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外国文学史(东方)一、古代文学1、古埃及文学宗教哲理诗:《失望者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宗教性诗文集:《亡灵书》故事:《厄运被注定的王子》2、古巴比伦文学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3、古印度文学诗歌总集:《吠陀》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戏剧:迦梨陀娑——印度的莎士比亚,宫廷作家和剧作家,代表作《沙恭达罗》4、希伯来文学《旧约》《圣经》二、中古文学(亚非封建社会文学)1、阿拉伯文学《一千零一夜》《古兰经》2、日本文学《万叶集》——日本最古老的和歌总集“俳句”——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
代表家:松尾芭蕉紫式部《源氏物语》——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
3、波斯文学萨迪——《蔷薇园》三近代文学(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1、日本文学夏目漱石——长篇小说《我是猫》2、印度文学泰戈尔——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代表作《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四、现当代文学(一战后)1、日本文学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川端康成——1968年获得诺贝尔奖,代表作《雪国》《伊豆的舞女》《千只鹤》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代表作《个人的体验》《万延年的足球队》三岛由纪夫——日本的“海明威”,代表作《金阁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2、印度文学普列姆昌德——印度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戈丹》3、阿拉伯文学叙美派:以纪伯伦为代表,散文诗集《先知》埃及现代派:塔哈•侯赛因——自传体小说《日子》4、埃及文学马哈福兹——埃及小说界“金字塔”,代表作: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7——1949)文学史上一般把这段时期的文学分为三个阶段,史称“三个十年”: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新中国成立,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第一个十年一、新文化运动:胡适、陈独秀发起,《新青年》成为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外国文学史是指世界范围内文学发展的历程。
它包含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基础和灵魂。
以下是针对外国文学史的一些复习资料整理。
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创者。
古希腊文学史的分期,是从黑暗时代、古典时代、后古典时代及拜占庭时代四个时期划分。
在古希腊文学中,史诗、戏剧和哲学是三个主要的文学流派。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史诗的杰作,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代表作品包括埃斯库罗斯的《受降》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发展的,分为早期中世纪、高盛期和后期中世纪三个时期,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
其中,最有名的骑士文学是《亚瑟王传说》,其代表作包括色斯特、马拉勒、特雷瓦和克雷蒙等诗人的作品。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14世纪到17世纪中欧洲文学的一次大变革,主张以人为中心,追求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自由。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成就包括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最为著名的文学流派是文艺复兴的诗歌。
代表作者包括但不限于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
启蒙运动文学启蒙运动是欧洲17到18世纪的一场运动,强调理性、进步和自由。
在这一时期,文学并未完全脱离宗教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成为又 called the Age of Reason,主要产生于英国和法国之间。
代表作品包括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和约瑟夫·安德鲁斯的《威廉-里德》。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浪漫主义文学就是代表着文化与教育领域内的个人自由变革。
浪漫主义作品风格多变,代表作品包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拜伦的《唐璜》和斯坦达尔的《卡拉马祖》。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指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主流文学现象,对其对传统文学的价值和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极大。
四、名词解释1、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其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它被称为前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先声。
2、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并不注重对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
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多方面内容,将叙事、抒情、议论、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论辩性和战斗性。
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等。
3、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湖畔派”三诗人,即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湖区,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4、耶拿派耶拿派是指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和诗人诺瓦利斯、蒂克等人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自由和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
其中施莱格尔兄弟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诺瓦利斯的诗集《夜的颂歌》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宗教神秘色彩。
