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变调

浅谈变调

浅谈变调
浅谈变调

浅谈变调

关键词:变调上声去声一七八不重叠形容词语气词“啊”

文章摘要:

处于具体语流中的音素以及声调等语音要素,会受到邻近音的影响,或者因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变化需要,它们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语流音变。而变调是其中主要的音变现象。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变调,即上声、去声、“一、七、八、不”等的变调。

说话或朗读时,要把音节组成词、句连续发出。在连续的语流中,音节之间、音素之间、声调之间相互影响,就会产生语音变化,这就是音变。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今天我们仅就其中的“变调”展开简要的谈论。

在谈变调之前,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声调”。

声调的完整意义是指音节在发音过程中的高低抑扬性(音调,或称音高)及顿挫性(韵尾,或闭塞音)。音调高低可以由阿拉伯数字的调值表示,模仿音阶1-5.调值55表示音节的调高相当于5(so),时长两拍。要准确地确定一个声调的调值,需要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来记录和分析。声调不同会导致相同辅音和元音的音节和词语含义不同,此即所谓的变调时所造成之语意歧异性。

现代标准汉语包含四个声调,即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轻声一般不当作是声调。

变调又称为连接变调,即是将声调变化之方法使用于字词音节并合上的处理。变调在梵文里的意思为“合并在一起”。在所有的声调性语言里改变声调的程序是一种主动形态的行为,不过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是一种语言上比较普遍性的声调并合运作形态。

在现代标准汉语里,最普通的变调规则即是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第二声。举例来说,nǐhǎo(汉语拼音,汉字的意思即:“你好”)为最普通的中文问候语,nǐ与 hǎo都是原调“第三声”,不过合音节第三声的“nǐ”须提升为“第二声”“ní”,“你好”要念成níhǎo。

现在,我们来介绍几种主要的变调:

一、口语中的变调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例示如下:

①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差阳错差强人意

——(口)变调为chà(阴平变去声):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

②逮(书)dài :逮捕力有未逮

——(口)变调为dǎi(去声变上声):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

③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

——(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翘胡子

④塞(书)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的严严实实认识:口语音节语调变化的情况大致为阴阳上声与去声的互相转变,大多情

况下是阴平、阳平调变化为去声调。

二、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

由于与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不少多音字的声调即随机发生变化。例示如下:

①场(书)chǎng:场合场面场所冷场捧场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áng(上声变阳平):场院圩场外场一场大雨一场好戏

②处chǔ(有动作义):处分处罚处置处理处女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ù(上声变去声):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

③创(书)chuàng:首创创办创举创新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uāng(去声变阴平):创伤创口创痍

④供gōng:供应供养供求提供

—— g?ng(阴平变去声):供状招供供品供养(指祭祀)供奉供职供认

⑤量liáng:量杯测量量身高丈量土地

——liàng(阳平变去声):数量变量最大限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⑥难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困难(可读轻声)世上无难事

——nàn(阳平变去声):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

⑦宁níng:安宁宁静息事宁人

——nìng(阳平变去声):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⑧强qiáng: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

——qiǎng(阳平变上声):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

认识: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大致情况也是阴平、阳平与去声调的互变,变为上声的情况相对较少。

三、不同语调环境中的变调

这种变调,常常是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语中,这类变调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⒈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语流中变调的一般规则是“前变后不变”,也就是作前字时变调;作后字(在词、句末尾)时保持单字调值214不变。

上声变调的规律如下:

上声音节单念时读本调,即降升调(214)

⑴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变“半上”,只降不升,调值为21.

头一个字是上声,第二个字是阴平、阳平、去声,这个上声字的调值就失去上升部分,变为一个新的调值。即:上声(214)+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半上(21)+非上声

例如:上升+阴平 214+55—→21+55

好书北京统一小说许多首都普通老师小心主张等车武装喜欢打听好说九千北方火车海军祖宗演出早操宝珠几斤

上声+阳平 214+35—→21+35

好人祖国海洋语言旅游改革旅行古城口才敏捷草原满足举行想赢你们两船酒瓶朗读脸盆脸庞党员伟人羽毛企鹅

上声+去声 214+51—→21+51

好话解放巩固法律稳定少数晚会感谢土地美丽满意丑恶努力鼓励踊跃只是伟大许诺好树两次九万宝贵宇宙果树美术注:这是由这个曲折调自身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后面有字时,如果仍读出上声部分,既费力又生硬。

⑵两个上声相连时,第一个上声由214变为35,和阳平的调值相同。即: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214+214—→35+214 例如:

水手理想友好勇敢野草洗脸好米起码所有品种粉笔土改美好减少可以党委鼓舞好马讲演乳品打水保险想买水果影响我俩厂长总理领导草稿稿纸好伞小组老虎很好

⑶上声在轻声音节前变成半上或近似阳平。

A上声与本调是阴平、阳平、去声的轻声字相连,变为半上。例如:

比方讲究枕头老实口气脑袋

B上声与本调是上声的轻声字相连,变为近似阳平。例如:

打手小姐想起讲讲法子响起哪里讲法写起眼里水里,

C上声与本调是上声的轻声字相连,变为阴平。例如:

小子椅子耳朵马虎铲子

D上声重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变为“半上+轻声”。例如:

姥姥姐姐婶婶宝宝奶奶

⑷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结构有两种情况:

当词语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都变为阳平,调值分布为35-35=214.

