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审政府审计第6章税务__许莉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第四章审计机关权限第五章审计程序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条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第四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
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五条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七条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
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审计培训的心得体会4篇6月18日下午,我们一行七人来到烟台东海宾馆参加经济效益审计培训学习,我们充分的利用了这次培训的机会,把平时审计时的疑问带到了培训现场,认真的倾听了每一位老师的讲课,在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中我们先后听取了青岛审计局陈呈明、张连春两位处长讲的《经济效益审计实务》、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郭彤博士讲的《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冷斌讲的《经济效益审计经验、做法》、威海市审计局副局长丛培军讲的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内审人员,最后是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柯岩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一些相关内容,针对这次培训学习我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首先,要立足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审计结构,内部审计必须立足企业内部,与管理者、被审者同心同德。
内部审计行为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达到效益最大化,与管理者、被审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三者应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共同解决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强化服务,审计在日常工作中要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工作导向,要以有利于企业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监督完善生产过程,纠正生产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服务目的。
第三,审计对象的全面化,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应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据,对所有经营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进行监督与评价,通过审核、评价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严格管理,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下步如何做好内审工作1、正确定位,正确定位有助于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有利于调动企业内部各积极因素,齐心协力抓好企业内部管理,以管理促效益,保证企业良好的经营秩序和内部环境。
2、坚持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仅包括内审机构、内审人员在经济利益上的独立,还要有心理素质上的独立。
在一个组织内部要做到经济利益上的绝对独立是不可能的,因而要广泛宣传、培养内审人员心理素质上的独立,并建立制度给予保证。
第六章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㈠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⒈识记:⑴内部控制答:内部控制是指由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⑵控制环境答:控制环境是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
⑶控制活动答:控制活动是指有利于保证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⑷风险评估答:风险评估是指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之前实施的程序,其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⒉领会:⑴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和程序答: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其程序通常包括八大审计程序中的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⑵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作用答: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作用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⑶内部控制的要素答: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⑷内部控制的目标答: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⑸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答: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包括:⑴由于人为失误和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例如对系统的更改是正确的,但是程序员没能把对程序的更改转化为正确的程序代码。
⑵可能由于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或两个甚至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而被规避的错误。
例如,管理层可能与客户签订背后协议,对标准的销售合同作出变动,从而导致确认收入发生错误。
此外,如果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高,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
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通常也会考虑成本效益问题,当实施某项控制的成本大于实施控制效果而发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
税务审计报告手册第一章:税务审计概述 (2)1.1 税务审计的定义与目的 (2)1.1.1 税务审计的定义 (3)1.1.2 税务审计的目的 (3)1.1.3 税务审计的分类 (3)1.1.4 税务审计的范围 (3)第二章:税务审计程序与方法 (3)1.1.5 审计准备阶段 (4)1.1 收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税务登记证号、经营地址、经营范围等。
(4)1.2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查阅财务报表、税务申报表等资料,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4)1.3 确定审计目标:根据审计计划和审计任务,明确审计目标。
(4)1.4 制定审计方案:根据审计目标,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时间等。
41.4.1 审计实施阶段 (4)2.1 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资料: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
(4)2.2 询问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等。
(4)2.3 观察企业现场:实地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企业税收风险。
(4)2.4 获取第三方证据:向银行、供应商、客户等第三方发送询证函,获取相关证据。
42.5 分析企业税收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企业税收数据,发觉异常情况。
(4)2.5.1 审计报告阶段 (4)3.1 撰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实施阶段获取的证据,分析、评价企业税收风险,撰写审计报告。
(4)3.2 提出审计建议:针对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3.3 审计报告审批: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审计部门领导审批。
(4)3.3.1 文档审查法 (4)3.3.2 询问调查法 (4)3.3.3 观察分析法 (5)3.3.4 数据分析法 (5)3.3.5 第三方证据法 (5)第三章:税务审计依据与准则 (5)3.3.6 税务审计依据的定义 (5)3.3.7 税务审计依据的分类 (5)3.3.8 税务审计依据的作用 (5)3.3.9 税务审计准则的定义 (6)3.3.10 税务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6)3.3.11 税务审计准则的作用 (6)第四章:税务审计报告编制 (6)3.3.12 标题 (7)3.3.13 收件人 (7)3.3.14 正文 (7)3.3.15 附件 (7)3.3.16 引言部分 (7)3.3.17 审计依据部分 (7)3.3.18 审计过程部分 (7)3.3.19 审计结论部分 (8)3.3.20 审计建议部分 (8)3.3.21 审计报告日期 (8)第五章:税务审计风险评估 (8)3.3.22 风险评估方法 (8)3.3.23 风险评估步骤 (9)第六章:税务审计实施 (9)第七章:税务审计结论与处理建议 (11)3.3.24 合规性审计结论 (11)3.3.25 实质性审计结论 (11)3.3.26 针对合规性审计结论的处理建议 (11)3.3.27 针对实质性审计结论的处理建议 (12)第八章:税务审计质量控制 (12)3.3.28 税务审计质量的概念 (12)3.3.29 税务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2)3.3.30 加强税务审计制度建设 (13)3.3.31 强化税务审计人员培训 (13)3.3.32 优化税务审计流程 (13)3.3.33 加强税务审计风险防控 (13)3.3.34 推进税务审计信息化建设 (13)3.3.35 加强税务审计质量监督与评价 (13)第九章:税务审计案例分析 (13)第十章:税务审计法律法规 (14)第十一章:税务审计与税收筹划 (16)第十二章:税务审计发展趋势与展望 (16)3.3.36 税务审计对象多样化 (17)3.3.37 税务审计技术现代化 (17)3.3.38 税务审计内容丰富化 (17)3.3.39 税务审计监管力度加强 (17)3.3.40 税务审计制度不断完善 (17)3.3.41 税务审计队伍专业化 (17)3.3.42 税务审计与税收筹划相结合 (17)3.3.43 税务审计国际化 (18)3.3.44 税务审计技术创新 (18)第一章:税务审计概述1.1 税务审计的定义与目的1.1.1 税务审计的定义税务审计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税收申报、纳税义务履行情况及其相关财务资料进行审查和核实的一种行政行为。
《税务审计》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税务审计答:税务审计是指税务机关或其他具有审计职能的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纳税行为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税法的执行和纳税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税务稽查答: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据税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相关人员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的执法活动,以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3. 审计证据答:审计证据是指在税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的、用于支持审计意见和结论的所有相关资料和信息。
