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
- 格式:docx
- 大小:21.47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与会计风险密切相关。
会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进行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研究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外部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政策变化等都可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带来会计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运营风险。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还与其内部的运营风险密切相关。
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内部风险包括管理不善、内部控制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等。
这些内部风险可能导致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出现错误,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声誉造成损害。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接受存款、发放贷款和进行投资,这些业务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时,需要对贷款和投资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计提相应准备金,以应对可能的损失。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还面临来自市场的风险,例如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股票市场波动风险等。
商业银行需要进行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以及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应对市场风险带来的影响。
针对以上会计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会计与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准确性。
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会计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应对可能的风险。
商业银⾏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商业银⾏是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和⽤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派⽣为存款,增加了商业银⾏的资⾦来源。
下⾯就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相关资料。
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商业银⾏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商业银⾏法》第59条规定:“商业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订本⾏的义务规则,建⽴、健全本⾏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商业的各项业务都具有很⼤的风险性,特别是贷款业务,如果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完善,商业银⾏的经营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可能导致信⽤危机的产⽣。
所以商业银⾏必须建⽴、健全完善、严格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信贷资⾦管理暂⾏⽅法》规定,商业银⾏应建⽴健全贷款审查审批制度、完善信贷风险准备制度等。
为此,商业银⾏要根据国务院银⾏业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民银⾏的规定,建⽴起贷款责任制和资产风险管理制度,对贷款企业要建⽴科学规范的信⽤评级制度,对各类新增贷款和投资项⽬要认真进⾏市场调查和预测,进⽽确定资⾦投向和调整结构的着⼒点。
此外,要建⽴贷款“三查”、岗位分离和审贷职能分离制度,健全贷款制约机制。
要积极利⽤现⾏的呆帐准备⾦制度,尽快将呆帐核销⼯作开展起来,⼒争使每年提取的呆帐准备⾦能按规定⽤于呆帐贷款的核销,防⽌风险积累。
要实⾏国际通⾏的风险度管理办法,参照巴塞尔协议,⽤量化指标预测和评估各类贷款风险度,据以作为考核贷款质量、划分贷款审批权限的依据。
商业银⾏的内部管理制度涉及以下内容:(1)业务管理制度。
即要求商业银⾏贯彻实施其业务活动规则,包括建⽴、健全储蓄利率管理制度;建⽴抵押贷款的保证贷款制度;资产负债⽐例管理制度;加强建⽴经营效益的考核制度;建⽴各项会计结算管理制度。
以使商业银⾏的各项业务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
(2)建⽴现⾦管理制度,即商业银⾏根据的授权,对开户单位的现⾦收付活动,即对使⽤现⾦的数量和范围进⾏控制和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建设银行为例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指银行在业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会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稳定性产生影响。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交易过程中,因对方违约或不良资产等原因遭受的损失。
建设银行在风险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采用多元化风险管理方法,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贷款类型、客户信用水平等来定期评估信用风险。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投资交易、资产管理等活动,受到市场波动、利率、汇率变动等原因所带来的风险。
建设银行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风险计量和风险监控方法,对业务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和监测,从而控制市场风险。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内部操作失误、系统故障、管理薄弱等原因所面临的风险。
建设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同时具有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和合规管理机制,控制操作风险。
4.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兑现资产或支出流动资金的风险。
建设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加强监测和控制,建立了风险指标监测和提前预警机制,加强了资金运营和流动性管理,保障了流动性的稳定性。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以建设银行为例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银行建立了不同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并分类管理,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市场风险管理制度、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等。
2. 严格的信用风险评估建设银行采用评级制度和贷款管理制度,对客户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建立了风险管理档案,实现了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等工作。
3. 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监测机制建设银行采用先进的市场风险测量和监测体系,实行日报表和月度报表发布制度,对金融市场波动风险进行及时控制和管理。
4. 加强内部监管与控制建设银行通过建立内部监管机制,对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测,实现了对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12月165浅析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天津财经大学 武向平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不断加深,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也愈发重大,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多样化,这对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工作作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重要的一方面,其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也被提上了日程。
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入手,并且分析造成当前现状的原因,提出强化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建议,希望能对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有所借鉴,为会计业务的健康发展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控风险 防范措施 会计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c)-165-021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存在的问题1.1 外部环境的冲击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四个方面。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政治环境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地区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商业银行在日常运作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要因地制宜,这就给商业银行的政策制定等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在无形中加大了管理难度。
