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导论
- 格式:pptx
- 大小:692.66 KB
- 文档页数:102
0.组织行为学导论 一.组织中的人及行为1.组织管理观念的转变①管理之本由“物”转为“人”;②劳动力由“资源”转为“资本”;③对人的需要由“部分”转为“完整”。
2.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行为主义的行为模式 观点:行为是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的过程(S-R);特点: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
勒温的行为模式 观点: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行为是人及环境的函数。
B=f(P,E)行为的特点:①因果性;②主动性;③目的性;④持久性;⑤可变性。
3.组织与组织行为组织:含义 广义:组织是指由若干因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狭义:组织就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运用知识和技巧相互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团体。
特点 ①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体;②任何组织都有其使命和目标;③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同来实现目标。
组织的 有效性 组织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影响有效性因素归纳为:①环境因素、②组织因素、③员工因素、④管理实践。
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的含义 组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
组织行为的种类依据分析水平微观组织行为、宏观组织行为。
依据组织目标 正向组织行为、反向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管理模式:美.基思.戴维斯管理模式 运行基础管理导向员工导向员工心里结果 员工需要满足绩效结果 专制模式 权力 权威服从依赖老板生存最差监护模式 经济资源 金钱安全与利益依赖组织 安全被动工作 支持模式 领导 支持 工作绩效参与 地位与认可 高度激励联盟模式 伙伴团队责任自我培训自我实现中等工作热情二.人性假设与管理1.哲学意义上的人性假设人性假设 提出者、代表人、观点①性善论 孟子②性恶论 荀子③善恶二元论 人的本性中总是混杂着善与恶两种因素,人的行为出自两个对立的来源。
2.管理意义上的人性假设(美.艾德佳.沙因)人性假设 提出者、代表人、观点 局限“经济人”假设 -英,亚当.斯密;美,弗里德里克.泰勒组织存在是为了经济利润,工人工作是为了报酬维持生存。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目前,关于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名称还不统一,有的叫管理心理学、有的叫组织管理心理学,有的叫行为管理学、有的叫行为科学等等。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同样没有达成共识,学者们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常常加入自己的看法。
综合概括各种观点,我们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性的发展中的科学。
把握该定义应注重如下几点:①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及对人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②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人是处于一定组织中的人。
它特别关注人在组织中所发生的与工作相关联的心理和行为。
③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性的正处于发展中的科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以及激发人的动机、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人的工作效能等。
一般地说,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是组织中人的因素问题,具体地说,它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处于一定组织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以及人们的相互关系与激励等。
为什么组织行为学将组织中的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呢?理由是:其一,人是组织的主体。
拿企业来说,人是企业诸多因素中,唯一能动的因素。
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改进离不开人的因素,产品的生产、销售等都离不开人。
一句话,任何组织目标的达成都要依靠人。
因此,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系到组织的盛衰兴亡。
人对组织命运的影响问题,许多管理者、管理学家和思想家都提出了很深刻的见解,并得到实践的有力证明。
譬如:松下幸之助说:事业在人。
盛田昭夫说: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
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
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组织行为学是办理学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它不是与其他办理理论同时发生的,而是办理科学理论开展到必然阶段才发生的,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开展历史。
它有自身的开展特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阐发的方法,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体会以下几点: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是把这两者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
人的行为与心理是密不成分的,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暗示,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暗示,因此,必需把两者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并不是研究一切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是只研究工作组织范围内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这种组织的范围包罗工厂、商店、学校、机关、军队、病院、农村等所有的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元以及国家机关等组织。
研究这种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还要研究堆积在一起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因此组织行为学又可以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阐发的方法组织行为学不是孤登时研究一个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而是运用系统阐发的方法来研究它们。
从系统不雅来看,把个体的人放在群体这个较大的系统中来研究,个体就是群体的子系统,而很多的群体又组成一个组织,因此,群体又是组织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
它们均自成系统而又彼此密切联系不成分割。
又由于它们都处在社会环境这个更大的系统中,彼此联系彼此作用,因此它们又都是社会环境的子系统。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组织行为学在掌握必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根底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组织行为学教程〔第2版〕的行为的能力,出格是采纳相应的办法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以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取得最正确的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