如:洗脸/水、选举/法、胆小/鬼、跑马/场、处理/品

当词语是“单双格”示,第一个上声都变为半上,第二个变为阳平,调值分布为21-35-214

如:小/俩口、老/领导、冷/处理、米/老鼠、纸/老虎

⑸一连串上声相连,先根据语义或气息分成音节组,再按相应的变化规律变调,最后连成一句话。

如:我/很了解/你俩

请你/允许我/讲/蒙古语

我五姐/也许有/几种/老版本/《水浒传》

2、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音节相连,前一个若不是重读音节则变为“半去”,即53的调值;后一个字仍念全降调51. 即去声(51)+去声(51)——→半去(53)+去声(51)例如:

上课大会变化细致快去木料运算烙印害怕电话令箭变态再见变调办事快速互助道路计划漂亮运动著作试验

3、“一、七、八、不”的变调

I、一的变调

一的基本调是阴平,单念,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都念本调。

例如:一、二、三,说法不一,第一,一中,一九九年,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住在一楼,表里如一,初一,统一,五一

①、在去声前变阳平 55+51—→35+51

例如:一件,一样,一课,一夜,一去不返,一见如故,一遍,一向,一律

②、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变去声51

例如:一天,一年,一本,一斤,一国,一百,一点儿,一晚,一干二净,一成不变,一举两得,一同,一起

③、夹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轻声

例如: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听一听,笑一笑

II、不的变调

不的基本调是去声。单念,在语句末尾,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都念本调。

例如:不,我不,偏不,不同,不听,不良,不吃,不好,三不主义,不开,不知道,不统一,不同意,不可磨灭,不学,不行,不懂,就不

①、在去声前变阳平 51+51—→35+51

例如:不去,不是,不至于,不怕,不露声色,不对,不在,不会,不够,不利,不佳

②、夹在重叠动词或形容词之间,或述-补之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读轻声

例如:差不多,挡不住,行不行,去不去,好不好,要不要,留不住,起不来

III、七、八的变调

“七”、“八”的本调是阴平。单念,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以及非去声字前,都念本调。

例如:第七,第八,腊八,七斤,八斤,七年,八亩,七、八、九,横七竖八

“七”、“八”在去声调前可以变为阳平,也可以不变。

例如:七万,八万,八件,七倍,七上八下,七擒七纵

根据今年来在北京的调查,中年以下的人,“七”“八”有不变调的趋势。学习普通话,“七”“八”可以不变调,在非去声前也不变调。

四、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⑴AA+儿式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如果重叠部分儿化,第二个音节不管原来是什么调,都应念成阴平。

例如:短短儿的,快快儿的,好好儿的,远远儿的,慢慢儿的,满满儿的

⑵AA式如果重叠部分不儿化,则保持原调不变,第二个音节也可变为阳平。

⑶AAB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有时第二个音节轻读,第三、四个音节都念阴平,也可以不变。

例如:整整齐齐,清清白白,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⑷ABB式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它原来是什么声调,也都念阴平。

例如:亮堂堂,沉甸甸,热腾腾,软绵绵,绿油油,毛茸茸,脆生生,红彤彤,黄澄澄

朗读时如表现出比较庄严的语气或书面语,一般可以不变。

五、叹词“啊”的变调

叹词“啊”的基本读音是“a”,但随表达感情的不同,也要相应发生变调。

1、当表示惊异和赞叹时,变调为阴平。

例示:①、啊(ā),下大雪啦!

②、啊(ā),今晚月色可真美呀!

2、当表示追问或难以相信的情感,变调为阳平调。

例示:③、啊(á)?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

④、啊(á)?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

3、表示惊疑、为难时,变为上声调。

例示:⑤、啊(ǎ)?这可怎么办呢?

⑥、啊(ǎ)?让他去合适吗?

4、当表示应诺、认可,或表示明白过来了,或表示较强烈的惊异赞叹,变为去声调。

例示:⑦、啊(à),我是王连长,您是团长吗?

⑧、祖国啊(à),母亲!

