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9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模板5篇范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模板1一.序言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mdash;mdash;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
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5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篇1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
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导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_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本次实习我们利用罗盘在多处测量了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在这些过程中,我对罗盘功能的认识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还熟练了产状三要素的各种表达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图示法。
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_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导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
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导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篇2《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
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关于地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
时间:20某某年5月4日—20某某年5月9日2。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
路线:1)。
秦皇岛市石门寨镇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
目的:1)。
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
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
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
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
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
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实习地点:即马山国家地质公园马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3、实习时间:5月10日二、实习内容1、马山自然保护区概况马山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马山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马山地质地貌概况马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马山的基础。
202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七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1、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熟悉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出用地质观,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爱好;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师傅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2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8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
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地质实习报告【最新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质实习报告【最新9篇】地质实习报告篇一实习目的:工程地质是水利工程、水建、农水、路桥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内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1篇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
实习能够加深同学对自己专业的理解,每一份工作的结束都离不开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对我们实习过程工作的完美收尾。
实习报告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包括哪些?你不妨看看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峨眉山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即是一次认识性的实习,又带有生产实习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实习任务: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3、实习要求: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绘制黄湾——龙门洞一线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工程地质纵坡面图,编写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和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说明书。
二、实习内容:1、地貌部分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1)堆积地貌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
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
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
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
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洪—冲积扇分布在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
其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冲积扇。
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度30米,以3%~~3.5%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17米,坡度减为0.5~~1%高桥洪—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外,其余扇面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地点:__市__县东汤峪一、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二、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
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一、实习地点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二、实习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专业:水利水电专业班级:08级二班姓名:杨云国学号:20083872指导教师:赵静时间:2010年11月25日第一部分实习区位置及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我们实习的地址是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炬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试刀山附近,大致位于北纬31º35¹-31º42¹,东经117º47¹-117º54¹之间,面积约50平方公里。
2.地形实习区可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北、西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400米之间,最高峰大尖山356米,一般山峰在200米左右,山脉走向为NE向展布。
南部为安徽省最大淡水湖,面积753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0米,湖水容量18×108m3。
3.气候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但明显带有季风及大陆性特色。
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200mm,雨季多集中在夏季,秋季较为干燥,无霜期230天。
最高气温可达39℃,8月份气温仍较高,最低气温在一月份,可至-13℃,年平均气温15℃。
4.实习区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就将巢湖北部开辟为教学实习基地,其后又有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在此实习。
目前在此实习的高校达17所,均在不同方向上作过地质研究。
总而言之,该区山清水秀,城乡交织,交通便利,地质内涵丰富,是地质实习的好去处。
第二部分实习的组织和安排1.组织划分此次野外地质实习的人员是我们水利专业两个班和勘察专业的同学。
其中勘察专业需要实习一个月的时间,而我们水利专业则只需要实习三天。
此次实习依然由我们的赵静老师带队,她也是我们上次实习的带队老师。
我们水利专业两个班分成两个团队,实习时由不同的老师指导跑路线。
2.实习准备实习前的三天,也就是星期一的下午,赵静老师给我们专业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对本次地质实习工作的安排作了详细的介绍。
本次动员大会确定了以下事宜:实习时间:11月18号至11月20号实习地点:安徽省巢湖市驻地:巢铸宾馆交通工具:校车乘车时间:11月18日早上8:30携带物品:洗漱用品;一些干粮等3.实习过程11月18日上午,我们乘坐校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巢湖市郊的实习基地。
当天我们没有进行野外实习,而是请资环学院的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实习区的环境,以及后两天野外实习的路线和野外实习时的观察重点,以便野外实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下是两天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11月19 日上午踏勘路线:驻地——麒麟山东坡——麒麟山顶观察岩层:二叠系:栖霞组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坟头组;高家边组观察点位1:麒麟山东坡点性:岩性分界点;底层分界点点义:本点为二叠系与石炭系交界线,点的东南侧为二叠系栖霞组底部梁山煤系。
梁山煤系之上为栖霞组底部的石灰岩(暗灰色,新鲜面是青灰色或灰黑色)。
岩石构造为块状构造,含有大量有机质,锤击有臭味。
岩层产状:125°∠55°点的北西侧为船山组的致密块状灰岩,含有葛万藻化石。
黄龙组灰岩:灰白色或肉红色的致密块状,含血丝构造。
和州组灰岩:灰绿色姜粒构造。
观察点位2:麒麟山东南部点义:点的南东侧是高骊山组的杂色页岩。
点的北西侧为五通组粘土岩,粘土岩下部为五通组砂岩(厚度大,由铁质、硅质胶结物胶结,岩石硬度大)。
观察点位3:鹅头崖点性:地质分界点;构造点点义:点的南东侧为泥盆系五通组砂岩,点的北西侧为志留系坟头组砂岩。
构造方面:本点走向为240°∠340°,倾角为55°的断层。
断层证据:1.断层角砾岩出现2.断层的下部有劈理带观察点位4:麒麟山顶部点性:地质分界点点义:五通组的底部和坟头组的交接点11月19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江北第一洞——紫薇洞,只要考察了该洞的形态结构,了解该洞的形成。
11月20日踏勘路线:驻地——青苔山——马家山——平顶山观察点位1:青苔山南侧巢合公路北侧点性:岩性点兼构造点点义:1.本点出露的地层为震旦系,岩性为硅质白云岩;2.本点发育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倾角较平缓的逆冲断层。
断层存在证据:1.平行主断层发育了宽约50米的断层角砾岩;2.断层面清晰可辨;3.平行主断层带发育了一系列次一级断层,在断层面上有擦痕。
震旦系岩层产状:332°∠47°观察点位2:马家山西坡半山腰处点性:岩性点兼构造点点义:1.本点出露的地层是三叠系殷坑组,主要岩性为黄绿色钙质页、泥岩,夹有薄层泥质灰岩。
