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国情与革命)1.近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产生的影响:(1)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
(2)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原因: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4.中国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1)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并占优势(2)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5.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性质决定)(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由社会性质与矛盾决定)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7.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9.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十月革命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10.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1.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和论述的著作是()。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2.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的状态,再加上土地扩大,其结果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B.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C.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3.毛泽东首次在下列哪一部文献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A.《社会各阶级分析》B.《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
A.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B.资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C.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D.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5.毛泽东指出: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A.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B.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C.抗捐抗税、打倒土豪劣绅D.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6.“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统一战线,它的名称是()。
A.革命统一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9.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重要文章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A.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B.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最后胜利的道路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10.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工程”是指()。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二、多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地主大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2.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其基本特点是()。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C.它发球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3.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而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A.推动封建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C.促进中国民族产业的全面发展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4.中共四大提出的思想有()。
A.工农联盟思想B.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思想C.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作了初步的分析D.统一战线在扩大“左”派,争取中派,反对右派思想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是()。
A.革命发展的曲折性、不平衡性B.无产阶级团结、争取城市小资产阶级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D.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其基本观点包括()。
A.经济是基础B.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D.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其他工作的生命线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基本特点是()。
A.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B.主要的斗争形式是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C.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先取农村,后占城市D.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8.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近代中国国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决定的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B.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C.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9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必须做到()。
A.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B.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C.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D.尽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
A.农民阶级是中国最为集中的、最为革命的先进阶级B.中国革命是广大的动力和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是农民C.革命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D.革命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员是农民阶级的先锋队组织11.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B.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同盟者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C.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是给予政治教育D.对同盟者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1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这些基本问题是()。
A.革命转变问题B.统一战线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党的建设13.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有()。
A.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B.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C.无产阶级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D.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D.又联合又斗争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
A.民族资产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地方实力派D.开明绅士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呈现出的新特点有()。
A.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B.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种军队的合作C.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D.处于一种既有利又极其复杂性的国际环境中17.“每个共产党员须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趋势。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A.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B.廓清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队伍的界限C.指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与民主主义革命队伍的继承关系D.论证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18.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概括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的总路线;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相继发表了《论联合政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等到著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
这两个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概括的相同之处是()。
A.都强调新民主义义革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B.都提出新民主义义革命反对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C.都指出新民主义义革命是人民大众的革命D.都强调新民主义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三、简答题1.新民主主义基本纳的主要内容。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1.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和意义。
2.试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的基本特点。
五、分析题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
”——摘自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材料2:“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准备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而一切共产主义者撮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怎样形成的?(2)请结合毛泽东的论述,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所述,分析中国革命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
2.下面是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若干材料,阅读后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然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材料2: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这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独立的政治力量了。
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和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的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而土地革命的实行,则是中国共产党单独进行了的。
材料3: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
材料4:这种新民主主义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共和国,是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都赞成的,舍此没有第二条道路走。
请回答:(1)结合材料1、材料2,分析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2)结合材料3,分析“一身而二任焉”指的是中国哪一阶级。
(3)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