1.1.2 经济环境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对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放开,国外资本的进入给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都亟待改变。
1.1.3 法律环境法律是商业银行健康而有秩序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关于商业银行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这对商业银行日常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和规范。
但是随着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以及交易的复杂化,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纠纷,诸如此类在法律方面还多为空白。
1.1.4 文化环境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发展的前景。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还比较落后,片面追求业绩的提升,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顾客至上,平等服务”的经营理念。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规定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基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可针对不同机构提出其他风险监管指标。
本办法规定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值是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要求,银监会可根据商业银行不同的风险程度提出更高要求。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口径同时计算并表的和未并表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第五条银监会按照本办法对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进行检查监督,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二章核心指标第六条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第七条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第八条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率、超额备付金比率、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比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一)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总额与流动性负债总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得低于25%。
(二)超额备付金比率为在央行的超额准备加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总额之比,不得低于2%。
(三)核心负债比率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得低于60%。
(四)流动性缺口率为流动性缺口加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与到期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得低于-10%。
第九条信用风险监管指标包括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率、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关联授信比例三类指标。
(一)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得高于5%。
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得高于4%。
(二)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为对单一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高于15%。
浅谈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同时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商业银行的执行是否到位,能否及时有效地防范风险,是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所在。
当前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落后、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本文就论述了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09-02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各商业银行的业务也在快速的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些新的业务与传统的业务有着很大的不同,商业银行在产品不断创新,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内部的风险也在逐渐加大,近几年来,由于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银行内部出现了很多违法违规的现象,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提高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也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仍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
1.商业银行内部缺乏科学、系统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一个真正的、具有国际化水平、规范的商业银行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操作性不强和滞后性的弱点。
特别是当今经济快速发展新形势下,许多业务的规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商业银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订,制度建设没跟上业务发展需要,导致有些业务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盲目性。
而对业务起到监督控制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是缺乏系统性、有效性等问题。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之间存在相互独立的现象,极易导致各种会计风险的发生。
2.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意识淡漠目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意识淡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内容复杂化,风险因素增加了,然而会计管理人员却表现出了对风险发生的预见性不足,对风险控制的能力不强,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尽管我国银行业在过去多年的经营中,建立一系列相对完善、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但大多不能落到实处。
浅议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防范与控制摘要:商业银行机构是我国的金融产业,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多半存在于商业银行的会计中,商业银行因其业务发展的需要,是金融界的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和经营存在大的障碍,因此,商业银行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是当下明智之举。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会计防范;控制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下文主要讲述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的严重性和问题以及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的严重性和问题(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严重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由商业银行的经营的性质决定的,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贯通于商业经营业务活动的整个环节之中,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给商业银行的业务经济活动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商业银行是金融金钩,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如果商业银行的经济安全遭遇风险,那么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也会有很严重的影响,商业银行的经济安全关系到社会企业的经济安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不仅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大量的资金无故流失,还会对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对金融业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要予以重视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早防范。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的问题1.商业银行不完善的会计制度,防范风险意识意识不足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伴随着商业银行的每笔业务成交的始终,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业务的开发和拓展而制定的,商业银行的业务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缺乏系统综合性和统一性,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商业银行进行会计核算的安全要求,商业银行对经营风险的意识不足,导致没有及时的会计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繁荣的需要。
