大约1~2小时。
目录前言 (2)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内容 (3)1.田间小区规划图 (3)2.试验方案设计 (4)3.试验过程及其方法 (5)三.结果分析 (6)1.结果记录表 (6)2.产量计算 (9)3.结果计算: (9)4.方差分析 (10)四.实习总结 (11)五.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属于植物营养学和肥料学与统计学的交叉领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点课程。
该课程全面的介绍了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操作技术很严格,规范化很强的技术性课程。
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弄通理论,更要掌握操作、运算,达到具备一定动手能力。
通过课程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如下:一是通过土壤培养、沙砾培养、溶液培养这三种试验的训练,是学生掌握植物营养模拟研究方法技术。
二是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基地的田间试验地进行小区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自己昂我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方案设计、方法设计的基本内容。
三是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实习目的所以通过大田试验采用3414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试验设计,筛选低肥力土壤种植紫色甘蓝氮磷钾最佳配比,对于这种高经济效益的稀特蔬菜的大力种植生产推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巩固学生对课本学习到的知识,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基地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试验小区的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掌握植物营养田间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2.通过实习,学会并掌握紫色甘蓝的育苗、移栽、种植、收获等技术3.掌握植物大田其间施肥,浇水等管理知识。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植物营养学实习实习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植物营养学实习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目的:1、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效果;2、参观大棚蔬菜,发现其出现的问题;3、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生产工艺及施肥情况,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实习意义:在本科专业教育中,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肥料生产车间工作模式以及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方式: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效果;参观大棚蔬菜,发现其出现的问题。
主要采用大棚指导员邱师傅讲解和指导老师随旁帮助解答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实习内容:1、施肥情况调查及分析1.1肥料购买情况从化肥与商品有机肥购买情况看,全部农户都购买了化肥,9户农户购买了商品有机肥,占调查农户总数29.0%,户均购买化肥和商品有机肥分别是354.77元和792.30元。
说明农户还是以化肥施用为主。
具体见表1。
表1肥料购买情况表1.2化肥的使用情况从使用情况看,碳铵、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是农户首选,氯化钾和硫酸钾肥施用农户17户,占调查户数54.8%,专用肥施用农户15户,占调查户数48.4%.肥料施用的比例为氨:磷:钾=1:0.28:0.15,与顺昌上壤条件下及栽培作物的要求相去甚远,光其是钾肥的施用明显不足。
植物营养实习报告植物营养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养分元素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利用与调节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过程。
在植物营养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营养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习中,我首先学习了植物所需的主要养分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锰和钼等。
每个养分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其中氮元素参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之一。
磷元素参与能量转移和遗传物质的合成,对植物的根系和花果发育非常重要。
钾元素则参与植物的渗透调节和光合作用等,对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状态至关重要。
在实习中,我还学习了植物对养分元素吸收的方式。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溶状态中的无机养分元素,主要通过根毛吸收器吸收。
植物根系还会分泌根系分泌物,调节土壤养分元素的活性以提高吸收效率。
植物对养分元素的吸收还受到土壤pH、根部温度和氧气状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实习中,我还通过实验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和方法。
例如,通过叶片颜色变化判断氮、磷、钾等养分的缺乏状况;通过土壤养分分析确定土壤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通过电导率检测土壤溶液中的盐分浓度等。
这些实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判断植物的养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施肥调节措施。