5、海德尔堡派是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文学团体。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等人在海德尔堡出版《隐士报》,他们重视发掘德国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歌,给当时的德国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由此形成海德尔堡派。
格林兄弟是当时涌现出的童话作家,他们整理出版的《格林童话集》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珍品,这些童话具有奇异的幻想情节,表现了人民的智慧和正义。
6、拜伦式英雄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最早萌芽于《恰尔德·哈洛尔德》。
一、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是公元前9-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在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变成的。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伊里昂纪(伊利亚特)——为荷马史诗第一部,共24卷,十年战争,只选最后一年中最后的51天。
在这51天中又有详有略。
重点仅是其中的10天。
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英雄的史诗。
主人公阿喀琉斯的愤怒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英雄意识同新兴的贵族强权的矛盾,以及英雄主义将成为过去的时代的矛盾。
《伊利昂纪》描写的是国家形成前希腊社会的一幅全景图,部落联盟、战争目的在贵族掠夺俘虏为奴、瓜分战利品。
3、奥德修纪(奥德赛)——为荷马史诗第二部,共24卷,作品以“一条绳子的结构”,十年返乡之旅,只选取最后40天。
反映了奴隶萌芽时期的生活图景。
主人公奥德修斯是一个私心很重、个性狭隘、念念不忘个人财富的私有权对求婚者赶尽杀绝。
但奥德修斯的忍耐、强烈的求生欲望、镇定自若以及安然脱险的结局,嘲笑了海神的狭隘和徒劳。
它显示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卓越的智慧之光。
这些都是希腊民族所盛赞的人的理想和人格。
4、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
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5、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他一生写过120余部剧作,在比赛中24次获胜,现存7部悲剧作品,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他再肯定神力高于一切的基础上,承认人力,因此在剧作中表现人的活动,神的活动退到幕后进行;讲究结构布局以及情节的前后一致;擅长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复杂的戏剧冲突。
外国文学:除我国(中华民族)文学之外的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学。
古埃及文学: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尤为突出的是“神话、宗教学”。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古巴比伦文学(神话传说、史诗和箴言诗):代表古巴比伦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它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完整史诗。
古希伯来文学:《塔纳赫》(即《希伯来圣经》)古希腊文学: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古印度文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1、古希腊-古罗马文学2、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古罗马三大作家: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基督教文学(教会文学、僧侣文学)和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市井文学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的两条文学河流。
“中世纪”即指欧洲的封建社会形态,中世纪晚期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中世纪文学的特点:1、是多种古代文化相融合的产物2、经历了由分散到融合的过程3、基督教对其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4、其发展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欧洲中世纪文学可分为教会文学和世俗文学两大类型教会文学:主要指基督教僧侣写作的以宣扬宗教(基督教)思想观念为主旨的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特有的文学现象,以《圣经》的内容和宗教使徒故事为题材。
主要形式有史传类著作、宗教诗歌、宗教戏剧、宗教故事等。
世俗文学:以各个民族的世俗生活为题材,以反映不同时期的世俗情感要求为主旨的文学作品。
艺术样式有神话传说、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
骑士文学: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形成和兴盛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内容主要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典雅爱情,主要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叙事诗)。
早期文艺复兴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但丁【意大利】:“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神曲》:意大利文原意为“神圣的喜剧”,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思想内涵:1、表现了通过精神提升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2、体现了作家思想深刻地矛盾性,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意大利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3、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构成,反映了中世纪转折时期作家对“人”认识的深化;但丁对“地狱”的态度:对不该进地狱的人表示同情、怜悯、怀疑,以上帝代理人名义对当时意大利社会的丑恶势力进行批判。
