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大家排好队教案及教学反思
- 格式:pdf
- 大小:156.29 KB
- 文档页数:4
优质课教案《大家排好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
2. 引导学生学会排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谦让、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排队的重要性2. 排队的方法与技巧3. 排队中的礼仪与道德4. 排队实践演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排队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公共秩序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排队中相互合作、谦让、友善。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排队的重要性、方法与技巧展开讨论。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排队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排队。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教室或户外开阔场地2. 教学道具:标志牌、口哨、排队示范图等3. 教学资料:相关文章、视频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或视频播放,引出排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排队的方法与技巧,如单行排队、分组排队等。
3.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排队实践,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情境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排队。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谈谈对排队重要性的认识。
2.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排队技巧。
3. 竞赛:组织排队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家或学校组织一次排队活动。
九、教学评价:1. 学生排队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公共秩序意识的增强。
3. 学生与他人合作、谦让、友善的表现。
十、教学反思: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探讨如何将排队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排队创意展示,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设计独特的排队形式。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观察学生的排队表现,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排队意识。
七、课程延伸:2. 组织学生参观公共场所,如车站、医院等,了解排队在这些场所的重要性。
《大家排好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尊重和谦让。
3. 引导学生掌握排队的规则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队的重要性2. 团队合作与谦让3. 排队规则与方法4.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5. 实践演练与总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2.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排队的规则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排队的重要性、团队合作与谦让、排队规则与方法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排队演练,培养学生的自觉排队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排队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团队合作与谦让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场景引出排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讲解排队的重要性、团队合作与谦让、排队规则与方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排队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团队合作与谦让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5.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排队演练,培养学生的自觉排队意识。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总结排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如何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更好地践行排队原则。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排队重要性的认识。
2. 评估学生在实际排队演练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排队的规则和方法。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谦让精神。
4. 收集学生的作业,分析他们如何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践行排队原则。
七、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排队重要性的真实案例。
2. 排队演练道具:如标志牌、绳子等,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排队演练。
《大家排好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排队意识。
2. 学习排队的基本规则,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排队的重要性2. 排队的基本规则3. 排队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学习排队的基本规则,参加排队实践活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排队的重要性、基本规则及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排队方法,引导学生跟随。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排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互动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门口的故事,引出排队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排队的基本规则,如自觉遵守、保持距离、安静等待等。
3. 示范演示:教师示范正确的排队方法,引导学生跟随。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排队实践活动,如排队进教室、排队就餐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参加实践活动的感受,总结排队的重要性及规则。
7. 课堂小结:强调排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排队实践活动。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排队实践活动,分享学习成果。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10.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排队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排队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学生对排队规则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排队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排队的重要性、基本规则及实践活动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2. 教学视频:展示正确的排队方法和实践活动场景。
3. 排队实践活动道具:如标志牌、绳子等,用于引导学生有序排队。
2024年优质课教案《大家排好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大家排好队》。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排队的概念,掌握排队的基本规则;学会用数学符号和图形表示排队问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排队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排队的概念,了解排队的基本规则,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排队问题的本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排队的概念、规则,学会用数学符号和图形表示排队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排队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实际生活中的排队情景,引出排队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排队的定义和基本规则。
b.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用数学符号和图形表示排队问题。
c. 分析排队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提炼解题思路。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排队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排队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大家排好队》2. 定义:排队的概念及基本规则。
3. 解题方法:用数学符号和图形表示排队问题。
4. 例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排队问题进行展示。
5. 练习题:布置随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画出上述排队问题的图形表示。
2. 答案:a. 5×40=200(名学生),2001=199(个间隔),199米。
b. 画出5个班级排成一条队伍的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排队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a. 探讨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家排好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协调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队的重要性2. 排队的方法与技巧3. 公共秩序与尊重他人4. 实践活动:模拟排队情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排队的重要性,学会自觉排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排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排队的方法与经验。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养成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排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排队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排队的重要性,讲解排队的方法与技巧。