除了了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我还意识到植物营养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合理施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的肥力,并减少对水环境和气候的污染。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土壤和作物的实际情况,科学施肥,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的浪费和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植物营养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植物营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一些植物营养诊断的实验技术。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将努力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植物营养研究的重要性,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中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植物营养学实习是在XX农业科技公司进行的。
实习时间为X个月,主要任务是参与植物的生长调查和营养诊断,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养分测定和分析。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1.生长调查: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调查,观察叶片颜色、形态、大小等,记录生长情况,并记录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2.样品采集:依据生长调查结果,选择代表性植株进行样品采集,包括根、茎、叶等部位,并分别进行标记。
3.养分测定:采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对样品中的养分含量进行测定。
主要测定项目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的含量。
4.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测定结果,对不同样本的养分含量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不同部位的养分分布规律。
5.营养诊断:根据测定结果和生长调查,对不同样本进行营养诊断,判断其植物营养是否平衡,是否存在养分缺乏或过量的情况。
三、实习成果通过这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对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不同作物对不同养分的吸收量和利用率存在差异,了解了养分在植物身上的运输和分配方式。
2.熟悉了植物营养的调查和诊断方法。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如何利用测定结果进行养分诊断。
这些方法对于作物的管理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验室中进行养分测定和分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标定和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植物营养学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植物营养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
合理的营养管理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增加产量和品质。
而不合理的营养供应则会导致养分缺乏或过量的情况,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农户在施肥管理上不够科学和合理,盲目追求高产而忽视了作物的真实需求,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实习报告摘要: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本次实习旨在提高我们对植物营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实习内容包括参观肥料生产厂家、实地考察蔬菜博览会、学习国外先进的肥料生产和施肥技术等。
首先,我们参观了宁夏农垦贺兰山生物肥料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夏诺得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了解了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掌握了相关生产设备和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习,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其次,我们参加了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参观了各种新式栽培技术,如立体式栽培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的肥料生产和施肥技术,了解了各种肥料的种类及制造工艺。