以上即是我们要介绍的几种主要的变调,把握好各种词语的变调,朗读时就比较顺口,别人听着也悦耳,声音不会太僵硬。所以,掌握主要的变调,对我们平时与人交流有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袁彩云主编《实用现代汉语》

冯志纯主编《现代汉语》

张登歧主编《现代汉语》

吴启主主编《现代汉语》

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 “其”“唯”三个字。(1 )夫“夫” (f u) 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且夫”“故 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

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今 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 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 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 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 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 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 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还是回去吧。)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还是向水滨追问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吧。 ) 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以上是祈使句。)其” 丿、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 年)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其谁不知?(左 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 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一不七八的变调规律 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例如: 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前念二声。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 “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 七、八的两种声调 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或是第七,第八的意思,表序数,都念阴平原调。 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阴平原调。 3、在去声前可念阳平 如:七万八倍七上八下七个八个 歌诀: 一七八不变调同, 去声前面变阳平, 此外 一字还要变,非去声前变去声。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 作者:不详时间:2012-6-9 13:30:44 来源:hhminer转发人气: 3724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 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 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 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 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 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 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一的变调

变调又称为连接变调,即是将声调变化之方法使用于字词音节并合上的处理。变调在梵文里意思为 "合并在一起"。在所有的声调性语言里改变声调的程序是一种主动形态的作为,不过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是一种语言上比较普偏性的声调并合运作形态。 在中文里,最普通的变调规则即是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第二声。举例来说,nǐhǎo (汉语拼音,汉字的意思即:你好)为最普通的中文问候语,nǐ 与hǎo 都是原调"第三声",不过合音节第三声的nǐ 须提升为"第二声" ní,“你好”要念为níhǎo。变调在客家话里是比较复杂的;不过在闽南语里也是相当复杂的,而最复杂的变调却是存在于吴语与晋语当中。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变调是可以影响词义的,在台湾话的词素里hue(会,第7声调)、huex(岁,第3声调),与ciav(车,第1声调)可以合音节(合词)组成两个字huexciav(货车);huewciav(火车),它的词意是根据声调改变而来变化的。当hue(会,第7声调) 变为"第3声调"huex(货)时,合音节(合词)huexciav意即"货车"。当huex(岁,第3声调) 变为"第2声调"huew(火)时,合音节(合词)huewciav 意即"火车"。 美国印第安切罗基语有一相当强固的声调系统,其声调组合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且其细腻与复杂的声调规则却由一个部落到另一个部落而有所不同的表示。然而在许多的地区(没有疑问的由于查洛基语经常掉落到第二语言的地位上),声调系统却在逐渐地进行简化的趋向,不过是在许多切罗基族年长者的身上,旧有的声调系统却仍然维持著极端重要的意义,并且始终坚持底固守使用著。 “一”的变调 A、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或表示序数、基数等时,读原调阴平 例如:说一不二数一数二一班一楼统一划一万一 B、在去声前读阳平 例如:一致一阵一切一块 C、非去声前读去声 例如:一杯一直一早 D、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 看一看试一试等一等 试析“一”声调的读法 摘要:普通话中“一”字在实际运用中其声调的读音比较复杂,而且至今尚无统一的规范可循。试图对“一”的实际读法作细致的描写和分析,旨在为确定普通话“一”字的读音规范提供一些有用的材料。 关键词:“一”的声调结构变调语音规范 “一”的变调是普通话音变现象之一。一般认为普通话“一”字的变调规律是:在非去声前,也就是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一”读去声,例如:一生,一直,一口;在去声前,“一”读阳平,例如:一样,一辈子;夹在词语中间,“一”读轻声,如:看一看,走一走。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完备的,它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一”的各种实际读音。例如:“一

语气词“啊”的音变.doc

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出现在句末或句中时,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其读音会发生变化。“啊”的音变规律如下: 1、前面的音素是a、o(不包括ao、iao)e、i、ü、ê时,“啊”读作ya,同“呀”。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iao)时,“啊”读作wa,同“哇”。 3、前面的音素是-n时,“啊”读作na,同“哪”。 4、前面的音素是-ng时,“啊”读作nga。 5、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后元音)和er时,是儿化韵时,“啊”读作ra; 6、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前元音)时,“啊”读作[ZA]。“啊”的音变例说: 1、ya—(在a、o、e、i、ü、ê音素后面时,不包括ao、iao):快打啊!就等你回家啊!夸啊!大家快来吃菠萝啊!都是记者啊!好新潮的大衣啊!日子过的真快啊!快帮我解围啊!你怎么不吃鱼啊?这孩子多活跃啊! 2、wa—(在u音素后面时,包括ao、iao):您在哪儿住啊?他普通话说得真好啊!还这么小啊!屋顶还漏不漏啊?看你一身油啊! 3、na—:(在-n音素后面时)这件事儿可不简单啊!笑得真欢啊!买这么些冷饮啊!发音真准啊! 4、nga—(在-ng音素的后面时)小心水烫啊!小点儿声啊!行不行啊?不管用啊! 5、ra—(在舌尖后元音-i、卷舌元音er的后面时,在儿化韵后面时)没法治啊!随便吃啊!什么了不起的事啊!他是王小二啊!这儿多好玩儿啊! 6、[ZA]—(在舌尖前元音-i的后面时)烧茄子啊!这是第几次