页岩、泥岩物质组成相同,页岩有成层性、良好的隔水性,泥岩不成层。
2.本点发育着殷坑组的平卧褶皱。
观察点位3:距平顶山240°方位与133高地290°方位的交汇处点性:岩层界线点点义:点的北西侧为二叠系栖霞组上部的灰黑色中厚层块状灰岩。
点的南东侧为二叠系孤峰组底部黄褐色泥质页岩,含丰富的磷结核。
沿途所见:1.孤峰组主体部分为灰黑色薄层硅质岩。
2.二叠系龙潭组炭质泥岩、页岩。
3.发现锰结核、菊石化石等。
4.灰黑色页岩、泥岩,夹有一些薄层粉砂岩。
5.危房、沉降管道,龙潭组上段黄褐色长石石英砂岩。
6.龙潭组顶部石灰岩(压煤灰岩)。
7.二叠系大龙组紫褐色硅质页岩。
8.三叠系殷坑组黄褐色钙质泥岩、页岩,夹有薄层泥质灰岩。
9.发现断层:殷坑组走向320°的平移断层。
断层证据:断层北盘有泥质灰岩,南盘有泥质页岩。
10.平顶山南北坡巢湖水泥厂运石公路东侧三叠系南陵湖组薄层灰岩,发现了一个小断层,断层面132°。
11.在殷坑组金钉子南侧发现一铸模现象,反映了地质的一个时期下层泥岩一度抬升到水面以上,由于失水而收缩出现泥裂,铸模底面发生侧置,由此推断该地层为倒转地层。
12.三叠系和龙山组青灰色链条状泥质灰岩。
13.三叠系南陵湖组青灰色致密块状灰岩。
观察点位4:平顶山向斜核部点性:构造点点义:观察平顶山向斜枢纽,倾向南西214°,倾角为52°-57°。
构成向斜山,属构造地貌。
沿途所见:1.发现“W”型从属褶皱(次一级褶皱)。
2.三叠系殷坑组黄褐色泥岩、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
3.殷坑组泥质页岩发现一倾向东的正断层。
4.大龙组紫褐色硅质页岩。
观察点位5:白姑洞点性:水文点点义:本点为地下水出露点。
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本部灰岩,水质很好,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在雨季流量明显增大,到旱季流量偏小,但一年四季不间断。
第三部分实习区地质构造资料一、地层实习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六合巢湖地层小区。
除第三系缺失,小区内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发育。
其中震旦系至下,中三叠统为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泥岩,为相对稳定的地台型建造,地层发育齐全、化石丰富。
中、新生界则以陆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发育为特征,属活动类型建造。
一、下古生界本区下古生界仅见志留系,下统高家组和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
1.统高家边组主要为黄绿色页岩、黄绿色薄层粉沙质泥岩,上部夹黄绿色薄-中厚层粉沙岩和细粒石英砂岩。
本组中下部富含笔石。
本组岩性以泥质岩、粉沙岩等细粒碎屑沉积为主,盛产浮游生物笔石,说明沉积时水动力条件弱,水体深,属海洋深水盆地相。
实习区高家边组处于背斜核部,或被掩盖,未出露完整剖面,其真实厚度不详,根据邻区资料,厚度应大于300米。
与下伏奥陶系上统五峰组整合接触。
2.中统坟头组岩性主要为黄绿色中厚-后层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多为泥质胶结。
局部夹粉沙岩、粉沙质泥岩。
含砾岩屑石英砂岩中的砾石成分主要为泥质、硅质和磷质,大小0.5~3cm不等。
在该组中发现霸王王冠虫化石。
本组为浅海陆棚碎屑沉积。
岩层中丘状交错层理发育,岩石中多见砾石,分选差。
实习区内坟头组厚271.20米,与下伏高家边组整合接触。
主要分布于炬嶂山东坡,狮子口附近较为完整。
二、上古生界1.泥盆系实习区泥盆系仅发育上统五通组,缺失中、下统地层。
根据岩性、沉积构造特征及古生物特征,五通组下部为陆地河糊相沉积,上部则为滨海沼泽和泻湖相。
五通组砂岩成熟度高,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实习区内通常分布于高山山脊。
以狮子口附近出露较好。
实习区五通组总厚度为176.70米。
与下伏志留系坟头组整合接触。
2.石炭系实习区石炭系以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为主,且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
(1)下统金陵组岩性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厚层生物碎屑灰岩。
灰岩中生物种类繁多,保存较好,易于发现。
发现多枝笛管珊瑚,如图3-3实习区金陵组厚度不稳定,在凤凰山一带厚10.7米,狮子口一带却无出露,五通组与高骊山组直接接触。
区域平均厚度约 5 米。
与下伏泥盆系五通组整合接触。
(2)下统高骊山组岩性主要为灰、灰白、灰紫、灰绿色等杂色页岩,局部夹杂灰色泥灰岩,顶部为薄层细粒石英砂岩。
实习区厚度11.57 米。
(3)下统和州组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石灰岩,夹灰色钙质泥岩、薄层灰质白云岩,顶部为浅灰色厚层砾状生物碎屑灰岩,风化后呈“炉渣状”。
厚25.34米。
(4)上统黄龙组以灰岩为主,富含海相生物化石,其中蜓化石是地层划分的重要依据。
按灰岩结构可分为两部分:下部:浅灰、灰白色中厚-厚层生物碎屑泥晶石灰岩,厚16.74米。
上部:灰白、浅灰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亮晶砂屑石灰岩,厚10.50米。
本组属正常浅海相沿积,下部属潮下低能环境,上部则为高能浅滩环境,以生物沉积作用为主。
实习区黄龙组厚27米。
与下伏下石炭统和州组假整合接触。
(5)上统船山组主要岩性为灰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亮晶核形石灰岩,局部夹深灰色泥晶石灰岩。
灰岩内生物化石丰富。
本组与黄龙组灰岩质地优良,是做为冶金熔剂、化工、水泥的优质原料。
3.二叠系(1)下统栖霞组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夹燧石结核或燧石层本组生物化石门类丰富,发现了腕足类化石等。
栖霞组系陆表浅海沉积,以颜色深,含燧石有别于其他时代的石灰岩。
燧石结核系成岩交代产物。
本组在实习区与石炭系地层一起常构成褶曲两翼,主要出露于平顶山向斜和俞府大村向斜两翼山坡上。
实习区栖霞组总厚171米。
与下伏石炭系上统船山组假整合接触。
(2)下统孤峰组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本组以放射虫硅质岩发育及泥岩沉积为特征,生物主要以营漂浮生活的硅质放射虫和游泳生物菊石为主,显示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弱,水体深,应为海洋深水盆地相。
发现菊石化石。
本组实习区厚25米,与下伏栖霞组整合接触。
(3)下统银屏组下部以泥岩为主,向上粉砂岩逐渐增多,含化石。
本组实习区厚30米,与下伏孤峰组整合接触。
(4)上统大隆组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褐色或黑色页岩,厚16米。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厚3.7米。
本组在实习区厚度为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