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压桩监理实施细则

静压桩监理实施细则

静压桩监理实施细则
静压桩监理实施细则

静压桩监理实施细则

贺州市钟山县中城商业广场工程项目静压桩

工程

编制:

审批:

广西益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7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6)

三、监理工作流程 (7)

四、施工质量控制监理工作要点 (7)

五、控制目标 (14)

六、主要措施 (14)

一、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广西中城投资有限公司

2、工程名称:贺州市钟山县中城商业广场工程

3、工程地址:广西钟山县

4、设计单位:梧州市建筑设计院

5、施工单位:广西中核审图有限公司

6、监理单位:广西益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7、工程简介: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3403m2,主楼框架结构,1#-6#楼为地下半层,地上2层;半地下一层为车库,一层以上为商业。其中,1#、2#、5#、6#楼商铺高度为12m,3#、4#楼商铺高度为16.5m。本工程采用预应力高强度砼管桩(PHC),桩径为Ф300、Ф400两种,壁厚分别为70mm、95mm,砼标号C80,配筋为AB型,共计2408根。采用液压静力压桩机施工,管桩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为1400KN,桩长约20m左右,桩尖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桩的承载力以端承为主,沉桩控制以终压力、贯入度为主,桩长为辅。

8、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地貌单于属贺州盆地贺江Ⅱ级阶地上,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在73.31~74.41m。

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贺州在地质历史发展中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喜山期三个发展阶段,沉积有寒武系、泥盘系、石岩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据已有的勘察资料,场地无断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危害,属稳定场地,适宜兴建拟建建筑。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7306-2001),贺州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为0.05s。拟建场地位于抗震有利地段。

场地分布及特征:

根据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岩土分布,场地内岩土层从上而下依次分述如下:

混凝土①:为场地停车场硬化面层。厚度0.10~0.50m,大部分场地均有分布。

杂填土②(Q m1):黑色、杂色,以粘土为主,杂填料主要由煤渣、碎砖块、砾石等组成。厚度为0.20~1.35m。

粘土③(Q a1):红褐色、黄色,硬朔状态,冲击冲积成因,切面平整规则,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厚2.7~8.8m,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粘土④(Q a1):灰色、青灰色,可朔状态,切面平整规则,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属高压缩性土,厚度 2.4~11.10m,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粉质粘土⑤(Q a1):深灰色,可朔—软朔状态,冲积成因,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差,干强度高,属高压缩性土,厚度0.80~4.00m,仅4、8、13、14、15、18、35、36、37、38号孔有分布。

粗砂⑥(Q a1):灰色,稍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硅质岩。厚度060~3.00m,仅5、6、7、9、10、16、20、24、32、39、43、45、50、53、55、56号孔有分布。

圆砾⑦(Q a1):灰色,稍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硅质岩。厚度1.20~9.90m,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泥岩⑧(E):灰、青灰色,硬朔—坚硬状态,强风化,内含钙铁胶结物,局部夹有粉砂质泥岩和薄层煤。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厚度

3.60~1

4.20m,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煤岩⑨(E):黑、黑褐色,硬朔状态,大部分为劣质煤,局部为泥煤,主要以夹层、透镜体及线形产出。

泥岩⑩(E):灰、青灰色,坚朔状态,中风化,岩层中夹有硅铁胶结物,局部夹有粉砂质泥岩及薄层煤。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厚度未揭穿,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场地有一层地下水,赋存于粗砂⑥及圆砾⑦层中,属孔隙潜水,其透水性好,稍具承压性,稳定水位标高约为70.00m。从整个场地来讲,该层地下水很丰富,单井涌水量可达50m3/h。据南宁市多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3m。

场地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9、现场及周围环境:

本工程东南侧离衡阳路中心线30米,东北侧距已建住宅楼(7层)约14米,西侧距多层民房建筑9m。

10、已批准施工方案概述:

基坑开挖至原地面以下3米处,开始静压桩施工;压桩作业前需引孔至中风化泥岩层面;因场地限制,部分边桩需在原地面沉桩,空桩高度较大;压桩施工前应先采用静载试验试桩,验证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根据试验桩的情况,确定稳压压桩力和贯入度标准,并据此全面开展压桩作业;对挤土效应、斜桩等常见问题制订了预防、纠正措施。

二、编制依据:

1、梧州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本工程的总施工图纸及地下室施工图纸

2、有关设计变更通知单

3、有关工程联系单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静压施工规程》DB45/T36-2002(广西地方标准)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7、《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1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9、《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0、经批准的静压桩施工方案

21、现场踏勘情况和踏勘数据

22、监理规划及安全监理规划

三、监理工作流程:

熟悉监理依据--→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施工方案--→监督按方案施工、检查施工质量(会同有关单位处理异常问题)--→签认报审的施工质量记录--→对桩径、桩顶标高、桩身质量、单桩承载力检查、检测--→桩基验收。

四、施工质量控制监理工作要点:

1、审查施工方报审的静压桩基施工方案。重点审查引用的规范是否

为适用版本,质量要求是否相符;施工单位拟进场的压桩机、钻孔机等的性能、数量是否满足本工程要求;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生产措施是否可行、是否完善;对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否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预防、纠正措施;沉桩进度计划是否符合总进度计划要求。

2、复查施工方测设的轴线、标高是否有误。

3、检查管桩质量:审查管桩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及

检验报告。抽查进场管桩桩体外观质量,抽查数不少于10%。检查项目及合格标准按DB45/T36-2002规程,重点检查桩径、管壁厚度、桩身弯曲度、桩体是否有环向及纵向裂缝等内容。不合格的桩不准使用在工程上并应及时运出现场。焊条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审查压桩机械设备进场报验:审查进场的机械设备型号、数量是