啊?他就是老四啊!“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由于跟前一个音节连读而受其末尾音素的合音影响,常常发生音变现象。“啊”是音变是一种增音现象(包括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啊”的读音有不同的变化形式。另外“啊”的不同读音,可用相应的汉字来表示。 1、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读作“呀”(ya)。快去找他啊(tāya)!你去说啊(shuōyq)!今天好热啊(rèya)!你可要拿定主意啊(yìya)!我来买些鱼啊(yúya)!赶紧向他道谢啊(xièya)! 2、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的,读作“哇”(wa)。你在哪里住啊(zhùwa)?他人挺好啊(hǎowa)!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wa)! 3、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早晨的空气多清新啊(xīnna)!多好的人啊(rénna)!你猜得真准啊(zhǔnna)! 4、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的,读作“啊”(nga)。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gnga)!注意听啊(tīngnga)!最近太忙啊(mángnga)! 5、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啊”(za);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后)的,读作“啊”(ra)。今天来回几次啊(cìza)!你有什么事啊(shìra)!你怎么撕了一地纸啊(zhǐra)!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音节顺势连读“a”(像念声母与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自然就会念出“a”的变音来。用汉语拼音拼写音节时,“啊”仍写作a,不必写出音变情况。 语气词“啊”出现在句末或句中时,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其读音会发生变化。“啊”的音变规律如下: 1、前

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五单元古汉语通论 第十四节语气词;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1.什么是语气词 表示句子语气的词叫语气词。它不能充当任何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子成分间的任何关系。 2.语气词的分类 语气词依所处位置,可分为句首、句中、句末三类。 句首是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议论。最常见的句首语气词有:夫、盖、唯、惟、其。 句中是语气提示、停顿(提顿)或延长。最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有:也、其等。 句末是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四类语气。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语气词。 (一)夫(fú) 《说文》:“夫,丈夫也。”本义为“丈夫”、“男子”,读阴平fū,是名词。“夫”作虚词,读阳平fú,西周时已产生。可作代词、助词和语气词。“夫”(fú)作人称代词,先秦用得较多,西汉以后,罕有其例。“夫”(fú)的其他虚词用法一直沿用至唐宋以后的书面语中,现代汉语已不用。 1.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fú)字转化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已没有指代作用,只是表示要发表议论或要叙述事情,起引出下文的作用。现代有的人说话时开口先说“这个”、“那个”,与之性质一样。古代称之为“发语词”,一般可不译。如: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作战,是靠勇气的。 (2)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 (3)夫.处(chǔ)穷闾阨(ài)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xù)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禦寇》)

变调

现代汉语中的变调知识 来源:互联网划词:关闭划词收藏 写日志、发碎碎,学习路上不孤单,马上注册交个爱学习的好朋友! 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叫做变调。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35,这叫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35,有的变21。例如: 在上声前水果了解领导演讲保险采取产品打扰反感改组好转简短考古老板美好(变35) 在轻声前(1)捧起等等讲讲想起(变35) (2)嫂子姐姐毯子奶奶(变21) 2.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音节调值变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35。例如: 很勇敢小老虎(2135214) 展览馆管理组(3535214) 展览馆女子组蒙古马采访者讲演稿手表厂总统府洗澡水 3.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4,前面的一律变为35。例如: 彼此友好买把雨伞很有好感远景美好种种想法厂长领导可以理解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4.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首都北京统一女兵火车雪山海军打击体操广播崭新 在阳平前祖国海洋语言改良保留检查狡猾水平隐瞒整齐女儿解答 在去声前解放土地巩固鼓励保密党性岗位巩固改正古怪审判请问展示 轻声音节原调为上声,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等语气。就印欧语来讲,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屈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达的。就汉语而言,因为没有词形变化,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一)句尾语气词 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这些语气词放在全句的最后,分别表达全句各种不同的语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语气词的数目是有限的,句子所能表达的语气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语气词除了它的基本用法之外,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达的语气也往往有所不同。 1、也 “也”字位于句尾时,主要出现在判断句中,帮助谓语进行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在复句中,“也”字常常用于最后一个分句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例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2、矣 “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国语·句践减吴》 吾属今为之虜矣。《史记·鸿门宴》 “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远矣,全德之君子。《庄子·田子方》 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如: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矣”字还可以用于疑问句,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趙太后》 3、乎,与(欤)、邪(耶) “乎”、“与”、“邪”都经常用于疑问句的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其中“乎”的疑问语气最强,用得也最普遍。 在是非问句里,发问者把一件有疑问的事情全部说出来,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往往用语气词“乎”。这种“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例如: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趙太后》 “乎”字还可以表示反问语气,但前面必须有疑问代词、否定词或“岂”字、“宁”字、“况”字等相呼应。例如: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兼爱上》

《“一”和“不”的变调》教(学)案

《“一”和“不”的变调》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2、能准确读出“一和不”的变调词语和句子。 3、通过“一”和“不”的变调训练,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语流音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普通话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 1、“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2、能运用“一、不”的变调规律准确读出含有“一”“不”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一”“不”的各种变调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引导式总结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边说,边板书划横线的词语) 同学们,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上公开课,我感到有些紧,但我告诉自己不要紧,因为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我力量,是不是? 听完了我说的话,大家再来看这四个词:第一、不能、一定、好不好,大家“一”“不”在哪几个词中和我们单独念的“一”“不”不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音现象? 生答:声调发生了改变,一(yi)定、好不(bu)好。(学生齐读这四个词语) 教师解说:像这样在语流中由于音节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改变某些汉字的声调的语音现象,我们叫做变调。变调包括“一”、“不”和“上声”的变调,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探讨“一”、“不”的变调,探寻“一”和“不”的变调规律。(出示PPT(或板书课题):“一”、“不”的变调) 二、讲授新课 (一)教师举例“一、不”的典型字词并引导学生总结“一”“不”的变调规律。通过领读、个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1.规律一:单念或末尾(一表示数字或序数)时念本调。 (1)例词: 一、第一、初一、唯一、统一、三百零一、二十一、十一、