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西方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希腊文学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这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它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古希腊各种文献中。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形式。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古希腊人便借助想象来解释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杜会现象,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在支配一切,他们把自然现象拟人化、个性化,这样便产生了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内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
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发展得比较完善,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正常反映,在今天,希腊神话仍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和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
(具体内容见专节)赫西奥德是荷马史诗之后,于公元前8世纪末7 世纪初出现的叙事诗人,写作教诲诗《工作与时日》,是流传下来最早的长诗。
另一成就是写作长诗《神谱》,收集古代神话传说。
现今流传下的古希腊神话,宇宙起源,神的谱系,多出自这首长诗。
2、第二阶段:公元前8——6 世纪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文学成就包括抒情诗、散文、寓言。
抒情诗是氏族社会解体后出现的诗歌形式,没有氏族庇护的人们,摆脱了氏族重视集体情感的意识和传统的束缚,个人的遭遇引起了种种复杂的情感,抒发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自主情绪的抒情诗日益发展起来。
抒情诗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
著名的独唱诗人是萨福(公元前610—?)和阿拉克瑞翁(公元前550—465),合唱抒情诗人是品达(公元前522—442)。
女诗人萨福以写作爱情抒情诗为主,她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
《外国文学史》目录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年5月第3版第1次欧美文学上编导论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希腊文学二、古罗马文学第二节荷马史诗第三节古希腊戏剧一、古希腊悲剧二、古希腊喜剧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中世界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征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第二节但丁一、生平和创作二、《神曲》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第二节薄伽丘一、生平和创作二、《十日谈》第三节塞万提斯一、生平和创作二、《堂吉诃德》第四节莎士比亚一、生平和创作二、创作分类三、《哈姆莱特》第四章 17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典主义文学二、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第二节莫里哀一、生平和创作二、《伪君子》第五章 18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8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二、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第二节卢梭一、生平和创作二、《新爱洛依丝》第三节歌德一、生平和创作二、《浮士德》欧美文学中编导论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二、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第二节华兹华斯一、生平和创作二、《抒情歌谣集》第三节拜伦一、生平和创作二、《唐璜》第四节雨果一、生平和创作二、《悲惨世界》第五节大仲马一、生平和创作二、《基督山伯爵》第六节海涅一、生平和创作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第七节普希金一、生平和创作二、《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八节惠特曼一、生平和创作二、《草叶集》第九节麦尔维尔一、生平和创作二、《白鲸》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第二节斯丹达尔(司汤达)一、生平和创作二、《红与黑》第三节巴尔扎克一、生平和创作二、《高老头》第四节福楼拜一、生平和创作二、《包法利夫人》第五节狄更斯一、生平和创作二、《双城记》第六节勃朗特姐妹一、生平和创作二、《简·爱》和《呼啸山庄》第七节哈代一、生平和创作二、《德伯家的苔丝》第八节果戈理一、生平和创作二、《死魂灵》第九节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平和创作二、《罪与罚》第十节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平和创作二、《安娜·卡列尼娜》第十一节契诃夫一、生平和创作二、戏剧创作和《樱桃园》第十二节马克·吐温一、生平和创作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第十三节易卜生一、生平和创作二、《玩偶之家》第三章 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它文学流派第一节概述一、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外国文学史,是指人类文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它记载了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文学流派、作家及其生平事迹等内容。
因此,学习外国文学史是了解人类文化演变和历史变革的重要途径。
一、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分为希腊和罗马两个部分。
希腊文学主要包括《荷马史诗》、戏剧、神话以及历史、哲学等方面。
罗马文学则继承了希腊文学的遗产,包括诗歌、散文、历史、戏剧等。
在希腊文学中,《荷马史诗》以《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代表,描写了古希腊先民的战争、爱情、人性等方面,成为了西方文学的开端。
在戏剧方面,希腊文学也达到巅峰,著名的戏剧家如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人居多,他们的戏剧作品以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罗马文学则以继承和借鉴希腊文学为主,主要包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荷马的故事改编的戏剧、喜剧等。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被誉为拉丁文学的杰作,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民族意义。