否与静压桩施工方案相符;检查其压力表的周期检定资料是否齐全、有效;桩机主要部件运行是否可靠。

5、沉桩前应检查放线情况和现场施工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复核轴线

及桩位,桩位允许偏差范围应符合规范规定;场地应平整,排水应畅通,并应满足压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要求。

6、引孔压桩法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引孔宜采用螺旋钻干作业法;引孔的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2 、引孔作业和压桩作业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大于12h;在软土地基中不宜大于3h;

3 、引孔中有积水时,宜采用开口型桩尖。

7、沉桩过程中,监理人员要督促施工方做好沉桩垂直度控制。压桩前应用吊锤观测控制桩身的垂直度,而在压桩过程中也应随时观测,若发现倾斜,应立即调整,保证桩身入土时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成桩后偏差不超过0.5%。

8、每一根桩应一次性连续压(打)到底;送桩应连续进行,尽量减少中间停歇时间。如接桩或有特殊原因需停歇,停歇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9、沉桩过程中,如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损坏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沉桩。监理人员要会同施工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分析查明原因,由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把情况报告业主方,征得业主方和设计单位同意后,进行妥善处理,并做好全过程记录。

10、沉桩贯入度、终压力及桩端持力层达到要求后,应测设每根桩的桩顶标高,并做好记录,完成一个作业区后,再复测桩顶标高,复测数量不少于10%,按桩号记录,用以分析是否有抬桩现象,如发生挤土抬桩,未沉的桩则应采用预钻孔沉桩措施,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方做好为方面的记录。及时收集信息,特别要注意群桩数多而密的承台压桩后的桩顶标高变化情况。

11、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的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

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12、静压桩施工及验收的主要要求:

(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基本参数详见附表一;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基本参数附表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配筋和力学性能

(2)、混凝土预制桩表面应平整、密实,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附表二的规定。

混凝土预制桩制作允许偏差(mm)附表二

(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的吊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

②、单节桩可采用专用吊钩勾住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

③、严禁使用在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缝的桩。

(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最下层与地面接触的垫木应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堆放时桩应稳固,不得滚动;

②、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

③、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当叠层堆放时,外径为500~600㎜的桩不宜超过4层,外径为300~400㎜的桩不宜超过5层;

④、叠层堆放桩时,应在垂直于桩长度方向的地面上设置2道垫木,垫木应分别位于距桩端0.2倍桩长处;底层最外缘的桩应在垫木处用木楔塞紧;⑤、垫木宜选用耐压的长木枋或枕木,不得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

(5)、取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桩叠层堆放超过2层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取桩;

(6)、接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焊接接桩:钢钣宜采用低碳钢,焊条宜采用E43;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2要求。

(7)、采用焊接接桩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下节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

②、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接桩就位纠偏时,不得采用大锤横向敲打;

③、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采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④、焊接宜在桩四周对称地进行,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第一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的)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

⑤、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采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施打;

⑥、雨天焊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

⑦、焊接接头的质量检查,对于同一工程探伤抽样检验不得少于3个接头。(8)、静力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②、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且最后一节有效桩长不宜小于5m;

③、抱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向压力的1.1倍。

(9)、终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根据现场试压桩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力标准;

②、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入土深度大于或等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2~3次;对于入土深度小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3~5次;

③、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5~10s。

(10)、压桩顺序宜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于场地地层中局部含砂、碎石、卵石时,宜先对该区域进行压桩;

②、当持力层埋深或桩的入土深度差别较大时,宜先施压长桩后施压短桩。(11)、静压送桩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测量桩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合格后方可送桩,压、送作业应连续进行;

②、送桩应采用专制钢质送桩器,不得将工程桩用作送桩器;

③、当场地上多数桩的有效桩长L小于或等于15m或桩端持力层为风化软质岩,可能需要复压时,送桩深度不宜超过1.5m;

④、除满足本条上述3款规定外,当桩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且桩的有效桩长大于15m时,静压桩送桩深度不宜超过8m;

⑤、送桩的最大压桩力不宜超过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的1.1倍。

(1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作业,并分析原因,采用相应措施:

①、压力表读数显示情况与勘察报告中的土层性质明显不符;

②、桩难以穿越具有软弱下卧层的硬夹层;

③、实际桩长与设计桩长相差较大;

④、出现异常响声;压桩机械工作状态出现异常;

⑤、桩身出现纵向裂缝和桩头混凝土出现剥落等异常现象;

⑥、夹持机构打滑;

⑦、压桩机下陷。

(1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钢桩等压入桩的桩位偏差详见附表三。

桩位的允许偏差(mm) 附表三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13、督促施工方随施工进度收集整理基桩验收资料。验收资料包括:○1地质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通知单等;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

○3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桩位复核签证单;

○4成桩质量检查报告;

○5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和桩身质量检测报告;

○6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的基桩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

○7管桩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

○8压(打)桩施工记录;

○9桩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五、控制目标:

桩基施工质量目标合格。安全目标无伤亡事故发生。沉桩施工进度按施工方案的进度计划完成,不拖后总工期。

六、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桩基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规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熟悉施工图纸。

2、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和检查,查看施工方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是否到位,现场操业人员是否按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要求施工,施工质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要求整改。

3、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质量不合格时,监理人员首先口头提醒施工方质检人员,要求整改。如不整改,监理就发监理工作联系单。施工方收到联系单后若还不整改,监理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指令整改,直到整改合格才能通过验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