一一得一、一把手、一季度、一排长、1201班。 不、就不、毫不、决不、都不、无不、何不、我偏不 (2)教师朗读所有词语,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 “一”和“不”的本调分别读什么?(yī、bù) ②上述词语中的“一”和“不”在什么情况下也读的是本调呢?(在单念和末尾的时候念本调) ③为什么“一一得一”、“一季度”、“1201班”前面的“一”也要读 yī呢?(“一”表示数字或序号时也念本调) (3)请三个学生逐一回答,教师逐一明确,并出示PPT,教师强调。 规律一:单念或末尾(一表示数字或序数)时念本调。 过渡语:“一” 和“ 不”在单念或末尾的时候念本调,那么它们在词语开头(一表示数字或序号除外)应该如何变调呢? 2.规律二:去声前念阳平。 ①教师出示PPT例词 一半、一会儿、一律、一辈子、一面、 一份、一切、一再、一寸、一致、一阵 不对、不算、不便、不怕、不必、不屑 不怕、不当、不定、不动、不利、不顺 ②请2位学生分别朗读以上含有“一”和“不”的词语。 ③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规律二: 刚才两位同学把上述的词语中的“一”和“不”都读成了阳平,很正确,大家看一看,也想一想,再说一说,“一”“ 不”在什么情况下要变读成阳平? ④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肯定,并出示PPT规律二:去声前念阳平 ⑤请1学生朗读所有词语,师生评价“一”“不”的变调是否准确,然后齐读全部词语。要求读准“一”“不”的变调。 过渡语:“一”和“不”在去声前变成了阳平,那它在其他三个声调的前面又该怎么变呢? 3.规律三:非去声前念去声。 ①教师出示例词 一般、一心、一分、一车、一批、一天、 不听、不悲、不分、不蒙、不穿、不飞 一旁、一层、一轮、一门、一条、一行

语气词啊的研究

语气词“啊”的研究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汉字“啊”的使用频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不同的语境中,“啊”的词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当它单独使用可以帮助人们表达附加意义,使表达内容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明显。因此,“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一笔。 【关键词】辨析、语音学、规范 一、语气词“啊”与感叹词“啊”的辨析 啊,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在不同读音中,“啊”具有不同理解。大多数留学生由于语言知识有限,不能依据不同的的背景来选择“啊“的读音,因此通常会造成使用上的偏误。同时,除了读音问题之外,在“啊”使用过程中也仍须注意语境问题,使之可以在表达感叹的基础之上,结合后面出现的句子,通过丰富的语音变化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啊”在词类中既属于拟声词中的叹词,即表示感叹和呼应的声音又属于语气助词,即附在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通过分析发现,“啊”字在很多句子中充当了很特殊的又很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啊”以“āáǎà”四个声调使用时,其词性多是以叹词为主,而当“啊”以“a”使用时,则更偏重于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啊”字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对语义的影响,可以说他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1)二者读音不同。“啊”作为语气助词一般读轻声,如“千万小心啊!”而叹词“啊”一般不读轻声,读本音。如“啊!真漂亮”。(2)语法特点不同。语气助词“啊”一般附在句末或句中的停顿处,不作句子成分;而叹词“啊”经常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跟任何词语发生基本的句法结构关系,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如“你来啊!”“啊,上课了”。前者的“啊”附在句末,不作句子成分,是语气助词;后者的“啊”独立于句子的结构之外,充当独立成分,是叹词。 二、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语音学原理 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均早有定论,且说法基本一致。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想从音变的原理出发重新深入探讨一下这