这些实地考察和学习使我们对植物营养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灌溉施肥、营养生长状况的实地考察等。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植物营养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技巧,为今后从事农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实习期间,我们还深入了解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到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们全面了解了植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实践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实习,我们提高了对植物营养学的认识,学会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学院:农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姓名:严莲英学号:1009010179年级:10 级任课教师:何俊瑜2013年 01 月 08 日目录一、前言--------------------------—------------------2二、实习概况--------------------------—---—---------2三、实习目的--------------------------—---—---------2四、实习内容--------------------------—---—---------(一)、生菜的育苗--------------------------—---—----3(二)、营养液的配置和生菜的移栽------------------------6(三)、观察生菜的缺素状况与记录------------------------10(四)、当地施肥现状的调查--------------------------—-11五、实习心得--------------------------—----------—-13前言营养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它还是提高作物品质的重要元素,因此植物营养学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植物营养对我国异常重要。
植物营养学作为一门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作用,探讨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能量交换的科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备课程。
无土栽培学则是现代农业新技术与生物科学、作物栽培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科学,在无土栽培的学习中也必须重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12.12.03----2012.12.28实习地点:农院及何老师实验室组员:严莲英唐静实习目的1、掌握生菜的育苗2、学会配置营养液3、学会移栽生菜4、学会观察生菜的缺素症状与描述5、掌握当地肥料施用的调查方法。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课程教学实习,•使学生了解化肥的发展历史和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意义、发展和研究成果;了解当前蔬菜生产中水分管理和养分管理的高新技术与理念;掌握常见元素缺乏的症状和矫治措施。
学会在实践中发现与观察问题,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实习要求:(1)通过实地观摩,了解当前蔬菜生产中水分管理与养分管理的高新技术和新理念;(2)通过现场学习,了解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意义、发展和研究成果;(3)通过影像资料,了解化肥生产与应用的百年历史;(4)观察作物的缺素症状,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掌握矫正对策;(5)撰写个人实习报告,认真总结自己从实习中获得的感想与收获。
三、实习内容:(1)参观长期定位试验站,了解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意义、发展和研究成果;了解试验设计与布置,现场观测记录生长指标等。
(2)参观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了解影响有机肥发酵的有关因素及其调控、加工技术和质量监测方法。
(3)寿光菜博会了解当前蔬菜生产中水分管理与养分管理的高新技术和新理念;(4)参观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了解肥料造粒、加工成型和质量监测方法。
(5)观看影像资料,了解化肥的生产与应用;(6)观察作物缺素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7)对实习进行总结,结合查阅资料,完成个人实习报告。
四、实习工具叶绿素仪、尺子、记录本等五、人员组成何华老师、隋方功老师及资环09级学生六、实习概述一)胶州实习基地绿肥的观察1、鼠茅草的种植及作用胶州实验基地的种植的绿肥主要是鼠茅草。
长期以来鼠茅草一直是当做外来物种对待,但在1980和2001年鼠茅草先后在青岛的海滩和半山坡发现。
鼠茅草现在主要是用在果树如苹果园,葡萄园等。
9月25日—10月10日是鼠茅草的最佳播种期,鼠茅草的根系一般深达30cm,最深达60cm。
由于土壤中根生密集,在生长期及根系枯死腐烂后,既保持了土壤渗透性,防止了地面积水;也保持了通气性,增强果树的抗涝能力。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农业生产实践,深入了解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植物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营养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3年6月15日至2023年7月10日三、实习地点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实验基地四、实习内容(一)寿光市蔬菜研究所实习1. 参观寿光市蔬菜研究所在寿光市蔬菜研究所,我们参观了研究所的科研设施、实验室、温室大棚等。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研究所的科研方向、成果转化及在蔬菜产业中的地位。
2. 植物营养学理论课程学习在研究所,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植物营养学理论课程,学习了植物营养物质的分类、生理功能、缺乏症状、施肥技术等基本知识。
3. 蔬菜营养诊断与施肥实验在实验室内,我们进行了蔬菜营养诊断与施肥实验。
通过观察蔬菜叶片颜色、生长状况等,判断蔬菜的营养缺乏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
4. 田间实践在田间,我们跟随研究员进行了蔬菜种植、施肥、灌溉等实际操作。
通过亲身参与,我们了解了蔬菜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及施肥技巧。
(二)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实验基地实习1. 参观实验基地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实验基地,我们参观了实验基地的温室大棚、试验田等,了解了实验基地的科研方向和成果。