3.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
4. 实践活动:模拟排队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5. 总结:强调排队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6.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排队实践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加以巩固。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模拟排队情景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排队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于公共秩序和尊重他人意识的理解。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2. 模拟排队情景的道具和器材。
3. 课后作业模板。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排队的重要性,介绍排队的方法与技巧。
2. 第二课时:讨论公共秩序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进行模拟排队实践活动。
3. 第三课时:总结排队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布置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帮助表现不足的学生。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教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册第五章《大家排好队》,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排队的基本规则、排队的重要性、如何做到文明排队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规则,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培养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在排队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排队的基本规则、排队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在生活中做到文明排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排队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排队现象,引发学生对排队规则的思考。
2. 讲授:讲解排队的基本规则、排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文明排队。
(1)排队的基本规则:遵守先来后到的原则,不插队,不推搡。
(2)排队的重要性: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个人权益,体现个人修养。
(3)如何做到文明排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排队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排队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一说,在生活中为什么要排队?(2)请你列举几种文明排队的表现。
2. 答案:(1)在生活中,排队可以维护公共秩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
(2)文明排队的表现:遵守规则,不插队;尊重他人,不推搡;关爱他人,帮助有需要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文明排队的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11《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队伍规矩,了解排队的重要性。
2.形成排队的意识和意愿,提高学生的秩序意识。
3.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排队行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难点1.教学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大家排好队》,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1)什么是队伍规矩。
2)排队的重要性。
3)排队时要注意的事项。
2.教学难点:排队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课前实地教学:老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门口或周边进行排队观察和练习。
2.互动探究法:让学生自己探究队伍规矩,感受排队的重要性。
3.情境模拟法:编排生活场景,培养学生排队的生活技能。
4.讲解演示法:老师为学生演示合理排队的姿势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1.启发:学生和老师一起实地观察排队现象,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排队、排队的意义等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行分组,通过互动探究,总结出队伍规矩以及排队时的注意事项,并形成个人的食堂排队规则。
3.模拟实践:老师为学生设计情境模拟演习,如上课前排队、午餐排队、晨练排队等,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4.讲解演示:老师为学生演示合理排队的姿势、口令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合理的排队技巧。
5.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在排队的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队伍规矩,重视排队的秩序性和规范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对于排队的理解和应用情况确定教学效果,对于排队情况合理的给予鼓励和表扬。
2.在以后的生活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排队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什么是队伍规矩,更能够感受到排队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秩序意识。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队伍规矩的过程中,形成食堂排队规则,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反复强调“不要乱动”、“不要打闹”的现象,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意引导学生遵守规矩,提高课堂的规范性和秩序性。
《大家排好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公共生活中排队的必要性,知道自己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哪些情境下需要排队,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2.知道很多事情都要排队,以及不同的排队方式;既要守规则,也要懂礼让,而不是僵化地守规则。
教学重点:知道很多地方都需要排队,以及不同的排队方式,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平衡好守规则与懂礼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生(课前观察记录哪要排队,排队时遇到过哪些烦恼)师(课件、书签、ipad评价、一米线)
板书设计:
大家排好队
公安全
共省时讲文明
场公平
所秩序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记录哪要排队,排队时遇到过哪些烦恼
展示今天冠军组的奖品:老师亲自制作的精美的书签
一、结合实际谈话导入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观察记录,你的生活中,在哪干什么需要排队,你们完成任务了吗?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吧!
指名说(超市购物、学校上课、跑步、放学......)
我把大家记录的内容制作成了一段视频,咱们一起来看看吧,把你发现是哪在干什么,轻声说出来。
师播放视频
小结:我们超市、学校、游乐园、医院等这样的公共场所都要排队,你喜欢排队吗?为什么?
不喜欢排队(时间长费时、站得累了、心烦了...)
喜欢排队(整齐、有序...)
二、理解排队的重要性
1.你们的意见我都同意,如果不排队会怎么样呢?
指名说(拥挤、受伤...)
是这样吗?教师播放拥挤的视频。
时间:___月___日课题11.大家排好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集体排队的快乐,懂得遵守排队的规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来源
教学重点学会排队,懂得遵守排队的规则。
教学难点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主要教法启发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开始:上节课有十名学生表现的非常好,老师决定要给他们奖励小红花,快来领取吧,教师和同学一旁观察同学取小红花时的秩序。
说一说:刚才的场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拿取小红花时,特别担心,就怕太挤了碰伤怎么办,那我们应该怎样去取小红花就可以不这么乱并且让大家都能取到小红花呢?
学生通过讨论想出排队的点子。
教师:正好我还要表扬刚刚讨论中表现好的小朋友,这次我们一起排好队再取小红花吧。
(出示课题《我们来排队》)
二、新课
(一)还是排队好
活动一:新闻播报,视觉体验
1、出示课件,播放视频。
教师:这里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塔,可是在这座美丽的大城市里却发生了一幕惨剧。
(播放视频“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2、播放视频“昆明明通小学踩踏事件”。
教师:图片上的这些爸爸妈妈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他们的孩子哪里去了?
3、讨论:踩踏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危害?为什么会发生踩踏事件?如何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
提示:不排队,乱哄哄,不文明;不排队,没秩序;不排队,不公平;不排队,很危险……所以,还是排队好!
活动二:情景体验,游戏《乘坐电梯》
教师:老师原本以为这些踩踏事件离我们很远,可是有一次在乘坐电梯的时候,那种拥挤的感觉忽然就让我想到了这一幕。
那天当电梯到了一楼,电梯门一打开,黑压压的人群不等我走出电梯就一拥而进。
最后我是从很小的缝隙中使了很大的劲才挤出来。
请小朋友帮忙解决如何安全上下电梯?
引导学生知道在电梯门两侧有序排队,两队中间留有空隙,方便电梯里的人出行。
游戏玩法:四张拼接的泡沫地垫代表电梯,两个小朋友充当电梯的两扇门。
部分小朋友站在“电梯”里面,部分幼儿扮演等电梯的乘客。
引导幼儿有序的排队站在电梯门两侧。
老师发出“叮咚”的声音,表示电梯到了一楼。
电梯门打开(两名扮演电梯门的幼儿先拉手并肩站立,然后松开手各向外侧移动两步,表示门开了)乘客先下后上。
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活动三:故事感悟
1、阅读教材P42~45页的小故事。
[来源:学科网]
2、思考:什么时候要排队?什么时候要礼让?
提示:排队是基本的规则,先来后到,保证公平;但有时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表示礼让,也是文明的表现。
(二)哪些地方需要排队
活动四:结合生活,巩固认知
1、出示图片,了解生活环境中的排队规则
班级里:排队喝水、排队下楼、排队出行……
社会中:超市排队收银、排队上下车……
2、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说一说不遵守秩序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
(三)怎样排队好
活动五:“找茬”游戏
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找出并改正图中的错误做法,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巩固深化对自觉排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