“一”、“不”、“啊”的变调练习

变调练习 (一)上声的变调 北方běi fāng小心xiǎoxīn曙光shǔguāng普通pǔtōng垦荒kěnhuāng 表彰biǎozhāng指责zhǐzh?羽毛yǔmáo旅游lǚy?u口才kǒucái 草原cǎoyuán祖国zǔgu?笔画bǐhuà丑恶chǒu’a暖室nuǎnshì 满意mǎnyì柳树liǔshù好像hǎoxiàng走走z?uzou写写xi?xie 洗洗xíxi打手dáshou哪里náli奶奶nǎinɑi姐姐jiějie 姥姥lǎolɑo椅子yǐzi本子běnzi小子xiǎozi了解liáojiě 马虎mǎhu耳朵ěrduo老实lǎoshi感慨gánkǎi保守báoshǒu 也许y?xǔ美好m?ihǎo管理guánl?可以k?yǐ手表shǒubiǎo 展览馆zhánlánguǎn手写体sh?uxi?tǐ洗脸水xíliánshuǐ管理法guánlífǎ很美满hěnmēimǎn 小老虎xiǎoláohǔ好领导hǎlíngdǎo买保险mǎibáoxiǎn (二)“一、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一、二、三yī、ar、sān十月一日shíyuayīrì一楼yīl?u初一chūyī 第一dìyī 统一tǒngyī始终如一sh? zhōng rúyī一一过问yīyī gu?wan (2)在去声前读阳平 一路yílù一律yílǜ一定yídìng一概yígài 一旦yídàn一贯yíguàn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 一生yìshēng一只yìzhī一身yìshēn一齐yìqí一层yìc?ng一同yìt?ng 一举yìjǔ一早yìzǎo一手yìshǒu (4)在重叠动词中间读轻声 听一听tīngyitīng说一说shuōyishuō读一读dúyidú谈一谈tányitán

第八讲:助词、语气词

第七讲:助词、语气词 (三)助词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是助词。助词分为三小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时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啦的呢吗吧啊罢了 三类助词各有各的特点。 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语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必须写成三个字:定语后写“的”,状语后写“地”、补语前写“得”。如“伟大的人民”、“迅速地前进”、“看得远”、“写得工工整整”。其中“的”字可以附着于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叫作“的”字短语,我们将在短语部分讨论。“所”是个从古代汉语的辅助性代词虚化而来的特殊结构助词,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时再加结构助词“的”,来充当定语,如“所研究的课题”、“所从未涉及的领域”等。 时态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和状态。“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如 ①现在正开着会。 ②他开着电视就睡着了。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 ①我下了第二节课找你。 ②他已经走了。 “过”表示曾有过某种经历: ①他去过昆明。 ②前几天冷过一阵子。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句子的语气。“啦”、“罢了”、“吧”、“的”常用于陈述句,“呢”、“吗”常用于疑问句,“啊”、?"呀"常用于感叹句。 助詞 爲了教學的方便,將詞綴也放在助詞裏一併討論。古代漢語的助詞有以下四類:(1)韻律助詞;(2)結構助詞;(3)構詞詞綴;(4)構形詞綴。 一、韻律助詞 漢語的節奏韻律是雙音節音步,這種節奏韻律傾向從很古的時候就有。受這種節奏韻律的影響,古代漢語不僅詞彙上産生了大量的同義連用和偏義複詞等韻律詞,而且也産生了一些主要起襯音或延聲作用的韻律助詞。所以人們通常將韻律助詞稱之爲襯字或湊足音節。雙音節節奏傾向在韻文中表

第七讲 音变变调一

第七讲:音变—变调(一) 主讲老师:飘飘 读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也就是说读准每一个音节,是学好普通话语音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光做到这一步还不能自然地朗读和说话,因为朗读或说话时,不是孤立地把一个个音节发出来,而是把音节组成的词和句子连续地说出来,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音节之间的相互影响,有的音节会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就叫音变。要把普通话说得自然而流畅,必须掌握这种音变现象。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音变——词的轻重音格式。 一. 上声变调 普通话上声的调值是214,单念或处于词句末尾属于被强调音阶时调值不变,其他情况往往要变调。 (一)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变成半上,调值由214变为211,即:上﹢非上→半上﹢非上。例如: 1. 上声﹢阴平:北方等车冷风垦荒 2. 上声﹢阳平:好评解决指南旅游 3. 上声﹢去声:想念表现礼拜晚会(二)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为24,即近于阳平。例如:彼此采访美满粉笔典礼冷饮港口火种警醒起跑远古整理体检顶点你好水果了解领导 (三)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24(双单格);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音节调值变24(单双格),即: 1. 双单格:(上﹢上)﹢上→24/24/214,如:

展览馆演讲稿水手长 选举法蒙古语草稿纸 2. 单双格:上﹢(上﹢上)→21/24/214,如: 小老虎李厂长老首长好领导 党小组总导演 (四)四个音节上声连读,一般是两两相对变调, 即:上﹢上﹢上﹢上→24﹢21﹢24﹢214。例如: 古朴典雅海水洗澡永远友好 采访厂长岂有此理 (五)上声在轻声前面,要根据这个轻声的原调情况决定上声的变调。 1. 上声后面轻声的原调是非上声,变调为:半上﹢轻(21+4)。例如: 委曲老实伙计口气比方牡丹 2. 上声后面轻声的原调是上声,要看这个轻声是否稳定。 ①后一个音节只读轻声的,前面的上声变半上。例如: 奶奶姐姐姥姥马虎李子 嫂子椅子走了好了 ②后一个音节可读轻声也可读上声的,前面的上声变为近于阳平。例如: 老虎小姐老鼠想起给你 手里打扫捧起可以 (六)上声音节处在词组或句子的末尾,有两种读法:读重音(即被强调)时读原调,不读重音时变成半上。例如:“我想喝口水”,句尾的“水”是重音,读原调。“我想喝白开水”,句尾的“水”是非重音,变读半上。“像小草那样平凡”,词组“像小草”末尾的“草”是重音,读原调。