2. 植物营养学实验操作在实验室内,我们进行了植物营养学实验操作,包括土壤样品采集、土壤养分测定、植物营养诊断等。
3. 田间实践在田间,我们参与了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施肥、灌溉等环节,了解了不同作物对营养的需求及施肥技术。
五、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所学的植物营养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2. 了解了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到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将来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第一篇: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实验: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实验学时:3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过磷酸钙与重过磷酸钙均为水溶性磷肥,所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不仅是水溶性的速效磷,也有一部分为不溶于水但能被柠檬酸提取的磷。
测定其有效磷的含量对评定肥料品质、合理施用磷肥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理解影响过磷酸钙中有效磷变化的因素。
二、实验内容(1)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制备待测液。
(2)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并计算出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的含量。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其中包括Ca(H2PO4)2·CaHPO4和游离H3PO4),浸出液中的正磷酸盐利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本实验采用集中授课形式;2人为1组,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五、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振荡机、电子天平、容量瓶、小漏斗、三角瓶、滤纸等。
试剂:(1)50mg/L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2PO4(AR)0.2195g溶于约400ml蒸馏水中,加入25ml 3mol/L H2SO4,定容至1L,即为50mg/L的标准溶液,可长期保存使用。
(2)2%柠檬酸溶液:称取20g结晶柠檬酸(H3C6H5O7·H2O,AR)溶于水中,定容至1L即可。
(3)3mol/L H2SO4:量取浓硫酸166.7ml,用蒸馏水稀释至1L。
(4)钒钼酸铵显色剂:称取12.5g(NH4)6Mo7O24·4H2O(钼酸铵)溶于约200ml水中。
另将0.625gNH4VO3(偏钒酸铵)溶于15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125ml浓硝酸,再冷至室温。
然后将钼酸铵溶液缓缓倒入偏钒酸铵的硝酸溶液中,随倒随搅拌,最后用水稀释至500ml。
六、实验步骤1.称取通过100目筛孔的过磷酸钙样品0.5~1.0000g于150ml 三角瓶中,加入2%柠檬酸溶液50ml,用橡皮塞塞紧瓶口,振荡30min,立即用干滤纸过滤,最初7—8ml滤液弃去。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植物营养学实习,旨在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营养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对农业生产中植物营养管理的认识。
实习过程中,我将参观农场、实验室,参与施肥、土壤检测等实践活动,并通过文献查阅、数据分析和讨论,深化对植物营养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习时间2023年6月15日至2023年6月30日三、实习地点XX农业大学农场、XX市XX农场、XX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参观农场实习期间,我参观了XX农业大学农场和XX市XX农场,了解了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和生长状况。
在农场负责人的带领下,我参观了农田、温室、仓库等设施,了解了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如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2. 实验室学习在XX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实验室,我学习了植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了解了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与运输、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的关系等理论知识。
同时,我还学习了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3. 施肥实验在农场,我参与了施肥实验,学习了不同肥料种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施肥操作,观察作物生长变化,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 土壤检测在实验室,我参与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通过学习土壤肥力指标测定方法,我掌握了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指标的测定技术。
同时,我还学习了土壤样品的制备和显微镜观察方法,为后续的植物营养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
5. 植物营养诊断在农场,我参与了植物营养诊断工作。
通过对作物叶片、茎秆、根系等部位进行观察和检测,分析了作物营养状况,为农场提供了施肥建议。