二、中世纪文学史中世纪文学史是欧洲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分为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两大类。
宗教文学包括圣经、传道书等宗教文本,骑士文学则大量涌现了骑士的传奇故事。
中世纪时期的文学中,宗教文学占据主导地位,而骑士文学则呈现出愈来愈流行的趋势。
《恶魔的故事》和《阿瑟王传说》是此时期最著名的骑士故事。
三、文艺复兴文学史文艺复兴文学是指从14世纪末期至16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随着人类文化的再次开花,文艺复兴文学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风格。
这个时代的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艺术手法更为独特,思想内涵越来越深刻。
文艺复兴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以及彼得拉克的《伊凡·伊里奇的故事》等。
这些经典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成为欧洲文化的一部分。
四、启蒙文学史启蒙文学时期是指欧洲文学从17世纪开始到18世纪末期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代文学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并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吸纳并借鉴古代文学的精神。
布莱希特提出了“陌生化”的理论。
这种陌生化在于“把一个事件或人物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的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
”这一理论的源头,我们可以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找到:熟知的东西往往由于熟知而没有被真正理解。
布莱希特在戏剧中将这些“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显而易见的”成分从事件和人物身上剥离,去除了这种“熟知性”,建立了一种间隔。
为的是提供一种认识,这种认识的内容用布莱希特的后来进行解释,即:“不仅能表现在人类关系的具体历史的条件下——行动就发生在这种条件下——所允许的感受,见解和冲动,而且还运用和制造在变革这种条件时发生作用的思想和感情。
”他认为这一过程是一个“累积不可理解的东西,直到理解出现的过程。
”意识流小说: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131.简述未来主义文学。
①发端于意大利,随后传播到俄、法、英、••德诸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派别;②主要成员有意大利作家马利涅蒂.•帕拉泽斯基和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等;③未来主义着力表现运动感,•歌颂进取性的运动和速度的美.机器文明和城市的动乱生活,肯定战争.暴力.•恐怖,借助幻象表现生活。
132.简述存在主义文学。
①旨在宣扬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派别,•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等;②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人有权对人生和社会进行自由选择。
•③存在主义文学兴起于30年代,在40.50年代达到全盛。
它在艺术上寓高度的哲理性于文学作品之中,不讲求作品情节的复杂性.曲折性,•而是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展开哲理性的议论分析;•④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既要经历强烈的内心痛苦,又要与他人发生矛盾,故而作品中的冲突非常尖锐。
133.简述荒诞派戏剧。
①本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戏剧派别,因英国批评家马丁.•艾思林而得名,代表作家为贝克特.尤奈斯库等;②此派用戏剧、•舞台手段,•揭露人的生存条件的荒诞不经以及由此引起的恐惧不安感。
③在艺术上,它反叛戏剧传统,借象征、•暗比的手段,•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一个严肃的悲剧主题。
134.简述黑色幽默文学①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又云黑色喜剧、•病态幽默;②此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往往通过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态度,通过残酷而荒诞的寓言式艺术形象来鞭挞社会,把滑稽幽默与崇高严肃、喜剧与悲剧.顺序与错乱交错迭印,组成一体,•从强烈对比中揭露现实;③主要作家有海勒、品钦、巴思和巴塞尔姆。
135.简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①本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拉美文坛上的一个小说流派。
早在20年代,艺术批评家弗朗茨.罗在研究后期欧洲表现派绘画时就使用了这一术语;②此派吸收古印地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经验,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比喻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变现实为梦幻,变现实为荒诞,用神秘、离奇、•魔幻色彩表现出了拉美的神奇现实;③主要作家有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卢尔福等。
134.谈谈《荒原》的思想意义。
①长诗形象地反映了世界历史上继巴比伦.雅典.罗马之后又一个文明的衰弱。
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一代人的幻灭和绝望;②作者一方面把资本主义文明绝望的现状演绎为一种永恒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把它夸大为一种普遍的全球状态,抹杀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③长诗最后向神学呼吁,意在为传统的宗教哲学寻找其存在的价0938值和意义。
135.简析《变形记》的思想意义。
①小说的基本主题是人的异化,即人与现实.人与人以及人的自我本质的全面异化;②这些描写,确实给现代主义文学指引了痛苦。
它使我们从反面窥测到了实现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激起了对人性彻底解放和充分展开的强烈愿望;③小说表现了作者的悲观主义情绪和虚无主义倾向。
136.谈谈卡夫卡创作的怪诞风格。
①惊人事件与艺术变形;②整体怪诞与细节真实。
137.简析《尤利西斯》的思想意义。
①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解体的史诗”,作品深刻反映了全部西方社会的沉沦和堕落;②小说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瓦解描绘成为人类文明的毁灭,充满了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
138.谈谈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①铺天盖地,混乱无序;②极大的跳跃性;③巨大的凝聚力;④象征暗示性。
139.简析《死无葬身之地》的思想意义。