语气词在语言中的运用

题目:语气词在语言中的运用 姓名:刘亚豪 学号: 200801010017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级: 2008级汉本1班 指导教师:李琦 2012年5月12日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语气词在语言中运用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作者签名: 2012年5月12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前言 (1) 一、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 (2) (一)语气词的功能 (3) (二)语气词的意义 (3) 二、与方言语气词的比较 (4) (一)句法关系 (5) (二)音变 (5) 三、与古代汉语语气词的比较 (6) (一)句尾语气词 (7) (二)句首和句中语气词 (7) 结语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9)

语气词在语言中的运用 摘要:语气词,是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小单位,但是在语言中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不可缺少,更是无法替代。无论在现代汉语、方言还是古代汉语中,语气词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先从现代汉语出发,分析语气词的分类、功能和意义;然后从方言和古代汉语两个角度来论证、对比和分析语气词在语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此作为标靶来更好地认识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作用,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提供基本研究素材,为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字:语气词;现代汉语;方言;古代汉语 Mood words in language Abstract:Modal words, is the language system in a small unit, but in the language of function is big, not lack, also can not be replaced. Either in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 Chinese is the language, its role is crucial.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modern Chinese modal words,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then from the dialect and ancient Chinese two angle manifold demonstr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od words in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the target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ood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modern Chinese tone word study provides basic research material,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research and make a modest contribution. Key word:Modal words;modern Chinese words;dialect;ancient Chinese 前言 “万事皆流,万物皆变,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语言也是这样,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只是变化的速度缓慢,不被人们感觉到罢了。”[10]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言现象,分析语气词的演变进程,在研究语气词的发展轨迹中辩证地把握现在,从中探索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规律和发展方向。 汉语的发展演变进程,从古代历经先秦、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发

“一”、“不”怎样变调

☆“一”、“不”怎样变调? “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 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 一晃一动一并一刻一路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如: 在阴平前:一般一端一经一边 在阳平前:一时一群一条一团 在上声前:一举一早一手一体 “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如: 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 “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去声。 “不”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 不会不但不论不必不变 不是不信不料不愧不错 “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轻读。如: 好不好行不行看不清打不开。 ☆☆什么叫轻声?判断轻声有什么规律? 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xiōngdi(指弟弟)--兄弟xiōngdì(指哥哥和弟弟)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对头duìtou(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 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啊”的变调表

序号变化规律读音例句 一、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的 读作ya (呀) 例句: 1. 快去叫他呀! 2. 你去说呀! 3. 天好热呀! 4. 请拿定主意呀! 5. 你买了几条鱼呀! 6. 去向阿姨道谢呀! 二、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 例句: 1. 你过得好哇 2. 多大的土哇 3. 那几个人的气真不小哇 四、前面音节开尾音素是 ng 的后鼻音 读作nga (啊) 例句: 1. 这孩子多漂亮啊! 2. 你要声望心听啊! 五、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 -I[-i > 读[za> 例句: 1. 你到北京几次啊! [za> 例句: 1.你有什么事啊! [ra> 练习文章 作品 22 号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 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 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 乘流而下,姗姗而来, 近了,近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儿, “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许是累了还是 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 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 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 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 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 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筒淡水匀给 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 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 清晨, 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 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 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 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 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妈妈呀,我不 要这颗心了! 2. 这是你的成果呀! 3. 你是多么负责呀! 4. 桂林山水真神奇呀! 5. 这话多亲切呀! 读作wa (哇) 三、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 例句: 1. 这鱼多鲜哪! 2. 你答的真准哪! n 时前鼻音读作na (哪) 六、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 -I[-i > 读作[ra>

第一讲声调

参考书 普通语音学: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修订5版高 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语音学: 2、宋海燕《国际汉语语音与语音教学》高等教 育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学法: 3、赵金铭毛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 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讲汉语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调值、调型、调域和调号等主要概念 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换句话说,声调是整个音节的能够区别意义的音高格式。 汉藏语系的一些语言的音节是附有声调的。但有的是高低型,有的是旋律型。但印欧等世界

上大多数语系的音节有音高而没有区别意义的音高格式,所以是没有声调的语言。 泰语与汉语同属汉藏语系,泰语属汉藏语系中的泰语支,有5个声调。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外语中,泰语有5个,越南语有6个,缅甸语有3个;少数民族云南普米语有2个,贵州榕江县15个;汉语方言滦县3个,粤方言有9个。 讨论:普通话的调类究竟是4个还是5个?理论语音学和教学语音学各自有不同的结论。 (现有普通话测试的545个轻声词表中,易记得有后缀“子”205个、“头”20个、“们”7个、叠音词20个,共计253个,还有另外292个)泰语是后重型语言。而汉语是中重和重轻并重型语言,因此泰国人说汉语几乎没有轻声。 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音值或者读法。它们体现了声调的区别特征。5度标记法 1-最低/低 2-低/半低 3-中 4-高/半