6. 文献查阅与分析实习期间,我查阅了大量植物营养学相关文献,了解了国内外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总结了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技术和发展方向。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胶州实习,主要内容:4月26日到达学校胶州所在实习基地,在隋老师、何老师等的带领下学校的北边试验田进行参观。
首先,植物营养学方面,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作物的生理生长规律,作物在不同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进行定量准确灌溉施肥,将肥料融于水中和水同时施入田地,满足作物生长所需。
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一方面对于有效利用水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像我国这样一个缺水的国家,这种灌溉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水肥一体化对于提高养分有效性和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
水肥一体化施肥同时涉及多种不同的灌溉方式, 1.滴灌;2.喷灌,通过地表覆膜,液体从管道中喷出,喷洒在膜内层表面,然后低落到土壤中为作物提供水分养分中的沟冲入田中。
3.沟灌,直接将水肥通过田地注: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 近些年施肥技术的发展 2 灌溉技术的发展及其作用和意义 3 出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 苹果园:传统苹果园 1 2 现代苹果园 3 苹果园杂草处理——鼠茅草(以草制草,生长期与果树的生长期相互错开,不影响果树正常生长,冬天保温,夏天减少水分蒸发) ? 二月兰 1 生态园林,发展观光生态园林园艺 2 与棉花的混栽,棉花收割后,可直接寿光一行,采用营养液满足作物生长所需,不同作物配置不同养分浓度的营养液,将作物根系的生长由地面下转移到地面上,有利于更加合理的利用有限空间,同时营养液能为作物提供更充足有效的营养,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一.实习时间 2012 年,4 月 26 日,5 月 4、5 日,5 月 11,12 日。
二.实习地点胶州实习基地、莱阳长期肥料定位实验基地、莱阳梨园、寿光利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寿光蔬菜展览会、寿光番茄大棚、寿光蔡伦中科肥料有线公司、美微营养蔬菜有限公司、昌乐西瓜三.实习目的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了解植物营养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参观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了解掌握田间关于植物营养学知识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学会用植物营养的知识开展作物营养供应状况的诊断技术与方法,将感性的书本知识上升为理性的实践应用。
盆栽实验的研究进展一、实习目的“实践出真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表的权利,每一篇论文或是专利等的发背后都是经过无数的实验才得以得出结论。
而盆栽实验是目前实验室用的最广的培养实验的方法,然而查找文献中发现,在众多知名的网站中有关盆栽实验的文章则很少。
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实习来进一步加深了解土培试验的方法,了解其试验的任务及试验的技术。
对土培试验有更进一步的印象,也有利于指导今后毕业论文的实验,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更是具有意义。
二、实习内容1土培实验的定义所谓的盆栽试验是指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用特制的容器(如瓷盆、塑料盆等)栽培农作物。
许多植物营养学机理方面的研究都采用此类方法。
盆栽试验的种类有:水培、沙培、土培、流动培养、灭菌培养等。
土培试验则是以土壤为栽培作物的介质,是盆栽试验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
土培实验是一种更接近于自然条件的生物实验方法。
一般在水培或沙培研究中取得初步结果在转向田间研究之前,常用土培方法设置预备试验或检验。
2土培试验的方法2.1 土壤的采集和制备:2.1.1土壤的准备1、代表性---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土壤类型(如水稻土、菜园土、红壤等)。
根据研究养分的种类选择土壤(如K肥试验应选缺K土壤,使K的效应能充分的体现。
)2、均匀性---取土量比需要量多20%左右,过3mm筛,去除石块、根茬、植物残体及各种杂物等,土样充分混匀。
2.1.2土壤的贮存过筛的土壤应充分混匀,贮存备用。
一般植物营养培养室应建立专门的土壤贮存库,存放从各地采集的供试验用的土壤,并标明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姓名、含水量及主要农业化学性状,如PH、有机质、CEC等,一次贮存的土壤数量应保证供应全部培养室研究工作一年至数年的需要量,不能随取随用,以致前后有土壤差异而影响实验的重现性。
2.2选择盆栽容器:瓷盆、塑料盆种植旱作物的容器底部应有孔洞,有利排水;种水稻的容器不可有孔。
瓷盆可选择米氏盆,其有上、下盆,上盆可栽种旱作物,其底部有孔有利排水;下盆可盛从上盆渗下的水,使养分不易流失。
植物营养研究法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1年5月16日-5月20日实习地点:寿光蔬菜大棚、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田实习人员:09级资环专业全体同学实习目的:1、了解不同的有机肥管理策略对设施番茄生长和土壤N、P积累的影响;2、了解有机肥投入对不同质地土壤溶解性有机氮淋洗影响研究;3、测量长期定位试验田小麦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并对数据进行数据方差分析;2011年5月16日,我们资环09级资环专业全体同学在史衍玺院长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植物营养研究法的外出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地是寿光和昌乐。
这两个地方都是山东省很有名的蔬菜之乡,对于我们学习植物营养研究法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第一天参观了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博览会上见到了很多以前从没有见过的蔬菜和水果,也见到了很多先进的施肥方法以及植物培养方法。
