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6.24 MB
- 文档页数:87
第一部分点与直线一、已知各点的空间位置,画出其投影图(尺寸由立体图量取,并取整)。
知识点:点的投影规律1、1、点的投影规律(一般点、投影轴上点、投影面内点)——高平齐(Z);长对正(X);宽相等(Y)(相对原点)。
2、2、立体图的画法(轴向测量;轴向平行作图法——各线都分别平行于轴线)3、3、答案见下图:二、已知点的一个投影和下列条件,求其余两个投影。
(1)(1) A点与V面的距离为20mm。
(2) B点在A点的左方10mm。
知识点:1、点的投影规律(一般点、投影轴上点、投影面内点)——高平齐(Z);长对正(X);宽相等(Y)(相对原点)。
2、立体图的画法(轴向测量;轴向平行作图法——各线都分别平行于轴线)3、答案见下图:三、已知点A(35、20、20),B(15、0、25),求作它们的投影图。
答案见下图:四、已知各点的两个投影,求作出第三投影。
答案见下图:五、判断下列各点的相对位置。
知识点:点的相对位置(X—大左小右;Y—大前小后;Z—大上小下);坐标的量取。
答案见下图:六、已知点B在点A的左方10mm,下方15mm,前方10mm;点C在点D的正前方10mm,作出点B和点C的三面投影。
答案见下图:七、已知A点(10,10,15);点B距离投投影面W、V、H分别为20、15、5;点C在点A左方10,前方10,上方5,作出A、B、C的三面投影。
答案见下图:距离相等,点B的三个坐标值有什么关系,作出点B的各投影。
知识点:1、点的投影规律:高平齐(Z );长对正(X );宽相等(Y )(相对原点)——点到H 、V 、W 面的距离分别为:Z 、Y 、X 。
2、若点B 到H 、V 、W 面的距离相等,则:Z b =Y b =X b 。
2、答案见下图:九、判断下列各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画出三面投影。
答案见下图:个解)。
答案见下图:十一、求线段AB的实长及其与H、V面的倾角α、β知识点:直角三角形法求直线的倾角及线段实长。
第一章投影基本知识一、教学目的;掌握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及作图方法二、教学方法: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三、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相结合四、学时分配:讲课学时为2学时五、重点、难点:难点: 1.点的三面投影及直角作标的关系2.平面上点和直线的作图方法六、辅导安排:课后安排辅导七、教学内容1.1 投影的基本知识一、投影法:概念:是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用来使空间形体产生平面图形,并通过投影图分析空间形体,在预设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的方法。
1、中心投影法:其模型由投影面P和投影中心S组成,SA为投影线,投影线SA与平面P交点a,即为空间点A的中心投影,中心投影不能反映空间物体的真实形状,比实形大。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都从投影中心出发的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投影线都互相平行的投影法,所得投影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法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正投影法(直角投影法):投影方向垂直与投影面所得投影为正投影斜投影法:投影方向倾斜于投影面,所得的投影为斜投影机械图样中一般都采用正投影,反映空间形体的真实形状。
(如图1-1)图1-11.2正投影的基本性质1、具有不变性(1)空间点又有唯一投影,点的一个投影不能确定点的空间位臵(2)直线的投影一般情况下,仍为直线,点在直线上,点的投影必在直线上的投影上(3)与投影面平行的直线的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影反映平面的实形(4)空间平行的两线段,其投影仍然平行2、等比性(1)直线上点分割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长度之比(2)两平行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长度之比3、积聚性(1)直线垂直与投影面,其投影积聚为一点(2)平面垂直与投影面,其投影积聚为一直线4、相似性(1)直线倾斜于投影面,直线长度缩短,仍为直线(2)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投影是类似形,面积缩小总结:直线垂直投影面,投影积聚点,直线平行投影面把实形现,直线倾斜于投影面长度缩短,形不变。
1.3点的投影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由正投影的特性可知,由于点的一个投影不能确定点的空间位臵,因此我们常把几何形体放在两个或更多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之间,向它们做投影形成多面投影一、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水平投影面——H,正投影面——V,侧立投影面——W2、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如图1-2图1-2(1)立体图:空间点A向V面垂直的投影线,与投影面交于;;;a;, a;为点A的正面投影,向H、W面作垂直的投影线得水平投影a和侧面投影。
第一章 投影基本知识§1-1 1-2 投影概念及正投影特性一.教学目的掌握点在两投影面体系和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及点的投影特性。
理解重影点的概念、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了解两投影面体系中的分角和各分角中点的投影。
掌握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讲课重点:两投影面体系、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及点的投影特性,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如何清楚地讲述的点的投影特性,在学习初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思维。
四.布置作业习题集一.投影法的形成影子与投影概念的区别:1.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会出现影子2.光源发出的光线,假设能透过形体而将各个顶点和各条侧棱都在平面P上投落它们的影,这些点和线的影将组成一个能够反映出形体各部分形状的图形,这个图形称为形体的投影(简单的说:形体通过投影线在投影面上产生的投影)。
²投影形成的三要素:形体、投射线和投影面。
²投影法中的空间形体,只研究它们的空间形状,而不涉及它们的制造材料、重量、质量分布是否均匀等物理性质。
二.投影的分类1.中心投影——光源s通常称为投影中心,当投影中心在有限的距离内,发出放射状的投影线,这些投影线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或投射线集中一点时产生的投影)。
2.平行投影——投影中心在无限远处,发出平行的投影线,这些平行投影线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或平行投射线产生的投影)。
在平行投影中,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的倾角不同,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两种。
1)正投影——平行投射线垂直投影面2)斜投影——平行投射线倾斜投影面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投影特性:æ中心投影:如果改变形体与投射中心或投影面的距离,其投影的大小随之变化,度量性较差。
æ平行投影:投影不随形体与投射中心或投影面的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度量性好;且当空间形体的某一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起头亚反映该平面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后一特性是平行投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三.投影法的应用1.利用中心投影法画透视图特点:逼真、形象、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