高 5-最高/高 55 35 214 51 练习:读汉语数字感受汉语调值 注意生活语音、教学语音和艺术语音在调值和调型上的不同要求、不同表现。 泰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受泰语声调的影响,泰国学生的偏误主要出现在调值和调域上,调值偏低,调域底部够低,但顶部不够高。

“一”、“不”变调的知识点教学文案.docx

精品文档 “一”、“不”变调的知识点 代四声声表如下: 阴平 ( mā )阳平(麻má)上声(m ǎ)去声(m à ) 第一声(ˉ)第二声(ˊ)第三声(ˇ)第四声(ˋ) “一”在念或在句末念原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前面,阳平。如: 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一晃、一、一并、一刻、一路??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去声。如: 在阴平(ˉ)前:一般、一端、一、一?? 在阳平(ˊ)前:一、一群、一条、一?? 在上声(ˇ)前:一、一早、一手、一体?? “一” 在重叠式的之。如: 看一看、想一想、一、学一学、听一听、瞧一瞧、走一走、逛一逛?? “不”在念或在句末念原去声。 “不”在去声音前面,阳平。如: 不会、不但、不、不必、不、不是、不信、不料、不愧、不、不要?? “不” 在或形容之,在之。如: 好不好、美不美、苦不苦、行不行、看不清、打不开??

“一”的单字是阴平,“不”的单字调是去声。它们在单念或处于词尾、句尾时读原调, 如“二00 一”、“统一”、“你不”、“不”等。“一”作序数表示“第一”的意义,不变 调,而在其它情况下就要做变调处理。 (1)“一”,“不”在去声音节前面都要变调,都要变成阳平调值。 下面的“一”全读为“ yí”: 一致一再一定一律一瞬一共一带一向一色一道一并一路一趟一 样一面一类一阵一贯一度一概一味一笑一切一半一旦一意一月 下面的“不”全读作“bú”: 不是不错不赖不测不干不妙不看不累不怕不跳不要不叫不骂不被不去不 嫁不便不必不定不论不屑不愧不料不用不对不断不过不论不肖不顾不但 不利不上不下 (2)“一、不”在非去声音节(阴平、阳去、上声)前,“一”变读去声,“不”不 变调,仍念去声 下面的“一”全读作“yì”: 一早一晚一朝一夕一心一生一齐一同一直一瞥一览一连一些一般一举一 晃一起一时一群一条一行一天一批一家一体一经一瓶一厢一回一身一张 一如一年一曲一发一缕一首 (3)“一”夹在动词中间,读人轻声;“不”夹在动词中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 间时,读作轻声。如: 走一走遛一遛看一看写一写想一想读一读试一试说一说买不买来不来让不让 要不要吃不吃想不想去不去气不气卖不卖好不好难不难美不美丑不丑搞不懂 摸不清看不见辩不明起不来拿不起输不起上不来下不去走不动吃不下

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的音变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出现在句末或句中时,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其读音会发生变化。 “啊”的音变规律如下: 1、前面的音素是a、o(不包括ao、iao)e、i、ü、ê时,“啊”读作ya,同“呀”。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iao)时,“啊”读作wa,同“哇”。 3、前面的音素是-n时,“啊”读作na,同“哪”。 4、前面的音素是-ng时,“啊”读作nga。 5、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后元音)和er时,是儿化韵时,“啊”读作ra; 6、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前元音)时,“啊”读作[ZA]。 “啊”的音变例说: 1、ya—(在a、o、e、i、ü、ê音素后面时,不包括ao、iao): 快打啊! 就等你回家啊! 夸啊! 大家快来吃菠萝啊! 都是记者啊!

好新潮的大衣啊! 日子过的真快啊! 快帮我解围啊! 你怎么不吃鱼啊? 这孩子多活跃啊! 2、wa—(在u音素后面时,包括ao、iao): 您在哪儿住啊? 他普通话说得真好啊! 还这么小啊! 屋顶还漏不漏啊? 看你一身油啊! 3、na—:(在-n音素后面时) 这件事儿可不简单啊! 笑得真欢啊! 买这么些冷饮啊! 发音真准啊! 4、nga—(在-ng音素的后面时) 小心水烫啊! 小点儿声啊! 行不行啊? 不管用啊! 5、ra—(在舌尖后元音-i、卷舌元音er的后面时,在儿化韵

后面时) 没法治啊! 随便吃啊! 什么了不起的事啊! 他是王小二啊! 这儿多好玩儿啊! 6、[ZA]—(在舌尖前元音-i的后面时) 烧茄子啊! 这是第几次啊? 他就是老四啊! “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由于跟前一个音节连读而受其末尾音素的合音影响,常常发生音变现象。“啊”是音变是一种增音现象(包括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啊”的读音有不同的变化形式。另外“啊”的不同读音,可用相应的汉字来表示。 1、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读作“呀”(ya)。 快去找他啊(tāya)! 你去说啊(shuōyq)! 今天好热啊(rèya)! 你可要拿定主意啊(yìya)! 我来买些鱼啊(yúy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