4. 纳税评估答: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中,对纳税人申报的纳税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以发现和纠正纳税风险和问题的一种手段。
5. 税务风险管理答: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识别、评估和应对与税务相关的各种风险,以确保合规、减少税务争议和实现税务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二、填空题(5道题)1. 税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税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2. 税务稽查是由________依据税法对纳税人进行的监督检查和处理。
(税务机关)3. 审计证据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获取。
(观察,询问,核对)4. 纳税评估的主要工具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数据分析,比对,判断)5. 税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识别、评估和应对________。
(税务风险)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税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A)A. 企业和个人的纳税行为B. 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C. 个人的银行账户D. 政府的财政支出2. 税务稽查的主要目的不包括(D)A. 维护国家税收权益B. 纠正纳税人的违法行为C. 确保税法的执行D. 增加企业的利润3. 以下哪项不属于审计证据的来源?(C)A. 观察B. 询问C. 猜测D. 核对4. 纳税评估的主要目的是(B)A. 提高企业利润B. 发现和纠正纳税风险和问题C. 增加政府收入D. 减少企业支出5. 税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A)A. 实现税务利益最大化B. 增加企业收入C. 减少企业支出D. 提高员工福利四、多项选择题(5道题)1. 税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A. 纳税申报的真实性B. 纳税计算的准确性C. 税款缴纳的及时性D. 税务处理的合法性2. 税务稽查的手段包括(ABCD)A. 查账B. 核对C. 询问D. 调查3. 审计证据的种类包括(ABCD)A. 书面证据B. 实物证据C. 口头证据D. 电子证据4. 纳税评估的过程包括(ABCD)A. 数据收集B. 数据分析C. 风险评估D. 出具评估报告5. 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A. 税务风险识别B. 税务风险评估C. 税务风险应对D. 税务风险监控五、判断题(5道题)1. 税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企业利润。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6)04-0112-03影响征税成本的制度原因剖析孙 莉,李淑萍(南京审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6)摘要:征税成本是税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征税成本较高。
影响征税成本的因素很多,会计核算制度、机构组织制度、税收制度和行政监督制度对征税成本均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少税收成本,必须探求控制征税成本的途径。
关键词:征税成本;制度因素;控制途径中图分类号:F8101422 文献标识码:ASystem F actors A ffecting T axation CostS UN Li ,LI Shu 2ping(Nanjing Audition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36,China )Abstract :The high cost of tax collection constitutes an im portant part of taxation cost in China 1There are various reas ons for it such as systems of accounting ,organization ,tax and supervision 1K ey w ords :taxation cost ;system factor ;ways of control 收稿日期:2004-12-09作者简介:孙莉,女,硕士,南京审计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税收、税务筹划、税务稽查。
基金项目:2004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征税成本实证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征税成本是税收成本的一部分,是税务部门在实施税收政策、组织税收收入时所投入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目前,我国征税成本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征税成本偏高,这已经成为目前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笔者拟从制度角度来分析征税成本偏高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思考与练习答案解析目录一、思考题 (1)二、案例分析题 (4)一、思考题1.【解答】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询问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
2.【解答】为了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行真正的熟悉和了解,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5)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3.【解答】(1)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内部控制。
①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
①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是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①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设计和执行控制政策及程序。
(2)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内部控制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都只能为被审计单位实现财务报告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包括:①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因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①控制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串通或管理层不当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①被审计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①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也会影响其效能;①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设置的,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
4.【解答】在初步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在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重大账户及其相关认定、为实现此目的,通常采取下列步骤:(1)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重要交易类别;(2)了解重要交易流程,并记录获得的了解;(3)确定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4)识别和了解相关控制;(5)执行穿行测试,证实对交易流程和相关控制的了解;(6)进行初步评价和风险评估。
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07.31•【字号】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九号•【施行日期】2017.07.3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计正文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2005年10月21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8月21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7月28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等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审计监督,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管辖权限,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作出审计决定。
第三条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和协助执行审计决定的有关部门应当执行。
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能够满足其他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需要的,其他部门应当利用,避免重复检查。
第五条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第六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遵守审计纪律和审计回避制度。
第七条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在年初预算中安排;经费不足时,审计机关可依照法定程序申请追加。
第八条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较大的地区或者重点部门、单位设立派出审计机构。
完善管理机制降低征税成本
孙莉
【期刊名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2)001
【摘要】征税成本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税务部门的行政效率.从管理角度看,导致征税成本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税务人员素质、税收征管体系、违法打击力度、税务资源整合、数据资源共享和税收信息征集.因此,完善税务管理机制就成为降低征税成本的有效措施.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孙莉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423
【相关文献】
1.浅谈降低征税成本的途径 [J], 黄佩筠
2.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避免重复征税--“营改增”新解读 [J], 宋箫兰
3.优化税务机构设置降低征税成本 [J], 张秀莲
4.降低征税成本的对策研究 [J], 何正华
5.对高校建立成本管理机制降低办学成本的探讨 [J], 汪淑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