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炎症
- 格式:doc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9
第四章炎症一、名词解释1.炎症(inflammation):具冇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了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
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见于皮肤、肌肉、阑尾等部位。
3.脓肿(abscess)是指局限性化脓性炎,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4.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粘膜表面的肿块,如子宫颈息肉。
5.炎性假瘤(inf lanmiatory pseudo!umor):由于组织的炎性增生而形成的增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常见于肺和眼眶。
6.肉芽肿:是在增生性炎症冇巨噬细胞及英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二、选择题【A型题】1.病毒感染时,病灶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A.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2.“绒毛心”的病变属于A.浆液性炎B.蜂窝织炎C.脓肿D.纤维素性炎E.出血性炎3.病原微牛-物进入血流繁殖,并产生大量壽素,从而导致全身屮壽症状,称为A.菌血症B.败血症C.脓毒血症D.毒血症E.以上都不是4.过敏性疾病病灶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5.引起发热的炎症介质是A.组胺B.缓激肽C.前列腺素D.补体C3aE.阳离子蛋口6.寄生虫感染病灶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7.气管口喉的病变属于A.浆液性炎B.蜂窝织炎D.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8.调理索是指下列哪种物质9.蜂窝织炎常见于E.出血性炎D. IL-1E. C3bA. C3aB. C5aC. TNFA.脑B.川:脏C.肾脏D.阑尾E.脾脏A.大叶性肺炎B.绒毛心C.气管白喉D.细菌性痢疾E.疳、痈10.下列哪一项的病变不属于纤维索性炎11.下列哪一种病变不属于肉芽肿性炎A.结核结节B.树胶肿C.风湿小体D.伤寒小结E.宫颈息肉12.蜂竟织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金黄色匍萄球菌B.淋球菌C.结核杆菌D.溶血性链球菌E.伤寒杆菌13.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称为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E.增生性炎14.肉芽肿性炎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局限性增生形成的结节状病灶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浆细胞D.巨噬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15.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是A.组胺B.缓激肽C. C5aD. C3aE.阳离子蛋白16.过敏毒素是指下列哪种物质A.肿瘤坏死因子B.缓激肽C.前列腺索D. C3a> C5aE. 口细胞三烯17.介导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的炎症介质是A.前列腺素B.缓激肽C.组胺D.片细胞三烯E.肿瘤坏死因了18.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变属于增工性炎A.急性肾盂肾炎B.伤寒C.急性阑尾炎D.急性重症肝炎E.小叶性肺炎19.下列哪一种疾病的病变属于化脓性炎A.结核B.麻风C.梅毒D.淋病E.伤寒20.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A.病毒感染B.化脓菌感染C.寄生虫感染D.败血症E.脓毒血症【B型题】A.以纤维蛋口渗出为主的炎症B.以血浆渗出为主的炎症C.以局限性化脓为主的炎症D.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E.以疏松组织内广泛屮性粒细胞的浸润为主的炎症21.急性炎症:22.脓肿:23.丹毒:24.白喉:25.烧、烫伤的水泡:答案:1、D2、D3、B4、B5、C6、B7、D8、E9、D 10、E11、E 12、D 13、C 14、D 15、B 16、D 17、C 18、B 19、D 20、C21、D 22、C 23、E 24、A 25、B三、问答题1.试述急性炎症蔓延扩散的方式。
第四章炎症炎症假膜性炎败血症毒血症肉芽肿性炎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炎症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有吞噬防御反应改变均可称为炎症B.炎症皆对机体有利C.急性炎症也可出现以增生为主的病变D.慢性炎症均有急性经过E.炎症组织体积增大时就表示有增生2.下列哪项病变不是浆液性炎( )A.胸膜炎积液 B.早期感冒黏膜炎C.肾盂积水 D.昆虫毒素引起的皮下水肿E.皮肤Ⅱ度烧伤水疱3.炎症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增生压迫神经末梢 B.局部组织变性坏死C.局部充血及血流量增多 D.组织分解代谢增强E.渗出物压迫及炎症介质刺激4.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 B.脓肿C.纤维素性炎 D.伪膜性炎E.出血性炎5.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 B.脓肿C.纤维素性炎 D.伪膜性炎E.出血性炎6.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炎细胞主要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E.中性粒细胞7.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常见于( )A.急性炎症 B.炎性肉芽组织C.伤口愈合处 D.肉芽肿性炎E.化脓性炎症8.病毒感染时,病灶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A. 嗜酸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 淋巴细胞E.浆细胞9.急性炎症病灶内哪种炎症细胞最多见( )A.浆细胞 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10.炎性肉芽肿内的细胞成分不包括( )A.上皮细胞 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 D.多核巨细胞E.成纤维细胞11.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是( )A.白细胞的渗出 B.吞噬作用C.血管反应 D.坏死溶解E.免疫反应12.关于炎细胞渗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慢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B. 慢性炎症时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C. 过敏性炎有明显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D. 寄生虫感染中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较明显E. 