①揭示了世界的荒谬性和法西斯匪徒的野蛮凶残;②通过剧中人物在“极限境遇”中的自由选择,全面地探讨了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和伦理观。
140.简析《等待戈多》的思想意义。
①剧本充满着无法补偿的人类苦恼的浓厚气氛,剧中人的等待具有多种含义:意味着碌碌无为的人生,包含着强烈的愤恨,象征着虚无缥缈的希望;②这是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剧中人的耐心是悲壮无比的,同时又是滑稽透顶的;③剧本以期待的形式开始,而以永恒的幻灭告终,从而弹出了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
141.简介《窥视者》。
①小说通过马弟雅思奸杀牧羊女后安然无恙的描写,形象地说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梦魇.混沌到了何等程度;②在这个浑浑噩噩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必然无法交往和互通感情,中能互相窥视。
142.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点。
①黑色的幽默;②放射式的网状结构。
143.简述《百年孤独》的思想意义。
①这部气势磅礴的民族史诗,把哥伦比亚乃至拉美的百年沧桑浓缩在虚构的马孔多世界和布恩迪亚家族兴盛衰亡的历史变迁之中,深刻而夸张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社会景象.历史特征和精神风貌;•②作者在历史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寻找本民族落后的内在机制,深刻批判了那种孤独.愚昧.凝滞等超历史的精神状态─马孔多意识,探讨了拉美人民前进的道路。
144.简析《百年孤独》的艺术特点。
①魔幻与现实:将丰富的想象.荒诞不经的神话同神奇的村镇生活巧妙结合起来;②象征与颜色的结合,渲染了全作的神秘气氛。
145.谈谈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意义。
①现代主义是现代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突出的成就;②现代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深刻表现,不乏认识价值;③现代主义在艺术上的开拓,虽有形式主义的一面,但它毕竟扩大了文学表现生活的能力和范围7.结合卡夫卡《变形记》谈表现主义如何体现人的“异化”(指南P273)一、荒诞中见真实1.内容的荒诞透视着人类的生存状况表现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表现”代替“再现”,打破以往传统的写实手法,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并极力主张表现内在体验和心灵情感。
为此,就要求对艺术世界进行确确实实的再塑造。
《变形记》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的故事。
这个看似荒诞古怪的故事正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
紧张激烈的竞争,许多人精神畸变,乃至崩溃。
而《变形记》中最精彩的是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主人公格里高尔一旦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之后,家人的态度也每况愈下。
金钱与物质的作用,可以使人异化、使亲情异化、使社会异化。
人变虫描写的本身就是对异化的一种极度夸张的荒诞表现。
表面看好像作品内容与客观世界愈来愈脱离,但实际上是卡夫卡运用幻觉、梦境、错觉以致扭曲,变形的手法重新把生活加以歪曲、变形,使人觉得荒诞,不可思议。
卡夫卡揭示的是一种普通的人类生存状况。
2.情节的荒诞更能够揭示社会的本质在卡夫卡的世界里,真实和幻象同样混杂在一起,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并无惊恐之感,他还想象平常一样去上班赶火车,这让读者看来已经很荒诞,后来他又与家人发生冲突,更让人觉得荒诞可笑。
然而我们说,虚构的荒诞情节,既推动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又显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冷漠自私的人际关系。
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这种亲情早已淡漠、异化,人们之间有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真实中寓着荒谬1.细节的真实再现真实的世界文章无论是情节,还是细节自始至终透着荒诞。
但是细节中又处处体现着真实。
当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不能赚钱养家糊口了,父亲最初的表现是“紧握拳头,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仿佛要把格里高尔打回房间去。
”最难以忘记的情节是父亲用苹果砸他。
这些细节无不透着生活的真实。
在西方的社会中,人一旦失去了谋生的能力和手段时,就是一只虫。
卡夫卡的创作的主要特色就是把虚幻和真实有机结合起来,使作品虚实结合,人虫合一,穿插的故事和场景常常游离于情节之外,犹如梦幻一般,既真实可信,又荒诞离奇。
2.心理描写反映人的真实内心《变形记》中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了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尤其是用大量的笔墨写了格里高尔悲哀痛苦的内心世界。
他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
他形变心不变,时时还关心家人。
在遇到困难时,他多么想看到亲人,多么想听听他们对自己的安慰和劝说,多么想得到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表面看似荒诞,实际上通过他的心理活动,细细品味,让人感到无限的悲伤。
三、通过“变形”凸显陌生感和疏离感卡夫卡式的“荒诞”首先表现为一种生存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变形”并非卡夫卡首创,但其他小说中变形”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其目的是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读性。
在卡夫卡的小说里“变形”维持到他的生命的终点。
对卡夫卡而言,采用“变形的”手法并非只在于追求神奇,而是在于以此揭示荒诞。
因此,小说呈现出的是“变形”的直接后果:与世界及人群的隔绝感、陌生感、不被认同感.为达到这个效果,卡夫卡在叙述中煞费苦心地不让读者将它看作是一篇童话,采用平淡得一丝不苟的自然主义的手法来描写。
这种自然主义的叙述方式和绝对不真实的中心事件相结合造成了怪诞的效果。
因此“,变形”虽然与生活原型疏远、偏离或背反,它超越了却并没有断绝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他穿过生活的表面达到了生活的本质的真,这才是卡夫卡“变形艺术”的真谛。
四、通过“漫画手法”凸显“非人化”和机械性格里高尔家人对甲虫的反应是小说最具喜剧性的描写。
父亲恼怒不堪,狠狠推儿子一下,以免让他在公司主任面前丢人;母亲的反映是尖叫与晕倒,妹妹衣服还没有穿好就打开了甲虫哥哥的房门对他高声喝斥。
夸张的动作与表情击碎了人间所有的温情。
滑稽与同情并存。
那含泪的笑,以喜剧的形式写人生的大悲剧,倍增其哀。
8.《尤利西斯》作为意识流小说的特色(指南P272)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堪称是意识流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