之后,我们在史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寿光最有技术含量的蔬菜大棚—寿光美微蔬菜大棚。
寿光美微蔬菜大棚位于寿光市古城街道办常治村村委院内,是青岛农业大学与寿光美微蔬菜公司合作开发的一个蔬菜种植基地。
我们这次参观美微公司的蔬菜大棚,主要是了解了解不同有机肥管理策略对设施番茄生长和土壤N、P积累的影响以及有机肥投入对不同质地土壤溶解性有机氮淋洗影响研究。
通过对这两项的研究,了解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有何影响。
本次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是在这五天内,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通过对长期定位试验田各项统计数据的调查,运用我们以前学到过的知识处理数据,我们对数据分析以及方差统计有了实际上的认识。
此外,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实际生产中施肥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增长了我们的课外知识。
对我们来说,本次实习不再是单纯的完成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拿到学分。
这次实习,是让我们学习并掌握数理统计思想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让我们为以后从事植物营养方面的工作做好最坚实的准备。
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位于烟台莱阳刘树堂老师负责的长期定位实验田地,测量不同施肥地块小麦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的数据,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最后进行方差分析。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二)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二)(实验二不同养分水平的溶液培养与植株中养分含量的速测)实验二不同养分水平的溶液培养与植株中养分含量的速测(综合性实验)一.原理绿色植物在整个生活周期中,除了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外,只要满足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和其他条件,植物不一定非在土壤中生长不可。
因此,在用蒸馏水及必需的几种元素配成的溶液中,植物同样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培养方法称为溶液培养(又称水培)。
由于溶液培养其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控制,因此要了解某种元素的数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时,可有意识地配制不同水平某种元素的培养液,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症状,了解其影响。
收获后,通过测定植株中的养分含量,了解养分在植物体中的累积情况。
二.材料、仪器及药品1、材料准备玉米或白菜幼苗于实验前15天左右砂培育苗。
2、仪器气泵、天平、pH计、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10ml刻度吸管、1000ml量筒、培养箱及泡沫板、移液器、棉花、试剂瓶、容量瓶、白瓷板、标准滴唧、比色管3、药品(1)Ca(NO3)2?4H2O, (2)KNO3, (3 )KH2PO4, (4) K2SO4, (5) CaCl2, (6) NaH2PO4, (7) NH4NO3, (8) KCl (9) FeSO4?7H2O, (10) EDTA-Na2, (11) H3BO3, (12) CuSO4?5H2O, (13) MnSO4?4H2O, (14) ZnSO4?7H2O, (15)(NH4)6Mo7O24?4H2O。
(16)MgSO4?7H2O4、试剂(1)浸提剂:称取化学纯氯化钠58.5克放入烧杯中,加入约500毫升蒸馏水溶解,用小量筒准确量取2.1毫升浓盐酸倒入烧杯中,搅匀,移入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毫升。
(2)混合标准原液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分析纯的下列试剂于小烧杯中:磷酸二氢钾0.2194克,硝酸钾1.806克,硫酸钾3.873克,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转移至500毫升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烧杯几次,都无损地移入量瓶中,最后用蒸馏水稀至刻度,摇匀,即得含磷100mg?L-1,含硝态氮500mg?L-1,含钾5000mg?L-1的混合标准原液。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2年10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实习单位:XX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植物营养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涉及土壤样品采集、土壤养分分析、植物生长试验和肥料施用技术等方面。
一、土壤样品采集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学习了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术。
在实验农场内,我们按照一定间距布设采样点,使用铁铲和塑料袋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过风干、研磨和过筛等处理,用于后续的土壤养分分析。
二、土壤养分分析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土壤养分分析的方法。
利用土壤样品,我们进行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的测定。
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等,我们对土壤样品进行了测定,并得出了相应的养分含量。
三、植物生长试验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进行了植物生长试验。