2.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能知识不足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直接因素,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下,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不强,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对金融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发展业务的素质水平偏低,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都相对比较落后,致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一、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概念和特点1.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义在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中,由于复杂的业务操作和庞大的资金流动,会计操作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会计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过程中,由于系统性、技术性、管理性等原因而导致的错误和失误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对银行的稳健经营和财务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不确定性、潜在性、多样性和连锁性。
不确定性是指会计操作风险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难以事先准确预测;潜在性是指会计操作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加以防范;多样性是指会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连锁性是指一次小的会计操作错误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连锁反应,对商业银行产生不利影响。
二、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有效防范会计操作风险。
2.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应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培养和教育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会计操作风险的存在和危害性,提高对业务风险的识别和把控能力,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引入技术手段和系统支持商业银行可以引入先进的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管理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会计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有效保障银行的财务安全。
4. 加强外部监管和审计商业银行应积极配合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接受外部专业机构对会计操作风险的评估和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会计操作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银行行业,会计操作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作为一个商业银行,会计操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涉及到对银行资金的处理、账务记录和财务报告等方面。
然而,会计操作本身也存在着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减少这些风险。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会计操作风险。
会计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而导致的错误或不当的会计处理,可能会导致账务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等方面出现问题。
会计操作风险的广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会计操作风险的重要来源。
会计人员的疏忽、错误或欺诈行为可能造成账务记录的错误。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例如审计、审计委员会和内部监控等,以确保会计操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 系统风险:商业银行通常使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会计操作,系统风险是会计操作风险的另一重要来源。
系统或软件故障、数据丢失或被篡改等问题可能导致会计记录的错误。
商业银行需要定期测试和改进其会计系统,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来自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因素,可能对会计操作产生影响。
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会计操作出现偏差或错误。
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并遵守相关法规,并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合作,以减少外部风险对会计操作的影响。
为了防范会计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培训与监督:商业银行需要为会计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会计知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定期的监督和审计,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确保会计操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 内部控制: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例如审计、审计委员会和内部监控等,以确保会计操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会计操作风险的发生。
3. 技术防范:商业银行需要投资并应用先进的技术来防范会计操作风险。
使用安全性强的会计系统和软件,采取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确保会计记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一、引言商业银行是目前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它们在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和客户信赖,银行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破产甚至违约都会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
为了保护自己,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严格控制贷款范围和额度,并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充分调查以避免风险。
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变化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都会对银行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贷款违约、资产质量下降等问题。
为了防范市场风险,银行应当及时监控并评估风险,调整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并规避市场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如果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不能顺利变现,或者短期内面临大规模的提现需求,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要防范流动性风险,银行应当合理配置资产,完善资产管理机制,避免过度依赖短期资金,确保有足够的现金储备。
此外,银行还可以采取外汇管理措施以规避流动性风险。
五、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的疏忽、错误、失误、作弊、不恰当的行为等导致的风险。
银行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风险进行评估、监控、控制等,确保银行日常运营的稳健性、安全性。
六、反洗钱风险反洗钱是银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种风险。
如果银行没有能力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风险,就有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或者恐怖主义资助,导致巨大的损失。
银行应该建立严格的反洗钱机制和监测系统,加强对客户身份、财务报告等核实,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确保银行不被用于非法活动。
七、结论商业银行在面临各种风险的时候,需要采取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确保自身稳健发展。
银行需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加强内部管理和监控,提高员工意识和技能,以保证银行业务稳定运行。
10-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8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多选题
•1、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包括()。
(20 分)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操作风险
D流动性风险
•正确答案:A B C
•2、操作风险主要包括()。
(20 分)
A人员风险
B流程风险
CIT系统及技术风险
D外部事件风险
•正确答案:A B C D
•3、金融机构是经营高风险的行业,需要承担()。
(20 分)A保护资金所有人利益
B维护金融稳定
C维护社会稳定
D维护政治安全
正确答案:A B C
判断题
•1、合规风险主要是强调银行因为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
()(20 分)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20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