急性炎症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明显浸润13. 下列哪种肉芽肿病变中可见典型Langhans巨细胞存在?()A. 异物肉芽肿B. 结核结节C. 伤寒小体D. Aschoff小体E. 硅结节14.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纤维蛋白性炎()A.大叶性肺炎B.气管白喉C.小叶性肺炎D.细菌性痢疾E.绒毛心15.引起出血性炎的主要原因是()A.血管破裂B.血管壁损伤严重C.组织缺氧D.感染严重E.组织水肿16.具有致痛作用的炎症介质()A.缓激肽B. 溶酶体酶C. 组织胺D. 白三烯E.细菌产物17.细菌进入血中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并在肺、肾等处形成多发性脓肿,被称为()A.菌血症B. 毒血症C. 败血症D. 病毒血症E. 脓毒败血症18. 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A. 慢性肉芽肿性炎B. 迟发性超敏反应C. 病毒感染D. 细菌感染E. 寄生虫感染19. 女性,35岁,近2年来常有低热、咳嗽、盗汗、乏力等症状。
第四章炎症一、名词解释:炎症、肉芽肿、绒毛心、脓肿、疖、痈、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二、选择题:1. 引起炎症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A 化学性损伤B 生物性因子C 遗传性缺陷D 免疫性因素E 物理性因素2. 皮下或内脏引起脓肿的常见原因A 溶血性链球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大肠杆菌D 沙门氏菌E 化脓性病毒3. 引起蜂织炎的主要病原体A 溶血性链球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大肠杆菌D 沙门氏菌E 蜂窝病毒4. 下列哪种因素与炎症渗出液无关A 液体比重高B 液体比重低C 血管通透性增高D 静置时,液体易凝固E 液体含纤维蛋白5. 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A 组织增生B 渗出液进入组织内C 血管扩张D 组织炎细胞浸润E 静脉阻塞6. 急性炎症时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A 中性白细胞B 巨噬细胞C 嗜酸性白细胞D 淋巴细胞E 浆细胞7. 炎症早期血流改变A 局部组织器官含血量增加B 局部组织器官内含血量减少C 小动脉扩张血流加快D 小静脉扩张血流减慢E 血管破裂血液喷出8. 炎症灶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常是的特征A 急性炎症B 慢性炎症C 化脓性炎D 肉芽组织E 伤口愈合9. 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以A 以变质和渗出性病变为主B 以化脓性炎症为主C 以增生性病变为主D 以淋巴及浆细胞浸润为主E 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10. 下列哪一项不是炎症反应时血管通透性升高的结果A 细动脉收缩B 炎性水肿C 炎性积液D 胸腔粘连E 心包粘连11. 出现在新梗死灶周围的细胞A 浆细胞B 大单核细胞C 中性白细胞12. 关于纤维素性炎症的病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病变常发生于粘膜浆膜B 血管壁损伤较重C 纤维素渗出D 释出水解酶增多D 形成灰白膜状物,称为假膜13. 炎症灶中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并有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局部上皮细胞增生,常是什么的特征A 急性炎症B 慢性炎症C 化脓性炎症D 伤口愈合E 肉芽组织14. 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下列哪种成分增生为主A 毛细血管B 纤维母细胞C 炎细胞D 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和炎细胞E 巨噬细胞15. 炎症转归为痊愈的条件是A 炎症时间短B 致炎因子轻C 损伤与抗损伤的平衡D 渗出、增生过程占优势E 血流动力学无改变三、问答题:1 试述炎症渗出的机制2 以一种疾病为例阐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3 试述炎症介质的主要功能并举例说明。
第四章炎症一、名词解释1. 炎症2. 炎细胞浸润3. 炎症介质4. 假膜性炎5. 绒毛心6. 脓细胞7. 脓肿8. 蜂窝织炎9. 肉芽肿性炎10. 炎性息肉11. 变质12. 渗出13. 增生14. 趋化作用15. 菌血症16. 毒血症17. 败血症18. 脓毒血症19. 疖三、判断题1. 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有血管的活体组织的损伤所诱发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
2. 炎症的核心是血管反应。
3. 炎症是防御反应,对机体无害。
4. 一切可以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是致炎因子。
5. 生物性因子是最重要的致炎因子。
6. 免疫反应有时可以引起炎症。
7. 渗出液是指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的液体成分,但不包括细胞成分。
8. 炎性渗出与漏出不同,渗出仅取决于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
9. 炎症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受神经支配。
10. 过敏性炎属于速发持续反应。
11. 炎症时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一般按如下顺序发生: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
12. 白细胞游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点。
13. 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参与免疫反应,但与白细胞黏着无关。
14. 白细胞边集和黏着是白细胞游出的前提。
15.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
16. 病毒性感染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
17. 整合蛋白LFA-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的相互作用是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黏着的重要机制。
18.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明显,而淋巴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弱。
19. 白细胞的运动与细胞内的游离钙增加有密切关系。
20. 趋化因子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但不具有对白细胞的激活作用。
21. 在无血清存在的条件下,吞噬细胞通常很难识别和吞噬细菌。
22. 白细胞对进入吞噬溶酶体的细菌通过氧代谢产物杀灭,白细胞内不存在不依赖氧的杀伤机制。
23. 白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杀伤或降解机制,也可引起组织损伤。
24. 炎症时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主要是由于致炎因子对血管内皮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