我们分别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种植了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观察了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通过对比不同土壤条件下的作物生长情况,我们分析了土壤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肥料施用技术在实习的第四周,我们学习了肥料施用技术。
我们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和作物需求,计算了肥料的施用量,并学习了施肥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农场内,我们亲自进行了肥料施用操作,并观察了施肥后作物的生长情况。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植物营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养分分析的方法,了解了植物生长试验和肥料施用技术。
我还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习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在土壤样品采集过程中,我刚开始不太会正确使用铁铲和塑料袋,导致采集的样品不均匀。
在土壤养分分析过程中,我对于化学分析仪器的操作不太熟悉,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观看操作视频,并多次进行实践操作,最终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植物营养学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一、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4二、实习地点:资阳市雁江区响水村三、实习背景此次实习的地点是资阳市雁江区,雁江区雁江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总面积1633平方千米。
雁江区内土壤因气候、地形、成土母质及水文、植被等条件的差异,分为紫色土、黄壤土、冲积土、水稻土4个土类。
其中主要由紫色土和水稻土组成,分别占总量的69.2%和27.1%1。
下面主要介绍紫色土和水稻土两种土壤类型。
紫色土类是由侏罗系紫色泥岩风化物发育而成。
其中红棕紫泥土属,分布于区境中部一带,地貌多属馒头丘。
由遂宁组厚泥岩发育而成,土壤发育浅。
胶体品质差,,加有不同程度的石粒碎屑,土层厚薄不均,肥力差异大,我们实习地点响水村的土壤即是属于此类;灰棕紫色泥土属,分布于雁江区南部丘陵地区,地貌多属方山,其土壤质地偏轻,胶体品质较好,土层比较深厚,保水保肥力、抗逆力均较强,结构良好,宜耕期较长,宜种性较广;棕紫泥土属,分布于区境北部,由蓬莱镇组砂页岩互层发育而成,土壤质地较好,肥力、抗旱力介于灰棕紫泥土和红棕紫泥土之间。
水稻土由长期水耕熟化发育而成,其中冲击性水稻土,分布于沱江及其支流沿岸平坝上,肥力高,耕性好。
黄壤性水稻土,分布于沱江沿岸二三级阶梯平坦面上,土质黏重,养分贫乏,耕性不良。
紫色性水稻土,遍布全区各地,占水稻土的91.17%。
以灰棕紫色水稻土属和棕紫色水稻土属面积最大。
灰棕紫色水稻土,土层深厚,矿质养分丰富,供肥保肥能力强。
棕紫色水稻土,土质好,耕层质地黏性较大。
红棕紫色水稻土,质地中壤之中粘,呈微碱性,保水保肥能力差。
四、实习目的与任务(1)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作物缺素时的特定症状以及其原因的认识。
(2)初步掌握野外调查研究和分析植物营养丰缺状况基本方法和技能,如形态诊断。
(3)学会综合分析作物生长发育的健康状况,若出现缺素症状,能够提出科学合理改进措施,做到平衡合理施肥。
五、实习内容1、植物缺素症状(1)柑橘的缺素症○1缺锌症在前往实习地点途中,经过了不少柑橘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实习的准备工作
第二章土壤培养试验
第三章溶液培养试验
第四章沙砾培养试验
第五章田间试验
第六章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第七章数据分析及实习报告的撰写
附录一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二常用化肥供给的主要元素、百分含量及换算系数附录三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四作物种子发芽试验技术规定
附录五试验结果统计表
前言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点课程。
该课程全面的介绍了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操作技术很严格,规范化很强的技术性课程。
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弄通理论,更要掌握操作、运算,达到具备一定动手能力。
通过课程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如下:一是通过土壤培养、沙砾培养、溶液培养这三种试验的训练,是学生掌握植物营养模拟研究方法技术。
二是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站或附近团场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参观或小区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自己昂我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方案设计、方法设计的基本内容。
三是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有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
因此为了便于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的实习内容,便于教学实习的顺利开展,本学科教师结合我校的实习条件,编写了这本实习指导书。
该试验指导书中包括七章内容。
参编人员及分工如下:莫治新(内容的编写),支金虎(文字的校对)。
在指导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翟云龙、王冀萍老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书中如有错误,敬请各位老师、学生不吝指导,以便于今后修订时予以完善。
莫治新2009.12
第一章实习的准备工作
1、制定实习计划
1.1 明确实习任务
明确本课程的实习任务,可避免学生盲目的开展实习,为实习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基础。
(1)掌握土壤培养试验、溶液培养试验及沙砾培养试验的任务及试验方法。
(2)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站或附近团场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的参观或试验小区的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掌握植物营养田间实验研究方案设
计的基本内容。
(3)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4)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1.2 拟定实习计划
由于培养试验所用的时间较长,因此课程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播种,第二阶段指标测定。
在理论课讲授到第三之后就开始教学实习的第一阶段,将供试作物的生长期间,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
作物生长1到2个月之后才能测试相关的植物营养生理指标。
2、资料的收集分析
2.1耕作土壤养分资料的收集
土壤培养试验是以耕作土壤为样本,另为,田间试验中植物的养分也主要来自于耕层土壤。
因此在进行试验设计之前,必须要了解取土区域的土壤养分状况。
即确定土壤的供肥量。
2.2 主要农作物营养指标的收集
收集研究区域内的农作物(棉花、玉米及小麦等)正常生长是体内营养元素的含量状况,即确定不同农作物的供肥量。
2.3 资料分析
根据农作物所需养分量及土壤供应养分的状况,确定施肥量。
以此确定肥料的田间试验及土壤培养试验方案。
3、实习材料的准备
3.1 土壤培养试验材料的准备
(1)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分析
取耕层土壤作为样本,根据实验方案的设置,确定取样量。
测定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及吸湿水的含量,并测定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
(2)3mm土筛的准备
取回的土壤样品需要通常3mm孔径的筛子。
(3)试验容器的准备
以塑料水桶作为试验容器,根据试验方案的设置,确定容器的数量。
(4)石砾、浇水管及尼龙沙(或报纸)的数量。
(5)肥料的准备
根据试验方案,确定所需的氮肥、磷肥及钾肥的量。
(6)电子秤及百分之一天平的准备
利用电子秤进行称土及确定浇水量。
利用百分之一天平称肥料。
3.2溶液培养试验的准备
(1)容器的准备
可选用0.5~1升的广口瓶,外壁用报纸包上以避光。
(2)硬质塑料板或泡沫聚苯板的准备
(3)配置培养液
根据试验方案的设置配置培养液。
3.3 沙砾培养试验的准备
(1)容器的准备
河床或沙漠等地的砂子通过1mm或2mm的筛孔。
(2)容器的准备
使用塑料(或陶瓷)花盆作为容器,容器的数量根据试验方案确定。
(3)配置培养液
根据试验方案的设置配置培养液。
4、档案资料的准备
4.1 调查资料表格的准备
根据试验方案将土壤培养试验、溶液培养试验及砂砾培养试验所需调查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可参照附录五),便于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软件的准备
自学数据处理软件,如spss及dps等。
熟练掌握excel的操作。
第二章土壤培养试验
1、实验目的
土壤培养试验是一种更接近自然条件的生物实验方法。
一般在水培及砂培中得到的初步结果,在转向田间研究之前,常常先用土壤培养试验设置预备试验和检验。
在植物营养研究中,土壤培养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吸收问题:不同土壤中化肥效果的初步评价,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水分)对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农作物对肥料利用率(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影响等。
2、试验方法
2.1 土壤的准备
2.1.1 土壤的采集
土壤的选择是土壤培养试验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常根据试验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例如对钾肥肥效进行比较,必须选择缺钾土壤,否则就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1)在采样之前,必须开展土壤调查及分析,确定土壤类型、物理及化学性质,耕作历史等。
(2) 确定取样地点后,一般只采集耕层土壤,特殊要求的可以除外。
(3)取土、装土、运土的工具要干净,防止肥料和其他养分污染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取土的数量比实际需求数量要多50%。
若远距离采土,应在当地过筛后再装箱运输,取土量应比实际需求量多10~20%。
(5)取回的土壤通常需过3mm孔径的筛子,并挑出石子、根扎残体,以及各种杂物。
过筛剩下的大土块,必须捣碎后全部过筛,不能扔掉。
2.1.2 土壤样品的贮存
过筛的土壤应充分混匀,贮存备用,并注明土壤的类型、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人、含水量(吸湿水)及主要农业化学性状:PH、有机质、碳酸钙、养分等。
一次贮存的土壤数量应保证供应全部培养研究工作一年至数年的需求量,不能随去随用,以致前后产生土壤差异而影响实验的重复性。
2.2、材料的准备
2.2.1、盆钵的准备
选择的盆钵首先应考虑供试作物的种类、试验期限的长短。
一般来讲,禾谷类作物与豆科作物可以采用20*20cm盆,玉米和棉花可以选用25*30cm或30*30cm盆,马铃薯可应选用25*30cm或30*35cm盆。
短期试验可以用小型盆钵,全生育期试验可以采用大型盆钵。
选择的盆钵要一致,期间的高度和直径相差不应大于0.5cm,每个盆钵的重量相差不应超过100g。
2.2.2 肥料的准备
(1)肥料的准备
在土培试验中,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除了所研究的肥料外,还应配合其他肥料的施用。
常用肥料为尿素、硝酸铵、磷酸铵、硫酸钾和氯化钾等。
土培试验的施肥量,一般都高于大田2~3倍。
不同作物的施肥量可以参照表2-1.
表2-1 几种主要作物土培试验三要素一般施用量(g/kg土壤)
作物种类 N P2O5 K2O
禾谷类作物 0.15 0.1 0.15
豆科作物 0.02~0.04 0.1~0.15 0.1~0.15
棉花 0.15~0.2 0.15~0.2 0.15~0.2
(2)肥效方案的设置
以表2-1所提供的施用量为基础,设置一个三因素(N、P、K),六水平(不施肥料、肥料极度不足、肥料不足、肥料适宜、肥料一般过量、肥料极度过量)的肥料效应试验方案,如表2-2.
将实习的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一个单因子,六个水平肥效试验。
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肥料效应方案进行调整或自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